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原文,黄帝内经指出天人相应是什么意思?
天人相应,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而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所以说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例如,人们在冬季常喜欢吃红炯羊肉、肥牛火锅、涮羊肉等,有增强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而在夏季常饮用乌梅汤、绿豆汤等,有消暑解热的作用。这些都是天人相应在饮食养生中的体现。 其一,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在“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如果机体失去阴阳的平衡状态就会产生疾病,并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阴阳以保持健康。例如,人们常用甲鱼、龟肉、银耳、燕窝等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常用羊肉、狗肉、鹿肉、虾仁等来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这些就是饮食调补阴阳的体现。 其二,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我们知道人体需要全面而均衡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阴虚者多进食补阴的食品;阳虚者多进食补阳的食品;气虚者多进食补气的食品;血虚者多进食补血的食品;体质偏于实症者多进食一些有清泻作用的食品。
黄帝内经里的终天年?
《黄帝内经》里的“终天年、度百岁”,我们可以达到的。虽然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让很多人年轻轻就离世,但是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岁,为什么很少有人活到,是因为我们没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打破平衡所致。
人要长寿要从3个方面做到。
1、饮食:饮食要按四季来,什么季节吃什么菜。但现在什么菜都一年四季有,满足了我们的色香味的欲望,但不利身体健康。人应该摄大地给予我们的五味,咸、辛、酸、苦、甘。因为这五味和五脏对应。现在的人喜欢什口味就多吃什么口味,比如辛属热,长期吃辛辣食物就容易阳太旺,阴阳是平衡,阳旺了阴就虚了。所以不管是食物的品种还是口味都要齐全。做到杂而少。
2、运动:运动也要和天地同步,白天属阳,阳主动,晚上属阴,主静,所以正常情况我们应该白天劳动,晚上休息,也就是古代提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现在一到晚上灯火通明,白天工作没时间玩,晚上玩甚至有人晚上还在做剧烈运动,这都不利于健康。白天应该活动,但现在很多人都是电脑办公,一坐就是一整天,所以现在的人亚健康特别严重。国家卫生组织调研报告显示,70%的疾病和久坐有关。
3、情志:人有七情六欲,无欲则刚,无欲则安,但现在工作压力、孩子教育,贫富差距都造成心理不平衡,心情不放松。心情也是造成疾病很大原因。我们平时要放宽心态,不纠结、不计较、不抱怨,常怀乐观、豁达、感恩之心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身体就健康长寿,但想完全做到很难,只能是尽力而为吧。
你是怎么理解天干化五行的内在因素的?
“天干化五运”,具体又是如何“化”的呢?《内经》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中的阐述,就涉及到二十八宿星了。这二十八宿是天体上的恒星。它们的名目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是东方七宿,又称苍龙星座;斗、牛、女、虚、危、室、壁,是北方七宿,又称玄武星座;奎、娄、胃、昴、毕、觜、参,是西方七宿;又称白虎星座;井、鬼、柳、星、张、翼、轸,是南方七宿,又称朱雀星座。
自唐以后,把二十八宿作为划分天区的主体,此二十八宿以后便被用来作为划分星空区域的基础。二十八宿划分星空的方法,即通过二十八宿星距的二十八条赤经线,把天空分划作二十八个区域,并以之观察星空的各种变化。在干支定位方面:甲乙属东方,丙丁属南方,戊己属中央,庚辛属西方,壬癸属北方。
在二十八宿的位置方面,《内经》在《五运行大论》说:“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黄今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1)、“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 说明牛宿、女宿在北方偏东之“癸”位;奎宿、壁宿当西北之“戊”位。所谓“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即古代望星家可以在西北方牛、女、奎、壁诸宿之间看到“丹气”,丹即红色,在五行属性上属火,所以,“戊癸化火”主火运。
(2)、“黄今 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说明心宿、尾宿当东方偏北之“甲”位;角宿、轸宿,当东南方“己”位。所谓“黄今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即古代望星家可以在东南方心、尾、角、轸诸宿之间看到“黄气”,黄色在五行属性上属土,所以,“甲己化土”主土运。
(3)、“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 说明危宿、室宿当北方偏西之“壬”位;柳宿、鬼宿当南方偏西之“丁”位。所谓“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即古代望星家可以在西南及西北方危、室、柳、鬼诸宿之间看到青气,青色在五行属性上属木,所以,“丁壬化木”主木运。
(4)、“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 说明亢宿、氐宿当东方偏南之“乙”位;昴宿、毕宿当西方偏南之“庚”位,所谓“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即古代望星家可以在西南及东南方亢、氐、昴、毕诸宿之间看到白气。白色在五行属性上属金,所以,“乙庚化金”主金运。
(5)、“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说明张宿、翼宿位于南方偏东之“丙”;娄宿、胃宿位于西方偏北之“辛”位,所谓“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即古代望星家可以在东南及西北方张、翼、娄、胃诸宿之间看到黑气。黑色在五行属性上属水,所以,“丙辛化水”主水运。
对于“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一句,张介宾解释说:“余尝考周天七政躔度,列春分二月中,日缠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胃昴毕,五月入觜参,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缠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发生也,皆从奎壁始。日之短也,时之寒也,万物之收藏也,皆从角轸始,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要分门户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类经图翼·奎壁角轸天地门户说》)这就是说明每年春分以后白天逐渐增长,气候逐渐变暖,万物生长欣欣向荣,而春分时太阳的运行正在奎宿、壁宿之位,天干定位正在“戊”位。这就是所谓“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每年秋分以后,白天逐渐变短,气候逐渐变凉,万物逐渐转向收藏状态,而秋分时太阳的运行正在角轸之位,天干定位正在“己”位。这就是所谓“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这就是说,每年的春分秋分为气候变化的转折点,由阴转阳的节气就是天门,由阳转阴的节气就是地户。
总之,《内经》所论五运与天门、地户,完全是根据天文与气象的变化而来。
二十四节气之首?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早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社日雨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甲子雨 春甲子雨 地赤千里
夏甲子雨 撑船入市
秋甲子雨 禾生两耳
冬甲子雨 牛羊冻死
图文均来自网络
春夏秋冬简述?
春夏秋冬又成为“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春天始于二十四一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在黄河流域是为确切。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基本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也正是《黄帝内经》等国学典籍所阐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