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有啥副作用,吃了激素地塞米松为什么肌肉和关节疼?
吃了激素地塞米松之后,肌肉和关节出现疼痛,有可能是由于吃了激素类的药物而导致的副作用。服用药物的时候,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服用,出现副作用最好可以停药或者换一种药物来服用,平常要注意保养,不要劳累过度,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放疗有哪些副作用?
放射治疗是指应用游离辐射(X光、伽马射线、光子和电子射线等)来消灭或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副作用。下面来盘点一下放疗的副作用。
皮肤接受射线照射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表现为红斑、烧灼感、瘙痒、破损脱屑等,是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急性放射性皮炎在放射治疗中几乎不可避免,大约有80%的放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30%~40%的放疗患者会发生湿性皮炎,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感染机会。
黏膜损伤口干、 喉咙痛一般在放疗两个星期以后出现,属于急性反应。 放疗开始后,黏膜细胞会脱落,但同时也有更新,平衡在两个星期的时候被打破,脱落速度比更新速度快,正常腺体的腺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唾液变得少而粘稠,出现口干。
致癌放疗也是一种辐射,有致癌的可能,但是概率是相当低的。
疲劳放疗的第一副反应是疲劳 , 疲劳可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体育锻炼与疲劳呈负相关 , 每天进行有规律的、 低强度的体育锻炼 , 可以减少疲劳的发生。
胃肠功能紊乱放疗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的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厌食是放疗中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建议患者少食多餐 , 进食易消化的软食 , 为增加热量和维生素 , 可加奶 、蜂蜜 等,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
骨髓抑制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损伤。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加强营养,饮食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发热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体温低于 38℃,可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体温超过 38℃,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可使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物理降温,进一步明确病因后再做相应处理。体温持续升高达 38.5℃ 以上,暂停放疗,静脉输液给予支持。
脱发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而人的头颅大小有限,所以射线完全可以穿透。只要头颈部照射野内有头发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射线对头发毛囊的生长都会有影响,达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引起脱发。放疗引起脱发为可逆性的,脱发一般发生于首剂化疗后 2-3 周,在停止化疗后 6-8 周再逐渐长出,头发长出来的时间因人而异。为预防头部放疗导致的脱发 ,可 在放疗时戴帽子 、头巾或假发以保护头皮。
吸系统反应胸部放疗可引起气短 、咳嗽及呼吸 困难 , 放射次数多 , 剂量大 时可发生放射性肺炎。
性功能问题骨盆部位放疗可影响性功能。 部分妇女可有瘙痒、绝经期的症状 , 如阴道痉痒、干涩、 灼痛。 放疗对 胎儿有损伤 , 应避免在放疗过程中怀孕 。 男性精子数目可减少 , 但仍有 生育能 力 。
地塞米松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中的代表性药物,是一种长效的糖皮质激素药,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班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的治疗,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如何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这一有力武器去治疗不同的疾病,获得最佳疗效并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控制到最小,就需要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物特性。小克解释如下,供大家了解。
1.糖皮质激素激素是治疗急性、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的药物,小剂量起抗炎作用,大剂量起免疫调节作用。单纯皮肤表现可局部应用含激素的软膏,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关节痛、皮疹、脱发等但无内脏受累者一般选择中等剂量如一天<30m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激素用量。
2.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适应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现威胁生命的关节外受累如类风湿性血管炎、肺炎,一般选择中、大剂量激素治疗,其二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间断应用小剂量激素控制滑膜炎,小剂量激可应用在抗风湿药物起效前,替代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受累关节症状较重、关节受累较少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3.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利用其抗炎、抑制免疫作用。激素可以减轻急性炎性渗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抑制免疫增生反应,减少组织修复所致纤维化。有弥漫性增生、新月体形成、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且肾功能迅速恶化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3.超大剂量或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中,其抗休克的作用主要依赖非基因效应而发挥作用。主要是糖皮质激素通过调节血压,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促进乳酸转化,减轻酸中毒等作用改善休克状态。无休克的全身性感染患者,一般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性激素可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吸入性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季节性哮喘发作者,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连续、规则吸入激素可预防哮喘发作。与茶碱类药物合用可有协同作用。
总之,地塞米松药是好药,但在疾病治疗中合理正规应用,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成为“激素医生”,也就是说:“会用、用好会治病,不会用、滥用会致病”。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地塞米松用过后出现副作用了?
地塞米松是长效糖皮质激素的代表,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强大而持久,可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和释放,有效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都有效,作用时间可持续36-54小时,还可通过抑制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并可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则抑制体液免疫,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结缔组织病,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短期治疗。虽然地塞米松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地塞米松应短期使用,其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如下:
消化系统:地塞米松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降低胃黏膜保护作用,容易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出血和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选择在餐后服用地塞米松,以食物作为缓冲,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此外,夜间胃酸分泌增多,如果在晚间服用地塞米松会增加消化道溃疡风险,选择清晨顿服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消化道溃疡风险,最重要的是,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地塞米松。升糖作用:地塞米松可抑制葡萄糖分解,减少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原异生,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可能诱发激素性糖尿病,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尤其长期用药的患者,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服用地塞米松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产生反馈性抑制,导致内源性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皮质萎缩、甚至功能不全,常见低血压、恶心、呕吐、乏力、抑郁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应选择清晨顿服全天剂量的地塞米松或在隔日早晨一次性服用两天地塞米松的剂量(隔日疗法),使外源性激素和内源性激素同时进入血液,可有效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此外,长期服用(超过3周)地塞米松,应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皮质功能不全,停药方案为:比如您目前服用地塞米松的剂量为3mg(4片),每两周减少0.75mg(1片),直到减少到 0.75mg(1片),之后改为隔一天服药一次,并维持14天后就可以停药。诱发或加重感染:地塞米松具有抗免疫作用可抑制机体的防御功能,容易诱发感染或使已有感染灶扩散,因此,使用地塞米松控制感染性炎症时,应同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感染扩散。总之,地塞米松是临床上常用的长效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地塞米松,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时,可采用饭后给药和清晨顿服的服药方式,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当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为避免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应采用清晨顿服或隔日疗法等给药方式,长期用药,应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当使用地塞米松控制感染性炎症时,应同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感染扩散。
参考文献:
地塞米松片说明书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