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图高清版,如果让你用一张思维导图来表达自己对中医的认知结构和思路?
认知结构和思路,用图来表达,非常好的问题!没有人来回答,真是奇怪哈!
1、中医内容框架图:中医结构里面,一定是把医德和医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下图是古中医结构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他和院校的经典中医教学结构不一样的。也比学院派的中医学习的内容要多得多。学院派是受国家承认的,但他们学习的内容却少得可怜,基本上算是中医的细枝末节,当今中医没落,就不足为奇了哈。
医术结构和思路图:中医五术:祝由,针,砭,灸,毒。毒就是现在的中医药系统。以中药,方剂为纽带的医术。
1、脉象图:(原创)
掌握号脉,是中医的基础,所以这个图我把他放在第一位。
2、经脉和先天体质测算以及运用图:(这是经典学院派不学的内容,但十分重要。)
无术不成道,无道不成业,无业不保身!术用大矣哉!
3、中药五行图:
《阴符经》讲: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所以啊,人活在天地间,都是会被伤害的,会被“盗窃”的。圣人从哲学高度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其实圣人给我们早就开了万能药:仁义礼智信。仁养肝,义养肺,礼养心,智(明)养肾,信养脾胃。圣人以此毒天下,人谋鬼谋,天下大治,病安从焉?人心如若皆毒,又何药能治哉?
4、医德:大医精诚原文图: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一般都认为盘古开天地是神话的开始?
题者的这个问题,其实古人还真没有思考过。从古人的文章古籍、史书以及神话传说等等,都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不知道是我们的祖先忽略了这个问题,还是因为找不到答案,所以也无法回答,就算是模棱两可的答案都没有找到。
其实这个问题,古人也很困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他在自己的楚辞《天问》中,就提到了自己的疑问,我想那也是华夏先人的疑问。正所谓“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屈原找不到答案,他只能用“冥昭瞢暗、冯翼惟象”这些不明晦暗的词语来形容和表达。
其实这个问题就算是到了近代,甚至是到现代社会,我们其实依然无从知晓。到现代唯一一个靠谱的答案可能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提到了的“奇点”。虽然有这么这么一个答案,那个“奇点”里到底有什么,无从得知。因为我们无法回到那一时刻,也无从探究 。
其实古人自己也没意识到,他们在很多时候,说了一点关于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认识。下面列举一二,看看古人到底是如何认为。
那就是“鸿蒙”、“混沌”。明代大文学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开篇诗提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这部小说因为写的是神话故事,所以作者开篇诗中提到过盘古开天辟地,破的就是鸿蒙。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吴承恩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就是结合民间和官方流传的故事,天地诞生前,世界没有世界,就是鸿蒙状态。
特别是《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提到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树时,就说到“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为了表达这棵人参果树的时间久远以及其珍贵,还有就是所结的人参果的强大效用,所以说它生长于盘古开天辟地之时。那是鸿蒙开始判别,混沌开始分开。
还有就是明代大文学家程登吉所著《幼学琼林》,在讲到天地诞生的时候,就说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也就是说,天地诞生之前,宇宙还是一片混沌,一直持续着,直到盘天开天地,破开混沌,慢慢的天慢慢上升才成为天,地不断下沉成为地。
而且在神话故事中也有体现。比如就像在道家神话体系中,地位最高的、也是最原始的两位神仙,就是“鸿钧老祖”和“混鲲祖师”。也是这个天地间最古老的天神。
另外《庄子 帝王篇》还有一个神话,是关于混沌凿窍的神话故事,其实也有类似开天地的意思。主要内容就是身为中央天帝的混沌,就是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后来南方天帝倏与北方天帝忽为混沌凿窍,结果混沌开七窍之后,就死了。
从以上两个不同神话来看,我认为古时候的人类对最初的宇宙的大部分的想法,就是鸿蒙、混沌状态。至于鸿蒙和混沌到底是怎样,古人不曾想。就连我们现代人也想搞清楚,只可惜我们还没有入门。
全身标着人体经络?
你说的是“人体经络模型”,分男型和女型,买一个约50元左右。
在网上搜一下,就能找到卖家。
阴阳五行是科学概念吗?
《阴阳五行是中医中中华的超级认知方法》
用西方人的观念来看阴阳就是一个概念。如果仅用西方人的观念来看待,无法了解阴阳的奥妙。世界上的客观事物无量,但是一切事物都是阴阳相对的。西方的哲学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称为对立的两边,他们观察思维虽用辩证法,但,他们对立的两边多分而观察之。西方人有这么类似于阴阳的这种观念来统一观察万物吗?用阴阳来观察万物,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万事万物总不离阴阳,这看起来很抽象,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事物,那么就是事物的功能的观察。从事物的表象,到了解它的功能,把握事物的性质,比如水与火,水火是事象,火性热,水性凉。世界的万物,可以分为五类:金木水火土,为什么她用这个五个方面来表达呢?因为这个五个方面是我们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象,通过像个把握其性,在对金木水火土五于阴阳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东西在了解呢?就是人的感性觉知。
从中医的理法,我们可以悟到,中国古人的超级认知方法,与现代西方人的认知方法缺陷。
《黄帝内经》:酸苦甘辛咸,五味如何入五脏?如果西方人来研究,他们顶多研究里面的物质分子,由对五脏产生的作用,而确定五味五果的功能。对于这种认知的方法,西方的伟人,他有个深刻的描述揭秘,这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学过哲学的人,这很不好理解,是吧?马克思这是在说,西方的人,他们在研究客观事物的时候,他们忘记了人本身的存在,他们只对你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他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以及客观忘记人的感性存在,没有把这当作人的内在参与。西方人的这种认知方法这个毛病,马克思主义看到了 ,但是西方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种矛盾?所以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了解中医的奥妙,他没法解释。那么,能把中华的智慧来解释吗?中华的智慧中,他认识到中医的这种理论建立,是基于人体本身心的妙德妙明灵知系统,这包括了五脏六府,12经脉,700多穴位。五果五味五谷五色,是基于人本身的灵知机制的妙明作用,能把物质气化成能量,从而在身体中流转产生作用功能。从这种分析,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点中医的天地人一体的奥妙了吗?我们现代人是不是认识到,这是一种古人超级的认知方法?我们是不是体验到,中国的古人,他在利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的微妙智慧?我们是不是能理解他,中医的这种方法能解决西方哲学认知忘记人本身存在的弊端?我们是不是看到了中国的这种中医的认知方法能够解决西方人哲学中的千古难题?
西方的文化没法对人的本质,对人无穷的奥秘进行认知,这是由西方文化宗教、科学、哲学三分造成的困境。
西方的文化,科学哲学神学三足鼎立,嗯,但是以中华智慧来看待,神,就是人类在妙德神性的显现,西方人他们也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费尔巴哈,但是西方人始终无法把人的内在妙德显现出参与对天地万事万物认知,所以看起来西方的宗教总是与科学相对立。西方的科学,因为他用的是二元的思维,只能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了研究,他所需要的就是直线性的逻辑思维,所以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深奥的抽象哲学研究。他们在研究客观事物的时候,忘记了人本身的进化,无法做到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不带提升人的本性,开启本具的大智慧,所以他们也无法认识到人的神性存在,这就造成科学的研究,只能研究客观事物,对人精神的研究,就只能显得非常的粗糙。西方的哲学,无法实证,因为他无法直接应用人本身来了解身心世界,他总是落在唯心与唯物的两边来哲思。西方人到今天还无法把宗教科学哲学统一起来来观察身心世界天地宇宙万物,所以在西方的文化中,处处都是二元对立的状态。
现代的中国人学西方的这种文化,不知不觉中也处处陷入这种种矛盾的漩涡中。恰恰与西方文化不同之处,在中华古老的文化中,在他的每一个大文化体系中,宗教性、科学性、哲学性三位一体。举例来说: 中医是人灵知系统的医学,这中医学把天地人宇宙万物,通过无形的能量运化,来进行医学活动。这种医学系统西方的科学、哲学,还无法真正理解,因为西方的文化,他无法把握人的本质,他们早就认为人无法进化。他们把人内在的妙德外化了来研究。而中医这种基于人的内在灵知妙德的医学,建立了中华各大文化系统的基础,中国的各大文化系统都会引用这种理论。现代的中国人如果要了解中医之秘,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身心有了解。对自己的身心灵知系统激活了,就能够用自己的身心来体道,中医之门才能打开。
西方的科学他必须找仪器才能了解客观事物。中医,她是利用了自身的,这个本有的生物仪器来实验的,人本身的这个生物仪器,以中华文化来说,可以无限的升级,什么仪器最高级? 就是人本身。以人的大脑来说,电脑他还远远做不到大脑的先进程度。中医的这种认知方法,在认识天地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的时候,他对于人的身心妙德可以进行无限的进化认识显现内在本有的神归,这不是宗教性吗?这灵知医学,可以了知药性、运化能量这不是科学性吗?这灵知医学,能广泛运用五行、阴阳来对身心、药物、天地、宇宙无形有形来辩证,这不是哲学性吗?你现在可以看到中医的方法中哲学性宗教性科学性三位一体,这是中华文化跟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
西方文化早就认为,人已经无法进化。而中医的这种认知方法。首先必须启开人自己的灵知系统。不了解这种思维的特性。现代人学中医就难学了。掌握了中医的这种特性。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解宇宙大道,这不是少数的科学家的事。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现在我们学西方的文化。但为什么整个国民的素质无法提高呢!?因为我们丢掉了中华古老智慧的这种方法。我们从西方搬运原来的知识,这种知识支持灌输性的方法,只会让我们失去本身心的妙明创造性,再加上我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大部分都教条化了,我们还会他们来批判中华的固有文化,从某些方面来说,这阻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创造。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把中华智慧,与西方的科学进行平衡的运化,这就要需要我们对中华,古老的文化进行内核奥秘的探究。我们有就是中国古老智慧的奥妙殊胜之处。找出与西方文化的不同点与共通处。中国的现在与未来的百年间,能够把西方的哲学转交科学统一起来,把他们的方法归于一心,这表明中国人真正的消化了西方的文化。
小孩初期感冒不发烧?
孩子一感冒,很多妈妈就会让孩子吃儿童感冒药。然而最近网上流传着“儿童感冒药根本不治感冒”的说法。这个说法是真的吗?请看本期的《育儿奇葩说》。
说法由来:最近网上流传着“儿童感冒药基本无用”的说法,认为此类药物根本不治感冒,反而存在很大风险,不建议孩子服用。
妈妈们注意了,这种说法是的。
网上的这种说法是假的,根本经不起推敲,大家千万别信!
儿童感冒药可缓解不适
我们给孩子服用的感冒药通常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的非处方药,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合剂。它能够减轻感冒带来的发烧、头痛、发烧、流鼻涕等症状,但不能杀死诱发感冒的病原体。
从这个角度而言,说儿童感冒药没有效果有点苛刻,毕竟它是可以减少感冒带来的不适感。
儿童感冒药随便服用才风险大
因为伦理学问题和其他条件限制,儿童药物无法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进行药物试验,包括儿童感冒药在内的儿童药物大部分由成人药物换算而成。然而,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及成年人,服用抗组胺药、止咳类药物和降低充血类药物等非处方感冒药对孩子风险很大,大家不要随意给6岁以下孩子吃。即使是6岁以上孩子,也要谨遵医嘱服用。
总而言之,儿童感冒药是有作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但不管如何,育姐还是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若宝宝有必要服用感冒药,大家要注意这些事项:
★ 避免剂量过大
为了让孩子早点好,一些家长会让孩子同时吃好几种感冒药。然而,现在很多感冒药虽然名称不同,但药物成分和作用差不多。若同时服用2种以上感冒药就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发生药物中毒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可能造成大脑和肝脏损伤。
★ 避免服药时间太久
通常来说,感冒药最多服用5—7天。若孩子长时间吃感冒药,也会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让人误以为“感冒没好”。
★ 慎用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有很多种成分,不可控因素较多,孩子发生过敏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大,因此建议切勿随意给孩子使用中药注射液,4岁以下孩子最好不要使用。
★ 不要使用成人药
孩子感冒后,有些妈妈会给他吃成人感冒药。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安痛定”、“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等成人感冒药有可能会对骨髓的造血系统产生抑制效果,妨碍血细胞生成,造成粒细胞缺乏和白细胞减少,从而降低孩子的免疫力,甚至有可能发生中毒性肝损伤。
★ 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要小心
不少感冒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它在24小时内最多只能服用2到4克,超过就容易造成肝损伤。因此大家不要让孩子连续5天吃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也不要将其他感冒药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一起给孩子吃。还有,孩子不宜空腹大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
另外,孩子吃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时,不要与乙醇或含有乙醇的饮料一同服用,否则有可能发生急性肝、肾衰竭,甚至导致孩子死亡。
除了用药以外,大家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缓解感冒症状呢?一起来了解下。
△ 鼻塞流涕
鼻塞流涕对睡眠和进食有很大影响,是最让孩子烦恼的症状。大家可以用吸鼻器帮助孩子清除鼻涕,也可以用滴鼻或喷鼻盐水给孩子洗鼻。另外,喝水、吸入冷蒸汽对改善鼻塞流涕的症状也很有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 咳嗽
咳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睡眠,大家要想办法加以控制。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这样做:(1)让孩子适当补充水分,喝温热的液体,比如鸡汤、热水等;(2)睡觉前让(1岁以上)孩子吃半勺或一勺蜂蜜(3)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等。
提醒大家注意,若孩子咳嗽得很厉害,或者咳嗽超过2个星期没有好转,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 有痰咳不出来
若孩子感觉喉咙有痰咳不出来,大家可以使用以下这些方法帮助孩子稀释痰液:(1)让孩子喝足量的水;(2)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吃些蜂蜜;(3)让孩子吸入冷蒸汽;(4)3岁以上孩子可以吃硬糖,但需要注意防范糖被吸入气道的风险。
一般来说,孩子感冒时痰液不会太多。若孩子有很多痰,大家应带他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