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中药,古人上厕所是用什么擦屁股的?
在没发明纸之前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确实是件头疼的事。
纸张是在西汉时期发明的,那时候的纸比较粗糙,但是用于书写和记录,可以让知识的传承更简便更灵活,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大大降低了纸的生产工艺和价格,然后才能得到普及,百姓也才能慢慢的用上纸,再之后一直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如厕的卫生纸就是其中一纸。
那我们来说说古代在没纸之前如厕是怎么擦屁股的。
一、用树叶或杂草
树叶和杂草来擦屁股,相信现在也有些人是有用过的,出门在外,比如在农村,没有额外带纸在身上,旁边也没有水源的时候,就只能将就了,找些路边的树叶或杂草,面积大些的,就挺好用的
二、用石头或陶瓷瓦片
一般会挑一些相对较圆的石头或者一些碎的陶瓷瓦片,找不到的话就找个石头磨平来就可以用了。这些相对比较好找,是普通老百姓最常用的“卫生纸”。
三、贝壳
贝壳通常是住海边的居民才有,古代交通不便,内陆百姓比较少使用
四、用厕筹
厕筹是什么呢?厕筹是是比较标准的古代卫生纸,就是经过加工处理,表面削平后的竹条或是木条,这东西上个世纪在中国贫困地区早些年也都有用的,厕筹一般是循环利用的,用完了清洁干净,下次又可以用了。另外还有玉制的厕筹,这种就需要用钱买了,在《资治通鉴》和《法苑珠林》中有相应厕筹的记载。
另外古时候国外也有一些比较不一样的方式。
古希腊人使用的是石头或者黏土来擦屁。
古罗马的公共厕所都会有把一支插着海绵的长棍放在高浓度盐水的桶中,有点像现在的马桶刷,比较不可思议的是,这东西还是大家共用的。
在法国皇室的厕所边吊一根粗麻绳,如厕完后就用麻绳来处理,而且这绳子也是共用的。
而日本皇族则是将蝉翼在温水里泡3天放软,来擦屁股,在《源氏物语》中有相关记载。
另外重点说下印度人,印度人现在如厕也都是用的左手手指来清洁屁股,印度的厕所里通常会备有一个水槽,主要用来清洗手指的,而且印度还普遍都是用手抓饭吃的哦~,不过一般是用右手,他们认为左手是邪恶的,右手是干净的、纯洁的化身,所以他们握手也不用左手。
造纸术是中国先发明的,12世纪造纸术才传入欧洲,所以中国人在这方面历史上是比全世界先进的。
茯苓有什么功效?
茯苓一词说出来想必大家知道但不太了解吧,也不经常见,茯苓又称玉灵、松薯等。是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形酷似甘薯,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到他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还有茯苓的营养成分。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养心安神
《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2、健脾补气
《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
3、调理痰湿
《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4、补中健胃
《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
5、利尿
《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6、抗肿瘤
茯苓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维生素、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肿瘤患者的食欲、控制症状,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长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使人有饱腹感,一方面可避免糖尿病人吃多,另一方面使病人的胰脏得到了休息,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
7、促进造血功能
《医学启源》记载:茯苓“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能够使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DPG水平上升约25%。
二、茯苓的营养成分1、茯苓富含蛋白质(1.2克/100克)及茯苓多糖、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三萜类化合物等物质。
2、茯苓还含有钾(58毫克/100克)、铁(9.4毫克/100克)、钙钙(2毫克/100克)、镁镁(8毫克/100克)、锰(1.39毫克/100克)、锌(0.44毫克/100克)、铜(0.23毫克/100克)、硒(4.55微克/100克)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2(0.12毫克/100克)、烟酸(0.4毫克/100克)等微量元素。
茯苓的食用方法药剂:可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它中药,将茯苓煎汤或制成散剂或丸药服用。
食物:茯苓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做食物食用,常用的食用方法有煲汤、熬粥、泡茶、泡酒,还可用茯苓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
茯苓本是一味中草药,当然也是补品,他的功效也有很多可以养心安神、健脾补气、调理痰湿等。关注我的头条号→【早康枸杞】,我们一起探讨养生健康知识!
河西雷丸片列入医保了吗?
据我所知河西雷丸片属于新特药,进入医院医保需要先挂网,现已挂网,投标之后就有了
中国古代十大神兽十大凶兽?
传说的十大神兽:
01青龙 木属性
02朱雀 火属性
03白虎 金属性
04玄武 水属性
05麒麟 土属性
06鲲鹏 风属性
07貔貅 光属性
08白鸟 冰属性
09玉兔 雷属性
10蛟龙 暗属性
凶兽: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 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和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有载。
重明鸟:
在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华方:
在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 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了的混沌。 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象狗又象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胀六肺,且德行极坏,遇着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赑屃】
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
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螭吻】
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椒图】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
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
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睚眦】
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夔】(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
“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
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
“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虚耗】
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三足乌】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万古第一神的十大凶兽都是什么?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
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
华方: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