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图片 皮肤 初期症状图片,艾滋病的前期症状是怎么样的?
在感染的初期,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会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症状,类似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皮肤损伤甚至脑膜脑炎。体检可触及颈部、枕骨、腋窝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感染引起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因此医院血液检测结果将显示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减少,血沉加快等。
女性艾滋病哪些早期症状?
女性艾滋病哪些早期症状
不同性别、年龄的人感染艾滋病的症状是相同的。艾滋病通常要经历三个时期,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这里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说明:艾滋病感染的早期症状,艾滋病发病的早期症状。
在感染的初期往往症状比较轻微,也有大概70%~80%的人在感染之后,会出现跟普通感冒、流感一样的症状,比如发烧、咽疼、肌肉酸疼、关节疼、极度乏力,一般2~3周之后就恢复正常了。大多数人刚刚感染艾滋病后,无法察觉自身已经感染疾病,且因为存在窗口期,血清中检测不到HIV抗体。
之后便进入了HIV感染期,也称为潜伏期,无症状,持续8~10年,血清中开始能够检测出HIV抗体。因患者无症状,感觉不到自己已经患病,该阶段也很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这个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症状,比如容易患口腔溃疡、感冒、疲劳、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潜伏期之后,患者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艾滋病期。早期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和全身各系统的损害。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赵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为何又被称为新型艾滋病?
炎炎夏日,一种名为“锥蝽”的小虫子突然就刷爆了广州人的朋友圈,甚至上了全国新闻热搜。起因是7月5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悬赏寻虫”推文。推文称,锥蝽可传播美洲锥虫病,有学者将该病称为“新型艾滋病”。为更好地研究和控制该病,市疾控中心发动市民积极寻虫,并将给予8元一只的奖励。 已经佛系打码,我完全不赞成大家去做这个“捉虫大侠”!
锥蝽一只小小虫子,怎么就上了“悬赏通缉名单”了呢?这还得从推文中提到的“2016年广东顺德发生的起锥蝽叮咬人事件”说起,居住在顺德的市民林某自2016年9月3日起,陆续在家中发现7只虫体,不过,当事人一家五口均无明确的虫体叮咬史,只是发现个别虫体带血,不能确定是这些虫体咬了人。当事人于10月3日把1个活体寄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进行鉴别,结果反馈为红带锥蝽。由于锥蝽是美洲锥虫病(又名克氏锥虫病)的传播媒介,而美洲锥虫病目前在全球的扩散不容忽视,于是乎就有了广州市疾控中心的这么一份推文。
说了这么久,锥蝽到底是什么,又长啥样呢?克氏锥虫病又是啥?且听我一一道来。
锥蝽,是昆虫纲半翅目猎蝽科锥蝽亚科这一类昆虫的通称,因头狭长似锥而得名,它们中有一部分种类,夏季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较为常见,靠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偶尔会飞到室内盯人,被叮咬的人反映各异,有的人可能啥事没有除了疼o(╯□╰)o,但有些人可致剧痛及过敏反应休克等,就医后无碍。
正在用刺吸式口器吸血的锥蝽,腹部吸得圆鼓鼓的 外国人称呼它为“Kissing Bug”,因为它常常在熟睡的我们嘴唇处吸血,“接吻虫”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前文说到的“新型艾滋病”是指被锥蝽叮咬的人会得艾滋病吗?其实并不是,锥蝽可能传染的叫做查戈斯病,也叫克氏锥虫病,原本其传染者是包括骚扰锥蝽(Triatoma infestans)在内的一系列锥蝽,病原体是美洲锥虫(又名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发源于南美,但由于人类的活动被传播世界各地。
也就是说,真正让人患病的不是锥蝽,而是锥蝽体内携带的美洲锥虫,它长这样:
查戈斯病为什么又被比喻为“新型艾滋病”呢?其实是因为这种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发形态十分类似于早期艾滋病的传播,因此也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
然而要注意的是,美洲锥虫病和艾滋病毫无关系,也完全不同。查戈斯病隐匿期长达20-30年,难以被发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感觉自己要是被叮上一口,那不得凉成棒棒啊?甚至于有的朋友已经被叮咬过了,是不是万念俱灰?觉得生活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淡定,淡定,疾控中心找虫只是为了调查而已,不用过度紧张。
目前全世界估计约有600万至700万人感染克氏锥虫,主要在拉丁美洲。查戈斯病曾经完全局限于美洲区域——主要是拉丁美洲,但现在已传播到其它各大洲。
本次“找虫”行动,是要找到本地的锥蝽,检测是否携带克氏锥虫,看看是否对我们存在威胁,为预防、阻止查戈斯病在我国的传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此项调查工作由中国疾控中心主持,广州市是广东省的其中一个调查点。
当当当!敲黑板,划重点:目前我国尚未发现任何克氏锥虫病病例。
讲到这儿,大家也就放心了吧,该吃吃该喝喝,放心大胆地玩耍吧。不过我们也别去抓什么锥蝽啦,毕竟,即使不传播克氏锥虫病,大家都是打针都瑟瑟发抖的宝宝,一不小心被锥蝽叮咬一下,疼的哭出来了可咋办啊,太丢脸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昆虫学小啊锹,喜欢我你就关注我,再不然你就点个赞?
艾滋病感染后的初始症状?
最初几年到十几年后,受HIV感染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一旦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症状如感冒、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皮肤丘疹、荨麻疹、腹痛、腹泻等,2 ~ 3周后自行缓解。随着病情的加重,如皮肤、粘膜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色斑、血泡、血瘀斑等。
外阴溃烂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吗?
外阴溃烂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吗
外阴溃烂一般不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艾滋病发病期,病人免疫力明显下降,可出现外阴部位感染,继而出现皮肤溃烂。
艾滋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感染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1)急性期:可无症状或有容易被忽略的轻微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发热、皮疹、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全身广泛淋巴结轻度肿大等表现。
(2)无症状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在持续感染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直至免疫功能恶化,可持续6~8年,甚至更久。
(3)艾滋病期:可表现为持续低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此期病人免疫功能极其低下,非常容易感染,如果发生外阴部位感染,则可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由于治疗效果较差,常会逐渐进展形成溃烂。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或担心患有艾滋病,应当尽快就诊,由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和治疗。
本内容由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潘武林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