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是什么症状,脑供血不足都有什么症状?
用什么药
脑内小缺血灶是什么意思?
脑内小缺血灶是脑部缺血缺氧的一种表现。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多数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颅脑核磁检查时可以出现病灶。但是颅脑CT检查为正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会出现哪些体征表现?
我本科毕业后考研失败,然后考过执业医师后在二甲医院消化科工作。主任让我先轮转,我第一个科室是神经内科。
一天中午,急诊内科男护士的奶奶住院,住院目的是调节睡眠,说晚上睡不好。年龄70左右,既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史,还做过心脏手术,我忘记是搭桥还是做过支架。
入院当天CT检查回来病房,患者大便后突然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当时我在还有两个比我早两年来的师姐,当时我是没什么经验,师姐们认为是不是CT的造影剂过敏了,给激素治疗,大概20分钟没缓解。
这时大主任出门诊回来,说这不是心衰了么,然后就请急会诊,给速尿,泵硝甘。晚上下班我就回家了,第二天上班说当晚患者心脏停了,心肺复苏抢救过来了,但是情况不稳定。
最后当晚患者再次心脏骤停,去世了。走廊了他家里的人哇哇大哭,说我们就是来调节睡眠,怎么一下子就去世了。
现在回想我认为:当时患者晚上睡眠不好就是心脏功能不好的表现,我们没重视,另外是熟人,也没有那么当回事,就当调节睡眠,之后造影剂加上排便诱发心衰,最终导致了这个结局。
不管是哪类心脏病患者, 其实在疾病发作前通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而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则提示可能心脏病要发作, 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心脏病发作前的信号(1)头晕
头晕是不少人都有过的经历,不过很多人对头晕的发生并不会引起重视,往往认为可能是劳累过度引起的,好好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其实,头晕的发生多数情况是由于脑部缺氧引起的, 而脑部缺氧则多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大脑供血减少,血液中血红细胞运载氧量下降,最终引起头晕或意识丧失。
(2)胸部不适
心脏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胸痛、心慌、胸闷,如果心脏病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或有症状加重感觉,则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及时就诊。
(3)持续性身体疲劳、虚弱
心脏病发作前,很多病人都会出现莫名的身体虚弱、疲劳,这是因为心脏供血减少引起的, 一定要高度重视。
尤其是有些女性,经常会出现未进行大量活动情况下感觉乏力、疲劳,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心脏泵血减少引起全身组织器官血供减少所引起,也可能是心衰的表现。
(4)没有食欲,恶心干呕
研究显示,心功能不全可导致胃肠道血供不足和或静脉血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胃部不适, 典型的表现一般为食欲下降、恶心干呕等,这有可能是心脏病引起的,应高度重视。
(5)呼吸困难
心脏病人发作前也会出现呼吸急促、憋闷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缺氧所致。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的同时出现胸痛,则很有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或心力衰竭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6)莫名的焦虑
不少心脏病人在疾病发作前都会出现强烈的焦虑感或出现对死亡的莫名恐惧,这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或心脏病发作前的一种心理感应。
(7) 脉搏快速或不规则
如果持续出现快速或不规则的脉搏,而且同时伴有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这些可能是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引起中风、心力衰竭或猝死。
(8)莫名流汗
并非天气原因,出现莫名的流汗现象,这可能是心脏泵血不足无法满足全身器官所需,从而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等症状,出现莫名流汗。
(9)身体某部位肿胀
当心功能不全时,可引起静脉血回流受阻,如左心功能不全,则可引起肺循环瘀血,如果右心功能不全,则会引起腿部、腹部、足部、手部肿胀,有的会引起体重突然增加。
(10)全身其它部位疼痛
多数心脏病发作时,往往会出现胸前疼痛,然后逐渐向肩膀、手臂、肘部、颈部等部位蔓延。
也有的心脏病患者刚开始并没有出现胸痛,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先出现疼痛,有的还会出现走路时吃力而引起牙痛的现象,这些都是心脏病发作前的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及时就医。
脑供血不足头晕怎么办?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运行,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官”,尤其需要气血滋养,才能够顺利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脑供血不足,日常生活也难免受到影响。
一、供血不足危害大:脑供血不足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症状的俗称。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了轻度脑功能障碍。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需要及时处理。
二、供血不足的症状:①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头晕头痛。有的人也可能出现眩晕、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失明,或是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现象。
②失眠:脑供血不足的人,睡眠质量非常差,可能会出现失眠、易醒、多梦等问题。但也有些人会嗜睡,比如一天到晚只想睡觉。
③记忆力减退: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大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漫性病变,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力减退,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风险。
④运动受阻:运动神经功能失灵常常是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征兆表现。容易出现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拿不稳东西、运动不灵活等症状,有时也可能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⑤说话困难:说话、吞咽等动作也受运动神经支配,如果短时间内出现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表现,也要重视。
对于上述症状,如果出现且持续2个月以上。要考虑脑供血不足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三、学几招,“畅通”脑血管:可以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脑血管粥样硬化、颈椎病变、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梗)等。以下几种方法,既适用于健康人群预防脑供血不足,也适用于脑供血不足的人群进行改善。
①稳定血压:血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脑部供血,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②控糖、控脂:每半年监测一次血糖、血脂,已经出现血脂、血糖异常者,应积极调整饮食、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将血脂、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③吃对食物:戒烟限酒,保持饮食营养均衡,以食用豆类、豆制品、植物油、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适量进食瘦肉、牛奶等优质蛋白。减少每日膳食里油、盐、糖的分量,尤其是动物油的摄入。
④有氧运动:运动是非常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方法,能辅助通畅血流,改善脑供血。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
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轻松说话,但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此外,看电视时也可以踮脚,它能使心肌获得更多的氧气,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⑤护好颈椎:纠正不良姿势:走路时应抬头挺胸、平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久而久之造成颈椎骨质增生。坐着时可以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15cm为宜。
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什么症状?
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疾病,颈椎病因为颈椎可能会压迫神经,会发生头昏头痛等等一些症状,但出现脑供血不足时,情况会更严重,会发生头晕头痛甚至是晕厥等等,建议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关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后者情况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