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公式,氧气供给呼吸是物理还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因为供给呼吸,形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
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物理变化就看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为化学性质;物理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₂O酶→线粒体基质=6CO₂+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₂酶→线粒体内膜=12H₂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大量能量(38ATP)。
呼吸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
公式
注解
意义
1.氧合
1.1 PA-aDO2, A-aDO2. (肺泡-动脉血O2分压差)
1)PA-aDO2=PaO2 – PaO2
2)PA-aDO2=140-(PaO2+PaCO2)
3)PA-aDO2 / 20
正常 :10-25 mmHg(空气)
30-50mmHg(100%O2)
随年令和FIO2而改变.
吸入FIO2=0.5, 20分钟后所测PaO2应>150 mmHg, (不使用 100%O2因分流会↑)
抽动脉血测PaO2,PaCO2.
人呼吸的方程式?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4[[H]{(还原氢)+2C3H403(丙酮酸)+2ATP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2ATP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2C2H5OH + 2CO2 + 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酶)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无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总反应式:C6H12O6→2CH5OH+2CO+226千焦耳(54千卡)在高等植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其不完全氧化产物为酒精时,称为酒精发酵;为乳酸则称为乳酸发酵。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无氧呼吸最终会使植物受到危害,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有机物进行不完全氧化、产生的能量较少。于是,由于巴斯德效应,加速糖酵解速率,以补偿低的ATP产额。随之又会造成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也加速了对糖的消耗,有耗尽呼吸底物的危险。
呼吸强度的计算公式?
呼吸强度是代表呼吸强弱的定量指标,根据呼吸作用性质,呼吸强度常用单位时间单位植物组织(干重,鲜重)所吸收的O2或放出CO2的数量表示,有时也可以单位时间内植物组织干重或鲜重的损失数量来表示,具体表示单位如下:
呼吸强度=μlO2/g鲜重(或干重)/h呼吸强度=μlCO2/g鲜重(或干重)/h呼吸强度=μlO2/细胞(mg氮)/h呼吸强度=mg(干重)/g鲜重(干重)/d测定气体交换是衡量呼吸强度的常用方法,测定气体交换的方法很多,比较精确的是用瓦氏呼吸计测压原理测植物组织的呼吸,不过由于反应瓶限制,只能测种子或小块组织,较大体积样品只能采用其他装置的气流法,让气体经过植物后测定CO2增加或O2减少的数量变化,也可用氧电极法或红外线CO2分析仪等来测定植物呼吸变化,后者方法灵敏,适于测小的样品和短时期的变化。用重量损失来衡量呼吸强度可以直接称量,比较简便,但正如上述,这种方法误差较大。一是含水量变化对重量的影响;二是组织变化如细胞壁厚薄,机械组织发达与否对重量的影响;三是同化物运输的干扰。因此,用重量来测定呼吸强度的结果比较粗放。动物呼吸公式是什么?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反应式:第一阶段 C6H12O6酶→(场所: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场所: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场所: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