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三七粉丹参粉川芎粉放一起喝怎么样?
1,药粉味苦,难下咽,而且久服易伤胃,可装入胶囊,或制成蜜丸,或蜜拌口服。
2,三七止血作用大于活血作用,不能久服。
3,川芎有扩张血管作用,对有脑出血倾向慎用
4,丹参药性平和
5,是药三分毒,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川芎对男性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对于男性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是步入中老年之后,困扰最多的疾病之一。而川芎被中医称为“血中气药”,是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行气,而且可以祛风,对于身体各处的疼痛症都有很好的效果,经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头痛、中风后遗症、肝炎、慢性胃炎、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常见疾病当中。
川芎一、用于全身各处瘀血疼痛1、头痛
用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头痛。李东垣曾说:“头痛须用川芎”,很多用于头痛的方剂或者中成药里,都以川芎为主药。近代广泛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缺血性脑卒中等。
如《斗门方》用于偏头痛,单用川芎,研成细粉,以酒浸服。也可搭配相应的药物用于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等),风热头痛(配菊花、石膏、僵蚕等),风湿头痛(配羌活、独活、防风等),血虚头痛(配当归、白芍等),血瘀头痛(配赤芍、麝香等),以及伴有眩晕(配天麻等)。
2、胸闷痛、心脏病、心绞痛
胸痹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脏病,但仍有区别,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连背,频繁喘息,不能平躺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川芎近来常用于治疗心脉瘀滞导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单用或作为方子中的主药。比如心绞痛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就是用川芎和冰片两味药构成。
3、胁痛
胁痛就两侧肋骨的位置疼痛,主要是肝胆的位置。如柴胡疏肝散,以川芎与柴胡、白芍、香附同用,用于肝郁气滞兼有瘀血导致的两肋胀痛、胸闷叹气,抑郁易怒等,临床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4、腹痛
腹部因瘀血引起的疼痛,也可用川芎,如膈下逐瘀汤,以川芎配伍五灵脂、当归、桃仁、丹皮等药,用于腹内积块、痛处固定不移等症。
5、跌打损伤疼痛
男性因为经常运动和体力劳动,往往更容易受伤,川芎也常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常配伍乳香、没药等药。
6、风湿关节疼痛
川芎也用于风湿关节疼痛,骨质增生,如独活寄生汤,川芎配伍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等药。也可外用,如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及骨质增生症,可以川芎研成粉末,以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
7、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
川芎能活血化瘀,温通血脉。如《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以川芎配黄芪、当归、地龙等,用于中风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不利、言语不利、舌根硬、说话不爽利等症状。
二、使用川芎的注意事项1、川芎辛温升散,有耗散阴液的效果,所以一来不可以久服,二来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热盛及非瘀血导致的出血症应慎用。
2、川芎性温,比较适合于寒凝血滞的瘀血证,对于有瘀血兼有热的情况要慎用,或配伍清热的药。
3、含川芎的中药注射液较多,有时易引起过敏,用时宜谨慎,非必要时不用。
4、对川芎过敏者慎用。出现过敏后,应停药观察,严重者及时就医。
5、有医书曾记载川芎与黄连同用会产生疗效降低的效果,仅供参考。
川芎一起吃能有什么功效?
这些中成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促进血液循环,化瘀,改善微循环。这几种药的联合作用主要是行气血镇痛,还有补益。问题分析:丹参、川芎均为活血化瘀药。黄芪还具有降低血液粘度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丹参和川芎都是活血化瘀的药物。黄芪具有降血压、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黄芪党参当归川芎和丹参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合理利用药食同源之物,能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很多人平时喜欢自己抓点中药材,泡水或煲汤,美其名曰“养生”。
但食物药物都有其秉性,每个人的身体也有各自的偏性,当食、药之物正好能纠正身体的偏性时,就叫“养生”,若相反,说不定还能“杀生”呢。
所以,在选择食物时,不要盲目。像黄芪、党参、当归、川芎、丹参等,是大家比较喜欢使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它们有什么好处?该怎样搭配?需要注意什么呢?
这5种材料的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
益气黄芪和党参都属于益气类,但作用不完全相同。
黄芪“黄芪”的黄,表示它的颜色是黄色的。而“芪”原始的写法为“耆”,即老者、长者之意。用这个字为它命名,就可以看出,黄芪在补气的中药材中属于“长辈”级别,资历老、经验丰富。
黄芪除了补气,还能固表。人体的气分有多种,有一种气,就像大气层一样,保护着地球,黄芪的作用类似于补充大气层,巩固人体的“保护罩”,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就不能轻易的侵犯人体了。
有人常问,黄芪是指北芪还是南芪?亦或南芪北芪都一样?
黄芪指的是北芪,因为黄芪主产在北方,尤其以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所产最佳。但古人认为,甘肃所产的黄芪,性温,更适合虚寒体质;而陕西所产的黄芪性凉,适合虚热体质。
而南芪指的是产于南方的“五指毛桃”,和北方产的黄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因为它的作用与黄芪相似,所以称为南芪,或土黄芪。南芪的益气之功虽比不上北芪,但它兼有行气利湿之效,更适合湿热的南方。
党参党参的地位虽不如人参,但党参更适合日常保健,因为它的性质更平和。
党参除了有人参一样的补气作用外,还兼具滋阴之效。
“气随津泻”,即气依附于津液之上,包括血、汗及身体各种液体。当身体大量丢失这些液体时,气也跟着丢失,所以,当我们出汗太多时会感觉到气虚;失血过多时会无力;上吐下泻时会瘫软……这些都是因为津液丢失而导致气也泻出去了,此时就不能光补气,也不能光滋阴,而要滋阴补气同时进行。
党参就是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角色,这是它与其它参类和益气类材料的不同之处。
养血当归、川芎和丹参都有养血的作用,但又各有不同。
当归当归的不同部位作用不同,当归头破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全当归组合起来用,称为“养血”。
有的人买当归,贪图好看,花更多钱买一大片一大片的当归身。但光补血是不够的,如果血不能顺利地运行,都是瘀血,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买全当归,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更全面的效果。
日常保健,还是用全当归更好。
川芎川芎,本名芎藭,产地不同名字也不同,如产自关中,叫京芎;产自四川叫川芎;出自江南,叫抚芎等。因为四川产的芎藭效果最好,川芎最有名、用量最多,川芎几乎成了芎藭的代名词。
川芎不如其它材料有名,但喝过四物汤的人对它不会陌生。四物汤是补血方之祖,川芎作为使药,活血行气,肩负着让当归、熟地补进来的血能顺利流动起来的重任,使得四物汤补而不滞。
丹参这是老年人最喜欢的一味药了,几乎人人能说出它的作用来,活血化瘀。
丹参的“丹”指它的颜色是红色。五参五色配五脏,人参色黄入脾;沙参色白入肺;玄参色黑入肾;牡蒙(也叫紫参)色紫入肝;丹参色赤入心。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说的是丹参的作用跟四物汤相似,即能破瘀血,又能补新血。
益气养血的好处黄芪、党参、当归、川芎和丹参搭配在一起,主要作用即益气养血,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好处呢?
1、气为血之帅虽说有的人是血虚或血瘀,但有时也需要搭配一些益气的成分,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要想补血,气也得足;要想血行,气也得行。所以,气和血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分割,益气和养血搭配在一起,补血活血的效果会更好。
2、气能摄血气有固摄的作用,可以这样理解,血之所以乖乖地在血管里流动,是因为有气的“管束”。如果失去气的“管束”,有些调皮的血可能就会跑到血管外面去了,导致出血。
所以,补血、活血的同时,也要注意气的补充。
3、活血化瘀血瘀可以产生瘀堵,“不通则痛”,有血瘀的地方常常会出现痛症。
血瘀也会产生斑块、肿物,如沉积在血管壁,就会导致血管变窄,血流困难;如果沉积在皮肤,可能会出现色斑;如果瘀在五脏六腑,可以产生结节、肿块等。
为了避免这些瘀堵问题,就要使血能顺畅地流动起来。
日常养生这样喝1、泡茶喝材料:黄芪5g,党参5g,当归6g,川芎3g,丹参3g,大枣2-3枚。
将上述材料放入养生壶中,用清水涮洗一遍,大枣撕开,加水500-800ml,选择“花茶”键即可。
因为丹参、川芎的味道不是非常可口,加入几枚大枣,既不影响原有的作用,又能改善茶水的味道。
2、煲汤喝材料:黄芪9g,党参9g,当归15g,川芎9g,丹参6g,桂圆5粒,大枣2个。鸡半只,胡萝卜1根,姜3片。
做法:1、鸡斩块,焯水,捞起,放入砂锅中。
2、胡萝卜去皮,切块,备用。
3、将黄芪、党参、当归、川芎、丹参装入纱布袋中,清洗干净,放入砂锅中。
4、砂锅中加适量水,倒入2勺料酒,并放入桂圆、大枣和姜片,大枣要撕开。
5、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后,加入胡萝卜,再煲20-30分钟,关火前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鸡肉和胡萝卜可以用其它食材代替。没有时间看火,可以将全部材料放入电饭煲或电炖锅,选择“煲汤”键即可。
结语黄芪、党参益气,当归、川芎、丹参养血,搭配起来可以起到益气养血的作用。
日常养生,可以泡茶喝,也可以煲汤喝,加入大枣、桂圆、鸡肉、胡萝卜等食材,可以使味道更加怡人。
天麻红参白芷川芎瘦肉煲汤是治什么的?
天麻,白芷和川芎都属于祛风药,能治疗头风,头痛等疾病,也可以治疗脑血管疾病,例如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等等,红参具有补益的功效,对于缓解中气虚弱性疾病有很好的帮助,这些药物在一起使用,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微循环的作用,但是不宜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