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有什么症状出现,肠息肉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大部分肠息肉无明显异常症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会上升,40岁以上人群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
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部分炎症性息肉可自行消失,其中直肠、乙状结肠高发,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
临床上,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约占80%,小肠息肉发病率较低,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原因有所差异,包括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
大肠息肉较常见,多数是良性,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如下症状,仅根据症状无法诊断,要通过粪隐血试验、直肠指检、结肠镜、钡剂灌肠等明确。
1、便血
比较常见,便血量较少,若息肉距肛门较近,多为鲜血附着在大便表面,易于痔疮、肛裂混淆,要注意观察鉴别,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
2、排便习惯改变
可表现为不明原因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体积较大的绒毛状息肉可出现黏液便。
3、腹痛、腹胀
当息肉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堵塞肠腔,导致肠梗阻、肠套叠,继而出现间歇性腹痛、腹胀等症状。
4、贫血
当粪便擦破息肉表面,长期慢性失血、便血,会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即面色苍白、乏力、消瘦等。
5、息肉脱出
多为直肠带蒂息肉,距肛门较近,可能会出现脱出情况,易于内痔、肛乳头肥大等混淆。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尽早开始肠镜检查,可早发现息肉存在,及时摘除,定期复查,以免出现癌变,如果突然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情况,建议就诊排除肠道病变。
一般来说,小肠息肉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并不常见,随病情进展,部分人会出现腹痛、腹泻、出血等症状。
如果小肠息肉较大,可能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小肠息肉诊断相对困难,一般肠镜不会查小肠,可通过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来发现息肉。
发现肠息肉是切还是留?一般来说,发现肠息肉后,最后立即处理,进行摘除,肠息肉摘除后最好做病理活检,来明确其性质。
病理后一般分为非肿瘤性肠息肉(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性肠息肉)和腺瘤性肠息肉,对于非肿瘤性息肉,可定期观察或立即摘除,而对于腺瘤息肉(管状、绒毛状、混合状腺瘤),一经发现需立即摘除,同时做好定期复查。
临床上,有很多肠息肉患者,发现息肉体积较小,直径多在1cm以内,未直接在内镜下摘除,多会对其忽视、不在意,觉得这种小息肉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即使是小息肉、性质为良性、癌变率较低,如果放任不管,不定期复查,过个八年十年也是有一定几率演变成肠癌的。
对于小息肉可在肠镜下直接摘除后送病理。
对于息肉直径大于2cm,癌变率相对较高,需要先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择期行内镜、腹腔镜下摘除手术,视情况住院观察几天,如果病理后有癌变,需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
同样,肠息肉摘除后并不是完事大吉,还需要定期复查肠镜,根据患者情况、息肉类型,遵医嘱进行复查。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进行咨询。
肠息肉会出现腹痛吗?
肠息肉会出现疼痛的情况发生,也会出现腹痛的症状发生,之所以出现疼痛,这是属于病情的并发症,应该多注意休息,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以及含有菜叶之类的食物,也可以吃点液体饮食,多增加一些流食或者是半流质食物的摄入,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出现疼痛的时候,可以对腹部进行热敷来缓解。
肠道息肉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肠息肉轻者无临床症状,少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黏黏脓血便或者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会出现腹疼腹泻,腹胀,严重时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在临床上如果高度怀疑禅西路的话,建议做个肠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再考虑做下一步的治疗。
鼻息肉的危害和症状表现是什么?
鼻息肉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鼻腔不通气、头痛胀痛、鼻出血,出现以上表现时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可以做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处理,息肉样变会反复感染发炎,是有可能会引起癌变的,还会影响病人正常的生活,比如睡眠不安、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都问我,他们经常拉肚子、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便血,是不是结肠炎,今天崔医生就给大家聊一聊结肠炎,我所说的结肠炎就是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其实是一种慢性结肠溃疡性 疾病,这种疾病会损伤患者的肠粘膜,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结肠炎有哪些症状?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除了症状的不同,也有程度的不同; 但是主要的表现就是拉肚子或者是便秘,常常是可以看到粪便上沾有粘液一样的东西,逐渐患者会发现自己每天排便的次数较前增加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每天需要排十几次大便。而且病情越迁延,出现的症状就会越多;甚至可以出现浓血一样的大便,大便也多是黏黏的糊状。而且便血的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表现,这是因为肠道粘膜出现缺血坏死脱落所导致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很少量的血便,除非个别的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血便或者是血水样的大便。
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是有腹痛的表现的,但是这种腹痛一般还是区别于其他脏器所发生的腹痛。因为这种腹痛一般在左下腹或者是下腹部比较常见,有一些患者也会有这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出现肚子疼,然后肚子疼之后去上厕所,上厕所之后肚子疼就缓解了。还有一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也就是说出现突然非常想去厕所,但是到了厕所又拉不痛快,总感觉大便在肛门里面出不来,反反复复的,很是不痛快,也很痛苦。这样可能是因为炎症刺激到了职场所导致的。
3、溃疡性结肠炎除了以上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出现不思饮食、吃一点东西就觉得饱,也常常会出现打嗝、嗳气,甚至是出现恶心、呕吐的表现。而如果非急性患者的话很少会出现发烧、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4、但是我要强调一种情况那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在不严重的时期症状是比较轻的,也仅仅会出现轻度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常常可能会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因为这个时候患者就算是做肠镜检查也仅会发现结肠粘膜出现程度较轻的充血水肿。并没有溃疡的发生,这种情况多在春秋季比较高发,也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见的情况。 如果放置病情不管的话,病情持续就会出现血便的情况,出现血便是与肠易激综合症区别的很好的指标,因为肠易激综合征几乎是不会出现血便的。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溃疡性结肠炎,如何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呢既然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腹泻、脓血便等症状,所以说是可以进行粪便的检查的,便常规是可以发现粪便中有大量的红细胞、脓细胞的,而且隐血检查也可为阳性。但是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情况一般是正常的,而血红蛋白却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了患者常会出现血便或脓血便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贫血的表现,C-反应蛋白也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指标,但是这个指标对于炎性疾病敏感性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它是可以鉴定是功能性的胃肠功能紊乱还是炎症性的肠病,一般情况下来说溃疡性结肠炎的C-反应蛋白是升高的。而比较有意义、诊断性很强的检查就是进行肠镜检查,这是临床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检查手段。因为可以直观的观察结肠粘膜是否有病变,也可以查看病变的位置以及范围,甚至可以将粘膜组织进行取病理检查,所以说诊断作用是很大的。我也建议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是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的。但是如果是在急性期并且怀疑结肠有穿孔或者是结肠明显扩张、已经出现腹膜炎等疾病,那么这个时候是不建议进行肠镜检查的。而由于做肠镜一般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无痛肠镜,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可能家属不能陪伴,所以也不能进行无痛性的肠镜检查,那我也可以进行钡剂的灌肠检查的,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对早期的病变发现能力是不如肠镜的。但是总体的检出率还是不错的。如果单纯进行腹部的平片检查的话,效果不明显,除非是对于已经发生中毒性巨结肠患者,是可以进行定期监测的。当然,你要问我有没有简单的检查,也就是那些不用对患者产生痛苦的检查。其实也是有的,但是这些检查不是这种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检查,如CT或核磁等,但是也是可以一定程度来发现病灶的。如果出现了上述我所说的症状,也不能立刻就判断自己是得了溃疡性结肠炎,因为有一种疾病叫做克罗恩病,也是会出现类似的疾病改变。但是仔细分辨的话还是有一些鉴别的要点的,如一般克罗恩病患者是不会出现脓血便的,而且经常会出现发热的情况,甚至可以在腹部触及到肿大的肿块,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进行肠镜检查来进行区分的。此外,有些患者肯定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肠癌,毕竟肠癌可能出现血便的情况的,但是结肠癌患者出现的血便情况可能不如溃疡性结肠炎严重,而且一般也是会出现其他伴随症状的,如出现大便形态以及排便时间等改变,不仅仅局限于血便。如果已经确诊了,胃溃疡性结肠炎该如何治疗呢?1、其实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难搞的疾病,因为这个病比较迁延难愈,很多人跑了很多医院,使用了很多治疗办法,但是依旧没有痊愈。所以我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常用的治疗办法,这些治疗办法有用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比较常用的是柳氮磺嘧啶,也就是水杨酸类药物,美沙拉嗪等。但是这种药物对于每个人的效果并不一样,当然,这类药物既有口服药也有肛用药。此外,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会伴发肠道感染,所以也会用到一些抗生素,如甲硝唑、青霉素等,有人说糖皮质激素效果比较好,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激素对于患者来说会带来很多麻烦,如并发症等,但是对于那种急性严重性疾病,常常是需要进行激素治疗的。
2、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科治疗无效,病情反反复复发作患者,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也是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的,但是手术来说一般是需要切掉全部的病灶,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切了全部的结肠,这样的话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会造成很大痛苦的,而且并不一定会完整的切除所有的病灶,如果有病灶残留的话,还是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复发。
最后,如果出现结肠炎相关症状,尽量早些到医院就诊,早些治疗是关键,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健健康康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