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问题有哪些症状,心电图能查出来哪些病?
护心使者Dicky来也!我看了相关的回答,基本知识解读的都很透彻,下面我主要结合临床的一些实例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心电图简言之就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产生电活动的一项技术。最早发明心电图机的荷兰生理学家Einthoven就是凭此获得1924年的诺贝尔奖,足矣见证其伟大。
它能实现的功能实在太多,可以说心内科大部分疾病的诊断都离不开心电图,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心电图到底有哪些作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举个例子,有些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经常会有突然一下心跳的很快的感觉,这个时候去做个心电图,多半都是有早搏的出现,可能短短20秒就可以诊断,不用抽血,不用拍片,简单快捷准确!这就是心电图的独到之处。还有些人,经常感觉头晕,甚至有晕倒昏迷的情况,去做个心电图提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原来是心跳太慢导致脑供血不足!
2.诊断心肌梗死: 经常在医院,尤其是急诊,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医生,我胸口闷痛闷痛的,像石头压着一样,喘不过来气了”。这时候,医生肯定会第一时间过来做个心电图,做完如果判断出有心梗,就会立即联系心内科医生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行支架手术。挽救生命于濒危之际,不拖延一分钟,最及时的给予最准确的诊断,这就是心电图!
3.判断心脏结构的改变: 有些老年患者长期高血压,或者小孩有先天性心脏病,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做个心脏彩超,就完善个心电图就可以大概判断心腔结构有无异常。
4.评估是否合并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有些尿毒症患者经常会有高钾血症,原则上这都是要抽血才能发现的异常,但是如果不想抽血,完善个心电图也能找到证据!另外,如果患者有心衰,医生经常会开一种叫做“地高辛”的药物,这个药如果代谢清除不及时,就会在体内积蓄,最终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长期口服这个药物的患者定期复查一下心电图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心电图短短十几秒钟就有这么多用处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进行心电图操作时一般会留取20秒左右的波形,但如果看到有早搏等明显异常,可能也会延长到30秒甚至是一分钟(一般这种情况比较少),患者在当时的一个心脏电活动情况就会被完整的记录下来!不能因为它简单方便就认为它无用!就像现在支付宝,微信手段让支付手段变得如此便捷,你不能认为这两个发明是多余,是没有价值的!在我看来,这反而证明了心电图的伟大!另外再多说两句,心电图操作很简单,但是对于结果的解读绝对是一项艰苦工程,家中或者有学医的朋友,问问他们,绝对没人敢说他把心电图学透彻了!!其中蕴含的知识真的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虽然看起来仅仅是一些杂乱不堪的线!!
一般而言,人的心脏活动大多数时候还是稳定的,但确实不排除是否会有异常的波形在做心电图的时候没有出现!如果患者有长期心悸胸闷的感觉,很多医生在评估完常规心电图后可能会建议做个动态心电图,也叫Holter,它是一个可以背在身上持续24小时的机器,记录人一整天的心跳情况,再由专业医生读取数据,分析波形,这种得出的结论当然也会更为准确和完善!那是不是我们平时都应该选择去做动态心电图?当然不是,如果仅仅是体检,平素没有心悸胸闷晕厥的症状,单独做个心电图基本足矣。毕竟即使是动态心电图,说个最极端的情况,也有可能仅仅是当天检查时一切正常!咱也不能为此天天去背个holter!这个时候临床上还会有其他手段辅助诊断,我们需要综合利用!总结:
心电图仅仅是操作简单,阅读和其中蕴藏的科学意义绝对不简单!这才更加证明这项发明的伟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你们的疑惑。
护心使者Dicky,你们的心我来守护!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据《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2.9亿,死亡率高且处于上升趋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为导致心血管疾病异常,具体如下:
哪些习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排在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现在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在这个过程中,重点预防哪些风险因素能有效保护心血管,很多人或许并不完全了解。接下来,NANA给大家盘点了一些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坏习惯,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1、不吃早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今的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吃早餐,甚至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早餐对于人的健康来说真的重要吗?当然,据美国一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从来不吃早餐的人比每天都吃早餐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87%。
此外,有大量研究表明,规律性吃早餐有益健康。还有不少研究发现,规律性吃早餐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负相关性。我国膳食指南也指出,合理饮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经常饮酒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享受生活,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点小酒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如果有饮酒的经历,就不难发现饮酒时会出现心跳难受,脑子发涨的情况。然而这都是酒精在作怪,摄入酒精后就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髙。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能损伤大脑细胞和麻痹大脑皮层。当人大量饮酒时就极容易使人的胆固醇增加,促进动脉硬化,甚至还会引起血管反应性变化,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经常饮酒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经常饮酒会引起心律紊乱,如心房颤动,这样极易导致突然脑栓塞。
3、经常熬夜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熬夜成瘾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习惯之一,同时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一般来说,人体很多器官在夜间也需要休息,如果得不到休息,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经常熬夜对于心血管来说,是极大的损伤。如果连续晚上没有睡够六个小时,容易得高血压、心跳快。
因为熬夜之后,人体分泌一种多巴胺,引起血管收缩,从而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在古时候老祖宗就认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顺应生活方式。
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第一、坚持每天吃早餐,不仅要饱还要好
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不仅要每天坚持吃早餐,还要吃得饱、吃得好。早餐是大家每天的第一餐,这对营养的摄取、健康状态以及工作、学习的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早餐吃得少或者没吃,就极容易使人出现饥饿感,以至于影响生活或工作。
另外,每天吃早餐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的早餐主要是指尽量保证食物种类多样、营养搭配合理。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早餐要吃饱,吃到自己觉得有饱腹感即可。
二是早餐要吃好,注重早餐的营养价值,建议早餐可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奶等食物,比如每天喝白粥吃馒头,不妨加点蔬菜和鸡蛋。
第二、尽量少饮酒
经常饮酒必然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最好就尽量少饮酒或者不饮。每当参加一些聚餐或应酬时,尽量控制自己的饮酒量,切勿一高兴就贪杯。
第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简单的方法,众所周知,熬夜伤身。因此,日常最好尽量少熬夜,尽量早起早睡,比如坚持每天11点前入睡,早上7-8点起来。
综上所述,如果有这些不良的坏习惯,最好就改之。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帮助自己预防心血管疾病。
想要了解更多点击关注哦
心脏有问题会表现出哪些症状?
心脏,主宰着人体的生命,虽然它只有拳头般大小,却极为重要!
中医有讲,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所以,有句老话说的好:养生,必先养心!
无论男女,有这四种表现,十有八九是心脏问题!
1、心源性咳嗽
正常感冒的咳嗽不算,如果一个人,长期在睡觉的时候久咳不愈,那么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心源性咳嗽”;
这种咳嗽,是左心衰的一种早期表现。
2、舌头异常
舌头如果呈暗紫色出现瘀斑,或者把舌头伸上去看舌底部,若两条青筋溢出,则认为是血脉淤阻、淤血的表现。
舌上有淤斑,且伴有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甚至心脏区域刺痛等表现,则提示可能会有心血管疾病;如果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则提示可能有脑血管疾病。
舌质淡白,还伴有全身乏力、心衰、心律失常等症状,则可能有贫血性心脏病。
舌苔白腻,还伴有胸闷、心前区不适、肠胃不消化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3、双脚浮肿
双脚出现浮肿、尿少等似肾病的表现,要小心右心衰。
主要是心衰者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导致24小时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多。
4、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心慌,心跳加快等是心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
特别是晚上,身体的运动少,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这样不良的症状会明显的加重。
如长期出现这样的表现,最好去检查一下,预防疾病的发生。
心脏不好的人,少做三件事,加速心脏损伤!1、熬夜
众所周知,心脏是一个娇嫩的器官,只有每天充分地休息、睡眠,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
如果长期熬夜、过度疲劳,会使身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打破心脏的自然节律,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长此以往,还会增加猝死的几率!
2、情绪激动
人处于情绪激动时,会导致血流速加快,导致血压升高,易造成心肌供血不足。
对患有心脏病的人,情绪激动易引发胸闷、心慌,甚至心痛,诱发心绞痛。
建议,学会调节情绪,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度激动,利于心脏调节血液流量。
3、过度透支
这里的“不控”,不仅仅是指饮食上不加以控制,更是指夫妻之间,没有节制。
正常来讲,适度的夫妻之间的“生活”,可令人心情愉悦;一旦过度,势必会给心脏带来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
要知道,过度兴奋,心血管会出现痉挛的现象,造成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脏疾病。
生活中,养护心脏健康,补充一物,常食二红,勤动三处!补充一物:α-亚麻酸
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且是现在缺乏最严重的脂肪酸。
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食用油中含有更多Omega-6脂肪酸,而α-亚麻酸是Omega-3脂肪酸系列。
补充α-亚麻酸,有助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从而调节脂质代谢,降血压、血压,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补充α-亚麻酸,每天食用5毫升秋苏籽油或秋麻籽油等即可。
其中,秋苏籽油,是植物紫苏的种子,经冷榨后得到的一种天然植物油,含α-亚麻酸含量可达67%左右。
常食二红:
1、番茄
红色食物本身就可有效的提升心脏的功能,并且研究发现,番茄中含有称为P3的物质,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预防心血管堵塞,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
番茄也可有助于心脏病人的康复作用。
2、红薯
红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其中,钾有助于人体细胞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脏功能。
勤动三处:
1、极泉穴
在腋窝顶端动脉搏动的地方就是极泉穴。
当你出现胸闷、心悸、心痛等不舒服症状时,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快速缓解症状。
经常揉腋窝,可以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敲手臂
人体手臂的内侧,是心包经所经之处,经常敲打,可增加心脏供血,有助心脏健康。
方法:手握空拳,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敲打。
3、推手
两手伸直,掌心相对,平托于胸前,用右手拇指,从左手中指末端,沿手掌中线推移,至肘窝中点;
有助于充分激活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促使经络畅通,心血充盈。每日一次,每次推25下即可。
被电到是什么感觉?
被电的感觉不能尝试,小电流会有酥麻的感觉,可以正常摆脱,大电流足以致命
人体感知的三种电流1.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指的是人体可以感觉到的最小电流,我们称为感知电流,成年男子大约为1.1ma、成年女子大约为0.7ma2.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指的是人体能正常摆脱,不至于致命的电流,我们称为摆脱电流,成年男子大约为16ma,成年女子大约为10毫安,而人体摆脱电流会随着触电的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弱3.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指的是短时间足以致命的电流我们称为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是50毫安人体对电流的感觉8ma-10ma的电流,手触电以后,摆脱触电已逐渐困难,手指关节会产生疼痛感20ma-25ma的电流,手触电以后,手会迅速麻痹,根本无法摆脱触电,呼吸逐渐困难50ma-80ma的电流,手触电以后,人体会迅速麻痹,呼吸极度困难,心脏开始震颤90ma-100ma的电流,手触电以后,如果触电时间延长到3秒以后,心脏开始麻痹,呼吸开始停止所以人体的最大安全电压为36V,安全电流为10ma人体的触电方式人体触电是由于,电流流经人体,才会导致的触电
第一种触电方式:人体同时触摸到了火线和零线第二种触电方式:人体同时触摸到了火线和地线第三种触电方法:人体跟大地相连时,触摸到了火线第四种触电方式:人体两手同时触摸到了一根火线,如果2手间距大于1米,就会形成电势差,也就是电势差触电第五种触电方式:人体同时触摸到了2相火线对于电压,电流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如果不小心很容易触电,对于电,促进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人体造成了威胁,所以在家庭当中千万要安全用电,远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