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与副作用,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针灸和艾灸的特点是什么
针灸的特点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刺入病人身体的穴位,再用温热或微电流的刺激局部反应,借此来达到通经络,调整气血的作用,使阴阳归于相对的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
艾灸的特点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在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用艾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
所以针灸和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针灸如果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疗法,不直接接触体内,所以几乎没有副作用。
不管是针灸还是艾灸,都要结合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症才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疗法。
老婆每天在家熏艾?
用这玩艺杀菌有什么科学根据呢?
有人说艾炙里面的原材料是艾叶,而艾叶中含有艾叶油,说它具有杀菌消毒驱蚊的作用。有人还提倡用艾条熏房间,其实这个东西到底怎么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从没人细致研究过,都是一种传统说法。
艾叶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烟雾,有人说这些烟雾对人体无害,甚至有人说吸入这种烟雾可以在肺内杀菌消毒。这完全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说法。根据国内极为有限的对艾灸烟雾成分的一些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艾灸的烟雾当中,含有一定的化学成份,还有一些类似于飘尘之类的细微颗粒物。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燃烧产生的化学产物,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都会产生刺激作用,对肺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证实,艾灸产生的烟可以致癌,但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及时的排烟,保证通风。艾灸以后,烟雾会在头发和衣物上附着,应该及时更换,及时洗澡。
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为更为细致的研究没人搞,估计是因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传统中医的一些东西,都玩一些概念模糊的东西,到底是否有益处还要个人分辨。
刮痧拔罐和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谢谢邀请!刮痧,拔罐,艾灸都是中医疗病的方法,是老祖宗留下的珍宝。刮痧是用刮痧工具,如刮痧板等在人体的皮肤表面,通过刮动,摩擦以达到活血化淤,去湿排毒的效果,家庭保健非常不错,刮痧主要针对的是十二皮部,比较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在临床上用的也比较广泛。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在中医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凡是用药所不能及,针刺所不能到的,则必灸之。施灸的原料有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无毒,能灸百病。艾,以三年为好,古人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艾灸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北方,天地所闭藏之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为上。扁鹊曾云,人于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能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灸治有防病保健功效,可激发人体先天之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灸法有很多,有艾柱灸,瘢痕灸,隔姜灸,隔盐隔蒜灸,悬灸,雀啄灸,回旋灸,灯火灸,天南星灸等等,灸法虽好,可也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有很多禁忌,有顺序,讲补泻,还有灸后的处理等,所以用时也要慎之,不可不懂装懂,不知如何为,而随意为之,害人害己!凡灸,当先阳而后阴,先上后下,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之,毋吹其火,须自灭之,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拔罐,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空气,造成负压,使皮肤产生刺激,充血,以达到疗病保健的目的。拔罐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抽气法等等,还需留罐,走罐,刺血拔罐,药罐,,,,
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范围广,如风湿痹痛,神经麻痹,腹痛,背腰疼,头痛,痛经,亦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此外,如丹毒,毒蛇咬伤等亦可使用。
药灸和艾灸哪个好?
提起药灸很多人都知道,提起艾灸也都不陌生,在很多人心里,艾灸跟药灸是差不多的,但是实际上,药灸跟艾灸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现在就跟大家慢慢讲来。
灸是中华民族早期使用的一种治病方法,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起到治病保健的作用,最具有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的特点。
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艾灸只是使用艾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虽好,但是由于配方单一,所以适用面比较小,主要适用于寒症,而且艾草容易上火,对于热症病人是不适用的。
药灸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称呼,原因主要是在于药灸中加了一些其它的中药成分,另外加入的药物,有的有温阳的作用,有的有活血的作用,所以药灸,一般是对一些有着特定疾病的患者进行,比如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使用膏药章药灸进行,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除湿活血的作用,对促进恢复很有好处。
药灸保健方式综合,艾灸保健单一
艾灸主要是通过艾草的扶阳来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治疗方式比较单一,而药灸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经络腧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药灸可以适用于多种病症,艾灸作用单一
所以艾灸更多用于保健,而且对寒症有很好的疗效,而中药泥灸是集合了祖国传统艾灸、膏药、火疗法、拔罐、刮痧、针灸、天灸、干蒸、汗蒸等外治法的优势及特点,又将含有丰富矿物质的进口火山能量泥、膏药基质巧妙结合,利用火山能量泥的热辐射作用、中草药的特殊穿透力以及远红外透皮吸收技术,三效合一,敷于病灶部位,使药力直达腠理,打通经脉络脉,拔除毒素,驱散寒气,温经通络,给寒邪以出路,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因为综合了多种方法于一体,共同作用,同时发挥效力,所以比的单一艾灸效果要好得多。
膏药章药灸在外敷疗法的基础上加上火山能量泥、膏药基质(根据不同病症,采用不同协定处方,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配置而成的;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利用天然岩矿火山能量泥的热辐射作用配合中草药的特殊穿透力以及远红外透皮吸收技术,可快速直达病灶,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标本兼治。
艾灸是灸多了效果好还是灸少了效果好?
我的艾灸经历与心得(深刻体验认识)
我于2015年确诊患上了进行性肌无力症(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个疑难杂症,也可以说是不治之症,被称为第二癌症,其治疗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从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艾灸,又从电视上了解了一种叫作“热敏灸”的灸疗方法,四年来主要就是靠艾灸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保持身体没有垮下去的。因此取得了大量的亲身经验和体会,掌握了一些艾灸的规律,深刻认识到艾灸确实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其效果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之所以能产生神奇的效果,主要在于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其艾灸的热量通过身上的某些点(暂时可称之为反应穴位)进入身体内,能够调动气机使体内之气明显流动并带着热量向身体内组织传输,而且自寻病灶(身体内组织的淤堵)将之打通(所谓气至病所?),同时驱除寒湿,从而使身体通达如常(所谓气血通畅),疾病由此而除。尽管这一原理或治病机理尚不清楚,但艾灸中产生的现象和效果却是明显的。当反应穴位找到后长时间在此点上施灸,就好象有热量由此穴位向身体灌输一样,流入体内,然后向病灶传去,及至全身(是否是按经络尚不清楚,但首先传向淤堵的地方却是能明确感受到的),效果好时全身内部都会有热感且某些地方比如脚心手心寒湿重的部位能明显感觉到有寒气向外排出。好的时候,还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独特的现象,即艾条的火头会或轻微或剧烈的发颤抖动,极个别时候正会象磁铁样相斥。多次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才琢磨出,原来这应该是也是一种排寒(湿?)反应。体内的寒气从反应穴位向外排吹动火头导致的(在反应穴位一边热量进入一边寒气同时排出多么神奇,不可置信但它确实就这么神奇,稍加仔细都是能观察到的!)。所以在这些现象的基础上,长期艾灸还能够明确感受这样的效果,一是驱寒,热进寒散;二是调动气血(做艾灸更能明确感觉到中医所谓气血之气是存在的),解决气血不通的问题;三是化淤散结,笔者身上很多结节样的硬块都慢慢消融了,可能也是气血通的缘故;四是祛疼,五是止痒,笔者身上一度生了很多荨麻疹样的东西,又疼又痒艾灸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改善,甚至是立竿见影;六是驱风。风邪是中医里一个说不请道不明的概念,到底什么是风邪说不清楚,但能感受到。据说身体上的不适在体内乱窜就是风邪作祟的结果,也是风邪的表现。艾灸时,有问题的肌肉表面会出现大片红晕,红晕里如果出现白色的斑块,据说这些斑块就是风邪被艾灸驱出来了的表现。这些说法到底是否正确尚不得而知,但这些现象都在我身上发生过,也确实感到似乎是这么回事。这六种现象之外,总体上还感到艾灸还有这样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自寻病灶,象如上所说,进入体内的灸热会首先向堵塞的地方涌去,二是双向调节,不论什么病症似乎都有效,可以自动调节平衡。这是笔者几年来亲身感受到的效果,至于中医上有可以疏经通络补气升阳等等说法,因为不懂中医而且不好感受,因此就不细说了。总之,效果是明显的,而且推论,正是由于其热力进入身体解决了气血不通的问题,从而激发了身体的自愈能力,最终方使疾病得到治愈的(所谓能治百病正是基于此吗?)。笔者正是抱着这样一种理念坚持做艾灸的(确实也因为无药可吃,吃了三年多中药有一定效果,但总认为艾灸作用更强,而且后来中药也实在吃不下去了。也扎过一些针刺,但因为没有热气那样的感觉效果一般就放弃了),近四年下来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要不恐早已瘫痪在床了。这个病的病程是第一阶段肌肉僵硬痛疼,第二阶段肌肉萎缩,第三阶段肌肉无力。我在三年前眼皮已经耷拉了,眼皮这个薄弱部位已到了第三阶段,现在不仅耷拉的眼皮恢复上去了,而且还长出了黑头发,不少僵硬的肌肉也逐渐在恢复弹性,尽管很多部位还一直痛疼饱受痛苦折磨,但总体上能够保持基本生活正常。这都拜艾灸之功,使我这样无药可吃的疾病患者能够维持生命,或许这就是所谓“药之不到,针之不及,灸之所宜”的最好说明吧。
但是,更要说明的是,艾灸效果神奇,但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要方法得当,二是要坚持。坚持一说大家都能理解,重点说说方法得当。什么是方法得当呢?从我的经验和体会,简单说艾灸时要找到上面所说的那个反应穴位。如何找,根据笔者长期探索的经验大概可以分两步骤进行,第一步按三种情况来初步确定身体上的问题点(穴位),也就是初步明确位置。一种是完全健康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主要是养生目的,这时建议从大椎、神阙、命门、中脘、关元、膻中、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风池、风府、百会等公认的大穴位(对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图很容易找到)中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几个即可。这些可以作为问题点(穴位),也可以作为反应点(穴位)直接予以艾灸;另一种是身体有不适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身体不适会在身体外表表现出来,表现为某些部位肌肉僵硬、痛疼、发痒、不适,甚至出现斑疹等,压之有痛感,这些姑称之为病理穴位(中医称“阿是穴”或“天应穴”),只要用心是能够发现或大致找到这些穴位的。再之古今医家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对什么样的病症对应哪些穴位有着汗牛充栋的阐述,作为经验数据以此为指南把所称的穴位作为问题点(穴位)是完全可以的。根据这些我们在身体不适时大致可以找到和初步确定这些问题点(穴位);第三种情况是在艾灸过一段时间后,身体的意识会产生特别想要对某些部位予以艾灸的愿望,这就是所谓的病灶“喜灸”现象,把这些部位初步确定为问题点(穴位)一定确属正确无疑。在初步明确这些位置后,就要进行第二步艾灸精准探查定位艾灸。精准探查的方法如下:点燃18~20cm左右粗细的艾条将其火头在上述初步确定的问题点(穴位)的身体上方约3cm左右缓慢移动探查,当移动到某点时,身体会出现强烈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烫、凉、透热、扩热、串热以及酸、麻、胀、痛、痒、凉,此处不热远处热等,有时还会有跳动的感觉,带动躯体颤抖及导致艾条抖动、象磁铁一样排斥的感觉等,总之出现的反应多种多样,这时这个点就是我们最后确定要艾灸的点,对应的点即为反应点或反应穴位。这时便不再移动,保持在这个点长时间艾灸下去(即所谓悬灸手法。需要说明的是多次尝试表明只有这样悬灸或类似悬灸才能达到这样效果,其它如盒子灸、随身灸、电热灸等效果几乎没有),直到反应消失或不明显为止,然后再以同样方法寻找下一个艾灸点。以后每次艾灸时都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
这就是正确有效的艾灸方法,它简单明了,方便易行,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稍加了解就可以做,更适合自己给自己做,效果还更好,而且安全没有任何危险和副作用。我这些年就是按照上述方法坚持艾灸下来的,不料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更能说明问题。一般我下午做艾灸,吃完晚饭后要去和小区里的球友们打一会儿乒乓球。突然从六七天前开始,打约三四十分钟后后脖大椎周边大汗淋漓发冷发凉,以手摸之象扎骨一样,让别人摸之也是一样的感觉,连续几天了都是这样,我们几个球友就思忖(球友们也都被我发展成了艾灸爱好者)这应是一种排寒(毒、湿)反应,是一种好现象,彻底祛病可能就要开始了。笔者并不懂医,可以说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但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却是事实,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认识写出来,一是以正视听让更多的人受益,二是如果有幸让一些科研人员看到这些文字也算提供素材,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三是借此宣传推崇让更多人了解神奇的艾灸。我经常能看到大多中医针灸大家对艾灸都十分隔膜,故弄玄虚混淆视听者更是不计其数,可见世人对艾灸的误解有多深,多么有必要对艾灸进行正确的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