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针的副作用是什么,现在又到了水稻育秧的季节?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插秧质量和后期的产量问题,下边就如何育好水稻秧苗做下重点介绍。
一,种子处理。种子在浸种催芽前要用种衣剂进行包衣,这是防治恶苗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包衣后的种子要放在阴凉处阴干48小时以上,让种衣剂固化成膜。催芽时要使用有氧增温的催芽设备,保证催芽效果,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集中浸种催芽的方法。
二,床土的处理。床土要拌壮秧剂,壮秧剂里含有调酸、杀虫、营养、生长调节剂的成分,可以有效的调节床土的酸碱度,预防立枯病,并能提供秧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切记,拌壮秧剂的床土禁止用做盖籽用的盖土。
三,播种。要严格控制播种量、稀植育壮苗,例如360平方米面积的育秧大棚播量以不超过640斤干籽为准,以560-600斤的播量为宜。播量过大,第一片叶易腐烂,秧苗易徒长,降低秧苗素质。播种要均匀,可以使用手动或者电动播种器,提高播种质量。
四,温度管理。水稻苗床温度管理要全程人工控温,杜绝高温徒长苗。在2.5叶期前不易超过28度,2.5叶后不超过25度。可在育秧棚安装卷帘通风器,提高通风效率。尤其在阴雨天气也要开一侧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防止晴天后突然高温引发青枯病。
五,水分管理。浇水要浇透,减少浇水次数,做到三看浇水,既床土是否发白、心叶是否卷曲、早晚叶尖是否吐水。防止浇水量过大底土营养流失后期脱肥和秧苗根系不发达。六,防病。大棚育秧期间需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可在2叶期用固体硫酸调酸或者使用瑞苗青等药物喷施防治土传病害;育秧期间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提高秧苗素质;增大通风量,降低秧苗高度,防止秧苗徒长,秧苗过嫩过软会降低抗逆性。
总之,水稻育苗要做到旱育稀植、多通风、合理浇水、科学防病。
我是黑龙江垦区的一名水稻科研工作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问题。
腰疼打封闭针多钱?
腰痛病情的患者通过封闭针疗法治疗的费用需要几百块不等,具体要以当地医院的收费为准。患者腰痛的病情,不要过度频繁的使用封闭针疗法,以免导致副作用的出现。而且腰痛病情的患者不要弯腰,不要重体力劳动,要适当就行腰椎康复锻炼等。
是什么原因?
脚跟疼痛主要有八种病症,而这些病症都表现的是足跟及足周边的疼痛。特别哪些行走比较多的人,或者平时走路比较少,突然走动比较多的人,出现疼痛的比较常见多,具体有哪些呢?我具体跟你说一说。
脚后跟疼痛常见的八大原因一、足跟骨刺,是比较多见的脚跟疼痛的原因。
足底跖筋膜炎
趾筋膜炎
跟骨后滑膜炎
肌腱炎
跟骨骨折
跟垫痛
跟骨肿瘤或结核
足跟疼痛的治疗以上除了肿瘤以及骨折以外,处理都可以通过放松软组织方法来得到缓解。进行足底筋膜的放松,以及关节活动度的加强,和跟腱的拉伸能够帮助我们缓解一大部分足跟的疼痛。
足跟疼痛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跟其它的病痛一样,处理之前需要先进行准备的诊断,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治愈诊断来说我们通过上述的情况可以初步通过疼痛的具体在足跟的位置来判断可能的原因。
如图中疼痛在①足弓靠后的位置,考虑足底筋膜过紧导致,可以考虑用足底筋膜球踩在地上来回滚动的方式缓解疼痛。如果有早上起床,下地疼痛剧烈的可以在起床后先进行足底筋膜的放松,在下地走路会好很多。
如图中疼痛在②足后跟大面积的疼痛,应该穿厚底且鞋底比较软的鞋子,这类疼痛进行冲击波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不能缓解可以进行封闭治疗。
如果是③位置的疼痛是足跟后部的位置,牵拉和加强小腿肌肉的训练。
如果是④位置的疼痛需要担心可能有跟腱断裂的可能。
总结足跟的疼痛多源于劳累所致,所以如果出现足跟疼痛,更多应该以休息为主,很大一部分休息后可缓解,比如长期站立的工作和负重的搬运工,以及长途行军的军人、来回走动的纺织工等。肌腱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时间久了就产生了劳损性病变。
按摩足底的方法:可以采取坐位,脱下鞋子,将球放在地板上,然后把脚放在球上,让球在足底来回滚动。缓慢滚动球,查找按压起来有疼痛感的位置,按摩足部侧面的时候可以倾斜一些足部来进行按摩,力度可以通过自身感觉来调整。还可以通过足指抓握毛巾的方式来放松足底筋膜。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些帮助,如果您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吧,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左膝关节退行性变怎么治疗?
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简单说就是膝关节“老了”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通常和年龄的增长一起进行,故有“人老先老腿”的说法,不过,也有一些其他刺激可以导致膝关节“未老先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是怎么回事。
膝关节为何会“变老”?膝关节为什么会变老?因为人会变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内外的相关结构会发生老化,从而导致膝关节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损伤。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有时候也被叫做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骨质增生,首先就是软骨因为老化而发生磨损,继而引发骨质增生及滑膜炎症。
膝关节软骨之所以发生损伤,有以下几个内在原因:
关节软骨会随着年龄增长,结构发生变化,其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再加上关节软骨积年累月的磨损,就更容易发生损伤;关节软骨所需要的营养来源于滑膜组织产生的关节液,随着年龄增长,关节液的产生也会减少,而且关节液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一方面影响软骨获取营养,一方面导致关节面润滑变差,都会加速软骨的损伤;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很大关系,不夸张地说,关节周围的肌肉是关节重要的稳定器,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肌肉也会发生流失,肌肉无力、萎缩,就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也会发生老化,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一旦发生骨质疏松,因为骨密度下降,软骨下骨的负荷能力也下降,就会导致软骨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也容易继发骨关节炎。我们看到,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软骨及关节不断老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和汽车开久了轮胎会磨损甚至会爆胎一样,软骨也会不断磨损而发生更严重的损伤,膝骨关节炎患者,轻或许只是膝关节微微疼痛,重则可能失去行走能力,偏偏病情进展缓慢还容易被患者小觑,当发展到关节畸形和较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时才悔之晚矣。
哪些原因会导致膝关节“未老先衰”?有些人认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那一定是老年人才有的事儿,年轻人丝毫不用担心。也有膝骨关节炎患者认为,治病就得靠医生、靠医院、靠药物,生活中那些注意事项只是“锦上添花”,有没有都可以!这两种看法,都是严重错误的!
第一, 膝骨关节炎不是只有年轻人才会患病。前面我们讲了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几种“自然”原因,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发生以上几种情况,人体老化一种不可逆的自然规律。但除了年龄增长导致的自然老化以外,还有很多原因可引发膝骨关节炎,比如超重肥胖、剧烈运动、慢性劳损、感染、畸形、受凉、久坐、穿高跟鞋等,都可以造成软骨损伤,所以对应的肥胖者、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长期穿高跟鞋女性等,即便是比较年轻,也容易患上膝骨关节炎。第二,治疗膝骨关节炎不是只有药物。很多膝骨关节炎患者都非常迫切地想寻求一种药物,能够立刻药到病除,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没有这样的特效药来根治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是不具备再生能力的,一旦损伤就难以修复,越是在损伤较轻的时候开始治疗,就越容易控制住病情。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要遵循金字塔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治疗到手术治疗进行阶梯化的治疗,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种,多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才能真正遏制住病情进展。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该如何治疗?
题主的问题是有没有特效药品推荐,说实话没有。但如果问有没有特效治疗方式推荐,那还真有,膝骨关节炎患者要得到良好的康复,唯一的诀窍就是:自律!这一点也非常适用于痛风患者,主要是因为生活因素在诸多发病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01 / 治疗需自律
你肯定会好奇,治疗是医生的事情,为什么要让患者自律?诚然,患者在确诊后的确是由医生结合患者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患者在离开医院后有没有正确执行治疗方案,就超出了医生的监管范畴,所以,患者必须要自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才能让治疗发挥该有的作用,而不是事倍功半甚至做了无用功。
确诊病情后就采取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膝骨关节炎任何时期都应该坚持的治疗,其包括患者学习疾病知识、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加强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对于早期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有望控制住病情。该止痛时就止痛——膝骨关节炎患者因为疼痛会减少活动量,导致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及肌肉萎缩,可进一步加重病情,长期如此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在疼痛轻微或运动痛时,或许还不需要使用药物,但如果持续疼痛影响到日常活动,那就必须抗炎止痛。止痛也应采取金字塔治疗的方法,先外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辣椒碱,效果不好再内服,内服止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弱阿片类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阶梯用药,如果口服药效果还不好,则考虑能否打封闭来暂时缓解病情。注意治疗的不良反应——无论是口服药物中的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镇痛药,还是打封闭注射的激素,都是具有不小副作用的,患者不可盲目使用,更不可过量滥用,这些治疗方法都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在正规场所进行。营养药物宜早用——一说到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很多人就会想到氨糖软骨素,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是关节软骨及关节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外源性补充确实具有缓解疼痛症状及病情进展的作用,但适用于早中期患者,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也能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润滑,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样适用于早中期患者。这两种方法都宜早点进行。能不手术不手术,该手术时不含糊——理论上讲,能非药物治疗就不药物治疗,能保守治疗就不手术治疗,但如果患者情况严重,比如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者病情严重已经无法正常活动,那就要及时考虑手术,包括关节镜下修复术、关节镜下清理术、截骨术等,对于病情极度严重的患者甚至要考虑置换膝关节。02 / 护理需自律
减减肥——体重偏胖的患者,一定要尽快通过合理饮食与合理运动,将体重控制下来。须知,体重每增加一分,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成倍增加,而且,肥胖者在新陈代谢上的改变,也不利于病情康复。安全运动——膝骨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合理运动,对膝关节负荷大的弯曲承重、扭转发力动作,都要做好规避,所以,一般不推荐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打篮球、踢足球、打网球都剧烈运动,生活中也要少爬楼梯、爬山、久坐不动,合理的运动才能促进膝关节康复。练练肌肉——肌肉是关节重要的稳定器,与膝关节稳定有关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部肌肉等,其中股四头肌尤为重要。患者日常可以通过仰卧直腿抬高、臀桥、勾绷脚等锻炼来强化膝关节相关肌肉,从而增加膝关节稳定性促进康复。少穿高跟鞋——高跟鞋美则美亦,奈何伤身!高跟鞋垫高了鞋跟,导致女性身体重心发生变化,为了维持站、行的稳定性,女性会出现膝前倾、步幅大等改变,从而增加下至踝关节上至颈椎等全身多处关节压力增加,膝关节也不例外,就会增加软骨损伤及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风险。别让膝关节受凉——很多民间所说的“老寒腿”,实际上就是膝骨关节炎,患者会因为膝关节受凉而疼痛发作或加重,因此,膝骨关节炎患者也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冬天要穿厚点,夏天不要贪凉。总结一下,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这种慢性病,就好比高血压、高血糖、痛风等,往往不是一时半会患上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治好的。尽管无法根治,但患者要有控制住病情的发展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药到病除的特效药是没有的,但只要患者足够自律,就可以在控制病情上做到特别有效。
肩周炎有什么特征?
正好有很多患者问我这个问题,肩周炎这个名词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肩周炎,这里我来做一个归纳总结。
“肩周炎”(1924,Codman),又称 “冻结肩”、 “五十肩”、“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等,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发病率2%),尤其是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多发。发病期间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尤其对糖尿病患者(发病率20%)。但目前对此病的认识,从病因、病理、病变部位等并不明确,导致命名、诊断及治疗上的混乱。甚至在医生群体中都有很多人对肩周炎都存在误诊,认为只要肩部疼痛就是肩周炎,这是很大的偏见,事实上,广义的肩周炎至少包括8种以上肩关节的疾病,这个详细看看我以前发的科普文章可以找得到。我这里所说的肩周炎仅仅是狭义的肩周炎,侠义的肩周炎只是肩关节疼痛病人的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流行病学
国内外有关肩周炎的发病率都缺乏合理的研究和细致的统计,至今尚缺乏有关普通人群中肩周炎流行病学的研究报道。国外初步研究报道,肩周炎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在这个年龄段有2%~5%的患病率,女性较男性多见,左右手无明显差异。大约有10%的肩周炎患者在第一次发病的5年内对侧肩关节也会再次罹患“肩周炎”。实际上,肩痛患者中肩周炎并非常见,肩袖损伤的比例肯定更高。已有研究发现50岁以上老年人中肩袖损伤的比例高达40%以上,远高于肩周炎。
二.病因
目前冻结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冻结肩 定义为:原因不清的肩关节疼痛,以肩关节广泛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均明显受限为特点的疾病。对其病变部位:最早被认为是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粘连,又认为是喙肱韧带粘连,盂肱上韧带挛缩,或关节囊挛缩,或肱二头肌腱沟粘连等,但至今仍无定论。
2.继发性包括糖尿病性、外伤性和手术后。患者多有隐性糖尿病史,部分病人因为肩关节疼痛来诊后查血糖才发现有糖尿病史,所以对于以肩痛为主要不适的老年患者,一定要查空腹血糖,排除是否存在糖尿病,如不注意控制血糖则容易造成治疗失败或者复发。
三.临床症状
1. 疼痛 肩周炎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尤其是以夜间静息性疼痛为主,患者常有夜间睡眠时被痛醒的经历,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迹象。
2. 活动受限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关节活动度下降,患者诉不能梳头,不能提裤子,女性患者无法解内衣等受限的动作,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史 发病以夜间疼痛为主,伴有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度下降,另外,有无损伤和手术等诱因,症状持续的时间等。如前所述,由于肩周炎发病与某些内科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要了解患者有无甲状腺疾患、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等。
2.体格检查 包括患肩外展、外旋和内旋活动度,肩周炎时患肩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均明显降低;了解肩外展、外旋和内旋肌力,肩周炎时肌力降低不明显,但常由于活动度的限制而影响评估。
3.肩周炎的影像学检查 普通的x片一般无明显异常,但最好常规拍摄肩前后位片、腋位片和冈上肌出口位片,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一般如果长时间不好的话,建议要做肩关节的核磁共振,对于典型的肩周炎患者,磁共振会显示明显的积液增多,尤其是肩峰下和腋窝,炎症明显,液囊消失等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肩痛的常见疾病有撞击症、肩袖损伤、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盂肱关节疾病等,颈椎疾患、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受累也可以引起肩痛。与肩周炎明显不同的是,上述疾病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多无明显降低。当然具体还是要结合医院面诊。
五.自然病程
根据症状的演变,传统的观点认为原发性肩周炎分为3个时期:
① 疼痛期 持续2.5~9个月,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肩周围疼痛;
② 僵硬期 持续4~12个月,此期肩关节疼痛缓解,而以渐进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为特点,包括主动和被动的肩外旋、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全面下降,其中以肩外旋活动度降低最为明显;
③ 缓解期 持续5~2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
传统的观点认为,肩周炎有自限性的特点,未经治疗者整个病程为12~42个月,平均30个月。但即使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仍有约60%以上的病例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患肩活动度低于对侧正常肩关节,甚至很多患者觉得自己得的是肩周炎,事实上是肩袖损伤,因为拖的时间长了,影响了治疗时机,导致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从而导致永久的后遗症。
正是因为传统的保守治疗造成60%以上的后遗症,所以现代医学认为冻结肩事实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以上几个时期,对于严重的肩周炎,如果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关节镜手术是首选的推荐治疗方案。
六.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
1. 疼痛期 缓角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
2. 僵硬期 恢复关节活动度
3. 缓解期 恢复关节活动度,如关节僵硬,需手术松解。
措施:
1. 缓解疼痛
(1) 口服药物 如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疗效有限。
(2) 关节腔注射局部封闭或者三联针 常用的有得宝松,封闭只要找准位置,效果都是蛮好的。三联针包括得宝松,利多卡因,玻璃酸钠。
(3) 局部麻醉 有报道肩胛上神经周围或臂丛神经肌间沟注射局麻药物,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疼痛症状,然而疗效维持时间短暂。
2. 缓解关节僵硬
① 麻醉下手法松解 即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法松解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然而手法松解有一定难度,不同手法可能疗效不同。另外手法松解有骨折、关节脱位、肩袖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因此,采用这种治疗方式需要慎重。我个人是不建议对严重的肩周炎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这种治疗方案的,因为临床上碰到太多太多外院麻醉下手法松解后产生的并发症,又来找我手术的患者。
② 手术松解,包括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随着近年来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关节镜下松解逐渐成为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手段,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肩周炎关节镜下松解术主要包括切除肩袖间隙处的炎症滑膜,关节囊360度松解,肩胛下肌腱270度松解,喙肱韧带松解等,术后对于缓解肩周炎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具有明显疗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袁锋等开展的肩关节镜微创全方位松解治疗严重肩周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一般我们主张,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未见好转的患者,或者短期内症状严重持续,严重影响生活的,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