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粉的副作用,怎么种植收益最大呢?
油菜也叫做芸苔、胡菜,在全国普遍种植,油菜产区以水田种植为主,多与水稻轮作,旱地油菜比较少。那么油菜该如何种植才能使收益最大化?
1.油菜的类型油菜分为甘蓝型、白菜型和齐菜型三大类型。过去在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区,以白菜型品种为主,云南、贵州的高原地区,长江上中游的山区和部分湖区也种有一些芥菜型品种,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区甘蓝型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北方春油菜产区以莽菜型较多,间有白菜型。
早熟品种,植株矮小,生育期较短,约120天,宜在立冬至小雪前播种;中迟熟品种,生育期较长,160~180天,宜在霜降前后播种,如果这时晚稻尚未收割,应掌握在收割前30天播种育苗,苗龄30天左右,待晚稻收割后及时移栽,以免影响第二年早稻生产。
3.怎样进行油菜播种、间苗和移栽①播种:油菜种子小,为了使播种均匀,一般将种子掺和在细土、灰肥或搅拌在粪水中播种。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以刚盖过种子为宜。用土杂肥混拌种子的,播种后和平、爬匀即可。
②间苗:直播的油菜,播种后,幼苗长有3~4片真叶时,就要进行间苗定植,去劣留壮,间密补缺。早熟品种每亩留苗4万~5万株;中迟熟品种留苗1万~2万株。
③育苗移栽:当幼苗长有4~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先选栽一批大苗,然后追施一次粪水或氮肥,进行催苗,催苗6~8天后,再移栽第二批苗。移栽时要注意本田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要确保株数7000~8000株,行距33~40厘米,株距20~23厘米。土壤肥沃的,植株高大、分株性强的品种可种疏些,否则可种密些。移栽后,最好施一次稀粪水,以利成活。
4.油菜的生长发育特征由于受地区条件和品种种性的影响,油菜生育期的长短不一,短的3个多月,长的200多天。其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种子发芽出苗期、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
油菜种子需吸收占其本身重量60%以上的水分,在温度3℃以上就开始萌动。播种后,日平均温度愈高,土壤水分适宜,发芽愈迅速。在12℃左右时发芽需7~8天,15~18℃时3~5天即可发芽。出苗后,气温逐渐降低,幼苗在寒冬到来之前,必须长出4~5片真叶,才能安全越冬。幼苗能耐-3℃的低温,在-5℃的低温情况下受到冻害。土壤含水量30%左右对幼苗生长较为有利。
当气温在10℃以上时,油菜开始现蕾抽薹,温度高花序提前分化,现蕾抽薹也将提早。在现蕾抽薹期,植株生长最为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这一时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但田中渍水则不利于油菜生长。
开花期间,在天气晴朗有微风、昆虫活动频繁时,有利于开花传粉,遇狂风暴雨或低温则开花传粉受到影响。
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但常异花授粉率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油菜授粉后约7天种子即开始形成,30天种子成熟。油菜有自下而上无限开花的习性,先开的花优先得到营养,角果釉粒少;后开花的毗粒率高些。
油菜成熟期要求气温高、光照强、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气温在20℃以上晴朗天气可加快成熟;阴雨潮湿,气温较低,常使油菜延迟成熟。油菜角果完全成熟后,会自行开裂使种子散落。因此,当角果的果壳颜色呈黄绿色,内部种子呈褐红色或黑红色时,即显示已基本成熟,应及时收获。
5.油菜的施肥油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做到早追苗肥、重施薹花肥。
基肥的施用,计划每亩产菜籽100千克以上的,播种前要在播种沟内施粪水1000~1500千克,播种后用土杂肥1500~2500千克与磷肥15~25千克混合作盖种肥,可促进出苗和幼苗生长健壮,为高产打好基础。
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要结合间苗定植施1次苗肥,用稀粪水1000千克淋施,或用硫酸铵5千克或尿素3千克对水淋施;植株长出7片真叶、开始现蕾抽薹时,用复合肥7千克或尿素5千克对水淋施或撒施,以促进开花、结英,提高产量。
种植油菜,还可以采用根外追肥,是增强油菜叶片光合作用,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的一项花工少、效果好的可行措施。实践证明,根外喷施“叶宝素”或“棚砂液”的可增产油菜籽10%~15%。具体作法是:每亩用“叶宝素”10克对清水50千克,或用研砂100克对清水50千克,分别在油菜苗期(4~5叶期)和开花期各喷1次。
6.油菜的灌溉和排渍种油菜播种时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移栽的油菜如天气干旱应在栽种前顺畦灌1次跑马水,栽后立即淋定根水。油菜苗期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地区冬季要注意灌溉。油菜抽薹开花期需水较多,在干旱地区应在追施薹花肥后灌水1次。油菜虽喜潮湿,但受涝渍也会使叶片变黄变红,影响生长,盛花期渍水,更容易发生菌核病。因此,在春季多雨地区,要注意做好清沟排渍,确保油菜正常生长,夺取丰收。
7.油菜主要的病虫害和防治油菜的主要虫害有菜缢管蚜虫、潜叶蝇、小菜蛾等;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等。
(1)蚜虫。危害油菜的主要是菜缢管蚜,它常群集在叶片背面、茎杆、花梗和嫩荚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汁液。苗期受害,叶片边缘下卷,严重时,植株萎缩甚至枯萎而死亡。开花结荚以后受害,使角果不饱满,造成私粒。
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1000倍稀释液喷杀,或用敌百虫50克加乐果50克对水50千克喷杀,效果都很好。
(2)潜叶蝇。又名叶姐,主要在油菜生长后期蛙食叶肉,使叶片变白脱落。
防治方法:用40%乐果50克加敌百虫50克对水50千克,于下午喷杀。
(3)小菜蛾。初孵出的幼虫咬食叶肉,在开花结荚期咬食花蕾和嫩荚,使种荚残缺不全。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喷杀,或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4)菌核病。油菜从苗期到成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基基部,有时也蔓延至叶片、荚果。受害严重的植株,病茎变白、康烂、以致叶片枯萎,植株折断倒伏枯死。英果发病时,英上也生长白霉,种子萎缩。
防治方法:①隔年轮作,可减少菌源。②精选种子,清除菌核。③合理密植,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围药剂防治。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新释液喷洒,或用50%的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喷洒,以喷中、下部茎叶为主。
(5)霜霉病。病症:苗期在叶片上发生多角形的黄斑,抽墨后茎部枯黄,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满白色霉层,发病后期花序肿大成形如“龙头”状。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要选择排灌良好的田块;注意轮作,密度适宜,以减少发病条件;发现病株及时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朋友,云南十八怪之一,鸡蛋用草串着卖。在过去云南农村不仅离集市远,而且山路崎岖,人们去赶集往往要拔山涉水。为了将鸡蛋带到集市去卖,且不致碰坏,人们想出了织草事蛋的方法。
云南十八怪之二,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故民间的许多用具都以竹子制成。锅盖也不例外,草帽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菜清香可口,纵使在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的今天,很多农村人们仍旧喜欢使用草帽锅盖。
云南十八怪之三,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部分地区的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山林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游客吃过苦头,故夸张地说三只蚊子一盘菜。
云南十八怪之四,火筒能当水烟袋。云南自古就是烟草大省,民间想出各种各样的吸烟法子,如烟杆,烟袋等,皆以竹子制成。烟袋深得民间喜爱,缘于筒里的水可以将烟的焦油过滤,吸起来更加清凉香醇。使用方法是将各种的烟叶捣碎(民间称毛烟),故于烟眼上点燃吸用。
云南十八怪之五,糌把被叫做饵块。云南至今还完整保留生态农业,云南所产稻来,奇香无比。民间对大米研究出多种吃法,将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着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吧,在当地称饵块。民间比较喜欢的吃法还有取其症粉制成的米豆腐,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云南十八怪之六,背着娃娃谈恋爱。在过去云南少数民族期盼人丁兴旺,才不能致被人欺负,所以未谋面的十四,五岁男女生老人做主结婚。由于年龄太小还不能独立承担带动,结婚后往往又回了娘家,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恋爱。虽然如今观念己变,但早婚现象们旧十分普遍。
云南十八怪之七,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奇异,夏天不热,冬天不寒,所以人们春夏秋冬所穿衣物并无较大差别,又白天和晚上温差较大,所以不祚春夏秋冬一日之内人们所穿衣服都有厚有薄,外人看到这各情况便有了所谓的四季服装目穿戴的说法。
云南十八怪之八,火生不通国内通国外。此怪说的是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钍路,云南天言皇帝远,交通自古以来就是硬伤,滇越铁路是云南的第一条铁路,并且这是法国殖民主义胁返腐败的清政府建的。铁路于1910年3月31日建成通车,从中国的云南昆明通往越南海防。所以就有了这条极具讽刺意味的不通国内通国外的说法。
云南十八怪之九,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很多地区的称谓比较有趣,把姑姑统统叫作老太,由此产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外来人问这个姑娘是谁?他们说是我家老太。
云南十八怪之十,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毒佛教的东南亚国家接壤,而这些佛教国家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毕业后就可以还俗结婚生子,云南很多地方就受其影响,在傣族的传统意识中,男人需要也家一段时问才算得上有文化的人,寺庙不过是他们暂时的学校,寺庙附近必有大青树,大青树下常有美丽动人的傣家姑娘,很多傣族小和高就是从这里找到意中人的。
云南十八怪之十一,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地理多为高山涂谷,当地的妇女们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拿,因此练就了一自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一履平地,在外人看来这着实是一大怪。
云南十八怪之十二,新鞋后面补一块。云南少婆民族好女善于刺绣,她们绣出来的绣花鞋轻功美观极具民族特色。鞋后面多出一块刺绣鞋曳,上面绣花是妇女最花心忍,绣得最漂亮一处,既看起来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价值。
云南十八怪之十三,汽车比火车快。这一怪,也是缘于云南众多高山峡谷而导致云南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影观。
云南十八怪之十四,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试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十八怪之十五,树上松毛扭着卖。云南山区多松树,每棵松树下来毛遍地,松毛焬燃旺,烧烤食物清香可口,妇女喜欢将其拾来,扭结成麻花串,便于携带与买卖。
云南十八怪之十六,花生蚕宝娄堆卖。在过去云南民风纯善,常以物品相互交换,他们以为将产品卖钱是可耻的。后来观念渐变,但仍保留朴实的民风,不喜欢称斤算两,花生蚕豆等物数堆来卖。
云南十八怪之十七,这边下雨那边晒。天南素有十里不同天之称,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同一座山的两面有时也会一面艳阳天,另一面雨倾盆大。
云南十八怪之十八,四个竹鼠一麻袋。云南山区竹林众多,有繁茂的竹笋。食饭笋的竹鼠又大又肥,味道鲜美这胜鸡鹅,好客的农家喜欢以此招待远来的客人。有客人来临时,他们便带上麻柋钻进竹林,抓竹鼠就像掮瓜哪样得心应手,三四个便得沉甸甸的一袋。
云南不仅流传各个版本的十八怪,而且还有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之说。每一怪,无不是对云南的秀美山川,盈和气候,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这些正是云南民族风情被人津津乐道,五湖四海的游人纷来沓至的原因。
农村的你们小时候这个玩过没?
看到这图片里的虫,让我想起了童年。那时候捉过的虫实在是太多了,可以当玩具又可以当美食。
金龟子,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农林产业的害虫之一,属于杂食性害虫。
金龟子很聪明,在你去触碰它的时候,它就会一动不动,让你以为它死了,实际上它只是假死。
小时候喜欢捉它,然后拿缝衣服的细线绑在它脖子那里,看它飞来飞去,好像放风筝,非常的好玩。
独角仙,也是属于金龟子科的一种,它有着一只像犀牛一样的独角,看起来非常的威武霸气。它喜欢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活。幼年的“独角仙”主要藏在一些腐烂的树叶下面,以腐殖质为主要食物。但是等“独角仙”长大后就会爬到果树上,以新鲜的果子和鲜嫩的树枝为食物。所以它也属于害虫。
喜欢捉来拿绳子绑住它的角,然后看它如何挣脱。或者把两只独角仙放在一块,让它们打架,看它们用自己的大犄角将对方掀翻,然后用犄角举起对方摔向地面。好像大人的摔跤比赛,特别的刺激。
还有天牛也很好玩。它是植食性昆虫,力气大,且它的双鄂非常的锋利。会危害松树,桃树和柑橘等树木,还喜欢啃食玉米与甘蔗等植物。
好不容易种出来的玉米和甘蔗就那样被它祸害,非常的令人生气。于是就经常把天牛捉住,当玩具玩。我们那多是黑里带白点的天牛,当你抓住它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貌似想逃跑,非常的狡猾。在它的腿上缚一根细线,任其飞翔,还能听到“嘤嘤”之声,好像非常的委屈。不过在捉它玩的时候得注意安全,当心别被天牛强壮的上颚咬到手!
还有树上的一种虫,我们也喜欢捉它,那就是龙眼鸡,学名叫斑衣腊蝉,为蜡蝉科。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及东南亚多国。主要吸食龙眼、荔枝,柚子等果树的枝干汁液。它会用其细长的啄刺破树皮后,吸食流出的树液,导致枝条干枯、树势衰弱;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烟病。
由于它长得非常漂亮,又是害虫,所以也很喜欢捉它。可是要捉它,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龙眼鸡是“跳远高手”,遇到危险、受到惊吓时就会像鸡一样弹跳逃跑,反应非常的灵敏。把它捉住后,喜欢捏它的长鼻子。
除了喜欢捉树上的虫,还喜欢捉田地里的虫。
田地里有一种虫子叫蝼蛄,上天入地,土属性,自带特大号挖土神器,臂力惊人!蝼蛄为多食性害虫,喜欢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害得幼苗枯死。 作为农民,特别的讨厌它。
小时候田地里特别多,特别是耕种的时候。喜欢拿泥巴向它丢去,趁它被砸的晕头晕脑就马上去捉它。捉回家把它洗干净,油炸,特别的好吃又有营养。或者用手捏它的两个臂手,感受它那强大的臂力。
竹林也有虫,让我们喜欢去捉它。那就是竹象虫。
竹象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它对竹林的危害非常大。头小,圆尖,能转动,有长嘴,似象鼻,以钻竹为食。
小时候我们喜欢到竹林里寻找它。捉来当玩具,把它前面的钳子掰去后,用细线系住之后,它就会在前面不停的飞。玩腻了,就把它烤了吃掉。
还喜欢捉蟋蟀。每年立秋前后它就会突然间冒出来,尤其是花生地里最多,它们的翅膀通过摩擦能够发出声音来。听到它那烦躁的声音就忍不住去捉它,和朋友比赛,看谁捉的蟋蟀打架比较厉害。
还喜欢捉螳螂。看螳螂互相打架也是很过瘾的,它们的臂膀强壮有力,被它抓过一次,说不定你从此对它的臂膀就有阴影了。有一种功夫就叫“螳螂拳,”可想而知,螳螂打架有多么的厉害。
听说螳螂也可以烤来吃,味道挺蛮香的。可惜我不敢吃它。还有大蚂蚁,也很好玩,打架都很厉害。
友友们,小时候都捉过哪些昆虫?
硼肥拌油菜种有危害吗?
答:有。
硼肥施用宜早不宜迟
硼在油菜体内移动缓慢,各叶片含硼量由下部叶片至上部叶片存在明显的梯度降低,在硼元素充足的条件下,油菜对硼的吸收以花期至角果期为积累量的最高峰,占全生育期总量的60%左右,其次为苔期,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0%左右,油菜栽培硼肥施用以基施为主,叶面喷施为辅。
要严格掌握用量
硼虽然是油菜生长的必须的营养元素,但属于微量元素,不是越多越好,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如果滥施,不仅不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反而会对油菜种子发芽、出苗、生长有严重的抑制作用,造成“硼中毒”。
1.基施硼肥用量:在严重缺硼地区每亩基施硼肥(硼砂)1.0kg,缺硼地区每亩基施硼砂0.75-1.0kg,轻度缺硼区每亩基施硼砂0.5-0.75kg。过度基施硼砂(每亩2.0kg以上),可能会引起毒害作用,烧种烧苗,抑制油菜生长。尤其是稻田油菜,水稻对硼较敏感,过量施用硼肥对后作水稻将产生毒害。
2.种肥:首先,沾根。移植油菜幼苗的时候,沾取0.1%~0.5%硼酸溶液,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次,浸种。用硼酸或硼砂浸种,浓度为0.01%~0.05%,有利于油菜的出苗和良好生长。但应注意浸种的硼溶液浓度的适中性,防止对种子的出苗率造成影响。浸种后晾干种子便可以进行播种;最后,在移栽穴或播种沟中施入硼肥。种肥和荃肥的肥效相似。施肥和施肥方法和基肥相同,应防止接触苗根和种子。不盖种和拌种,也不能在幼苗或种子的中下方施加,防止对出苗造成影响或导致烧苗。
3.叶面喷施:移栽前三天在苗床喷施0.2%的硼砂溶液每亩60kg。在花芽分化前后(12月中、下旬)每亩喷0.2%的硼砂溶液60kg(喷硼的关键时期)。苔高15cm以上时,分别亩喷0.2%硼砂溶液80kg(喷硼的关键时期)。初花期每亩喷0.2%硼砂溶液100kg。其中,苗床和初花期可根据植株缺硼症状作为辅助性喷施措施。
棉油和菜籽油有什么区别?
棉籽油是我国的主要油脂之一。棉籽油曾有最高级食用油之称,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多,相当于豆油。由于棉籽油风味好、比较稳定,因此是色拉油、蛋黄油的理想原料。还因为它融和性也很好,因而也是起酥油的优质原料。棉籽油含油15%~25%,问题是含有毒成分棉酚,必须经过精炼除去,另外非热处理萃取法,或经品种改良也可使油中部含棉酚。棉籽油的熔点5~10℃,经“冬化处理”(wintering,也有叫脱蜡)可制得液态的色拉油 ( salad oil)或叫冬青油(winter oil),所剩的固体脂叫,棉籽硬脂,占棉籽油的30%左右。棉籽油作为油炸制品用油也具有好的。
菜籽油又名菜油,主要取自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种子。传统品种所取得的菜油称高芥酸(也称菜子油酸:erucic acid)菜油,芥酸含量可达30%~55% 。毛油呈深黄色或琥珀色,精制后颜色淡黄。一些早期动物试验研究提出芥酸对心脏健康可能有不利影响的说法,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除亚洲人食用高芥酸的菜油外,欧美则多作为工业用。 为此,以加拿大为中心,德国、法国等的育种专家对低芥酸品种进行了育种开发,得到了芥酸含量在3%以上的品种(Canola)。然而19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的实验又对早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我国、印度等地的传统菜油消费人群疫学调查也表明,高芥酸菜油与其他植物油相比并无特别影响。即使如此,从心理上人们还是愿意食用低芥酸菜油,现在它有代替传统菜油的趋势。菜油主要用于烹调油、色拉油,极少量用于工业上的切削油和淬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