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的最佳食物,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很多人经常感觉疲倦、乏力,没精神,气色也不太好,觉得自己气血不足。但是经常试了各种补气血的方法,比如喝黄芪水、当归、红枣、阿胶,以及西医所说的补铁,比如吃猪肝、猪血、菠菜、胡萝卜等,还是一样的没精神,感觉气血不足,这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补气血效果最快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平时大家在补气血的时候,一般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补气血过程中出现了上火或拉肚子等现象,导致不敢继续服用;
二是补气血不知道怎么搭配,有的补气为主,有的补血为主,但自己气虚还是血虚分不清楚;
三是一边补气血,一边又觉得湿气要去湿,两头试,结果湿没去,气血也没补上;
四是很多人存在补了吸收不了,没啥反应,脾胃功能不太好;
五是明明不存在气血不足,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疲倦乏力,还一直补气血;
六是一边补气血,一边挥霍,补得还不够挥霍呢。
所以会出现有些人在源源不断的补气血,但效果仍然不满意,或没效果。当然也有一些人经常服用红枣桂圆炖鸡蛋,或者自己用黄芪配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吃了之后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月经量也正常,那的确是补对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补对,因此补气血不是求快,也应该求对的方法,欲速则不达,具体应该怎么补,我们来细说一下。
首先,弄清楚自己是气血虚,脾胃虚,还是湿气重,这个是很关键的。有的人说我分不清呀,不会呀,还有的人说我感觉我都有,因为脾胃虚弱导致了气血亏虚,脾胃虚弱引起了湿气重,所以感觉都沾上了,咋整呢?
如果舌苔厚,建议先别补气血!
如果舌苔厚,舌头上有齿印,或无齿印但容易腹痛上厕所,刚吃完饭就要上,或经常大便不成形的,建议以健脾为主,祛湿为辅。
如果舌苔厚,吃饭正常,大小便正常,或大便黏腻,同时容易困,四肢沉重,没精神,这种先祛湿为主。
如果舌苔薄,舌质淡,面色黄或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失眠,少气懒言,胃口还行,这个可以先补气血为主。
如果还有食欲不振,胃口差,或腹胀闷、腹痛等,可以先健脾胃,兼补气血。
如果湿气也重,气血也不足,脾胃也不好,那建议健脾胃为主,兼以补气血和祛湿。
可能还有人会分不清,毕竟这几个的症状那么像,那就从健脾胃开始自己尝试添加,补气血或祛湿的慢慢往里加,自己一点点尝试。
补充一点:中医补气血一般会以补气为重,兼以补血,气容易补,血相对不容易补,补气能生血;如果只是单纯血虚,气不虚,则以补血为主。血虚可能会生热,血虚也可能生瘀,所以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去调整。
比如一开始用陈皮配山楂(玫瑰茄)也行,加点点糖,酸酸甜甜的,先刺激胃口;
然后往里加点补气的黄芪,配点红枣;看看吃着是不是更精神,如果是,那就继续这样服用;
如果上面这些吃着会上火,可以把黄芪换成西洋参,或者搭配点西洋参一起;
如果不会上火,能够耐受,但觉得补血还不够明显,可以加点龙眼肉,当归,或者阿胶等;
当吃了一段时间时,身体的气血阴阳会发生变化,可能有些会有气滞表现,或者上火、便秘等,那就把黄芪换成西洋参,或者觉得气足了,不需要补了,那就不用补气药了;
如果用陈皮、山楂感觉胃受不了,可以加点甘草或饴糖;
如果感觉吸收还是不太好,可以加点鸡内金粉;
如果湿气明显,补气的药就要减少些,加些祛湿的,比如生白术、炒薏米;
如果是湿热明显,那就不补气血,先去湿热,用蒲公英、生薏米之类的;
总之,根据身体的情况自行调整,我给大家总结一些中药,包括补血、补气、健脾、祛湿等,自己可以自行搭配,具体如下:
有助于补血的中药:当归、熟地、龙眼肉、枸杞子(性平)、阿胶、红枣、紫河车、桑葚(微寒)、鹿茸等,除枸杞子和桑葚外,其他都是温或温热的;
有助于补气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红枣、甘草、西洋参(寒)、太子参(平)、绞股蓝(寒)等,除后三味,其他都是温或温热;
有助于健脾胃的中药:茯苓、苍术、陈皮、山楂、砂仁、神曲、佛手、鸡内金、山药等等,以及上面这些补气药(除西洋参、太子参);
有助于祛寒湿的中药:苍术、白术、茯苓、炒薏苡仁、陈皮、白豆蔻、扁豆、山药、草果等;
有助于祛湿热的中药:生薏苡仁、蒲公英、赤小豆、车前草、茵陈、溪黄草、玉米须等;
有人说我还是不会用,但气血虚容易失眠、健忘怎么办?那就直接先补血开始试吧,比如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四味药,用量可以一样,10克左右。如果血虚明显,当归和熟地多一些;如果血瘀明显,川芎多一些,也可以再加桃仁、红花一起;吃了感觉吸收不了,加点陈皮、砂仁等,用量都一点点地试,可以从3-5克开始试。
想要直接补气血也行,比如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两味药,用量黄芪:当归2:1~5:1,自行调整,可以补气血;容易上火,把黄芪换成西洋参,也可以加几朵菊花;
总之,根据上面这些药,以及它们的寒热属性,再结合身体的反应去使用。上面这些药都是很安全的,用量自己一点点尝试。如果没有气血不足,那就别吃中药了,平时多吃饭菜就行。注意补充睡眠,少熬夜,少伤肝,就少耗伤肝血。也可以用西医的多补铁、叶酸、维生素C的方法去补气血试试,比如动物血、猪肝、黑木耳、绿色蔬菜、水果等。当然如果严重贫血,那就得去医院治疗,不要自行捣鼓了。
10大补血食物排行榜?
大家好,我是保健师欢欢。
大枣(鲜)的铁含量在水果当中算是比较多的,为1.2毫克/100克。但是,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样,大枣中的铁吸收率极低,不能被人体很好地利用。而且因为大枣皮含有丰富的纤维,不宜消化,可能还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不能多吃,这样于补血而言,纯属隔靴搔痒。建议搭配一些桂圆或者泡水、泡茶等都可以起到补血的功效。图片来源于网络
哪些食物可以补血?
用食物补血的话可以多吃动物肝脏动物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花生,多吃些大枣,有生血,补血的功效,生活规律,饮食均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抽烟,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多样化,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多喝奶,也可以吃阿胶补血口服液补血。
有什么补血食品吗?
补血这件事,其根本补的是血中的铁。
人体中的铁,60%~75%都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之内,血液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一项体现的就是机体内铁的充足情况,如果此项的数值低于正常值,那就说明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的现象,数值越低代表缺铁性贫血的程度越严重。
因体内铁缺乏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特别是婴幼儿、孕妇、乳母更易发生。患此病症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眼结膜苍白、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指甲脆薄、反甲等。
铁在体内代谢中,可被机体反复利用,所以从膳食中吸收少量的铁,机体即可得到满足。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铁的适宜摄入量(AI)为:男15mg/天;女20mg/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50mg/天。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分布极不均衡,吸收率也相差很大。一般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含量和吸收率均较高,因此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在植酸盐、草酸等干扰因素作用下导致吸收利用率很低,所以不作为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想要补铁,日常保证瘦肉的适量摄入,并偶尔食用动物肝脏这样铁含量极为丰富的食物,即可保证体内铁的充足。
补气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气和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与血都是由人身之精华所化,而相对而言,则气属于阳,血属阴,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
《素问》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难经》中说:“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所以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中医食疗有九大体质之分,其中气虚(血虚)为其中一种,气血不足的人,主要是元气不足,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先天本若,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或年老气衰,机体的勉励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所以,我们在饮食中,可以选择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另外,气虚不足的人,一般在饮食上不宜过食肥甘厚味,注意节制饮食。
补养气血的食物有哪些?1、 主食的选择
粳米、糯米、燕麦、大麦等谷类食物的性味大多甘平,入脾胃经,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人体正气足,所以,谷类的食物,一般可以起到强壮益气的功效。同时也是维生素B和矿物质的来源,用它来制成的膳食,既营养又经济,而且有利于健康。
注意:虽“五谷为养”,但是粮食作为主食的饮食结构,还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应该主副搭配,补充豆类食物以及优质蛋白质。
2、 肉类的选择
肉类食品中应该包括畜肉类、禽肉类、奶蛋类、以及部分水产类等,其中具有补养气血的肉类有猪肚、牛肉、牛肚、鸡肉、鸡蛋、兔肉、鹅肉、鹌鹑蛋、鲫鱼、银鱼、泥鳅、青鱼、鲈鱼、鲢鱼等。
畜肉性味多为甘咸温,其中甘能补,助阳益气,适用于先天、后天不足的人。
禽肉类性味甘平较多,甘温次之,甘平益气,甘温助阳。
肉类食物虽然属于“有情之品”,对于人体有很强的补益作用,但是毕竟属于“膏腴厚味”,易生痰湿,脾虚、痰湿之人,不可多食。
3、 蔬菜的选择
蔬菜类虽然大多数性味含量,但是也有不少可以补养气血的食物,比如山药、土豆、胡萝卜、南瓜、红薯、猴头菇、蘑菇、香菇、芡实、扁豆、豇豆等。
蔬菜所包含的营养较为丰富,含有大量的水分外,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是人体某些维生素和无机盐、糖类的重要来源。
4、 水果的选择
水果性味偏于甘凉或者甘酸,偏于滋阴生津,但是部分干果具有健脾补肾的作用,其中可以用于补气养血的食物有樱桃、荔枝、葡萄、大枣、花生、板栗等。
推荐搭配:桂圆金米饭板栗粥
配料:小米40克,玉米粒、桂圆各10克,板栗适量,红糖适量
做法:小米、玉米粒淘洗干净,用水浸泡30分钟。桂圆、板栗去壳取肉。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烧后转用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可。
以上就是我对“补养气血的食物有哪些?”的回答,喜欢我的答案,可以点击关注哦,我是食养小厨,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