花柳病症状图片,能排除哪些性病?
两个月没症状并不能排除感染性病的,性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尤其是艾滋病,艾滋病的潜伏期短则数周,长则可达数十年,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的。所以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定期复查性疾病指标,虽不能确诊单有个提示作用,建议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生活。
性病是多久出现症状?
性病,是性传播疾病的简称。常见性病有哪些?各种性病多久出现症状?答案都在这里。
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以及间接性接触传染的疾病。性传播疾病并不仅仅只引起泌尿生殖器官病变,还可以侵犯全身其他重要组织和器官。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有哪些?根据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性传播疾病主要包括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以及艾滋病6种疾病。那我们就以这六种情况来说明吧。
1.淋病:
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潜伏期一般2-10天,平均3-5天,这个潜伏期还是比较短的,男性急性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道流出脓性分泌物为表现,女性症状相对较轻。
2.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部分患者感染后形成潜伏梅毒,无症状表面。出现症状的患者通常在梅毒感染后2-4周开始发病,在外生殖处形成硬下疳及硬化性淋巴结炎。
3.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是一种以衣原体为致病菌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潜伏期一般1-3周,但大约有50%左右的人无症状表现,有症状的男性可表现为刺痒、刺痛、烧灼感,少数人有尿频、尿痛等不适,女性表现为白带增多、宫颈水肿、糜烂等。
4.尖锐湿疣: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潜伏期一般1-8个月,平均3个月,表现为在外生殖器及肛周处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质软,顶端尖锐,逐渐增大增多,形态可出现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蕈样。疣体颜色可表现为白色,粉红色、污灰色等,表面以破溃、糜烂、出血。
5.生殖器疱疹:
这是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初发型生殖器疱疹潜伏期为2-14天,皮疹表现为簇集或散在的细小水疱,好发于生殖器及会阴部。部分患者在感染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生殖器疱疹初次发作的时间并不能说明病毒就是最近才感染的。
6.艾滋病: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因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死亡。本病传播快、病死率高、尚无治愈办法,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大致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艾滋病三个阶段。
1.急性HIV感染:
出现症状大约在接触HIV后1-2周,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
2.无症状HIV感染:
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退后延伸而来,短至数月,长至20年,平均8-10年,这段时期没有任何症状,但传染性依然存在。
3.艾滋病:
指患者进入发病阶段,症状明显。如发热、腹泻、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等。如无规范治疗,一般只有12-18个月的平均生存期。
以上就是关于6种常见性病的潜伏期的大致情况。性传播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个人和家庭、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引起重视,加强宣教,做好防治工作。同治皇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
同治皇帝载淳,是咸丰和慈禧唯一的儿子。
1861年,同治登基时不过6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好不容易熬到可以亲政的年纪,却在19岁那年“死于非命”,成了清朝300年来最短命的皇帝。
为何说同治是“死于非命”?
有关同治的死因,清政府给出的官宣,根据《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的记录,说是因为染上了致命性极强的天花病毒,医治无效后去世。
但早在同治病重时,北京四九城的街头巷尾,就流传着皇帝罹患花柳病的说法。
帝师翁同龢,曾在日记里提到过当时同治的症状:
“腰间溃如椀,其口在其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色白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
太医李竹轩、庄某的诊断,也显示同治脉象气息弱而无力,腰部有两处肿胀,有小孔,孔处流脓,还有腥水,搞得医疗团队已经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
这些都符合花柳病,更具体些,就是梅毒的病状。
身处深宫大内的同治,为何会走出宫外寻花问柳,并最终沾染上梅毒这样的脏病呢?
宫廷秘闻,大多离不开“争权夺利”四个字,所以要搞清楚同治宿妓嫖娼的原因,还得从权力之争上面,去抓线头。
同治第一次被推上权力风口,是父亲咸丰去世那会儿。
1861年8月21日,咸丰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重,为了能让6岁的儿子载淳将来顺利亲政接掌皇权,他熬费苦心地构建了一套“赞襄八大臣”与“两宫皇太后”,互相制衡的权力模式。
具体来看,就是明面上由肃顺、端华、载垣等八大臣辅政,负责处理前朝的行政事务,维持着整个清帝国的运作。
但同时,又将两方御印:“御赏”印交给皇后慈安,“同道堂印”交给慈禧。八大臣商量出的决策,要走两方御印盖章的程序,才能最终生效。
咸丰的如意算盘,是既不让肃顺权重膨胀当鳌拜,也不让慈禧势力坐大当武则天。
不过,这样的安排,至少有三方,是不满意的。
一方是肃顺。
咸丰在位时,慈禧就仗着生有皇子,对前朝的政事蠢蠢欲动,大有后宫干政的苗头。对此,咸丰也有所顾虑,肃顺趁机进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立幼子刘弗陵的处置方式。
显然,慈禧的存在,在肃顺看来,是现下行使辅政职能的绊脚石。
另一方是慈禧。
前头提了,慈禧有着强烈的参政欲望,站在她的角度,肃顺也是挡在她权力之路上的拦路虎。
这两方的矛盾,很快就迎来了第一场激烈的冲突。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一日,两宫召见八人,商讨垂帘的细节,八大臣不愿两宫垂帘,大吵大闹。两个20多岁的女人,外加一个6岁的孩子,论声音、论气势,自然比不过肃顺等8个大老爷们。
同治哪见过这大场面,直接被吓到失禁,尿了裤子!!!
对咸丰安排不满的第三方,就是当时正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谈判媾和的恭亲王奕䜣。
奕䜣是咸丰的六弟,能力出众、办事干练,曾是与咸丰抢夺皇位的最大竞争者。单从咸丰与肃顺给奕䜣起的外号“鬼子六”上看,就足见咸丰对他的忌惮,平时没少受挤压。
而更令鬼子六郁闷的是,咸丰划分的权力蛋糕,压根没他的份!
于是,这就为慈禧与恭亲王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创造了条件。
九月三十日,清廷内部政局发生距边。在恭亲王奕䜣帮助下,两宫太后发动政变,肃顺被杀,端华、载垣自尽,其余五人被流放或降级。
十月九日,同治在太和殿正式登基,朝廷变成了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这个阶段,慈禧与同治的关系,可以说是处于蜜月期。
但这个阶段,也是慈禧积极出手,延揽权力的关键窗口期。
慈禧首先要面对的,是慈安太后。
慈安是咸丰正儿八经的中宫皇后,在后宫中威望最大。不过她身体不好,性格上也比较随和,不爱管事,让慈禧逐渐有了独自掌权的机会。
相比之下,需要让慈禧花上大力气对付的,还是恭亲王奕䜣。
同治四年,1865年3月5号,奕䜣被弹劾受贿。紧接着,又被废掉议政王名号,原先他的权力,被交到慈禧亲妹夫,醇亲王奕譞的手中。
接下来,就轮到慈禧与儿子同治之间,矛盾的爆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治自然希望能够掌握实权。对他来说,无论是两宫皇太后,还是恭亲王奕䜣,都是用来辅佐自己的,到时间就得撤。
同治收回权力的第一个机会,是结婚。
当年,康熙就是在12岁时娶皇后,14岁亲政的。但慈禧这么些年收拢权力,早就尝到了甜头,哪里肯轻易放权,因而借口同治“典学未成”,拖延他的婚事,到14岁还不让他结婚。
不结婚就不能亲政,同治非常不满母亲的强势,双方的冲突不断积累,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慢慢变淡。
拖着拖着,到同治八年,整出了一个“安德海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安德海打着采买宫廷用品的幌子,在宫外为慈禧搜刮金银财宝。到了山东地界,被巡抚丁宝桢以太监违反祖制、擅自出宫的罪名,给逮捕了起来。
消息传到紫禁城,同治瞬间看到了清除慈禧爪牙的机会。
这个14岁的少年天子,先是借慈安太后的手,向军机处下达将安德海就地正法的旨意。而且过程中,4年前失势的奕䜣也参与其中,大有趁机重回议政王位置的势头。
这是同治出手最漂亮的一次!
借力打力、拉拢臣下的手段,颇不简单,而且当真拔掉了安德海这颗钉子,算是给老娘来了个下马威。
然而,此时的慈禧已经专权多年,手段、城府都已十分成熟老道,朝中又有妹夫奕譞主持政局,同治展现手段搞掉安德海,在她眼里顶多只是小打小闹。
即便同治长到17岁举办婚事,两宫太后撤帘,也依旧撼动不了羽翼丰满的慈禧。什么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这些都没同治什么事,所谓同治中兴,也就挂了个名而已。
同治最后的挣扎,是重修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
还是前文那句话,与皇家有关的事,总离不开争权夺利。同治此举,有着两方面的盘算:
一来是通过上马国家级大项目,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借拨款、材料采买、人事调整等途径行使皇权,等到这项政绩工程结顶完工,朝政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二来是顺理成章请两宫住进去享福,让慈禧远离权力中心,彻底还政。相同的招数,后来的光绪和翁同龢也用过,宁肯挪用北洋舰队买炮弹的钱,也要拿银子堆出颐和园,请慈禧去安度晚年。
不过这回,同治还是没搞成!
因为工程费用过大,奕䜣带着九位大臣,当面劝谏不能修园子。心烦意乱的同治,先是剥夺了恭亲王世袭罔替的特权,再降级为郡王,后在两宫干预下才恢复。
圆明园没修成,还搞坏了与六叔恭亲王的关系,同治这下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几番挫折下来,同治的锐气也被消磨得没剩下多少,随后在小恭亲王载澄的挑动下,钻进京城的花街柳巷,爱上了“八大胡同”销魂蚀骨的夜生活。
在寻花问柳的事上,载澄可谓是行家里手。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载澄是个嫖赌的全才,最喜欢逛窑子,花钱如流水,北京城地面上的窑姐和私窝没有不认识他的,见了都尊称一声大爷。
有如此损友陪伴,同治想好都不行,他心中正憋着一把火无处发泄,禁不起诱惑,就经常和载澄偷偷跑出宫,到处“物理降火”。
除了妓院外,八大胡同中也有戏班子在这里常驻,百顺胡同、韩家胡同等,都是外地戏班来京城后下榻的地方。
清朝好男风,不少官宦人家私下养着“相公”,也就是男妓。
同治也赶上了这股潮流,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里就记载了同治好男色,喜欢喝酒并最后发病的情况,发病时症状和翁同龢所写的差不多:
“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时间长了,同治得上个花柳病,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为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同治从小就没了父爱,在权力场上又失去了母爱,所以才会被载澄挑动,去找窑姐、玩男妓,弄得一身都是病,到最后把命都玩没了。
在他死后,慈禧又立年仅4岁的奕譞之子载湉为帝,继续新一轮的掌权,前后影响晚清政局长达半个世纪。
当一个女人开始放纵的时候?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如果朋友你想以此来评价一位女性,我觉得这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所谓的“放纵”,是指这位女性打破了自己一贯坚持的底线,去做了曾经肯定不会做的事情。
但缺乏足够了解、只见过一两面的人,又如何能够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儿呢。
不知道底线,也就无从知晓对方是否在放纵自己。
当然,也会有朋友说,我见过一些平时很端庄,喝完酒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的女孩子。
但问题是,也许这是对方真实的一面呢?
这时候就又扯到“在对方眼中是正常,在我们眼中是放纵”的问题。但为了不把问题弄的更复杂,我们就按照“对方选择放纵”这个角度去理解。
那么,假如对方平时的底线是不说脏话,开始频繁说脏话就是放纵的表现、假如对方平时的底线是与异性保持距离,打破这个距离与异性开始亲密就是放纵的表现,所以就如前面说的,我们得先有一个“基准线”,才能够去通过对比来判断是否存在放纵。
这个“基准线”是因人而异的,但是造成放纵的原因往往大同小异,比如:
1、生活中经历重大创伤与打击(如背叛);
2、情感上的波折(离婚、多年恋爱结束);
3、长时间自我压抑式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如完成项目、通过考试)等。
但无论因为什么呢,选择放纵是对方的权利。对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再对自己有过分的压抑”。
放纵是一个偏不好的词。但是放纵也是一种自我突破。它带来的影响未必就是坏的。
一直要求自己“贤良淑德”的女性,反而经不起坏男人的诱惑。一些看起来平时很妖艳的女性,却能经得住甜言蜜语的袭击。
所以,放纵未必好,但自我突破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是比较多的。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真是因为花柳病?
晚清的政坛风云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咸丰十一年,辛酉政变惊心动魄的绝地反击大戏落幕,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变了大清王朝执政格局。好不容易耗到同治十二年,皇帝十八岁亲政,两宫太后退居幕后。然而,同治十三年,刚刚亲政不久的年轻皇帝驾崩,这给本就云谲波诡的大清政坛又增添了一份动荡不安之因素。
同治皇帝年纪轻轻究竟是得了什么病而驾崩的呢?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同治皇帝得了天花而死,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同治皇帝是因天花而死。根据一些也是记载,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尤其是史学价值很高的《花随人圣庵摭忆》都这么记载,那就让人不得不有几分信了。那么,号称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年轻皇帝怎么就能害上了这个糗病呢?
这事儿还得从同治十一年,皇帝选秀大婚说起。
图1 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1875年),即同治皇帝
据说权力这个东西能让人“迷恋”到忘乎所以,一旦拥有怎么也不肯放弃,慈禧太后就是这权力迷恋者之一,她以各种理由尽量推迟皇帝儿子亲政时间。尽管慈禧不情愿,但是终归皇帝会长大,总是要亲政。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已经十七岁了,两宫太后决定为皇帝配婚并归政皇帝,但是就在选择皇后的时候,两宫太后之间产生分歧,慈安太后倾向于蒙古正蓝旗出身的阿鲁特氏,而慈禧却认为年纪较小的富察氏更加中意,而同治皇帝本人比较喜欢阿鲁特氏,阿鲁特氏比同治皇帝长两岁,而富察氏此时也就是14岁的小女孩,所以同治皇帝选择阿鲁特氏也正常。再加之阿鲁特氏出身确实比较高贵,祖父赛尚阿是咸丰朝大学士,父亲崇绮更是大清朝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并且这阿鲁特氏还和慈安太后有亲戚关系,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好坚持就点了阿鲁特氏为正宫皇后,富察氏为慧妃。
然而同治皇帝的婚后生活并非如意,据说由于慈禧太后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就以祖宗家法和母亲淫威限制同治皇帝去皇后处,同治皇帝刚刚亲政,不敢与把持朝政多年的母亲对抗,所以只好勉为其难地服从命令。同时,由于同治皇帝从小就是皇帝,养尊处优而养成了恣意妄为的性格,而且朝政之事都是母亲和六叔恭亲王奕訢处理,自己根本不用过脑子,成为摆设让皇帝很不爽,于是在皇宫之内生活不如意的皇帝,开始琢磨“逃”出紫禁城玩“大”的了。
图2 同治皇帝的婚礼
京城王公大臣家中从来都不缺少纨绔子弟,恭亲王奕訢的长子载澄就是之一。由于载澄年纪与皇帝相仿,再加之其父亲恭亲王的身份,自然有机会出入皇宫。一来二去,皇帝载淳和他的堂兄弟载澄这两个臭味相投之人,因为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
有了载澄的带领,年轻皇帝可谓是“见了世面”,原本禁锢在深宫之内的皇帝哪里能够抵御这灯红酒绿的诱惑,于是这哥俩儿是经常出入花街柳巷,过着花天酒地的快活生活。开始的时候,花街柳巷的老鸨妓女不知道载淳的身份,时间长了据说不少人知道了皇帝的身份,但是这位“公子哥”出手阔绰,于是谁也犯不上捅破这层窗户纸。除此之外,这哥俩儿对于良家妇女也不放过,据说这载澄对年轻寡妇很感兴趣,想尽办法也要得手,因此经常有寻常人家的人妇找到贝勒府(载澄为贝勒爵位)讨说法,而载澄就是给钱了事,任由五百还是一千两银子,要多少就给。因此竟有不少少妇,故意将自己丈夫藏匿,“钓鱼”载澄上钩,完事儿就去找到载澄讹钱。相信皇帝载淳在跟载澄混迹之时,这种事儿恐怕也是没少干。
图3 奕訢晚年照
毕竟载淳是皇帝,他的如此种种荒诞行为不可能不为人知。所以在得知皇帝背道离经之行径之后,大臣们纷纷上奏折劝说皇帝改邪归正。因为此事关系到自己儿子,所以起初奕訢没有直接劝谏,但是皇帝对于这些逆耳忠言置之不理,对于指责自己错误行为拒不承认,来个看你们能怎么着的态度。面对皇帝不知悔改的态度,奕訢坐不住了,这次联名十位重臣,以劝说皇帝“停罢修圆明园和停止不务正业的荒唐行为”为目,一同劝谏,其中包括惇亲王奕誴、醇亲王奕譞再加上自己,三位皇帝叔辈亲王,绝对是重谏。
面对“来势汹汹”的劝谏团,同治皇帝实在无法拒绝,勉为其难地召见了朝廷中流砥柱的这老几位,整个劝谏过程印证了上述皇帝荒诞行径,也反应出同治皇帝顽劣不成器而难堪大任。
图4 和硕醇亲王,即奕譞(1840年—1891年)
惇亲王奕誴年龄最长资格最老,率先发言,但是奕誴仅说了个开场白,劝谏书就被皇帝摔倒了地上。奕訢见此情形,捡起劝谏书继续朗读,没想到皇帝直接回应奕訢“我将此位让于尔如何?”这让在场众大臣无不惊愕,被皇帝一句话全干蒙圈了。大学士文祥和醇亲王奕譞伏地恸哭,劝谏皇帝万不可拿皇位如此儿戏。最后没办法,奕訢将皇帝的种种不齿的卑劣行为,以发生时间以及地点一五一十地陈述,皇帝自以为这些是秘密行动无人知晓,现在已经暴露,便追问奕訢如何知晓,奕訢没办法只好承认是自己儿子载澄招出来的。面对事实且证据确凿,同治皇帝自知理亏无法狡辩,便恨恨地勉强接受了大臣们的劝谏。
但是同治皇帝一直对奕訢怀恨在心,就在劝谏没过几日,就“无缘无故”地下了一道谕旨,剥夺奕訢“铁帽子亲王”爵位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处行走,同时一并将载澄郡王衔贝勒爵位撸掉,这明显是在报复奕訢父子,作为一位成年皇帝行事如此鲁莽且手段之low,可见同治皇帝确实够“昏”。这道谕旨一下,年轻皇帝简直是要作死,没等群臣反对,两宫太后就坐不住了。在两位母亲的批评指责之下,同治皇帝不敢造次。就在罢黜谕旨刚下发的第二天,又赶紧下发了谕旨,恢复了奕訢和载澄的一切爵位与职务。
这场因劝谏而引发的一场宫廷闹剧,总算是在两宫太后的干预下告一段落。之后载澄再也不敢勾搭皇帝出宫瞎混,当然此时皇帝的健康状况也搞不起来了,因为没过半年皇帝就翘了辫子一命呜呼。
图5 清朝军机处内景之一
还是回过头来说同治皇帝得了什么病而死,其实从载澄这也能看出端倪。载澄是奕訢的嫡长子,载澄一生只娶了一位嫡福晋,没有其他侧室妻妾,而且28岁也死了并且也没留下一个子嗣。据说载澄在病入膏肓之时,奕訢去看了儿子一眼,匆匆看了一眼临走扔下了一句绝情之话:“你早就该死了。”作为一名父亲,如此绝情不合乎常理,原因不言而喻。而导致载澄失去生育能力,就是因为沾染Xing病而导致。因为载澄是嫡长子,按照祖制是要承袭恭亲王爵位的,因此过继老二载滢长子溥伟为子,奕訢的“铁帽子”不是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孙子溥伟。
那么为什么同治皇帝无法治愈呢?其实皇帝的病要是对症下药也不至于致命,再怎么说皇帝的医疗条件绝对是无人能比。问题就是皇帝使用什么药物是要有史官和御医记录入档的,也就是说皇帝得了什么病,后人只需要从御医用药上就能够知道一清二楚。正因为御医给同治皇帝开的药方全是医治天花,才能够和同治皇帝官方死因对得上。倘若这药方果然对症同治皇帝很可能不至于这么早死,因为当时医治天花病的水平照比清初提高很多,天花已经不再是绝对的不治之症。
图6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难道是御医们误诊?果真御医们这都能误诊那就真该杀头了,而且御医是一个团队,不可能集体误诊吧?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御医们明知皇帝得了什么病,但是硬是不敢对症下药。御医们哪来的这么大胆子?能指使御医这么干的人恐怕只有慈禧太后了。换句话说,慈禧太后为了保存皇家颜面,甚至为了自己之后能够重新把持朝政权柄,不惜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权力对于慈禧太后人生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从各方面信息分析,同治皇帝因害天花而死的可能性极小,官方记载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欲盖弥彰而已。
在年轻皇帝还没咽气之时,关于这皇位继承之事就已经被提上日程,慈安太后从皇位宗祖规制方面提议了几位候选人,但是最后都被慈禧否决。其实慈禧心中早已有了合适人选,在以阴谋和套路导演设计之下,走完了形式过场流程之后,醇亲王奕譞的长子载湉以文宗咸丰皇帝为过继子的身份继承大统,即光绪皇帝,也就是说载湉继承的是咸丰皇帝的皇位不是同治皇帝的,这样两宫太后还是皇太后,还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朝廷政权又“合情合理”和“如愿以偿”地回到了两宫太后手中,其实也就是回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