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的神奇功效,薤白的营养价值如何?
答案是;
薤白的作用主要有消炎杀菌、利水消肿。薤白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野生蔬菜,它能为人体补充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肠胃消化功能,也能消炎杀菌,提高人体的抗病毒能力。
野生蒜苗能不能吃?
可以吃的。野蒜苗营养价值很高,保健上传统中医学认为薤白具有温补作用,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野蒜苗营养价值很高,保健上传统中医学认为薤白具有温补作用,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 野蒜苗炒饭 主料:130g野蒜苗 配料:适量油,适量盐,1碗米饭,1个鸡蛋,适量红椒 做法: 1野蒜苗摘洗干净。 2切成小段。 3锅倒油烧热,放入野蒜苗煸炒。 4放入适量盐。 5打入一个鸡蛋,炒至鸡蛋半凝固。 6接着放入一碗米饭炒匀。 7再放红椒炒断生,出锅即可。
还有哪些野菜可以当盘中美食呢?
野菜,是春天的馈赠。很多时候,都怀念小时候挖野菜的场景。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每年三四月份是野菜生长旺盛的季节,抓一把绿油油的野菜,经过简单烹制就能变成满口绿意与清香。应时吃些野菜对健康也有好处。
1榆钱
最常见的就是它了。树皮深灰色,粗糙,不规则纵裂。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缘多重锯齿。花两性,早春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紫褐色,聚伞花序簇生。翅果近圆形,顶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吃法: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生吃、煮粥、笼蒸、做馅。
2椒蒿
多年前,第一次到博尔塔拉草原出差,当地朋友特意点了一道菜,然后神秘兮兮地说,“请你尝尝我们当地的特产———椒蒿。保管你吃一次,会想念一辈子的。”
垂涎欲滴中等来的“椒蒿”,原来是一盘凉拌青菜。好在这盘凉拌椒蒿,有一股特殊气味扑面而来。我谨慎地夹了一口,准备像接受老家芥末的洗礼一样,接受椒篙的刺激。万万没想到,吃进嘴里的椒蒿,却在并不特别的辛辣中,散射着一种奇异的清香,顿时令我胃口大开。活了半生,还真第一次尝到这么好吃的野菜。于是,再也顾不得谦让礼仪,放下矜持,吃了个酣畅淋漓。不一会儿,那盘凉拌椒蒿的碟子就底儿朝天了,只剩下一点汤汁,仍在散发着奇诱人的芳香。
吃法:凉拌、炒羊肉、炒鸡蛋、包饺子,做鱼,也可在做汤饭时调味,腌成咸菜或晒干了冬季泡开吃,有一道椒蒿炖鱼的菜也很受欢迎。如果到新疆巴里坤、吉木萨尔、博乐等地旅游,别忘了尝尝这些地方的野生椒蒿。
3蒲公英
又叫婆婆丁,整株植物匍匐于地上,无挺立茎,花从植株中心冒出。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历史非常悠久。
吃法:凉拌、炒食、包饺子或做汤都可以,比如蒲公英拌胡萝卜丝、蒲公英炒肉丝、蒲公英猪肉饺子;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清热解毒的茶饮。
4苦菜
又名苦苣菜,茎呈黄白色;药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
吃法:可炒食或凉拌。凉拌时先将苦菜择好洗净,过水轻焯控干晾凉,姜蒜切末,加入盐、鸡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许,搅拌均匀后装盘即可。
5枸杞芽
又名枸杞头,枸芽子,甜菜头。初春枸杞长出嫩苗,略带苦味,但很爽口。《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头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和去虚劳等作用。
吃法:枸杞芽嫩茎叶食用,凉拌、热炒、煲汤均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6刺儿菜
又名小蓟、刺蓟菜、刺儿茶、枪刀菜。根,又称刺萝卜。古方入药多用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秋季采根,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净鲜用。叶甘,性凉。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清热除烦。
吃法: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汤均可。例如酱拌刺菜、刺儿菜粥。
7柳芽
《帝京岁时纪胜·三月·时品》文中记“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凉、可清热、透疹、利尿、解毒。
吃法: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泡茶。现在凉拌柳叶已是饭店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8荠菜
又名菱角菜、麦地菜、枕头草、护生草等。荠菜叶嫩根肥,具有诱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是野菜中的上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吃法:炒食、做汤均可。人们还常用荠菜做包子、春卷、饺子、混沌、汤圆的馅料,荠菜又是一种“地道药材”。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性凉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
9苜蓿
原名紫苜蓿,根粗壮,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
吃法:苜蓿以新鲜为最佳,而且味亦隽美,因为新鲜的苜蓿,四季皆有。可炒、可凉拌,还可以做成馅饼、饺子之类。味道非常之美。
10野小蒜
又名薤白、小根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
吃法:有野小蒜拌豆腐,野小蒜白木耳粥、野小蒜炒鸡蛋等。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另外,薤白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极高,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11香椿
香椿芽是香椿树的嫩芽,也叫作它山椿、香椿头。可做成各种菜肴。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应吃早、吃鲜、吃嫩;谷雨后,其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香椿芽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
吃法:刚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么轻轻一焯,只需放些盐和香油,顿时,香味就溢了出来;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儿,在吱吱冒油、焌过葱花的热锅里,翻上几个跟斗儿,煎成金黄、淡绿相间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当的美味。
现在的我们都很热衷这样天赐的美味
可是,野菜虽然淳朴,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野菜的三大禁忌
⊙不要采摘路旁边、水沟、郊外化工厂周边的野菜,不熟悉的野菜不要乱采,乱吃。
⊙野菜上面附着许多杂菌及杂质,洗净后在淡盐水中浸泡,建议不低于1小时。
⊙有些野菜含微毒,食用前先用热水焯一下,也会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口感也会变好。
藠头跟薤白是一种菜吗?
不是一种菜,种类不一样
藠头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该种鳞茎数枚聚生,和薤白不是一种菜。狭卵状,鳞茎外皮白色或红色。藠头味道可口,个大,色白,柔嫩,汁多味足。
薤白鳞状茎近球形,直径0.5一2厘米,最大2.5厘米;鳞茎外皮灰黑色,纸质,花葶高30一60厘米,叶3一5枚,条形。
延胡索有什么药用功效?
网络上有个段子:如果生活让你感到疼痛,延胡索可以给你带来快乐!从药用上看,延胡索确实可以止痛!
延胡索又称“玄胡索”,“元胡”等等,是止痛的良药。
延胡索是一种罂粟科的植物,以块茎入药。说到罂粟,有的人就慌了,他们会联想到以罂粟为原料提取的那些脏东西,其实延胡索可是清白的,就是和罂粟同科罢了!大可不必延伸得那么彻底。
延胡索的用药历史已有上千年,是一味经典的止痛中药。
延胡索可是中药“浙八味”之一,属于常用中药材中药上有道地药材这个概念,指的就是历史悠久,炮制独特以及疗效突出,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的药材,按我的简单理解就是,某个地方的药材质量贼好。
我说的“浙八味”,就是浙江地区的道地药材了。它包括白术,白芍和浙贝母等等,延胡索也是其中之一,所以理论上说,那边的浙贝母质量会更好一些。
早在《开宝本草》中便有延胡索的记载,其实延胡索早期产于北方,比如辽宁,河北等地区,随着用药需求的增加,南方也要开始栽培了。
大概在清朝初期时,南方一些地区种植了延胡索,本以为这中药材会“水土不服”,结果令人欣喜,南方的气候没有让延胡索失去生气,浙江产的延胡索质量就很好了,满足了个大,坚质以及内黄等特点。
如今南北均产延胡索,在配伍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充分发挥出其药用价值,现在在各个医院都很常用。
延胡索是辛温之品,有行气止痛以及活血的功效辛散加上温通,这就是延胡索的特点,所以能够止痛,准确说是行气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气滞诸痛证,其中就包括了瘀血,气滞造成的疼痛,所以有网友调侃说延胡索可以给一些感到疼痛之人带来快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是个医务人员,对延胡索的“止痛”倒是有点了解,从我平时里了解到的病症来看,包括了胸痹心痛,胃痛,肝郁所致的胁肋胀痛以及跌扑肿痛等等。
这些疼痛基本上就包括了全身的疼痛,《本草纲目》中的总结就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倒是单味药效果不大,所以古人早就把经验记在那些配伍上了,比如治风湿痹痛,用到了秦艽和桂枝等等,有了桂枝,温性更强了,止痛之功就越明显了,加上秦艽,止痛的作用就定位在了风湿这方面。
有朋友问过我,怎么医生给我开的药是醋延胡索呢?
醋延胡索就是延胡索的炮制品,醋能起到引药入肝的作用,对肝经有关的病症,比如肝郁气滞,它的针对性更强,现在多用炮制品。从现代研究的角度说,醋延胡索可提高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溶出率,所以止痛的层次会比原来要提高很多,如今用来止痛的药材,那就选醋延胡索了。
延胡索是止痛的良药,浙江产的延胡索一般质量要好,原本只在北方才产有这味药,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现在不受地域限制了,这给很多人解决了身体上的某些疼痛,解决一身上下之痛,选择(醋)延胡索。如需用药,请遵医嘱。
老邪就介绍这么多了,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桂北老邪】,了解更多农村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