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玉米油是最差的油,但是仍然有一些农民的茶油卖不出去?
山茶籽油本是很好的植物油,在五十年前的三月初我们就第一次尝到山茶籽油了,当年是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落户在原四川省涪陵地区酉阳县,该县泔溪镇的天京坝就出产山茶籽和油桐籽,每年秋季我们就会上山去摘茶籽、拣桐籽。生产队榨了茶籽油后会给每个社员分点,所以我知道山茶籽油是一种好植物油。当时的茶籽油产量低,以生产粮食为主,集市上的茶籽油很贵,如按我们生产队的工分值换算,则要8~9天的劳作才能换到一斤茶籽油(1.8元/斤.1970年冬)
重庆城区超市有茶籽油卖,近二十多年来我只买过几次,只觉得售价偏高,一般人不了解它也不会买如此价高的茶籽油,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选择余地大,品种又多。
山茶籽油的售价如有所下降,我还是会常去买点来解乡愁的。
我驻地的某超市有压榨茶籽油卖,标价: 430元/2升。它虽好、价却高 … …,需要我4天的养老金才能买到这桶2升压榨茶籽油,故我只观而不购也。但是,我想山茶籽油理应进入大众家庭的厨房,端上餐槕。
常去超市观赡它也有乐趣,毕竟知道它是中国的一种高档植物油一一山茶籽油。
五斤豆油和五升豆油哪个多?
5升豆油的质量多。
5斤豆油的质量是2.5公斤,体积为2.72升;
5升豆油的质量为4.6公斤,体积为5升;
解:豆油的密度为0.92公斤/升,则5升豆油的质量=体积×密度=5升×0.92公斤/升=4.6公斤。5斤豆油的体积=质量÷密度=(5/2)公斤÷0.92公斤/升=2.72升。
【说明】通常情况豆油的密度为0.91~0.93公斤/升,平均密度为0.92公斤/升。
亚麻籽油为什么不能高温炒菜吃啊?
亚麻籽油因其特殊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氧化和变质。因此,在炒菜时不推荐使用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主要含有丰富的亚麻酸(Omega-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例如有助于心血管健康、降低血脂、抗炎等。然而,亚麻酸是一种不稳定的脂肪酸,容易受到光、热和氧气的影响而氧化。高温烹调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和气氛,这会使亚麻籽油迅速氧化,产生不健康的物质,例如自由基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
一旦亚麻籽油经历高温烹调,它的营养价值也会受到影响。不仅亚麻酸的含量会降低,其他营养成分也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降低了亚麻籽油的健康功效。
因此,为了充分享受亚麻籽油的营养益处,推荐将它用于冷食,例如作为蔬菜沙拉的调味品、混入酸奶或坚果中食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亚麻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作用。对于高温烹调,如炒菜,可以选择稳定性较高的食用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什么是所谓的垃圾食品?
人们为什么喜欢吃垃圾食品?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优胜劣汰。而垃圾食品一般是对健康无益甚至有害的,为什么人类进化现在从从生理本性上还是喜欢垃圾食品呢?
于是有了300+个回答。其中获赞最多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出现后,大部分时间是无法获得充分的食物的。进化让我们更倾向于追逐能量高和效率高的食物,比如高脂肪高糖,赋予我们对它们的味觉上的享受。所谓的垃圾食品,也是高能量食品。
❊ 说白了就是,千万年来,人类都处在饥一顿饱一顿吃上顿没下顿的状态。而这些高能量的食物是最容易果腹的。“垃圾食品”也是近年来的说法。
❊ 耶鲁大学的公开课《食品课》说过,人的口味趋向三种——多油,多糖份、品种多样性,这是生物进化过程后的结果。然而没有进化到分辨对身体好坏。
❊ 天然食物不是为专门供养人类而存在,谷物、豆子、坚果和水果长出来是为传递种子,奶是为滋养小牛,蛋是为破壳孵化的小鸡,它们从未打算取悦人类的舌头。那些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却是人类技巧的结晶,殚精竭虑,把吸引你的感官当成最高目标。—— 转自营养师范志红的微博
02
先简单说下常见的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包括所有加工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➊ 小时候觉得吃M记K记就是父母给的奖励。很多小孩也是,学习成绩好,生日,节日,父母都会带着吃一顿好好庆祝下!孩子喜欢呀,没办法。
薯条含有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及反式脂肪酸,汉堡包脂肪多、纤维少,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成分不足。(但如果是纯素的,同时搭配蔬菜,下一餐再吃些粗粮豆类,可成为正常饮食的一部分。)
➋ 学生时代觉得泡面是个万能的食物。好吃,便宜,方便,又容易饱。我想90%的大学生都会囤的一样食物就是它了吧!吃的不是泡面,吃的是一种情怀。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膳食纤维少。其汤料包中含有大量盐分和味精,酱包或油包中含有大量脂肪,而且难以保证新鲜。但它油炸程度不高,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也不用加入明矾,故而垃圾程度低于其他煎炸小食品。
➌ 很多妈妈还都喜欢买速冻的水饺、馄饨、小馒头,给宝宝做早饭吃,不仅方便、快捷,味道也还不错。年轻一族同样喜欢这种便捷的食物。
其实这些速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沾染不少细菌,而且买回家后放在冰箱里太久没吃,或开袋后没及时吃完,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发生氧化后很容易有变质的风险。看似新鲜,其实有可能已经放在冰柜快半年了,只不过经过了各种药水、抗生素的处理后导致它根本就不会腐败,就像是制作的标本,就算是放上一年,它还是老样子不会变。
➍ 说起零食,煲剧唠嗑聚会必备!什么饼干、糖果、薯片、锅巴、蛋黄派、 奶油蛋糕、巧克力派等等,你敢说你不喜欢吃?
薯片的原料是富含钾和B族维生素的马铃薯,基础很好,可在煎炸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油脂,维生素损失严重,而且形成了不利健康的“丙烯酰胺”类物质。同时,经过过度调味,含盐量较高。这类食品中的奶油和糖含量都很高,食用香精和色素添加剂过多,糖果成分主要是甜味剂和庶糖,糖量通常在85%以上。热量是很高、营养成分却很低。
➎ 还有罐头!什么鱼罐头、午餐肉罐头,都可以充当一个菜了!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水果也要做成罐头。
无论是水果还是肉类的罐头,经过高温高压的生产过程后,营养成分、膳食纤维都会发生改变。最重要的是罐头里还添加了防腐剂、香精、色素等添加剂,水果罐头中的糖分也会很高,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
综上所述,“垃圾食品”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垃圾(即使没营养),相反其实是一些能量丰富的食物,例如高糖、高盐、高蛋白、高脂肪等。
人类在漫长地进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足够的能量生存下去。这其实是个很残酷的问题,因为不管历经哪个朝代,不管在哪个国家,饿死的人比比皆是。为此,我们进化出了更喜欢高能量食物的味觉。
有了这样的天赋,我们可以用最少的食物获得最多的能量,然后生存下去,繁衍下去。所以,喜欢吃“垃圾食品”的人其实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你以为你可以这么优雅地吃它们
一个不注意,很可能变成ta
人类经历了上千年的食物匮乏,真正的做到食可裹腹也只是近几十年而已。现在的我们已经不用再为如何获取足够的能量而发愁,相反,我们在如何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
过去被人们所不屑的粗粮、蔬菜摇身一变成为了“健康食品”和新的时尚。与此相反,曾经象征着有钱人才能吃到的食物变成了“垃圾食品”。
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垃圾食品”如果放在改革开放以前,那就是营养的典范。想想小时候,谁家如果能天天吃糖吃蛋吃肥肉,吃到满嘴流油,那就是土豪的象征了,谁还会去想你吃的是不是“垃圾食品”,会不会营养过剩呢。
还有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菜比肉贵。那就更应该多吃肉了,才划算。人生在世,及时行乐。
所以,你喜欢吃“垃圾食品”,不是因为贪吃,而是因为你继承了祖先优良而强大的基因。
最近很火的BBC宣布肥猪肉和猪油是十大健康食物的新闻是真的吗?
谢邀!
最近很火的“BBC宣布肥猪肉和猪油是十大健康食物”的新闻是真的吗?这事,忒魔幻了!
BBC没有资格宣布“十大健康食物”BBC,即英国广播公司,相当于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合体的公共媒体集团,既非医学营养学方面的研究机构,也不是政府在这个领域的监管机构,它凭什么“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信息?
国内媒体自媒体对BBC下属网站科普文章的歪曲发挥但是,这个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的确来源于BBC网年初发表的一篇题为“世界最营养食物”的科普文章。
这篇题为The world's most nutritious food的文章于2018年1月29日刊登在BBC下属的FUTURE科普频道。
共列出100种营养评分高的食物,其中猪大油列在第八位,评分高达73(排在第一位的扁桃仁96分)。
文章给出的评语是: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良好的来源。猪大油比羊肉和牛肉脂肪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因而更健康。
我们知道,猪大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热量,而且营养单一,缺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即使比牛羊油饱和脂肪含量低,也是典型的垃圾食品,何谈最健康食物。
而且,BBC的文章标题就是“最营养食物”,而不是“最健康食物”。
因此,国内媒体称“BBC宣布肥猪肉和猪油是十大健康食物”是一种研究歪曲。
有人甚至因此宣称,为了健康可以大快朵颐五花肉了。就不止是歪曲,而是搞笑了(答案在后面)。
BBC对研究论文的误读BBC的文章是对2015年韩国研究者发表的一篇食物营养价值评估论文的解读,那篇论文中,作者才用了一种很“独特”的评价方法:
假设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超级食品”,人只要吃这一种食物,就能供给人体所有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是哪一种成分都是不多不少、恰恰好。
世界上当然没有这种超级食物。
作者以这种超级食物作为参照,以各种食物能更接近这种超级食物,更均衡地提供各种营养成分的“能力”来评价营养价值,称营养适合性(nutritional fitness)。
就是对一种食物营养均衡性的评价。
有人或者认为这个翻译不准确,不管怎么翻译,我们简称为NF。理想的超级食物的BF为1,所有食物BF值处在0~1之间。
猪大油的NF值为0.73,到了BBC文章,被转换成营养评分73分,被误读成了食物的营养丰富性,并因此将列举的100种食物称为世界最营养的食物。
不管怎样,0.73确实是一个超高的评分,难怪排列在100种(共评价了1000多种天然“生食”)世界上最营养食物的第八位。
韩国人奇葩的评价方式我们知道,猪大油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营养成分单一,韩国人既然评价的是食物的营养均衡性,猪大油怎么获得如此高分?
这主要是由于奇葩的评价方法。
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食物营养成分基本都严重的不均衡,因此指望一种食物提供均衡营养是不可能的。
这样,韩国人就退而求其次,设想以最少几种的食物组合来达成营养均衡的目标。
而这个组合的数量被认为越少越好,最多不超过4种。
并因此,把所有评价的食物以富含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类,比如,富蛋白质食物组群,富脂肪食物组,富碳水化合物食物组等。
这还不算,又从一些容易凑出营养均衡的食物组合中最常见的食物称为不可或缺的食物。如果把这种食物撤出,换上同组其他食物,就难以达成均衡营养目标。这些不可或缺食物频分就更高。
同时,还找出一些“瓶颈营养素”,就是同集群大多数食物所缺乏的成分。缺乏富含这些瓶颈营养素的食物,组合的营养均衡也难以实现。富含瓶颈营养素的食物评价就会高。
总之,在韩国人的这个评价体系下,猪大油,在富脂肪食物集群中,由于含有其他富脂肪食物含量相对缺乏的亚油酸、亚麻酸、胆碱等“瓶颈营养素”,而成为NF值最高的最营养的食物。
这样说,有人可能还不能感受到这种评价的奇葩之处。让我们看看,在这个奇葩的评级体系之下,我们通常认为的“肉蛋奶”等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都沦落到何等的惨状:
上眼,奶的NF仅有猪大油的一半多一点,蛋则连一半都不到,而各种畜肉几乎都不及猪大油的三分之一。
最惨的是通常被认为最健康的白肉——各种禽肉,包括很多人喜爱的鸽子、鹌鹑肉,NF值统统为0。
有人认为籍此信息就可以大快朵颐的五花肉,虽然也富含猪大油,NF居然是0 。
同样是猪大油的猪膘,NF值也仅有0.11 。
因此,韩国人的这个评级系统,正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的确很“独特”,得出的结果也很颠覆。但是,这种评价的意义何在?
或许可以为“号子(牢)饭”提供一些参考,除此之外,看不出其他任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