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腰感觉特别疲劳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由于都有腰背痛、腰背无力感,故容易混淆。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那怎样来区分腰肌劳损和腰间盘突出呢?
好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青壮年发病比例约占80%。多见于男性,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较大,常伏案工作及经常站立的人员等较多见。
腰肌劳损:重体力劳动者急性腰扭伤,若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剧烈的运动中引起腰部肌肉的长久损伤。长时间坐位学习,或是办公时的坐姿不良,也会形成慢性腰部肌肉劳损。
腰 痛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表现为隐隐作痛。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腰部疼痛程度时强时弱,开始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疼痛随天气变化,受凉或阴雨天疼痛加重。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腰肌劳损通常只有腰痛。
压痛点
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病人的棘突或棘间隙有压痛,压痛点主要位于棘突旁,即背部中间。压痛时,可出现沿神经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
腰背肌劳损:通常腰椎棘突间无压痛,而腰背肌局部有压痛,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即在远离背部中线的腰背部两边的肌肉。
对于疼痛部位讲不清楚具体位置、按压也无明显压痛点的情况,更可能是腰椎间盘导致的腰背痛,专业称腰椎间盘源性腰背痛。
马尾神经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腰椎间盘突出,按照这6种方法自我锻炼胜过跑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社会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劳动中对腰椎的过用、错用,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和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腰椎稳定性降低,腰部肌力减退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锻炼腰部核心肌力,并以长期有规律的坚持,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发生本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外因则有损伤、劳累以及受寒着凉等。
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缺乏血液的供给,修复能力较弱,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由于负重和脊柱运动,椎间盘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因此容易发生葵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变化。
2.过度负荷
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等,常因腰部负荷过重而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当椎间盘退变时,脊柱负重过大使椎间隙严重受压变窄,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3.损伤
当反复的外力造成腰部损伤、跌伤、闪挫等时,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4.受寒
不少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无外伤史或劳损史,只有受寒、着凉。其原因可能由于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受寒受凉后使腰背肌肉痉孪和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孪,可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二)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均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自我锻炼(治疗)方法
1.取仰卧位,手臂自然的放在躯体两侧,然后慢慢的抬起下肢,这时膝关节尽量伸直抬高,高度一般以45°-60°为宜,反复多次。
2.取仰卧位,双侧屈肘、屈髋、屈膝。以头、双肘、双足为支撑,做挺腹伸腰的动作,呈“拱桥状”,即“三点支撑”。持续时间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腰部感到轻度劳累感为宜。
3.取俯卧位,双臂自然置于躯体两侧,然后左右交替缓慢抬起下肢,此时膝关节尽量伸直,高度以腰部轻度酸困为度,反复数次。
4.在硬床上或干净的硬质地板上,取俯卧位,双臂以肩关节为支撑点,轻轻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时轻轻抬头,双肩向后向上收起。与此同时,双脚轻轻抬起,腰部肌肉收缩,尽量让肋骨和腹部支撑身体,持续3-5秒,即俯卧式“燕飞”。然后放松肌肉,四肢和头部回归原位休息3-5秒再做。
5.取站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宽,这时双手叉腰或是上举抱住枕部,来回缓慢地做腰部侧弯活动,侧弯到最大幅度。反复锻炼数次。
6.取站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头、背、腰部紧贴于墙,双足逐渐向前伸,和身体重心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大概40-50公分;然后屈膝缓慢下蹲,此时注意膝关节不要过脚尖,以防伤及膝关节。感觉到大腿肌群酸困时,可起身缓解1-2分钟,反复数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了日常的锻炼,更重要是要积极的配合治疗。日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被眼花缭乱的治疗方法所迷惑。一定要了解其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自己的病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如何选择,首先必须要明确病因,然后通过适度锻炼,矫正姿势等方式,进行自我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必须要注意如何形成正确的站立姿势、行走姿势、坐卧姿势,并长期保持、形成习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要通过矫正姿势减小腰椎曲度及腰部所受压力,使腰部保持直立挺拔,减轻突出物对神经和脊髓的压迫,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如果症状消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就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症状消失后,仍要继续保持合理姿势,坚持康复锻炼增强腰部肌力,巩固和强化正确的姿势,避免复发。即便是手术后也要通过康复锻炼来巩固效果,避免腰椎不稳而复发。
普遍认为,倒走锻炼是针对腰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倒走时人体重心向后移动,有利于腰椎的挺拔,从而缓解腰椎承受的压力。其不足之处在于,倒走有安全隐患,对场地和个人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站立的时候强制重心后移也一样,大家可以做个体验,赤足站立,双脚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厚度的书,脚跟踩地,这样脚跟低于脚掌,重心后移,就可以减小腰椎曲度矫正姿势,腰椎有挺拔的感觉,大家体会一下,所以静态的站立踩书锻炼,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的不错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医生和专家建议使用专业负跟鞋,在站立行走中都保持重心后移的姿势。负跟鞋底是前高后低的,随时强制重心后移,减小腰椎曲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以替代倒走,更安全,更容易坚持。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也须注意不要过量运动,稍微感到疲劳就需要休息,保持低强度的温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只要科学的进行,有益无害,矫正多少因人而异,症状减轻后,仍然要坚持一段时间作为巩固,巩固期内可能感觉不到大幅度的好转,但巩固期是必要的,防止复发是患者特别需要注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务必要注意温和锻炼的康复治疗原则,切忌急躁和急于求成,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主观感受效果,防止过量运动超过自身耐受,会适得其反,有问题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
铂桐除痛,全程无忧,更多关于疼痛以及相关问题,可关注【铂桐疼痛】。愿疼痛患者早日远离疼痛困扰,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美好人生!
颈椎56节突出临床表现?
颈5/6椎间盘突出症通常引起两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一种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另一种是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不同,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辐射痛或患上肢麻木,主要表现为前臂外侧、拇指和食指感觉障碍、神经根牵引试验阳性、手部肌肉力量减弱等,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是上肢肌张力增高、手部动作笨拙、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
怎么样判断腰间盘突出是否有好转?
嘿嘿,估计这是我很多朋友们挂念的一个问题,这里写一下经常会遇到的好转迹象,不过鉴于每个医生的处理方案不一样,恢复的规律可能不同,多和医生沟通,及时树立信心!
1.症状减低
不管是疼痛还是麻木,腰痛还是腿痛,程度逐渐在减小,就是一种好转的现象,不过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清晰,哈哈!
2.痛的近腰端
举个例子,原来痛到小腿,现在小腿不痛,大腿痛或者臀部痛,最后腰痛,远端疼痛消失就是好转!
3.由痛变麻
在治疗期间,患者由原来的疼痛变成麻木,这也是好转的一种迹象,包括由疼痛变成酸痛,也是!
4.持续时间增长
假若原来早晨起床要适应好久,现在适应一小会,或者原来走路几百米,现在上千米,或者中午就痛现在延迟到下午!
5.活动范围增加
咳嗽打喷嚏没原来那么痛,弯腰程度比之前大,背伸疼痛减低,腿抬得也比之前高,侧弯变直,都属于好转!
结语这是一部分好转的表现,在治疗期间多个医生沟通,包括有的患者症状没大的变化,或时好时坏,可按压痛感在减低这也是好转,不过这就是医生眼中的好转,量变到质变有一个过程,不要急于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最可怕的是症状一段时间没任何变化,这是无效治疗!
腰突有什么症状?
腰突有什么症状?
腰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1、腰痛
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久坐、久站时发作,平卧时减轻;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间盘纤维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2、脊柱侧弯
有的患者腰痛伴有脊柱侧弯,而没有腿痛的症状,这种情况也应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期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3、腰易扭伤
有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运动,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或起床叠被就突然发生腰扭伤,休息几天或热敷或口服止痛药,疼痛就能消失,患者常常以为是肌肉拉伤或肌纤维炎,而不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信号。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4、腿麻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疼痛症状,如下肢的麻木酸胀感和下肢部分肌肉的萎缩无力,这些症状多出现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身上。
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另外文章中也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的症状,如果大家有这些症状的话可以要警惕了。
什么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什么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及变性的椎间盘组织从后中央或偏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外伤和腰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或侧方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等一系列症状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疼痛多累及双下肢,但双下肢疼痛轻重可不一致。发病早期,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较侧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感觉障碍范围广,出现腰背痛、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阴区麻木,膀胱及直肠括约肌无力或麻痹,跟腱、肛门反射消失;可出现双下肢活动受限等情况;可出现大小便失控;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及月经紊乱等。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尽早治疗,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本内容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关节骨科 主任医师 李智斌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