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注意事项及养生,三伏天怎样养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中医吴兰贞,以为有42年的中医大夫,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为大家推荐中医药知识和健康常识!
都说“小暑牵三伏”,上周日刚过完“小暑”节气,这周五就要正式进入“三伏天”。按传统推算方法,今年三伏长达40天,高温天气将持续40天之久!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同时也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
今年的三伏时间
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10天)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20天)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10天)
7月12日开始就要进入三伏天了,大家要做好准备哦!
“伏天过不好!!!
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太大!绝非危言耸听”
首先!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
“伏天里我们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
“暑天不避暑”
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
夏天不防暑要防寒?不明白的人,赶紧往下看!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这时受寒会怎样?
这时身体受寒,毛孔会闭合......
一是热邪不出,内外热邪勾结,心焦、肉酸、气短、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
二是热邪壅阻,外遭风寒,常患热伤风感冒;
三是体内阳气不足,身心不长,表现为秋冬心寒,四肢不温。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借三伏阳气,扶阳祛寒湿
由于咱们现代人日常习惯久坐,又整天待在空调房,平日里也很少运动,所以容易“上热下寒”之症。
假如下面这些症状:
1、反复上火:溃疡、咽喉痛,女性经前长痘;
2、睡不好:入睡困难、易醒、深度睡眠时间短;
3、头脸油腻:头发、脸爱出油,每天都要洗头;
4、关节疼痛:肩周、膝关节、腕踝关节疼痛,女性常痛经;
5、肥胖:赘肉集中在腰腹、下半身,脂肪堆积;
6、肠胃脆弱: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食就拉肚子,大便黏腻;
7、舌苔泛白:舌苔中间发白,舌尖、舌边腥红;
你中招超过2条以上,那你很可能是“上热下寒”体质!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中医有“热养生”一说,此时如果用正确的方法,给身体加把合适的“火”,就能让双重阳气内外夹击体内寒湿,从而轻松排陈寒、祛阴湿、养阳气。
三伏天吃牛羊肉
很多人认为牛羊肉是冬天进养佳品,实际上夏天吃,也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就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不过夏天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吃涮羊/牛肉火锅时,多吃冬瓜、青菜平衡寒热。牙痛、上火、发烧感染、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这5件事损阳气,三伏超忌讳
1、空调吹一夜
很多人夏天喜欢“开着空调盖棉被”,但实际上,整夜开空调不仅费电、费钱,还会使全身毛孔闭合,加重体内寒湿。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
2、冷风对着吹
吹空调或风扇时,建议风向不要对着人。否则,冷风进入身体,寒气凝滞、气血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
脖颈上建议盖上毛毯,以免颈椎、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痉挛、后背酸痛。
3、不爱开窗户
空调房虽然凉爽,但长时间不开窗,室内潮湿闷热、通风差,体质会越来越虚弱,而且空气质量变差后,也更易致病。
4、贪凉洗冷水
夏天炎热,人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洗冷水澡,容易让寒气入侵,阳气耗损。建议小伙伴们用温热水洗澡,既利于消暑防病,又能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抗病力。
5、最怕出汗不换衣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三伏天,大家出很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衫,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痹证。
三伏天常喝姜枣茶
我们都知道,脾虚是件毁颜值的事,会让你面色蜡黄,皮肤松弛,会出现水肿眼袋以及皱纹,而姜枣茶可以祛湿补脾,温中散寒,补血正气。
姜枣茶配方
原料:去核红枣6颗、枸杞一把、生姜薄片8片。
做法:2-3杯水,煮成淡红色即可。每天中午12点之前饮用为宜。
重点: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可以多一些,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
这款姜枣茶只要不是热性体质和糖尿病人,都可以喝。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驱散体内病气噢~
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今年的三伏天始于7月16日,题主说要热40天就意味着整个三伏天要在8月24日才结束。那么三伏天和“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谁包谁呢?我们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因为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结束于11月7日立冬。可见如果从字面意思上看,三伏天与秋天只是有交集,即三伏天的尾巴正好与初秋重合,因此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并不存在谁包谁的关系。
所以人们常说的“伏包秋”和“秋包伏”中的“伏”并不是指整个三伏天,而是指三伏天的最后一个阶段“末伏”;“秋”也并不是指整个秋季,而主要是指“立秋”那段时间。
三伏天共有3个阶段,分别是头伏10天,中伏在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末伏10天,当末伏开始的第一天发生在立秋以后,则意味着末伏的10天都包含在秋天里了,因此这种情况就是“秋包伏”;如果末伏开始的第一天恰逢立秋当天,则秋天并不算完全将末伏包住。
因为在民间立秋在当天具体时辰上有早晚之分,比如有时是当天早上立秋,有时是当天晚上立秋,比如说今年的具体立秋时间是8月7日09:06:03。而末伏的第一天是指当天整整一天,并不是像立秋那样还分早上立秋还是晚上立秋,也就是说从当天开始时末伏也就开始了。
所以当立秋恰逢末伏的第一天,不管立秋的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具体时间都要晚于末伏来临的时辰,人们把秋天并没有把末伏完全包住的情况,称之为“伏包秋”。
至此,有人可能会继续追问:如果说末伏发生在立秋之后的情况叫“秋包伏”,末伏的第一天正好也是立秋当天的情况叫“伏包秋”,那么末伏的第一天发生在立秋之前又叫什么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农历历法规定末伏的开始不能早于立秋,所以根本不会出现末伏的第一天发生在立秋之前的情况,顶多出现前面提到的:末伏第一天恰逢立秋当天的情况,即“伏包秋”。但这种两个日子恰好相遇的情况,在历史上发生的概率远远少于“秋包伏”。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持续40天一直到8月24日结束。其中末伏从8月15日开始,而立秋是8月7日早早发生在末伏之前,呈现整个末伏都在秋天,立秋将末伏完全包起来,所以今年是“秋包伏”。
“秋老虎”常常出没在“秋包伏”的年份。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指虽然已经立秋,但天气的炎热程度丝毫不亚于盛夏,甚至有时候比盛夏还热,而“秋包伏”的年份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虽然末伏是三伏天的尾巴,但依然很炎热,而“秋包伏”时末伏是在立秋以后才出现,所以人们会感到尽管立秋了,但还是酷热难耐,只因此时尚在中伏,距离末伏还有一段时间。
相反,在“伏包秋”的年份,人们会觉得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这是因为这种年份中立秋和末伏在同一天开始,进入秋天后只要再过10天三伏天就结束了,人们很快就能赶上来自秋天的凉意。基于此,有句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凉飕飕。”
综上,要想弄明白今年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需要先弄清楚其中的“秋”和“伏”各自具体所指。虽然这些说法主要存在于农历历法的语境中,但描述的气候现象却一直都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作者:高远
不洗头不洗澡臣妾做不到啊?
我身高163,孕前118斤,微胖那种.。怀孕后,到怀宝宝7个月时医生说宝宝偏小,为了宝宝的营养,我开始拼命的吃。导致生孩子时我的体重竟然是160了,胖的像个球一样。刚生完也有150了,简直不忍睹!。 说说我的减肥经验,其实哺乳期最好减肥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从150斤顺利瘦到108斤,并且宝宝的母乳丝毫不受影响! 只要对自己要求稍微严格一点的女人肯定都不希望自己胖,我也一样,但是为了当一个好妈妈让宝宝有充足的母乳吃,我月子里还是拼命的喝汤吃有营养的东西,很开心奶水非常充足。体重却直线上升,后来在产后42天复查的时候医生给我说的一种用来束缚,的衣服,我看着不错就拿了两套,拿回来的第二天就开始用了,刚开始的那个月每天坚持起床开始,一直氚到睡觉,我一直期待自己会有所变化,没想到一个月下来真的少了16伒,看到效果后更加有信心一直穿了差不多两个多月,每天除了洗澡睡觉都穿着,终于快四个月的时候,我掉了近30想想还好我直接拿了,当时他们还说不用来着,女人就是要多爱自己一点,不然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瘦下来,现在婆婆老公也都说瘦了人都变漂亮了,带着宝宝出门很多人都说我不像刚生了孩子的身材这么好,美得我呀! 那么,三伏天坐月子哪几点要谨记的事项如下:
1、三伏天坐月子很容易出汗,切勿贪图一时凉快,用凉水洗脸、洗手、洗脚、洗澡等。 2、忌大补三伏天坐月子应该忌油腻,忌大鱼大肉的大补。进食要恰到好处,不要过饱过饥。忌生冷辣的食物,不挑食,注意营养平衡,更不能减肥节食。
3、注意清洁与卫生。由于天气热,更容易滋生细菌,要勤洗澡、勤换内衣,注意乳房护理。 4、保证皮肤清洁干燥,留意会阴切开,若伤口尚未拆线,每日要擦洗一次外阴。
5、饭后要漱口,按时刷牙,注意口腔卫生。 6、忌捂,千万不能不开窗不见风,把产妇包裹严实。如果汗液严重不能及时排出,会捂出痱子,甚至严重会中暑。 最核心的是:坐月子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心态,切不可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更不能哭泣。
农村老人说三伏天不能做四件事?
乡居小菜是南方这边的,我们这边的天气连冬天都有穿短袖的时候,进入夏天后,也是特别的炎热,夏至前后那段时间到月底都没有下过雨,每天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没有风吹的时候,不动都会出汗;如今进入7月份了,还有一周这样就到一年一度最热又潮湿多雨的时期——三伏天了!
说到这三伏天,乡居小菜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三伏天并不只是持续一天这样,而是持续30天或者40天这样,时间可不短,像今年的三伏天就持续40天,从7月12号开始,持续到8月20号才结束;而且在乡居小菜老家这边,三伏天那段时期是农忙,得下地干活,育晚稻秧苗、抢收早稻、玉米、花生,然后还要及时晒干那些粮食,翻地种晚稻、种秋玉米秋花生或者红薯藤,还要给地里的黄豆苗除草,真的好忙。
忙虽忙,但因为三伏天的气候比较特别,衣食住行方面不注意的话,可能容易发生中暑等情况,所以有些事情也是要特别注意的,而农村老人说的三伏天不能做四件事,是哪四件事呢?下面乡居小菜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出门不防晒、喝水少
三伏天的那种热是闷热,而且白天大太阳的特别晒,出门不得不防晒;特别是在太阳底下长时间干活的人们,更是要防晒了,戴帽子,穿长衫衣服才行,若是不戴帽子还光着膀子干活,更觉得热,没有及时的水分补充,高温下容易中暑的。
乡居小菜老家我们每年的三伏天忙农忙,都是戴着草帽,穿长衣长裤的干农活,即使汗水从头湿到脚,但因为皮肤没有直接暴晒在阳光下,没那么难受;而且我们都是带几瓶水的,有些是冷开水,有些是米汤,有些是加了点盐的凉开水,不时又喝几口,若是不喝,汗水一直流,口特别干,那感觉很难受,干活持续久了,可能中暑。
二、满身大汗直接冲冷水澡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三伏天真是太热了,恨不得直接用冷水往自己身上冲个凉快!说实在的,乡居小菜也经常这样做,在家里实在是太热了,就去冲冷水澡,一天冲澡三四次呢,冲澡了之后确实够凉爽舒适。
当然了,冷水澡的水温也是比较低的,当人干活回来了热热的满身大汗,皮肤毛孔张开比较大,不要马上去冲冷水澡,那样很容易着凉的;可以坐下来喝点稀粥休息下再去冲冷水澡更好。
三、晚上开窗睡觉
三伏天太热了,若是没有空调,晚上睡觉,就算开着大档的风扇吹还是觉得热,有些小伙伴就会不放蚊帐,然后又打开窗户睡觉,觉得开窗有风吹,空气流通,没那么热。
其实,这样做,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虽然现在的窗户一般都有防盗网,但缝隙那么大,蜈蚣、蛇、毛毛虫、老鼠等晚上活动频繁的动物会从窗户爬到房子里面,咬人的话很危险;而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悲剧发生过,天热睡觉不关窗被毒蛇咬,所以还是要特别注意的。
四、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夏天干活累了,人们吃东西的时候,喜欢吃得油一些,那样吃得饱、耐饿;而煎炸之类的食物香、好吃,也很受人们的喜爱,但三伏天吃这样的食物多并不好,很容易上火、肠胃不舒服便秘之类的,而且这样的食物本身水分很少,若是平时又喝水少,可能这样吃几天,身体就出现毛病了。
那三伏天我们应该怎么做更好呢?
一、尽量避免大中午的室外干活
相对于室内干活,室外体力劳动的人们是比较辛苦的,而三伏天这样的高温天气,白天中午是特别的晒的,所以干活尽可能的在早上做,然后早点收工,中午休息。
像乡居小菜见我们这边的人们去地里干活,早上6点这样子就去忙了,然后11左右这样收工,下午4点这样再去干活到六七点钟才收工;那些给人起房子的建筑工也一样,避开中午那段时间干活。
二、平时除了多喝白开水,还要喝些淡盐水
三伏天的天气高温闷热,就算坐着不动也会流汗;出汗太多了,水钠丢失会比较多,多喝白开水是必需的,而淡盐水也是要喝的,可以补充一定的钠离子,不至于感觉太软、虚,特别是户外干体力活的如泥水工,经常是直接喝淡盐水,而不是白开水,因为白开水喝了越喝越渴。
三、室内、户外都要注意防蛇虫
三伏天持续一个月左右,是在7月到8月份,这段时间也是蛇虫活动频繁的时期,所以不管是外出还是在家里,都是要防蛇虫的;去户外的话可以带木棍“打草惊蛇”,还可以带土狗一起;而家里的话,该除杂草乱物的要勤清理,没有防蚊虫纱窗的,晚上不要开窗睡觉。
四、多吃些水分多、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食物
三伏天在7-8月份,这个时候的粮食、蔬菜也是很多的,多吃些水分多、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食物,益于消化吸收又营养;这样的食物有很多,如苦瓜、冬瓜、青瓜、丝瓜、南瓜嫩稍、西瓜、香瓜、西红柿、绿豆、小米、鸭肉等等,此外喝些罗汉果菊花茶、竹叶茶茶水也不错的。
三伏天适合建筑吗?
三伏天可以建筑,但是不建议,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气温高又比较潮湿不仅地板、家具、木门、墙板容易弯曲变形或者开裂,油漆喷涂容易泛白、塌陷和流挂,影响美观,此外,在此期间装修操作不当的话墙面处理干燥缓慢又容易长毛,特别是一楼,下雨天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