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病人需要的话为什么又喝不惯?
苦味入心,心属君火,火性炎上。然脑病宜清,心火过亢,烧灼上焦,侵犯脑部,苦味既可助火又可制约火亢。
补心之药,均为酸味,为何?肝属木,木生火,酸味入肝。补肝即为补母,补母即为补子火也。苦味泻心火为主,制约过亢,心阴虚用酸味。
补心第一药,当为北五味子。次为柏子仁、麦冬。泻心第一药,当为黄连,次为焦栀子、连翘、灯芯草。
病人喝不惯苦味,但良药苦口,适当加入脾胃用药,保护脾胃,可间隔服用,调理身体。
栀子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茜草科中栀子花,常绿灌木香淡雅;花可入药可做菜,可提香精可配茶;灰色枝条圆柱形,枝叶繁茂树不大,革质叶片多对生,两面无毛表亮滑;高脚碟状白花冠,枝顶着生单朵花;裂片旋转状排列,花萼绿色花较大;果实肉质熟时黄,作为染料是绝佳;外果皮略带革质,刺状棱条五到八。”(“木头工程师”编写并发表)
在“木头工程师”这里,栀子花比较常见。开花季节,人们喜欢采几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花放在家中用盆水养或配在身上、插在发际,浓郁的香气弥久不散。
栀子花是什么花?栀子花是比较常见的传统名花,属于茜草科常绿灌木,树冠球形。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有短炳,革质,长椭圆形,浓绿有光泽。5-8月开花,花大,花冠高脚碟状,先为洁白,后变黄色,芬芳,单生枝顶。果实卵形,肉质,有5-8条翅状直棱,熟时黄色。
栀子花产于江南及华中地区,喜光,稍耐荫,稍耐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
栀子花有什么功效?观赏。栀子花枝叶繁茂,叶绿花白,花大芬芳,适于庭院、园林、公园、花坛绿化、美化、香化,也特别适合盆栽、盆景陈设于室内观赏。药用。栀子花的果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食用。采集新鲜的栀子花,除去杂质洗净,放入沸水中焯水,沥水后,备用。可凉拌、热炒、做汤、熬粥。代茶。可以将栀子花的鲜花烘干后代茶饮用,长期饮用可化痰止咳、降压镇静。绿化。栀子花适应性强,喜光又耐阴、耐湿,涵养水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湿附尘能力强,栀子可采收、加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较高,可用于荒山、四旁造林绿化。染料。成熟的栀子花果实可做无公害的天然黄色染料。提炼香精。栀子花的花芬芳,提炼的香精可广泛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及其它香皂等生活品。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木头工程师”,谢谢!
图片均来自网络
焦栀子做法?
焦栀子的炮制方法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有哪些?
谢邀我答。题主所问问题实在是现代人广泛现象。
首先先说形成此种情况的原因:①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就是先天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消化能力不足)。②外因:现代人饮食不节,加之生活条件较好,摄入的能量超出了脾胃运化的能力。从而形成了即有脾胃虚弱的先天不足,又有脾胃湿热的后天因素。
治疗上需要标本兼治,方可收效。
但是在临床上尚需分别,一定要分清脾胃虚弱与湿热之间的关系,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⒈脾胃虚弱不甚,湿热明显的。此种应以清利湿热为主,稍加补益脾胃即可。或者只做清利湿热。
方药:苦杏仁10克,草豆蔻10克,生薏苡仁25克,厚朴10克,通草6克,半夏10克,滑石10克,山药15克,焦三仙30克,黄连6克,栀子10克,茯苓10克,白术12克,黛蛤散10克。水煎服日二次。
⒉脾胃虚弱明显,湿热不甚的。此种情况以补益脾胃为主,稍加清利湿热即可。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炒薏米15克,陈皮12克,草豆蔻10克,莲子10克,枳壳15克,砂仁3克,焦三仙30克,木香6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二次。
⒊两者均明显的。治疗上需要健脾利湿并重。
党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陈皮12克,半夏,枳壳18克,草豆蔻10克,苦杏仁10克,炒薏米25克,滑石粉10克,砂仁3克,山药12克,莲子12克,焦三仙30克。
综上所述,三种情况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临床中应用要充分分清比重,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即可收效。
我是中医随感,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栀子炒和不炒的区别?
食用方法不同:对栀子来说,一般是经过炒、焦等炮制后再食用,一般是不会生吃的,而炒栀子是已经经过加工过,可以泡茶等直接食用。
加工步骤不同:栀子是通过去除栀子果实的梗及其杂质部位,用水蒸气蒸一下或者是在沸水中烫一下,取出将其干燥碾碎而成,而炒栀子是将栀子的果实采用清炒的办法,将果实炒成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