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穴位位置图,能推荐几个养生穴位吗?
感谢邀请!
给您推荐几个四季养生的特效穴位:1、春季:
春季肝气旺于春,应以养肝为主。可每天按摩——太冲10-30分钟。
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故应助阳气。双手拇指按压——风池,每天轻按10-30分钟。
气血生化有赖于脾,故养肝得先健脾,每天按摩——足三里10-30分钟。
太冲穴:有清肝火,消怒气的作用。情绪不好,容易发怒,可以经常多按揉。
风池穴:平肝熄风,祛风散毒。以及疏风散寒治感冒,很多感冒用上这个穴位。
足三里穴:又称天然的营养品。健脾和胃,通经活络。每天日常按摩保健大穴。
2、夏季:
夏季火旺,故应养心安神。可每天按摩——百会10-15分钟;
夏季也多雨,暑湿之邪容易阻滞经络,故应谨防湿邪,可以每天按摩——阴陵泉10-15分钟;
夏季暑热邪盛,会伤人体阳气,故应护养阳气。可用食指点按——印堂穴。
百会穴:叫长命百岁保健穴。头晕、头痛、中风、惊悸、失眠健忘都可以按摩此穴。
阴陵泉穴:下焦湿热的克星。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印堂穴:提醒脑神的作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比如头痛、失眠、血压升高,都可以用中指指腹点按3-5分钟,会缓解不适感。
3、秋季:
秋季尤以养肺阴为主,故应滋阴养肺,可每天按摩——列缺10-15分钟。
初秋湿燥易侵袭人体,故应清燥祛热。可每天下午1:00-3:00按摩——曲池2分钟。
深秋凉燥易侵袭人体,故应润燥,可每天按摩——合谷。
列缺穴:主治咳嗽气喘,偏、正头痛,咽喉痛等。
曲池穴:清热、祛风通络。主治感冒、发热、咳嗽以及皮肤病等等。
合谷穴:合谷是保健大穴,口腔,鼻炎,感冒发热,头晕,血压高等等都可以按摩此穴。
4、冬季:
秋冬养阴,应保养精气。可按摩——中府,可充养肺阴。
南方冬季寒湿较重,故应温阳化湿,可每天晚上按摩——关元5分钟,然后喝一杯温开水。
北方冬季寒冷中夹杂燥气,故应温阳防燥,可每天晚上泡脚后按揉——太溪穴5分钟。
中府穴:宣肺止咳。
关元穴:培肾固本,调气回阳。如月经不调、痛经、肠胃疾病等等,都可以经常按摩。
太溪穴:滋阳益肾,壮阳强腰。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缓解肾炎、膀胱炎等病症。
希望对您有帮助。
您知道和了解的艾灸是什么样子的?
中医的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自古以来它们都是孪生兄弟,临床都是以腧穴为刺激部位。灸法比针刺容易掌握而且安全。灸疗人人可以自己用来保健或医疗。用点燃的艾条或者直接用艾柱烫熨、烧灼局部皮肤,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特别对于寒性的病症有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温性、热性的病症时,也可采用艾灸治疗。
举例一,艾灸治疗肩背或骨关节痛
举例二、艾灸治疗痛经
小结: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刺激机体,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若是慢性疾病的治疗或养生保健 ,需要长期坚持疗效慢慢才会显效。
还有在《孟子.离娄篇》中有一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被历来的艾灸专家和爱好者们奉为经典,意思是艾叶在治慢性病中,以越陈久的艾叶疗效越好,也有人认为孟子的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七年的病需要艾灸三年以上,当然这句话的“七”和"三“不是指具体的数字,说明病患久了,用艾灸疗的时间也很长,有的艾灸家为了养生,长年都用艾灸足三里穴作为保健 ,对内脏功能 、免疫功能等,确实是非常有效。
常按气海关元橫骨等男性穴位?
常按有保健作用!
气海
【别名】脖胦、下肓(《甲乙》)。
【位置】在脐下一寸五分。(《甲乙》)
【局部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 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关元(募穴)
【位置】在脐下三寸。(《灵枢·寒热病》)
【局部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症,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搔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横骨
【别名】下极(《甲乙》)。
【位置】在大赫下一寸。(《甲乙》)
【局部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萎,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气滞血瘀有哪些症状?
谢谢邀请,也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李大夫专注于中医研究多年,专门为患者解疑答惑,希望把有用的中医知识传递给你,+关注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和24小时全天候健康服务。
接下来,直接上干货,大家一定仔细看完,马上进入今天的主题。首先,要想掌握气滞血瘀有哪些症状?应该如何调理?就要提前了解一下什么是气滞血瘀。
什么是气滞血瘀呢?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受阻,出现血瘀而引起的病理状态。《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意思就是说,气、血是人体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中医认为呢,气是人体活力极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只有气的正常运行,才能推动和调控人的新陈代谢,从而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血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人们常说的气滞就是气停滞了,血瘀也就是血淤堵了。那么,气滞和血瘀有什么关系吗?
气滞和瘀血的关系非常紧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中医认为呢,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液运行的司令,可指引、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而血液是气生成的源泉,可保证人体之气可以源源不断的生成。所以呢,气滞、血瘀会影响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
气滞、血瘀常常累及哪些脏腑呢?中医认为,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的运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呢,气滞多以肺、肝、脾、胃四个脏腑表现为多见。而血瘀,是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则可累及全身脏腑的各个角落。
气滞血瘀有哪些症状呢?气滞血瘀的典型症状为:胸胁胀痛,走窜疼痛,急躁易怒,刺痛拒按,舌紫暗或瘀斑,脉涩,妇女可伴有月经不调或闭经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等表现。如果伤及某个脏腑就会出现相关的症状,心气瘀滞,可见胸闷气短,胸痛不安,肺气瘀滞,可见胸闷、咳喘;肝郁气滞,可见情志不畅、胁肋胀痛,脾胃瘀滞,可见脘腹胀痛,食欲不佳等。
气滞血瘀应该如何调理?要紧密结合自身情况,仔细辩证和分析,通常要做到以下几点:
1、药物方面:针对气滞血瘀,可以尝试应用柴胡舒肝散、逍遥丸、血府逐瘀胶囊、少腹逐瘀丸等。
2、辅助治疗:气滞血瘀也可采用艾灸、拔罐、刮痧等来调理身体,推荐选择膈俞、血海、气海等理气活血的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3、其他方面: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经常散步、下棋、打球、看书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不要进食凉食、冷食等,避免引起脾胃不适,加重气滞血瘀的病情。另外,也可以用山楂、玫瑰花等活血化瘀药泡水喝。
关注我头条号,获取更多中医健康科普知识,有疑问欢迎留言评论。
丹田长疱疹是什么原因?
丹田到底是啥?是穴位的话那个位置的
请问下丹田到底是啥?是穴位的话那个位置的肚子里面有什么器官吖?那个位置是可以进空气的么?都说气沉丹请问下丹田到底是啥?是穴位的话那个位置的肚子里面有什么器官吖?那个位置是可以进空气的么?都说气沉丹田……空气可以进到
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下丹田,在脐後肾前,又名黄庭,由脊椎保护。气沉丹田的气不是指空气,而是道教对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的比喻。
其实丹田是中医重要穴位;一般指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也有的人把丹田分成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
指导意见:
下丹田这个位置的肚子里面的器官与它没有关系。前面是膀胱。最好是不要进空气。气沉丹田不是指空气是指一种无形之气。
您好,下丹田,在肚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
指导意见:
这些穴位的位置在腹腔内主要是肠道,膀胱等等器官。腹腔是一个密闭的腔隙,进不了气
带状疱疹如何按摩穴位提升免疫力
每天坚持做八段锦,提高机体免疫力。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有利于人体阴阳的平衡。每天做八段锦,可延年益寿。此外,可以用食指按揉龙眼穴,以酸胀感为度,每次约2分钟,每天约5-6次。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二三骨节之间的横纹处,为治疗带状疱疹的要穴,当握拳时,形如龙眼,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功效。
八段锦有八段,每段都是经过很多的时间,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连贯起来,并且要循序渐进。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具体的操作是,病人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然后还原到原来姿势。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具体的操作是,病人自然站立,左脚向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的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画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握剑弓背,向左侧伸出,顺势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箭在手,待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然后练右侧,方法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这一段中,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准,可以多练习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