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治湿疹皮肤偏方,长期服用会不会有副作用?
苯溴马隆算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老药”了。说“老”,便是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从1967年开始用于痛风降尿酸治疗,可谓是继丙磺舒后的“资深”降尿酸药物。
有患者曾问过我:“刘医生,为什么只有中国使用苯溴马隆,而欧美国家没有使用呢?”比如在《2020ACR痛风管理指南》中,建议使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为丙磺舒。痛风患者所存的疑惑就是:“是不是苯溴马隆有副作用啊?”“是不是苯溴马隆已经被淘汰了啊?”
其实,苯溴马隆长久没有在欧美痛风诊疗指南上出现的原因,还是因为2002年时,因为有4例痛风患者服用苯溴马隆出现了肝严重不良反应,从而导致这个药物从欧洲撤市。但是此后的研究发现,在4例肝损害中,只有1例严重肝损害和苯溴马隆有关,其余3例其实缺乏充分的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苯溴马隆在欧洲发生肝毒性的风险与普通药物肝损伤发生率其实相似,仅为1/17000。
所以近年来,苯溴马隆在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恢复临床应用;在我国,苯溴马隆也是目前处方量高于非布司他的降尿酸药物。我们的《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 版)》、《高尿酸血症社区管理流程的专家建议》、《2018专家共识:高尿酸血症和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尿酸性肾病管理中,均将苯溴马隆列为降尿酸的一线用药。
那么,苯溴马隆可不可以长期吃?苯溴马隆长期吃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苯溴马隆属于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尿酸生成过多型痛风患者使用需注意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平衡,嘌呤合成代谢增强,尿酸产生或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无论男女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高尿酸血症有三种类型: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泄减少型和混合型。
为什么会出现尿酸排泄减少呢?我们知道,尿酸在肾的排泄过程中经过肾小球滤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分泌后重吸收四个过程,药物、代谢障碍性疾病、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都可能会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或降低肾血流量、损害肾小管排泄功能等,从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排泄减少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包括肾小管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小管分泌减少及尿酸盐结晶沉积。70%的痛风患者是直接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20%的痛风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和尿酸生成增多兼具,而这其中以肾小管分泌减少居多。
苯溴马隆与丙磺舒这类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是通过进入肾小管管腔内的尿酸竞争尿酸转运体,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我们知道,尿酸从肾排泄过程中,经历两次重吸收和一次分泌。其中肾近端小管刷状缘侧的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负责尿酸盐重吸收;基底膜侧的OAT1和OAT3摄取尿酸盐,让尿酸进入肾小管细胞内,再通过刷状缘侧的MRP4,分泌尿酸盐进入管腔,达到分泌作用。而苯溴马隆则通过抑制URAT1,减少尿酸的重吸收,促进肾尿酸的排泄。
【刘医生提醒】选择降尿酸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高尿酸血症的分型;苯溴马隆可以用于尿酸排泄障碍的患者,但不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如果苯溴马隆足量、足疗程治疗后血尿酸仍不能达标,才考虑联合应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苯溴马隆有不良反应,但并不代表不能长期使用其降尿酸治疗苯溴马隆口服后50%被吸收,在肝转化为6-羟基苯溴马隆和1-羟基苯溴马隆,其中6-羟基苯溴马隆的半衰期为30小时,因此苯溴马隆的作用时间为40小时左右,所以苯溴马隆一般是1天1次用药;因为苯溴马隆主要是由肝细胞色素CYS2C9进行转化,所以其可能会出现肝严重不良反应,但正如我前面所说,其不良反应与普通药物肝损伤发生率相似,其实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苯溴马隆适合于肾尿酸排泄减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推荐对尿酸合成增多或有肾结石高危风险的患者使用,肾结石的患者是相对禁忌症,一般来说应该根据结石和身工鞥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用药。
根据新修订的《苯溴马隆口服制剂说明书》,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胃肠损害:呕吐、腹痛、胃肠道出血等;肝胆损害:肝生化指标异常、肝细胞损伤等;全身性损害:乏力、水肿、胸痛、发热等;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少尿、尿频、肾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免疫功能紊乱: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等;其他:结膜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心悸、阳痿等。
通常来说,苯溴马隆的禁忌症主要包括:对苯溴马隆过敏者和GFR<20ml/min者禁用;孕妇、备孕期男女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肾积水、多囊肾、海绵肾等导致尿液排出障碍的疾病禁用;嘌呤代谢酶异常、血液病或体重急剧下降引起的尿酸大量产生或过度排泄时为相对禁忌症。
那么,有这么多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是不是代表苯溴马隆不可以长期使用呢?并非如此,因为服用药物的风险并不代表每一位患者都会出现,另外遵医嘱服药而不是自行用药才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避开苯溴马隆的不良反应,医生要求做到以下九个方面我们不能否认“是药三分毒”,尤其降尿酸药物不少都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那么如何避开这些不良反应呢?其实有经验的风湿免疫科医生早已运筹帷幄。主要是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要注意:
①初始小剂量开始:初始服用苯溴马隆有大量尿酸随尿排出,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增加,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尿路结石,因此,苯溴马隆应以25~50mg(半片~1片)起始,不要超过100mg。②血尿酸达标即维持剂量:苯溴马隆如果对症治疗,一般来说起效较快,多数患者在7~10天内血尿酸达标在360μmol/L以下,一般在14天后再测血尿酸值,如达标即维持剂量,至少坚持半年的降尿酸达标治疗。③早餐后服用:由于苯溴马隆在服用时胃肠道反应比较常见,一般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胃内饱胀感等胃肠不适,所以建议早餐后服用,减轻胃肠道压力。④初始预防用药:初始降尿酸治疗,一般需要预防用药,尤其初始治疗的3个月以内,因为降尿酸作用较大,尿酸快速下降可能会导致“溶晶痛”的情况出现,所以为了避免急性痛风发生,一般需要遵医嘱合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⑤注意肝损害: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感、腹痛、腹泻、发热、尿浓染、眼球结膜黄染等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⑥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苯溴马隆可以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20ml/min、肌酐清除率Ccr>20ml/min可以使用,Ccr>50ml/min不需要调整剂量;初始服用苯溴马隆需要1个月作用复查一次肾功能。⑦定期监测肝功能:近期患过肝脏疾病、提示有肝脏疾病(如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转氨酶升高,黄疸)、酗酒的患者使用苯溴马隆时需要谨慎;初始服用苯溴马隆需要1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此后可适当延长时间为3个月或半年。⑧大量饮水:由于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从肾排泄,肾小管尿酸的浓度会增加60%以上,为促进尿酸随尿液排泄,需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ml,以确保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稀释原尿中尿酸浓度,促进尿酸从肾排泄。⑨碱化尿液:碱化尿液可抑制尿酸结石的形成,同时让尿酸结石溶解。使用苯溴马隆时需注意碱化尿液,让尿pH值维持在6.2~6.9之间,但不能高于7.0以免形成草酸钙结石。碱化尿液要注意,慢性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刘医生提醒】痛风治疗,降尿酸治疗是核心治疗,尿酸应该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并持续达标;苯溴马隆等药物治疗是降尿酸治疗的主要环节,但并不是唯一环节;饮食调理、日常生活习惯的纠正,也是痛风非药物治疗的一部分;痛风的治疗需要同时兼顾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常喝苏打汽水能降低尿酸值吗?
作为一名高尿酸导致痛风的患者,我的回答是,常喝苏打水对降低尿酸值有帮助,但是作用很有限,不能把喝苏打水当作降低尿酸的主要手段。
近几年,痛风这个“古老”的疾病,却变得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作为“正式会员”加入到“痛风俱乐部”中,还有更多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成为“候补会员”随时准备入会。但是无论“正式会员”还是“候补会员”都已经认识到尿酸指标长期偏高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都在想方设法地降低尿酸水平,预防和控制痛风的发作,争取永远做个“候补会员”。
我们知道,尿酸指标长期超标,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种种伤害,而尿酸浓度过高的原因是嘌呤代谢功能的紊乱。嘌呤代谢正常的人,每天体内尿酸的产生量和排泄量基本相同,也就是生产多少就排出多少。所以,体内的尿酸指标是相对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即使摄入多一些的嘌呤,也可以被系统正常分解代谢,尿酸的产生量不会大幅增加,从而不会尿酸水平的高低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我们这些痛风和高尿酸的“特殊”人群,由于嘌呤代谢功能出现紊乱,嘌呤代谢分解产生的尿酸增加,同时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一增一减”,造成我们体内尿酸存量攀升,尿酸浓度“居高不下”。痛风和高尿酸患者需要从降低尿酸产生量和增加尿酸的排泄量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降低尿酸水平。我们控制饮食,是为了降低尿酸的产生量,而多喝水多排尿、碱化尿液是为了增加尿酸的排泄量。
排尿是尿酸排泄最主要的通道,绝大部分尿酸成分都会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有研究表明,尿液的酸碱性与排泄尿酸的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尿液的碱性越高,其排泄尿酸的能力越强。当尿液的PH值是5时,尿液的排泄尿酸能力是60mg/L,PH值是6时,尿液的排酸能力是220mg/L,而当PH值到了7时,尿液的排酸能力达到了1580mg/L。尿液的PH值是6.6为最佳,人体每日产生的尿酸都会被排出体外。
碱化尿液的作用就是加大尿液这辆“汽车”的载重量,拉走更多的尿酸。苏打水的最大也是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碱化尿液。苏打水中含有的小苏打,也就是碳酸氢钠,具有碱化尿液的作用。痛风患者就医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服用碳酸氢钠,其目的正在于此。常喝偏碱性的苏打水,确实对碱化尿液有帮助作用,但是由于害怕影响口感,其含有的小苏打成分不高,碱化尿液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痛风和高尿酸患者要想碱化尿液,仅仅依靠喝苏打水是不行的。苏打水不仅碱化尿液的效率低下,而其售价一般较高,导致喝苏打水碱化尿液的性价比差。如果不是经常饮用,只是偶尔喝上一两瓶,其碱化尿液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朋友在饮水中直接加入小苏打,自制苏打水,这种“勇敢”的做法非常危险,搞不好会造成严重后果,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苏打水并不能代替碳酸氢钠,痛风和高尿酸患者完全没有必要采取喝苏打水这种效率低,性价比也低的方式来碱化尿液,直接服用碳酸氢钙的效果要好很多。所以,建议痛风和高尿酸患者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的效果较好,性价比高一些。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句话,你家里有矿,可以拿死贵的苏打水当白开水喝,请随意。否则,喝少量的苏打水对于碱化尿酸虽有帮助,但没有意义,您了还是吃碳酸氢钠片吧。
我是长乐未央,祝朋友们尿酸降,痛风停,身体健康。
孩子脚踝被叮了个蚊子包?
叮在脚踝还算不错,想当年,我家大宝的蚊子包直接盯在眼皮上,半边脸都肿了~
看着孩子眼睛睁不开,吓得我直接去了医院,医生开了生理盐水,又叮嘱冰敷。看上去真是吓人。
炎炎夏日,蚊虫叮咬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小宝宝皮肤娇嫩,要做好万全准备才行。
\ 被蚊子叮咬后的反应..../
被蚊子叮咬之后,通常都会起疙瘩。这是因为蚊虫用口器刺伤皮肤时,会释放含有多种抗原成分的唾液或者毒液,比如蚁酸。这些抗原在进入皮肤后,身体会释放出组织胺炎性物质,也就是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局部肌肤肿胀发痒,出现丘疹、水泡等症状。
小宝宝的皮肤相对成人更薄更娇嫩,所以产生的反应会更严重。比如满满一个很普通的蚊虫叮咬,都会变成一个凸起的硬硬亮亮的小水泡,奇痒无比,连睡着了都会不停抓来抓去,挠破是常事儿,一整个夏天过后都能看出这片肌肤被叮咬过。
如果遇到毒蚊子就更糟了,身上会出现李子大小的一块红肿变硬的大包,只要被碰到孩子就会哭闹,痛痒程度远超过普通叮咬,往往要过十天半个月才有消肿的趋势,恢复时间至少一个月。
\ 叮咬之后,如何正确处理患处?/
👩⚕️ 消肿
在发现被叮咬后,普通部位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清洗叮咬部位,来中和蚊虫释放的酸性物质。肥皂液、小苏打溶液都可以有效缓解叮咬后的变应性反应,减轻肿胀。
如果这个位置靠近眼睛、口、鼻等敏感区域,则应该采取冰敷的方式缓解肿胀。可以用冰包(表面需覆盖纱布、手帕),冷毛巾直接敷在叮咬部位,每次10-15分钟,每2-3小时冷敷一次(根据宝宝肿胀情况调整)。
医生推荐的方法是等孩子睡着后,用化妆棉或者纱布蘸冷藏后的生理盐水小范围冰敷,消炎消肿止痒。满满敷了一次效果很好,就是盐水流到脖子上起了很多皮疹。
👩⚕️ 止痒
除了缓解肿胀,还应该尽可能帮孩子止痒,以免小朋友将自己抓破发炎。这里推荐下炉甘石洗剂,医院里都能开到,这款外用药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安全可靠(0岁以上均可使用)
价格便宜(6块钱一大瓶,足能用三个夏天,当然注意有效期)
使用范围广(蚊虫叮咬、湿疹、痱子均可使用)
效果显著(特别止痒,收敛、保护肌肤)
购买方便(随便一个药店,都能买到)
唯一的限制,就是皮肤溃破时不能使用,刺痛感很强烈。如果没抓破肌肤时用,几乎就不会发生抓破肌肤的情况。到底有多好用呢?每次满满起痱子,会自己拿着粉扑和炉甘石洗剂找我来,指着脖子告诉我“擦”。
大家注意一下,使用炉甘石洗剂前要摇一摇,把水粉充分融合再涂,变干后会有一层白色的粉末附着在肌肤上,那个其实用来保护皮肤的,别担心。
但是遇到敏感位置,炉甘石洗剂也应该谨慎使用,比如靠近眼口鼻,小朋友觉得一样就开始各种揉揉揉,弄进去就不太好处理。所以在这些部位还是考虑生理盐水吧,可能没有那么好用,但不用特别担心。
👩⚕️ 治疗
如果叮咬部分没有得到缓解,有变严重的趋势,家长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应对变应性反应,阻断身体分泌“组胺”物质,也就是降低身体的“过敏”反应来缓解肿胀和痒痛的症状。但这里不推荐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自行用药,尤其是网红款药膏。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药字号,经过审批不,需要药师指导不?
如果很严重了,或者位置尴尬(比如满满这个右眼位置)应当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就诊时最好询问导诊台,看是选择儿科和皮肤科。满妈更推荐皮肤科,因为人少一点更对症一点,内科相关的发烧感冒咳嗽的病人几乎没有,孩子接触其他疾病的机会低很多。
\ 防蚊大于一切,防不住也要亡羊补牢 /
一切的一切,发生在防蚊虫失败的前提下,最好还是别被叮咬。一发现被叮咬,一定要采取措施,别觉得要个包没关系,等真的肿起来就追悔莫及了。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发现蚊虫叮咬,先涂肥皂(中和酸碱),再消肿止痒(冰敷抹药),争取把红肿发炎扼杀在摇篮里,通常99%的包都消了。如果真的严重了,有把握的自行涂药,没把握的去医院就医(当然能不去还是不去的。)
最后的最后,给孩子忌口,清淡饮食,尽量别压到叮咬位置,睡觉的时候给孩子调整一下姿势。
总有一天,蚊子包会好的。
油性皮肤怎么去痘痘?
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的,我17-25岁之间痘痘一直没停过,我一直在战痘,所以我有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目标是从痘痘生成的本质上着手,不能为了祛痘而祛痘!
我认为从痘痘产生的原因去分析解决是最快速有效的:
1.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激素组成,参与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许多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的,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对我们的皮肤、器官等造成影响,此时需要医生的诊断,确认是病理性的原因还是饮食习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2.不良作息及习惯
(1)研究表明夜间十到十二点,人体中的激素会出现一个分泌高峰且激素大多是为了让身体休息而分泌的,若长期熬夜,很多人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皮肤变差的情况;
(2)长时间使用电脑,在电脑辐射之下皮肤就会很容易变得很容易出油,这时由于水油失衡,就会导致皮肤表层出现痘痘,因此面对电脑的时候,最好勤洗脸,避免了面部长时间处于油腻状态,减少长痘痘的情况出现。
3.饮食习惯
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肥肉,甜食,零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上可以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畅。
4.护肤
(1)如果是油性皮肤早晚要使用洁面乳配合,白天的时候2-3小时最好用清水清洗脸部;
(2)如果是中性皮肤早晚使用洁面乳清洁即可,不要做过多的养护,因为我们皮肤也有自我修复保护机制,不能打破机体平衡。
什么是霉菌性阴道炎?
什么是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简单来说就是有霉菌感染所引起的阴道炎。这种阴道炎的发病率高于滴虫性阴道炎。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一般表现在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有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个别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
什么人最容易患有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作为一种让女性为之烦恼的炎症,还是很干扰正常生活的。其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例如,性生活、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衣、衣服、医疗器械和敷料等都是可以进行传播。
这种疾病最容易“中招”的人,就是孕妈。因为在孕期孕妈的身体会随着怀孕改变,其中一项就是出现阴道粘膜变软,组织充血水肿,阴道脱落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多等现象。
除此之外,在孕期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会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会使阴道分泌物PH值降低,有利于霉菌的繁殖,加上孕妇机体抵抗力低,白色念珠菌就会繁殖,达到一定量时,就容易导致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应该怎么预防?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一种叫作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疾病。念珠菌作为人体的一种共生细菌,正常人的身体上本身就有,所以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之后才可能致病。
因此只要消除可能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的致病病因,就可能会达到预防目的。以下就是预防霉菌性阴道炎的措施:
1. 锻炼身体,均衡饮食,不过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厕所前洗手;不滥用不洁卫生纸;排便后擦拭外阴时宜从前向后擦;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并放于通风处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专用;内裤与袜子不同盆清洗。
3. 合理穿衣:不穿化纤内裤,不借穿他人内衣、内裤及泳装。
4. 使用公共厕所时尽量避免坐式马桶;提倡淋浴;浴后不直接坐在浴室坐椅上;不在消毒不严的泳池内游泳。
5. 不要过度讲究卫生:史医生就有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就诊时说自己非常注意卫生,每天要清洗外阴2—3次,每次还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妇产科的问题,请关注史玉云医生,30年妇产经验,分享你想问的产科知识、解答你想了解的妇科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