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图片 植物图片,茯苓有什么功效?
茯苓一词说出来想必大家知道但不太了解吧,也不经常见,茯苓又称玉灵、松薯等。是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形酷似甘薯,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到他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还有茯苓的营养成分。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养心安神
《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2、健脾补气
《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
3、调理痰湿
《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4、补中健胃
《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
5、利尿
《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6、抗肿瘤
茯苓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维生素、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肿瘤患者的食欲、控制症状,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长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使人有饱腹感,一方面可避免糖尿病人吃多,另一方面使病人的胰脏得到了休息,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
7、促进造血功能
《医学启源》记载:茯苓“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能够使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DPG水平上升约25%。
二、茯苓的营养成分1、茯苓富含蛋白质(1.2克/100克)及茯苓多糖、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三萜类化合物等物质。
2、茯苓还含有钾(58毫克/100克)、铁(9.4毫克/100克)、钙钙(2毫克/100克)、镁镁(8毫克/100克)、锰(1.39毫克/100克)、锌(0.44毫克/100克)、铜(0.23毫克/100克)、硒(4.55微克/100克)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2(0.12毫克/100克)、烟酸(0.4毫克/100克)等微量元素。
茯苓的食用方法药剂:可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它中药,将茯苓煎汤或制成散剂或丸药服用。
食物:茯苓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做食物食用,常用的食用方法有煲汤、熬粥、泡茶、泡酒,还可用茯苓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
茯苓本是一味中草药,当然也是补品,他的功效也有很多可以养心安神、健脾补气、调理痰湿等。关注我的头条号→【早康枸杞】,我们一起探讨养生健康知识!
花芩的别名?
花苓别名茯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石斛也叫斛茯吗?
不是,斛茯是石斛与茯苓的合称,是指两种植物。
石斛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0%、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石缝中。
茯苓是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主产于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全年都可以采挖,或立秋以后八九月份采挖。
种松茯苓能放尿素吗?
茯苓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食(药)用菌。在以前认识上和著作上关于茯苓均描述为寄生菌形式,这可能过去认识上不足。茯苓营养
1,茯苓营养条件
茯苓在自然界中和人工栽种所需营养来源早期的认识上有些不足,认为茯苓是寄生于松属植物根部吸取营养的,其营养方式来源于寄生树根,那么松树是能吸收尿素肥料中氮元素的,我们种植中自然可以让松树吸收肥料,再让茯苓吸收松树中营养,但现在实践中证明,茯苓仍是行腐坐生活的腐生菌者,没有证据可证实茯苓菌丝能存活在活着松树上并结出菌核(茯苓)。多次试验把茯苓菌种接种在活体松树上,试验结果都没有成活,但接种于已死松树上或砍伐的松树根部,则能很快成活,并迅速蔓延,结出茯苓。这说明茯苓不是寄生菌,而是行腐生生活的腐生菌。
腐生菌的营养来源于可连接的朽木中,朽木因细胞等已死亡,不可能再能吸收尿素中氮素。也就说明尿素→松树→茯苓这里链接中间断裂了。
茯苓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腐生真菌。在自然界通常生长在砍伐的松树朽木上或松树伐断的树蔸上,在栽培时,生长在松木干燥的筒及松树死蔸等上面,分解和吸收基质取得本身所需要的养料(碳素营养,氮素营养及矿质营养),而这三大类物质都存在在松木中。
其碳源靠菌丝紧贴在松木上或贯入松木之中,迅速蔓延,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分解松木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溶解性单糖化合物,繁殖出大量菌丝,由菌丝发展到一定地方集结形成菌核,并使不断增大。
氮素营养对茯苓生长和发育意义是重大,但茯苓对氮素营养的需求量并不很大,茯苓中含蛋白质类物质仅占茯苓干重的0.79%,一般松木中含有氮素营养即可满足完全要求。我们在制作松木片茯苓菌种时,不需要添加其他含氮素营养物质,也能使菌种正常生长,除了松木中含有氮素营养,茯苓生长或栽培中不需要外界给予的氮素物质。
茯苓生长中环境因素整个茯苓生长中,靠茯苓菌丝分解松木营养,吸收贮存,到合适季节,菌丝就在一定的地方集结形成菌核,这几个月过程中,完全象相互交差的导管(菌丝)内,几乎不对外界吸收无机盐类,只有前端菌丝在分解松木,那这在栽种地施入尿素是无任何意义的,是几乎两不相搭事,甚至有防碍作用,氮肥在土壤中植物竞长,有影响植物根系与茯苓菌丝争夺土壤中氧气,当然我们能看到茯苓菌丝的强竞争力,多数只要地下有茯苓生长地方,多是寸草难生。
为什么不必在种茯苓中施尿素?在制造的茯苓菌种中,我们能见到结苓状况,这些多不能形成厚厚的茯苓皮,而在土壤中种植的茯苓皮是怎样形成的,对土壤中尿素是否吸收,对茯苓膨大是否起作用呢?
我国在许多食用菌(蘑菇,平菇,草菇,香菇,木耳)人造培养基中施肥上做过许多试验,有些的确有增产效果。但段木类试验较少,段木类多以生长后期激素液浸泡为主,茯苓生产是以埋木进行生产,而且茯苓生产原材料松木一经埋下,是靠几筒接触,菌丝相连而集中产出茯苓菌核的,多数不可松动(会菌丝断裂),而茯苓菌丝能力能一次吸收松木所有营养,这给外界后期追施肥等带来极大困难,所以,未能有在这茯苓方面追肥的试验报告。
种植茯苓追肥或施尿素,我个人认为不必要,可能还有影响,阻碍茯苓菌丝发育。不要画蛇添足。
茯苓怎么生产出来的?
茯苓通常是从松树根部长出来的,茯苓是一种菌生植物,它需要依靠寄生获得养分进行生长,其外皮为黑褐色,形状看起来像甘薯,内部为白色,干燥后可以制成茯苓块,茯苓的采挖时间一般在每年秋季的7到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