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能补肝肾吗,知母含量不够咋办?
知母苦寒,清热除烦,上清肺热,
止咳祛痰,下泻肾火,骨蒸劳热。
(一)传统用法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肾经。功效为清热除烦,泻肺滋肾。
本品苦寒质润,能上清肺热而泻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并能清胃热而除烦渴。
1.肺胃实火,高热烦躁,口渴自汗,脉洪实等宜生知母常辅佐石膏应用。
2.肺热咳逆常配贝母同用。
3.阴虚火盛,骨蒸劳热,盗汗,咳血等宜用盐水炙知母,多与黄柏同用,并配入养阴药物。
4.消渴属肺胃燥热者,常与天花粉、麦门冬、石膏等同用;属肾阴不足者,可与熟地黄、山药、天门冬等配伍。
(二)用量标准
煎服6~12克。
(三)使用注意
本品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四)施治鉴别
知母与石膏,虽皆能清肺、胃实热,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知母苦甘寒质软,主在清润。因此,凡肺热实喘,治须清宣肺气者,多用石膏;肺热燥咳,治须清热润燥者,多用知母。正因二药一重清解,一主清润的特点,故阳明气分燥热伤津之证,二药又常相互配用。
知母临床应用指征以关节呈游走性疼痛而肿胀者为宜。如不肿痛者不宜使用。
知母一般用量为5~40克,配伍用量12克。
治肾虚阴亏火旺,腰背酸痛,腰膝肿痛,配伍黄柏9克,加六味地黄丸。
治腰腿痛(根性坐骨神经、股神经痛)、胯气滞痛,配伍黄柏、杭芍、陈皮、杜仲、延胡索、地鳖虫、香附各9克,当归、丹参、川牛膝各12克,生地黄15克,西小茴6克,炒薏苡仁30.克,甘草、伸筋草各4.5克,发麻者加桂枝6.~9克。
治膝关节肿痛(关节滑膜炎、关节周围炎)、鹤膝风,配伍黄柏,川续断、杜仲、青皮各9克,熟地黄15克,细辛4克,白术12克,牛膝、党参各9~12克,升麻、川芎各6克,炒薏苡仁30克,黄芪15~30克,炙甘草、伸筋草各4.5克,葱白3寸,生姜3片。
凡关节疼痛肿胀者,均可用知母配黄柏治疗,临床观察均有效。
发热、脉数(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两种情况皆可使用知母。脾虚便溏者忌用。
知母配伍用量为5~15克。
配石膏,治热在气分;配浙贝母,治肺热咳嗽;配黄柏、治骨蒸潮热;配天花粉,治阴虚消渴;配白术、防己,治湿热肢体水肿。
知母与生地黄、黄芪配伍,协调寒热,治妇女更年期寒热往来之证甚效。
知母性寒味苦,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下则配黄柏滋阴降火以清虚热。
其临床应用指征为腰膝酸软,遗精,潮热盗汗,喉痛咽干,或高热烦渴,或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等阴虚火旺或气分实热证。
知母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知母配伍用量为6~24克。
治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丸;治慢性肾炎有阳热症状者,以知母配黄柏、苍术各12克;治潮热,以知母、鳖甲各15克,地骨皮12克,青蒿、白薇各10克;治气分实热,以知母配淡竹叶各9克,生石膏30克;治消渴,以知母配天花粉、麦门冬、淮山药、五味子各12克,干地黄15克;治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而有阳热症状者,以知母配生地黄各15克,黄精10克;治肺热咳嗽,以知母配伍黄芩、贝母、桔梗各10克。
(六)临床妙验
头皮毛囊周围炎
夏枯草各30克,煎剂冷湿敷患处2次。治疗本病19例,其中11例脓性分泌物多,颈后淋巴结明显肿大,加服复方新诺明。结果,全部痊愈
前列腺肥大
(益母草50克,丹参30~50克,大黄10~15克,知母、黄柏、牛膝各20克)水煎服。治疗本病80例,总有效率为86.3%(《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3期),三、栀子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降压退黄,凉血止血,炒炭祛寒。
(一)传统用法
栀子性寒,味苦,人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本品苦寒清降,既入气分,又能人血分,既能清三焦之热,又能凉血止血。故热病每多用之。
1.热病心烦或虚烦不眠常与香豉合用。
*2.湿热黄疸,发热无汗,小便短赤常与茵陈、黄柏同用。
3.血热妄行、呕血、鼻出血、便血多用栀子炭与生地黄、大蓟等配伍。
此外,湿热所致的鼻出血、酒糟鼻及火疮,肝热目赤等证,单用内服外敷或配伍其他清热药物应用均可。
(二)用量标准
煎服3~10克,生用泻火,炒用止血。
(三)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用。
(四)施治鉴别
栀子药用果实。若单用果皮,名栀子皮,偏于达表而祛肌肤之热;若用种子,名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内热。
焦栀子主治湿热病证,如黄疸及疮疡肿毒而有舌边尖红,苔薄黄或白为应用指征。
寒凉者,呕吐者,均不宜使用。
栀子配伍用量为10~18克。
治热病心烦不得眠,以栀子配伍淡豆豉各12克。
治急性肾炎,以焦栀子配伍淡豆豉各12克,杏仁、枇杷叶、云茯苓各15克,滑石、薏苡仁各20克,通草10克。
治湿热吐泻,余邪未清者,用驾轻汤(焦栀
有哪些泡水喝可以的补肾中药吗?
肾阳虚的人吃鹿茸最好,鹿茸是温肾补阳的,如果泡水喝,鹿茸片泡水每天两克,泡水后吃掉,吸收更好。不会上火。如果是煲汤也可以炖鸡汤,鱼汤,排骨汤。
鹿茸炖鸡汤配料:鲜鹿茸切片15克,或者干鹿茸片5到8克。人参一根。老母鸡2到3斤。每天一小碗。养生滋补。
鹿茸也可以搭配泡酒调理身体。
十斤补肾阳泡酒配方
鹿茸片100克➕鹿鞭一根➕林下参4根➕枸杞200克➕灵芝2个。
用55到60度白酒浸泡一个月,每天半两即可。一套药材可以泡3爱鸡汤,中间可三够一个月倒出来一半,继续加酒。
枸杞叶能吃吗?
谢谢邀请!我是宁夏种枸杞的小马哥。
枸杞叶子被称为天精叶,养生价值特别高。别说能不能吃,一般人都吃不到。大餐厅一份枸杞芽,好几百块钱呢。
枸杞叶能吃!我们经常吃,有时候凉拌,有时候清拌,有时候油炸,有时候爆炒,都挺好吃的。味道特别,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
春天枸杞树发芽不久,我们就开始抹芽——顾名思义,就是把多余的丫子抹掉。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别好看的枸杞芽,不能留,我们又舍不得丢,所以就摘下来带回家自己吃。因为是开春,还特别冷,刚发芽,没有虫子,所以收拾起来也比较容易。
另外也有很多收枸杞芽的人,一斤好几块。有的说是都吃了菜,也有的说是都做了枸杞芽茶。
夏天我们就吃的少了。一方面枸杞叶子长大了,厚了,老了(相对枸杞芽是老了,但还是很嫩),另一方面也特别忙,所以一般不吃枸杞叶子。
夏季枸杞摘完之后(一般学生暑假结束之后),枸杞树还会抽芽。这个时候我们又要抹芽,所以也会吃枸杞芽。有些人会自己晒一些叶子冬天泡茶喝,挺有意思的。
冬天吃枸杞叶子的也没见过,我们只是喝自己家的毛枸杞(有叶子的那种),只喝水,不吃叶子,就像喝茶,喝完就倒掉。
地骨皮的功效是什么?
你以为枸杞很简单?枸杞的入药部位不只是果实,它的根皮也是宝,也就是中药上的地骨皮。每种中药材都有很多的可能性,枸杞和地骨皮就源于同一种植物,就如同地黄和地黄叶,它们在功效上很少有交集,甚至是没有关联。
我们都知道枸杞子滋阴,而且明目,但你未必清楚地骨皮的功效以及应用。老邪来跟您聊聊地骨皮这味药。
地骨皮是一味清虚热的药材清热药里也有不同的分类,毕竟造成“热”的原因很多,其中就有虚热这一类,地骨皮正好就属于清虚热的药材。
很明显,枸杞子和地骨皮只是同源,主要的功能不同,枸杞属于补阴,而地骨皮清热。我发现它们的共性也是有的,只是作用上很少有交集之处,它们都入肾经,泡茶时可要选对药材了,别把地骨皮当枸杞一样泡,太寒了伤胃。
地骨皮呈筒状,表面没有光滑感且有纵裂纹,入药的地骨皮表皮易呈鳞片脱落,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中药。
地骨皮的功效和应用地骨皮的功效要分为凉血除蒸和清肺降火两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配伍,你会发现地骨皮的应用其实很广泛。
人在阴虚的状态时,阳的比例大于阴,此时就表现为发热,就是阴虚发热和骨蒸盗汗等等,都属于阴虚这方面,此时适合用地骨皮。若是阴虚伴有心烦的现象,配伍清心火的药材就能缓解症状,清骨散这个方剂里正是应用了这一点。凉血的功效和白茅根很相似,能够止血,适用于血热出血症,地骨皮可以单用。
然后是清肺降火的功效,这跟枇杷叶倒是有相似之处,肺热的表现就包括了肺火郁结,气逆以及咳嗽等等,作为性寒的药材,地骨皮能清泻掉肺中之热,泻白散这个方剂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所以咳嗽或是咳嗽出血,利用泻白散来加减用药,效果还是比较好。在治消渴的时候也用了地骨皮,因为在泻热的同时还生津止渴,如需用药请遵医嘱。
外感风寒发热,就不适合用地骨皮了,同时,脾虚便溏者也不能用。
看到枸杞这种植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忽视了地骨皮,近年来枸杞子太出名了,一说到保温杯,枸杞子就会被人记起来,殊不知地骨皮的作用也强大,在医院里也是一种常用药,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看个人体质而定,这样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以上就是老邪对地骨皮的介绍了,觉得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或分享给其他人。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药材。
地骨皮能泡水喝吗?
地骨皮能泡水喝。地骨皮性甘寒,降火除热,凉血止血,生津止渴,降血压血糖。
地骨皮即是枸杞的根,入肝,肺,胃经。肝火旺,肺胃热都可以用地骨皮泡水当茶饮。而在我们这边,用地骨皮煲汤是最常见的一道膳食。
凡是肝火引起尿黄尿赤,口干舌燥,夜晚睡眠感觉口苦等,用新鲜地骨皮适量,削去表皮,用其煲汤饮之,能很快清热解渴,开胃消食。单其地骨皮熬水喝一样有此效。
男士吸烟过多导致痰浓痰盛,用地骨皮熬的水当茶喝,能够清热化痰。黄痰多是湿热,常喝地骨皮茶,地骨皮汤,有效抑制因痰所致的肺胃火积热。
一位老乡,因为血热妄行流鼻血,一天内流了三次。他懂得地骨皮的妙用,就用地骨皮熬水喝,很快鼻血就止住。
母亲血压有点偏高,经常用地骨皮煲汤,渐渐血压低了下来。
地骨皮其实真的是件很好的中药材,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就会发挥出它不平凡的功效。
地骨皮含有生物碱,具有抗癌作用。甘寒清润的地骨皮,能平和肝火,肺胃热,能使血液循环通畅,使血压血糖降低,这些好处,都是平时人们实践中得出来的,希望能帮助有缘人。
地骨皮虽好,也有的人不能随便服用。孕妇,脾胃虚弱,体弱不适合饮用地骨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