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作用是什么,脾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脾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造血,清除退化细胞的作用。抵抗病毒的细胞就是在脾中成熟的,如果身体受外伤流血了,脾中有大量的血窦,就会把储藏的血液运送到循环系统中。但是脾脏比较柔软脆弱,在受到外物撞击时,容易破裂出血,严重的甚至能够危及生命,很容易引起炎症感染。
什么东西是补脾?
现代人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大、体力活动少,都会造成脾虚。很多人一旦出现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抵抗力下降等脾虚症状时,往往考虑的就是增加营养,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脾主运化,脾的功能正常,进食的食物才能生化为气血以营养全身,否则吃再多再好的食物也没多大用处,反而有可能增加脾胃负担加重脾虚症状。脾的功能正常是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根本保证。那什么东西补脾,又该如何去补呢?
1、补脾气:脾气虚则纳运失常、生化不足、形体失养,补脾气常用人参、党参、黄芪、扁豆、莲子、薏苡仁等。
2、温脾阳:脾阳虚则运化不足,阳虚生内寒故四肢不温、腹胀食少。温脾阳常用干姜、砂仁、白蔻仁、益智仁等。
3、养脾阴:脾阴耗伤则气化源泉枯乏,故口干、纳食减少、倦怠乏力、干呕呃逆、大便秘结。养脾阴常用山药、蜂蜜、大枣、芡实等。
脾的功能低下还有可能是湿困脾或脾胃食滞造成的。脾喜燥恶湿,脾为湿困则中阳不振、清阳失展而致脾胃运化失常,治宜燥湿健脾,燥脾湿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脾胃食滞,胃失和降也会出现厌食、脘腹胀闷疼痛、呕吐腐败食物等症状,治宜消积健脾,消脾积常用麦芽、神曲、山楂、大黄等。
脾胃功能不足形成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有差别,采用的方法和用药也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有针对性地进补,同时在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积极配合以收到最佳的效果。
吃鸡胆有什么功效?
一个从事40多年临床经验的老村医曾告诉我,“千万别丢掉鸡胆,鸡胆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做药用。”
在我的印象中,能用动物的胆来做药物,有熊胆,蛇胆。然而用鸡胆去做药来用的却不多,为什么鸡胆也可以做药物来使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药用价值。
村里老中医是有40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对于很多动植物药材有很深的了解。并且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喜欢与大家普及很多中草药知识。说到鸡胆也能做药物使用,我也是通过他才了解的。
我们知道鸡肉可以食用,补充人体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鸡肉十分美味。在临床上,用鸡身上的部位作为药用的,用比较多的是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
鸡胆,其实很普通家禽鸡的胆囊,用鸡胆作为药物来使用,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在最早的在《名医别录》中就记载着鸡胆是如何使用的——鸡胆主目不明。在《陆川本草》中也记载着鸡胆可治疗百日咳。
人们是如何使用鸡蛋作为药材来使用呢?在很多人眼里中鸡胆是一种没有用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好,鸡胆会影响到鸡肉的味道。杀鸡的时候,大家都会将鸡胆丢弃。其实鸡胆也是一种中药材,有许多用处。
鸡胆苦,寒之性,入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祛痰止咳的功效。应用于目赤流泪,白内障,小儿菌痢,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鸡胆具有清热解毒之效
中药对清热的定义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之为清热药。那什么是里热证昵?比如身热,面赤,口渴饮冷,尿赤,舌红,苔黄等,人体上表现出热症的现象。
鸡胆味道极苦,苦寒之性决定了它具有清热之效。比如热病烦渴,肠燥便秘等,鸡胆有清热解毒之效,能将一些体内的热症清除出去。也可配上一些清热药材,比如说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等。
鸡胆具有清肝明目之效
说到明目的药材,使用较多的有菊花,桑叶,熊胆,枸杞子等,也有清热之效。《千金方》就记载着鸡胆可用于目不明,流泪不适,目赤等症状。
因为肝开窍于目,当肝火旺盛或者是热毒上炎,从而导致眼睛出现目赤流泪,视物不清等症状。古方中就有用到鸡胆汁治疗眼睛方面的疾病。
眼科方面的疾病需要辨证论治,如果是因为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流泪,可以用一些清热药。如果是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不清,则需要一些滋补的药材,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
除此之外,鸡胆还经常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所导致的咳嗽,久咳,百日咳等。
总结,将鸡胆作为药物使用,在临床中使用并不广泛,仅限于一些民间老医。因为鸡胆具有腥臭之性,味道极苦的缺陷,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所以用它入药也少。
据相关报道记载,鸡胆也会具有一些副作用,盲目使用还可能造成肝肾损伤。如需使用,请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很高兴为大家分享中药的小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觉得不错的话,欢迎点赞,收藏,分享更多的人,如有疑惑,不妨在评论区中留言讨论。
红枣功效与作用?
红枣功效与作用
红枣具有如下功效与作用:
1.增强免疫力:红枣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等,并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硫胺素、胡萝卜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能够为机体补充能量,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
2.强健骨骼:红枣中含有丰富的钙,能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
3.抗氧化:鲜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充足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减轻疲劳、防治黑色素在体内的沉积。同时红枣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皮下血液循环,使皮肤和毛发更加光润。
4.镇静安眠:红枣中含有的黄酮—双葡萄糖苷A有镇静、催眠和降血压的作用。
5.保肝护肝:红枣中的果糖、葡萄糖、低聚糖、酸性多糖可参与保肝护肝。大枣中的维生素C及cAMP等,能减轻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的作用。
红枣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铁、钙、磷等营养成分,对于防治心血管、造血等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主要适合在闷热的大暑时节。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贫血消瘦、失眠多梦的人适合食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腹胀、胃胀的人群应慎重食用,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红枣,普通人每次可摄入2~4颗,过多食入会引起胃酸过多和胃胀。
本内容由北京积水潭医院 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赵霞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脾脏在人体内的作用?
脾脏在我们身体中是五脏之一,以往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在脾脏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选择切掉脾脏,毕竟全脾切除术操作简单、止血可靠、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那么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脾肿大、血液病导致的脾肿大等我们常规就选择了切脾治疗方法。
但最近 20年来的研究发现,切除脾脏有很多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免疫方面,比如切除脾脏后部分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补体明显降低,患者免疫力下降,对感染和肿瘤的抵抗能力都会下降。所以我们现在开展了半脾切除术,保留了一部分脾脏的功能,当然,这样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脾脏全切除会有什么害处?
以往我们以为脾脏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很多患者选择了脾全切术,如果失去脾脏,机体因免疫方面的缺陷导致脾切除术后的全身凶险感染,尤其高发于 5岁以下的患儿,严重者造成死亡。失去脾脏还会因血小板升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因肺栓塞死亡。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认识,现代外科形成了保留脾脏或保留部分脾脏的手术术式,制定了“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治疗原则。但是对于脾脏功能亢进,还是要将脾脏全部切除(包括隐藏的副脾)才能解决脾亢。
一般说来,脾切除后,对日常生活及寿命影响不大,但近年来,有人从免疫学角度出发, 认为脾切除后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新陈代谢减弱,故主张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脾修补或部分脾切除,以维持脾脏在体内的免疫功能。
此外脾切除后将使机体清除血中细菌的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调理功能受到影响。因此,病人易患局部和(或)全身性严重感染,特别是致死性肺炎双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近年来,有人在做脾切除的同时进行自体脾移植,似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治疗途径。 全脾切除后将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脾脏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