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不舒服有哪些症状,通常都有哪些感觉?
从题主的意思来看,胆囊不好就是说胆囊有病变了,胆囊的病变呢可以分为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所谓原发性疾病就是病根在胆囊,所谓继发性疾病就是说病根在其他脏器影响到胆囊了。
原发性疾病比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仪器比如彩超,CT,核磁等检查出来的,属于器质性病变,还有一类就是属于功能性疾病,就是说是胆囊的功能出现异常,但不一定能够通过仪器检查出来。
继发性疾病就是说其他脏器出现疾病,累及或者影响到胆囊从而表现出来的疾病。比如肝脏的疾病或者胆总管的疾病,甚至胰腺的疾病等。
我们在说这些疾病之前,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胆囊这个脏器。胆囊就是一个囊,所谓“囊”就是一端封闭,一端开放但可以扎起的柔软的袋子,比如我们常说“羊皮囊”“嗉囊”“背起行囊”的“囊”。而胆囊就是这样的一个“囊”,外形像长茄子一样,
长茄子的把就是胆囊管,囊内贮存的是胆汁,胆汁从肝脏的肝细胞分泌出来后,沿着肝内的各级胆管收集汇总到肝左,肝中,肝右三大支肝管,并最终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
胆囊内贮存着胆汁,并且可以把胆汁浓缩,提高消化脂肪的能力(胆汁主要用来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但胆汁并不是浓缩的越稠越好,太稠的话胆盐析出,容易形成泥沙,
并且最重形成大块的结石,而这些泥沙或者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会引起炎症,这个叫结石性胆囊炎,可以在胆囊的体表位置处感觉到疼痛不舒服,胆囊在体表的投影在右上腹的肋骨下缘与锁骨中线交界点。这种疼痛往往是胀痛,因为胆囊像气球一样,气球吹的大,我们叫膨胀,胆囊炎的这种痛就是这种胀的痛。一大部分胆囊炎都是结石性胆囊炎。如果胆囊内的结石移动并嵌顿到胆囊管的地方,也就是固定到胆囊管的位置,正好卡到那,移动不了了,
就会刺激胆囊管,顶的肉疼,胆囊管的肉会肿胀,这种痛往往是绞痛,非常痛!可以反射性刺激肠胃引起呕吐,恶心,不想吃饭也就是厌食等症状。还有一小部分就是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这种现在都比较少见。
胆结石以及结石性胆囊炎是胆囊最好发最常见的疾病,这个和生活习惯也是密切相关,比如不吃早饭的人容易得胆结石,熬夜的人还有抑郁情绪低落的人容易得胆结石。所以说治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预防还是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不管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胆囊病变多有口苦的症状还有就是喜欢叹气。 中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胆作为六腑之一,出现问题,老是喜欢叹气,叹完气就觉得舒服,另外一个症状就是口苦,中医认为 胆的气机郁滞,会出现厌恶油腻、恶心,特别是早上刷牙的时候,刺激咽喉,人会出现干恶心,呕吐清涎、苦水等症状。
一般来讲,这些口苦的病人会伴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手指偏红、舌苔薄黄等表现。
胆囊息肉大多没有症状。多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的。
胆囊癌是胆囊的恶性肿瘤。早期的胆囊癌通常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侵犯周围的肝组织以及周围的包膜,阻塞胆道系统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当然如果继发性的胆囊病变会伴有其他疾病的表现。
总的来说,从症状说开,中医归纳的比西医的要早要多,也更多样,这样我们可以结合起来判断,是不是胆的疾病,以及通过西医的检查明了是胆囊的什么病变,来决定用哪种手段来治疗更为合适。
胰腺炎都有什么症状?
选择权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首先,胰腺炎分为两种,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下急性胰腺炎。
定义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自身消化型疾病,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引起胰腺炎的病因有很多,在我国以胆道疾病为常见病因,西方国家则以大量饮酒者多件,另外,胆石症、胰管阻塞、酗酒、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磺胺类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其病因、病理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很好。重者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很高。具体有: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生。疼痛剧烈而持续,呈钝痛、钻痛、绞痛或刀割样痛,可有阵发性加剧。
2、恶心、呕吐及腹胀
3、发热 多数人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
4、低血压或休克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检查1、血常规测定:多有白细胞增多
2、淀粉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诊断本病。
3、血清脂肪酶测定
4、C反应蛋白
5、腹部X线、B超、CT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1.急性发作的上腹痛伴有上腹部压痛或加上腹膜刺激征
2.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达到实验室标准
3.影像学或手术发现胰腺炎症、坏死等间接或直接的改变
预防掌握饮食卫生知识,平时养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饮食清淡,黄豆、蚕豆、红薯、芋头等易产气食物不宜吃,以免加重腹胀现象。
建议多吃富含营养但不油腻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白、豆腐等。预防高脂血症,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表现时,及时就医。
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胆管炎的症状是什么?
胆管炎的症状表现为肚子舒服、会出现腹部胀痛,或者出现绞痛的现象,吃了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有少数部分患者会有身体体温升高发热和黄疸,腹部体征不明显,并且只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肿大。如果发生急性发作,就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
胆囊堵塞能引起哪些症状?
胆囊堵塞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还可以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甚至黄疸的症状。胆囊阻塞时还会造成胆囊明显增大,因此在查体时可以触及肿大的胆囊,并伴有明显的压痛,墨菲氏征阳性。
胆囊的功能是什么?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下缘胆囊窝内,呈梨型,容积约40-60ml,向上通过肝总管与肝脏相连,肝脏分泌胆汁经肝总管汇入胆总管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向下通过胆总管将胆汁送入十二指肠。
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运动而发挥浓缩、储存、排出胆汁的作用。
1.浓缩功能:胆囊能在24小时内接纳500ml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胆汁浓缩至5-10倍储存于胆囊。
2.排胆汁作用:胆汁排放随者进食而断续进行,通过胆囊平滑肌收缩和奥狄氏括约肌松弛排入十二指肠,每次排放结束后仍有15%胆汁残留在胆囊内。
3.分泌作用:胆囊黏膜每天分泌约20ml黏液,主要成分是黏蛋白,有润滑和保护胆囊黏膜的作用。胆囊管梗阻时胆汁呈白色,临床上称之为胆囊积水。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大,管壁增厚,黏膜腺体肥厚增多,使肝分泌的胆汁在胆管中得到一定的浓缩。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