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白茯苓粉具有解毒抗癌、利尿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现在诊所主要用于心悸和失眠。因为茯苓能养心安神,还可用于脾虚泄泻。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对于脾虚泄泻、带下、运化异常,茯苓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此外,还可用于痰饮咳嗽,因为具有健脾的作用,对脾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哪些?
温中散寒类中成药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多见脘腹冷痛,手足不温,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吞酸吐涎,或腹痛下利,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弱或沉迟。即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下面逸仙药师为大家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较经典的温中散寒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2、理中片
成分:党参、白术(土炒)、炮姜、炙甘草。辅料为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3、桂附理中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肉桂、附片。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4、温胃舒颗粒
成分:党参、附子(制)、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辅料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5、小建中胶囊
成分: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嗳气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香砂养胃颗粒
成分: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姜半夏、醋香附、枳实、豆蔻、姜厚朴、广藿香、甘草。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7、复方田七胃痛胶囊
成分:三七、延胡索、香附、吴茱萸、川楝子、瓦楞子、白芍、白及、甘草、枯矾、氧化镁、碳酸氢钠、颠茄流浸膏。
功能主治:制酸止痛,理气化痰,温中健脾,收敛止血。用于胃酸过多,胃脘痛,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
8、茴香橘核丸
成分: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荔枝核、补骨脂(盐炒)、肉桂、川楝子、延胡索(醋制)、莪术(醋制)、木香、香附、青皮、昆布、槟榔、乳香(制)、桃仁、穿山甲。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寒疝,症见睾丸坠胀疼痛。
温中散寒类中成药,其用药依据是“寒者热之”,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应用时需辩清寒热之真假,对真热假寒的热厥证禁用。用药量需要因人因时调整,夏季炎热,或素体火旺者,用量不宜太大,中病即止,以防伤阴。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因为此类药物多含附子,干姜等温热药,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茯苓与泽泻配伍的作用与功效好处?
这两味药属于利湿药种的利水消肿药
先说茯苓: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对应的病证是:1.水肿,小便不利2.痰饮证3.脾虚证4.心神不宁证。
要煎服。用量9-15g。
泽泻: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对应的病证:1.水肿,小便不利。2.淋证,湿泄3.遗精。
也要煎服,用量为:5-10g
如果把这两味要一起配伍的话针对的病证就是:水肿,小便不利,。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菌、抗病毒、利水、保肝、镇静、抗衰老等作用。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阴虚火旺者、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汗多者需慎服。不能过量饮用,不能和浓茶、米醋一起服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中医认为,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现代研究显示,茯苓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菌、抗病毒、利水、保肝、镇静、抗衰老等作用。
茯苓的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阴虚火旺者、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汗多者需慎服。不能过量服用,不能和浓茶、米醋一起服用。
本内容由山西省中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建萍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橘红功效与作用?
橘红功效与作用
橘红具有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之功效与作用。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其味辛、苦,性温,入肺、脾经。
一、功效与作用
1.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可用于湿阻中焦,痰湿咳嗽,痰多胸闷等。如痰湿咳嗽、胸膈痞满者,可配伍半夏、茯苓等药物;痰壅气逆、胸闷喘急者,可配伍紫苏子、厚朴、半夏等药物;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者,可配伍苍术、厚朴等药物;脾胃虚弱、腹胀食少者,可配伍白术、砂仁等药物。
2.发表散寒:可用于外感风寒、痰饮阻肺、咳嗽上气等,多配伍麻黄、紫苏子、苦杏仁等药物。
二、禁忌证
本品辛苦温燥,易耗气伤阴,阴虚燥咳以及久咳气虚者忌服。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朱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