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的症状怎么治疗,大家有没有比较好的消除积食的方法?
你好,我是一名宝妈,我家宝宝现在一岁半了,之前也出现过积食的情况,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分享我的几点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宝宝积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宝宝容易积食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善,消化功能比较弱,吃多和吃了不容易鲜消化的食物都容易引起积食。所以控制积食要从控制喂宝宝食物的量和种类入手。
2、宝宝的消化能力弱,要尽量给孩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类似死面饼,高蛋白类的食物如豆腐、肉等,要控制量;也不要给孩子吃刺激肠胃的食物,比如韭菜、海鲜等;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内天保证一定量的肉、蛋、奶、蔬菜的摄入。
3、孩子胃容量小,喂养过程中切记吃太多,俗话说“三分寒,七分饱”,要少食多餐,尤其是晚上,饭后就休息,孩子活动少,吃多了很容易积食。
4、孩子咀嚼能力差,消化能力差,对于牙齿还未长全的宝宝,父母在喂养时注意将食物状态尽量弄细,月龄小的宝宝尽量弄成泥状。
积食有哪些症状
口臭,孩子积食一般最容易察觉的是孩子的口气,如果口气发臭一定是积食了,这时候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
大便异常,孩子积食大便也会有酸臭味;
食欲不振,不爱吃饭;
夜里睡觉不安稳,不停地翻滚;
有的宝宝积食严重还会引起呕吐。
出现积食如何调理
饭后让孩子多运动,有助于消化;
顺时针按摩腹部,家长用手顺时针揉按腹部,促进宝宝胃肠蠕动;
清大肠穴位按摩,大肠经位于食指外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捏脊,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
可以给孩子吃些益生菌调理肠胃;
如果积食严重,最初几天要控制饮食,不要再给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尽量以小米粥和烂面条为主,山药和山楂也是不错的选择,山药养脾胃,山楂助消化,不过也要控制量。如果症状不见缓解,最好是找医生看下,开些调理脾胃的药。
积食是养娃路上很常见的症状,这就需要妈妈在喂养的时候要格外细心,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异常,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要不然会越积越严重。
欢迎关注我,一起分享育儿心得。
儿童疳积有什么症状?
疳积有以下症状:精神烦躁、形体消瘦、四肢瘦削、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毛发稀疏结穗;腹胀、甚至腹壁静脉曲张,大便异常,可有大便秘结或大便酸臭,食欲不振或嗜食异物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甚至有动作异常、烦躁不安、吮指磨牙等症状。
秦艽是一种中药材?
秦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大叶龙胆、大叶秦艽等。
秦艽是一味中药材,它的用途主要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可用于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病症的治疗。
秦艽分几种,有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等。秦艽的市场价格比较稳定,上个月的价格平均为45元/斤。所以,种植秦艽应该收益不错。
那么,秦艽应该如何种植呢?下面,我们以小秦艽为例,聊聊秦艽的种植。
一、生物学特性
秦艽喜潮湿、 冷凉气候,耐寒,忌强光,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草甸土、荒漠土、砂质壤土为多见。但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
二、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于4月上旬春播或6月中旬夏播。多采用撒播法,将选好的成熟饱满种子,在整好的畦上撒入, 然后覆土,轻轻镇压,并盖一层草或地膜,经常保持湿润,以促进种子萌发。
三、栽培方法
(1)间苗定苗:当苗高4~5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间苗;苗高6~8厘米时,按株距8厘米左右定苗。间苗后要适当浇水施肥。
(2)松土除草:每年松士除草 3~4次,于5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注意中耕宜浅,勿伤苗及茎叶。
(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以农家肥为主。每公顷施人粪尿22500~ 30000千克,或腐熟油饼750~1500千克加水22500千克。化肥以复合肥为好,一般在植株封垄后趁雨或浇水时撒施,每公顷300千克。开花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9千克喷施叶面,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即可。
四、病虫害防治:小秦艽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和蚜虫等。
(1)叶斑病:多发生于6~7月。防治方法是发病初期用1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喷1~2次。
(2)蚜虫:为害茎叶。防治方法是发病初期用600倍乐果乳液喷洒,7~10天1次,连喷2~3次。
以上就是秦艽的种植方法。
总而言之,秦艽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中药材,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值得种植。其种植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依照以上介绍的方法进行种植的话,每公顷可产干品1500公斤以上。你不妨试一试。
如果你的小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让孩子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要把它复杂化了オ好;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一切和孩子吃饭相关的琐碎,都不是问题。
最近微博一个小视频引起大家的热议。一位妈妈给孩子喂饭,孩子摇头拒绝。妈妈随手拿起身边的玩具娃娃,给娃娃喂饭,玩具娃娃也“摇头”不吃,随后妈妈凶狠狠地把玩具娃娃揍了一顿,孩子一脸懵懂,但似乎明白了什么。待妈妈再喂饭给他,孩子乖乖张嘴吃饭了。评论区一片呼声,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好办法,甚至有人现学现用。有人感慨,世界上最远的路,就是父母给孩子喂饭的套路。
为了让孩子吃饭,父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搜集各种套路对付”孩子。哪怕是孩子比上一顿多吃了一口饭,也觉得欣慰至极。让孩子吃饭,于很多家长而言,确实是一件难事,甚至有人说,上刀山下火海都比不过让孩子吃饭。话虽带些许夸张,但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显而易见。但也有一些父母,孩子吃饭对他们来说,称不上事儿。大嫂就是其中之ー。侄子一岁十个月,从五个月添加辅食到现在,吃饭一直很顺利。八个月开始自己拿勺捣鼓模仿大人吃饭,岁开始自己独立用勺吃饭,现在勺子筷子叉子,都能正常使用,还能左
右开弓。很多邻居觉得大嫂命好,生了一个乖孩子,其实这背后,离不开大嫂用心的教育。
当我们陷入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饭的死胡同里这一场较量,我们已经输了。在应对孩子吃饭这个问题时,有一些细节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我们注意这些细节,那么孩子吃饭将不再是问题,我们也就不用为孩子吃饭而操碎了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些细节吧:
1.越早给孩子添加食盐,孩子长大后越有可能挑食:
中国儿科专家崔玉涛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婴儿食物中加盐。对于1岁以上的幼儿,只要孩子能接受无食盐食物,也不必刻意添加盐。孩子味蕾敏感度是成人的十倍以上,过早添加食盐,会让孩子对食物本身的味觉感知发生偏差,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成的、重口味的东西。
以后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调料、添加剂的口味产生依赖,原味的辅食就容易被"抛弃”,包括清淡的食物,也会被嫌弃。越早给孩子添加食盐,孩子长大后越有可能挑食。
2.保护孩子自己动手的欲望,并为之创造条件:
孩子生下来,一双深邃的眼眸总是好奇地张望,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想象和思考。待他们自己能爬能走的时候,所到之处,一双小手尽情的触碰、感受。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面对这个多釆的世界,他都想自己来。吃饭亦是如此。孩子在7个月左右会有抢勺动作,喜欢碗筷碰撞在一起发出的砰砰声。十个月左右会自己拿勺并模仿大人吃饭,或是用手抓饭。这时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小手洗干净,然后给他相应的吃饭工具。或许孩子会弄得满地狼藉,我们收拎残局比给他喂饭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我们会生气或是责骂孩子,然后决定,下次还是给孩子喂
饭算了。而孩子,发现自己动手吃饭这一行为得不到我们的肯定和认可,也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也就失去自己动手的热情。吃饭对他而言,也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能因为孩子ー时的不堪表现就全盘否定或是不再给予尝试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他能,他可以。相信在他一次次的练习中,自己动手吃饭不再困难,同时还能从中收获信心与成就感。我们要做的一一就是带着耐心与爱心,保护好
孩子自己动手的热情和欲望,并为之创造条件。
3.吃饭要有仪式感,全家同桌进餐很有必要:
不管有多忙,请至少每周抽一次空全家人坐在起吃顿饭。黄磊大家都很熟悉。多重身份的他,依然把家人放在第一位,觥筹交错的应酬通通推掉,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用心享受和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每一顿饭菜。因为他心里觉得:全家呢,最重要的是整齐开开心心一起吃饭。这就是吃饭的仪式感。
4.尊重孩子,从他吃饭开始:
孩子不好好吃饭,担心孩子挨饿,一家人满屋子追着喂。吃饭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带着逼迫或引诱,只会让孩子更加不喜欢吃饭。
孩子不吃饭?尊重他的选择,同时,学会正确使用自然结果。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结果教育法,这个方法经常被用来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也在他的《孩子:挑战》一书中说过:利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饭点到了,孩子如果不吃饭,无须威逼,无须气急败坏,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现在不饿不想吃饭可以,不过要提醒你,今天下午(或晚上)我们都没有水果零食吃,只能等到晚饭(或第二天早餐)才有东西(注意:不要双标,我们也不要吃水果零食)结果显而易见,孩子肯定会饿。也许会向我们求助,这时请你坚定立场,但也无须刺激孩子说什么:不吃饭,现在饿了吧,只需温柔的安慰他:知道宝宝饿了,可是我们都没办法,只能等下一顿饭哦。最终,孩子会明白:不吃饭的自然结果是饥饿和不舒服,而吃饱饭的自然结果是满足和舒服,下ー次,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吃饭。整个过程下来我们的态度十分关键:不带责骂,不带威胁,只需平静温柔说清楚就好。否则孩子会感觉我们是为了惩罚他而让他饿肚子。结果只会比之前更糟。让孩子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要复杂化了才好。
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的个体,不把我们个人意愿强加于其身,尊重他们的同时,也弥补被我们忽略的细节,科学喂养。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一切和孩子吃饭相关的琐碎,都不是问题。同时,我们每天也给自己一个温暖的空时
与孩子一起分享美食,把时光镌刻进一餐一饭里。
无论走多远,最终也只是为了回家,回到餐桌前,回到孩子身边。
宝宝不爱吃饭是由疾病引起的吗?
这种情况可以归类到中医儿科疳积病症的范围
患儿如果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出现的厌食症,那会导致体重不足,毛发枯黄,瘦小肚大,营养不良,发病原因与脾胃受损 饮食不规律 饥饱不调有关系,建议口服一些健脾胃助消化的中成药或菌素类的配合治疗,饮食的规律性至关重要!忌零食!!!
查一下微量元素,看是否缺锌,如果缺,应及时补充。
另外再化验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虫卵,如果有的话服用驱虫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