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溃疡性结肠炎3个月癌变几率高不高?
溃疡性结肠炎3个月癌变几率高不高
溃疡性结肠炎3个月癌变几率不高,仅有少数人可癌变,一般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与环境、遗传及肠道微生态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道异常免疫失衡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可导致并发症有中毒性巨结肠、结肠大出血、癌变,但癌变一般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病程漫长者。
溃疡性结肠炎需要积极治疗,治疗目标是诱导症状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炎症反应,患病后应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心理压力过大。疾病活动期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性疾病。
病程8~10年及以上的广泛结肠炎和病程15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病人,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每2年一次,以防发生癌变。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特需病房 副主任医师 许东奎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直肠癌中晚期症状有哪些?
谢谢邀请!
直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多在黏膜和黏膜下层发生,常见的为腺癌,它生长迅速,容易转移,手术后容易复发。大多数的直肠癌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处于直肠的中低段,因为位置浅而容易诊断,但由于其位置深入盆腔之中,范围狭小,并且与肛门括约肌邻近,因而不易被根治,局部复发的较多,多数手术不能保留肛。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发病。一、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特点:
1.大便习惯改变 (如大便次数增加或腹泻、便秘)。
2.大便带血(容易与痔混淆)或呈黑色。
3.大便变形、变细。
4. 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想再解)。
5.间断的腹部绞痛。
6.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精神不振食欲下降。
二、直肠癌早期病变仅局限于粘膜层,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或仅有少量肉眼不易察觉的便血和便中挟带粘液,晚期则由于癌肿的迅速增大、溃疡、感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而出现局部及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及便血等症状。
1. 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病灶刺激肠道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所产生的大便习惯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便意频繁,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甚至十数次,多者达数十次。次数越多,所含粪汁越少,实际上每次只排出少量血液及粘液。大便变形带有沟槽或便形、变细、排便不尽感,其程度与癌肿大小有关。若便前肛内有明显坠胀感,便时里急后重并有下腹隐痛,估计病变已进入晚期,预后不是很好。
2.便血:多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与大便不相混合,是由于肿瘤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面后的渗血,大量出血者少见,之后可有粘液排出。感染严重者,则可出现脓血便,量少,大便次数多,常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
3.肠道狭窄及梗阻:癌肿绕肠道周径浸润生长,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多为浸润型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直肠壶腹部癌,因多为溃疡型癌,直肠壶腹部较宽阔,估计1年半~ 2年左右才引起狭窄梗阻。表现为大便形态变细,排便困难,便秘,腹部胀气不适,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等。
4.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直肠下段癌如果浸润肛管可引起局部疼痛症状,如累及肛管括约肌则可引起肛门失禁,脓血便经常流出,污染内裤;癌肿感染或转移,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增大。
5.其他表现:直肠癌晚期如浸润其他脏器及组织,可引起该处病变症状,侵犯骶神经丛可使骶部及会阴部疼痛,类似坐骨神经的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肠瘘,女性可引起阴道直肠瘘,阴道内排出粪便及粘液和脓血。发生肝转移可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症状可有贫血、消瘦乏力、体重减轻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并发症。对于出现早期症状,可疑发生直肠癌病变,及时进行直肠指诊、钡餐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或排出直肠癌的可能。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为什么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弄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上难以取得突破的原因,但是迄今为止,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多和遗传,自身免疫和感染因素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的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慢性长期性的腹泻,反复发作的脓血便,黏液便等症状为主,除此之外,患者还会有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以血便为主,而当患者长时间有血便出现时患者也会出现贫血和乏力的情况出现。另外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还有一些潜在并发症的出现,如肠腔狭窄,肠道穿孔和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前主要是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溃疡结肠炎主要针对于症状轻微,病变轻微的溃疡性结肠炎,而手术治疗则针对于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柳氮磺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但是具体的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和病变轻重来决定。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除了药物和手术之外,还需要做到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生活饮食上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方式和习惯。
1.保持心情的舒畅,注意暴饮暴食和过度辛辣刺激的饮食,在进食时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干净,避免进食腐坏的食物。
2.长期腹泻的患者在饮食时还需要注意在饮食中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各种的肉类和生冷海鲜等,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3.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有反复腹泻病史,一定要记得及时的进行肠镜的检查,明确疾病的类型,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
谢谢头条平台邀请!
溃疡性结肠炎的确是一种容易复发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由于具体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所以预防复发也是比较困难的。溃疡性结肠炎发作和复发的诱因有进高脂肪类及刺激性大或生冷食物、精神刺激、喝酒、受凉等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发作或者复发时,首先要去除相关诱因,然后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静脉输液、肌注、口服或者灌肠等合适的给药途径,应用水杨酸制剂(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片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类药物的阶梯疗法进行治疗,并辅以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解痉止疼等对症治疗。这样可以快速控制病情和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从而避免肠穿孔、肠道大出血、电解质紊乱、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存在或者反复发作是诱发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在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病情(症状)控制后,通常是需要较长时间期的水杨酸类药物维持治疗。另外,长期的维持治疗也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存在诱发结肠息肉、结肠癌等严重疾病的重要措施,所以在症状缓解期注意避免诱因和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很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谢谢阅读!
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了解更多,关注我!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Crohn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冗长,且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引起结肠炎的病因有哪些?1、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3、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怀疑结肠炎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4、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呢?1、消化不良:为非特异性症状,主要见厌食,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
2、里急后重:是直肠炎的主要症状,本病也较为常见。
3、便血: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轻者血液附于表面,重者鲜血下流,以至休克。
4、腹痛:腹泻前多有腹痛症状,腹痛则腹泻,腹泻后疼痛减轻。疼痛多以胀痛为主,多为固定,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持续隐痛者也不少见,轻者多无腹痛。
5、腹泻:为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
6、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大便次数少、量少、便干硬、排出困难,排便时还伴有腹部不适或腹痛,但能在排便后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便秘和腹泻都是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两者相互交替发生的现象,因此要格外注意。
7、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可有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结肠炎的分型1、轻度型:此症型最多见,通常只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即乙状结肠),起病慢、症状轻。可见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或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无全身症状。
2、中度型: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天多于4次,多为稀便和血便,腹痛较重。有轻度全身症状,表现为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3、重度型:起病急骤,有显著的腹泻,每日多于6次,伴血便或粘液脓血便,腹痛严重。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结肠炎患者的注意事项1、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为宜;饮食应清淡,忌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忌吃产气食物;忌生冷瓜果。
2、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
3、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生气、郁闷、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结语:如果出现持续反复腹痛、腹泻、排便困难、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