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哪些,脂肪肝有什么症状?
脂肪肝是肝内脂质代谢异常的表现,包括脂肪分解和合成失衡,或能量储存障碍,造成三酰甘油酯在肝实质细胞中过量积聚、总量超过正常量一倍以上,或者组织学肝实质脂肪浸润超过30%~50%的一种疾病现象。一般情况下,高血糖、高血脂、酒精肝、肥胖人群中脂肪肝发病率较高。
脂肪肝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人说肥胖的人会得脂肪肝,这也未必,只能说肥胖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而一些并不是食源性肥胖的人也会得脂肪肝,比如孕妇、以及服用某些对肝功能有影响的药物,甚至营养不良都会诱发脂肪肝。
单纯的脂肪肝不像肝炎,不会传染,但需要关注,而且必须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促进肝脏代谢,如果方法得当,脂肪肝完全可逆。相反,如果视而不见,我行我素,那也有可能引起其他严重后果。
患有脂肪肝的人,首先需要做到两条:
1️⃣每天增加充足的有氧运动
记得前些年有一位母亲,为了捐献肝脏来挽救肝硬化的儿子,每天狂走10公里,用了半年时间就把重度脂肪肝给走没了,被誉为“暴走妈妈”。这充分说明,足够的运动可以促进肝脏代谢,帮助清除肝细胞中的脂肪。
2️⃣调整每天的膳食结构
①控制膳食总热量
暴饮暴食或酗酒是膳食热量超标的重要原因。把饭局酒局推掉、选择清淡饮食,是控制脂肪肝的第一步。热量设定可以按照轻体力劳动30kcal/kg计算,如果是重度脂肪肝患者,而且体重明显超重,热量摄入可以按照卧床患者的热量计算,20~25kcal/kg。
②减少甜食、甜饮料和其他高糖食物
蛋糕、甜面包、各种高糖饮料、甜果汁(吃水果和喝果汁性质不一样,升糖更不一样!)这些食物或饮品,除了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容易缺乏的重要营养素则很少,而且饱腹感较差。
③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
对于脂肪肝的人,每天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40克,这包括了烹调用油和食物中天然存在的脂肪。一句话,少用油,用好油!多数植物油中含有谷固醇或豆固醇,有益于控制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
橄榄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中富含Ω-9脂肪酸,对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有益,推荐除高温煎炸或烧烤等烹调方法之外的使用方式;
亚麻籽油、紫苏油中富含Ω-3脂肪酸,有利于降低坏胆固醇,保护肝脏和心血管,但是不建议烹调温度超过100℃,推荐凉拌菜或蒸菜、带馅主食使用。
④增加优质蛋白质
严重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肝细胞容易损伤,优质蛋白有利于肝细胞修复。一般情况下,脂肪肝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1.2g/kg,比正常人偏高,以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并对于保持体内氨基酸平衡有重要意义。优质蛋白来源:奶类、禽蛋类、鱼虾、禽肉和畜类瘦肉,对于消化或吸收障碍或进食明显不足的人,可以选择乳清蛋白或分离乳清蛋白作为优质蛋白补充。
⑤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食物多样性、以素为主,适当选择水果,多选择蔬菜、菌藻类、薯类、杂粮豆类食物,增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肝脏脂肪代谢。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除了有充足的饱腹感,还可以促进肝脏胆汁酸代谢,对减少体内合成胆固醇有重要意义。比如海带、蔬菜、蘑菇、五谷杂粮。
盲目乱节食减肥,是造成脂肪肝的一个隐形的杀手。
提示一下年轻的俊男靓女,“七日减肥汤”等恶性不当减肥的方式会严重营养不良,造成机体脂肪分解加剧,严重缺乏蛋白质摄入,肝脏中的三酰甘油脂就没有载脂蛋白运送出去燃烧,但每天热量摄入严重不足时,又会有身体脂肪源源不断的分解进入肝脏,直到脂肪撑爆了肝细胞,引起转氨酶指标暴涨,所以苗条的女孩减肥减成重度脂肪肝,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本文所用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在此向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现在有越来越多人肠胃出现了问题,像结肠炎就是其中的一种。结肠炎严重的时候会直接的影响到人的工作和生活,很多结肠炎早起症状都会被人们忽视,导致不能及时对症下药拖延病情,那么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呢?
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得了结肠炎该怎么办呢?
除了接受医院的药物治疗外,建议补充活菌一号益生菌来调理,药物治疗肠道疾病虽然见效快,但它在消炎杀菌的同时,也会错杀肠道中的双歧杆菌,破坏肠道菌群结构,破坏结肠黏膜表面的菌膜屏障,破坏肠道免疫力。因此,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结肠炎,往往总是用药有效,停药复发,久治不愈,越治越重。而活菌一号是一种超活性高含量双歧杆菌,它能起到以菌制菌,在结肠炎症溃疡黏膜表面形成一层双歧杆菌保护膜,医学称之为菌膜屏障,类似于创口贴的作用,可以减少粪便对结肠炎症溃疡面的摩擦,减少毒素的入侵,也减轻细菌、病毒、寄生虫、病原体等对结肠炎症溃疡面的吞噬,加速受损黏膜的愈合。而且双歧杆菌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菌,可以增强肠黏膜细胞自身的防御力,这对于防止结肠炎复发十分重要。
除了用活菌一号调理之外,日常保养也很重要。
1.饮食禁忌
①忌产气食物
结肠炎具有反复性,在结肠粘膜中溃疡、疤痕纤维交替产生,因而结肠内壁的弹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制品、炒蚕豆、白薯等容易胀气食物,则可能会导致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等并发症。
②忌牛奶
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但是,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却不宜饮用。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饮用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原因是牛奶有“滑润大肠”的作用,因此慢性结肠炎患者应慎服牛奶。
③忌生冷食物
结肠炎人群多为脾胃虚弱,如果多吃生冷食物、寒性瓜果,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梨、西瓜、橘、柑、香蕉、西红柿、蚌肉、海参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停,同时这些食品本身性质滑利,会加重腹泻腹痛。
④忌油腻食物
油腻的食物,容易加重肠道的负担。慢性结肠炎患者食用后油腻食物后,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
⑤忌辛辣刺激食物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吃得过于辛辣,湿热之邪,在脾胃集结,然后往下灌注在大肠中,形成腹泻,会加重结肠炎的病情。
⑥忌纤维多的食物
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肠炎病人而言更会加重病情。
2.保持心情舒畅
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消除紧张情绪,不要过分紧张、焦虑。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肠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肠胃黏膜保护层受损,最终形成溃疡性结肠炎。
3.注意保暖
天气多变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不要让腹部受凉。腹部受凉极易发生胀气、肠胃功能受损等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一定要注意给腹部保暖。
4.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助于排出胀气。平时要增强锻炼,多去户外吸收新鲜空气,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劳逸结合
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经常熬夜,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防止过度疲劳,减少发病的机会。
脑出血会有哪些症状?
选择权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急性病死率为30%-40%,是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80%为大脑半球出血,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出血量小者,可表现为单纯某一症状或体征,无全脑症状或较轻;出血量大者,发病后立即昏迷,全脑症状明显,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发生在脑干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病情也较凶险。
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冬季发病率较高;多数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病人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和剧烈疼痛、喷射线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病人发病时血压会明显升高。
不同部位出血,会有不同的表现脑壳出血:最为常见,约占脑出血的50%-60%,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所致,病人常出现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20%,系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所致,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丘脑)和扩延型(出血侵及内囊内侧)。病人常会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浅感觉均有障碍,但深感觉障碍更明显,可伴有偏身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可出现特征性眼征,如两眼不能向上凝视或凝视鼻尖、眼球会聚障碍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常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四肢瘫等。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小脑上动脉破裂所致。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频繁呕吐和枕部疼痛。脑室出血:约占脑出血的3%-5%,出血量较少时,仅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多无意识障碍及偏瘫、失语逐渐加深、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四肢肌张力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早期出现去脑强直发作。脑叶出血:约占脑出血的5%-10%,出血以顶叶最为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额叶,临床可表现为头痛、呕吐等,肢体瘫痪较轻,昏迷少见。额叶出血可有前额痛、呕吐、对侧偏瘫和精神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运动性失语。顶叶出血偏瘫较轻,而偏侧感觉障碍显著;对侧下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混合性失语、颞叶出血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痰及以上肢为主的瘫痪;对侧上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感觉性或混合型失语;可有颞叶癫痫、幻视等。枕叶出血表现为对侧同向性偏盲,可有一过性黑蒙和视物变形,多无肢体瘫痪。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医学博士团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贫血是哪些症状?
首先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基数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主要是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血红蛋白的标准值:成年男性<120g/L,女性<110g/L。男性血细胞比容<0.42, 女性<0.37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贫血分类主要有:
1、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造血原料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
2、正性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增生或者异常分化,还有就是肾衰竭引起的贫血
3、小细胞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主要是多种机制或病因不明的原因引起的,骨髓病性贫血严重。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缺乏铁剂和人体珠蛋白合成异常导致的。
贫血主要是红细胞减少,而红细胞主要是携带氧气的,所以贫血可导致组织缺氧引起一连串的病例性代偿表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1、皮肤粘膜苍白为主要体征。
2、精神差,疲乏无力。
3、贫血还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悸气短等最为常见(心脏供血不足和心肌缺血缺氧)。
4、脑供血不足导致头疼、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维生素B12缺乏还可引起远端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等症状。
5、贫血还可引起黄疸,脾大,食物减退,恶心等症状。
6、肾性贫血导致肾功能减退,多尿,尿蛋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所以贫血看起来不太严重,但严重起来真要命,所以各种贫血要对症治疗不能盲目的补血,各位老铁要谨慎合理对症用药哦。
胃癌有哪些症状?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吃掉很多的食物,所以说,身体不可能不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可是当疾病来临之前,有的会给我们发出一定的警告,但是有的朋友对于疾病的警告并不重视。就像胃病一样,很多胃病拖的时间太长了以后就会演变成胃癌,如果你再发现吃饭以后有四种非常危险的迹象,那么,赶紧去医院进行就医,说不定它就是胃癌的前期呢,
1,不管吃的多少,饭后总是腹胀
其实咱们健康的人群,饭前的时候都会感觉特别的饿,而吃了饭以后胃部得到了满足以后,那种饥饿的感觉基本上就没有了,而且,所有的人都不会出现腹胀的感觉。但是,胃癌早期的一些患者,往往会在吃饭以后经常性的出现胃部胀痛的感觉,不管吃的食物多少这种感觉都会存在,那么如果你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赶紧去医院就医,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胃炎,说不定它就是胃癌的早期。
2,不管吃什么食物,饭后总是恶心甚至呕吐
胃癌的最早症状比较明显的就是吃饭以后不停的恶心或者是呕吐,其实咱们正常的人群,饭后都有一种满足感,而患有这一类疾病的朋友们,吃完饭以后就是特别的难受,有的患者疾病的情况还会不断加重,最后竟然导致了吞咽困难还有食物反流的情况,如果你在饭后有了这样的感觉,那么抓紧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才好。
3,不管吃哪一类的食物,饭后总是消化不良
其实消化不良的感觉有很多种,那么胃癌的早期患者们消化不良的现象,基本上都是一些胃部的灼烧感还有灼热感,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胃部的那些酸性溶液,返回到了食道里面,说得通俗一点的话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烧心现象,所以如果你在饭后出现了这些消化不良的情况,那么警惕是胃癌的现象。
4,不管是什么样的食物,一点都吃不下
如果癌细胞开始存在胃里面的时候,那么就会让人感觉到对食物没有任何的贪吃欲望,所以,即使是看到平常自己比较喜欢吃的东西,也没有任何想吃的感觉,而且,严重的患者还会在大便的时候出现一些血便,那么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要在犯拖延症,赶紧去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