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有哪些,紫癜都有哪些症状?
紫癜一般发病比较急,皮肤出现紫斑后,小儿患者又常常会出现便血、尿血、呕血等并发症状,由于皮肤和外机都在出血,严重患者还有可能导致失血现在,甚至虚脱。所以紫癜应该及时治疗为好。
紫癜的治疗一般以服用中药为主,主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养心用。但关于紫癜,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预防,平时要带着孩子多做做运动,增强体质。平时做好饮食卫生以及口腔卫生。
血小板减少会引起皮肤紫癜吗?
血小板异常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三个因素,即血管壁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三方面任何一个因素异常均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
(1)血管壁功能异常:正常在血管破损时,局部小血管出现收缩,发挥止血作用,当毛细血管壁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受损伤时则不能收缩发挥止血作用,而致皮肤黏膜出血。
(2)血小板异常:在血管损伤处血小板相互黏附、聚集阻塞伤口,并能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促进局部止血。
(3)凝血功能异常:凝血过程中有许多凝血因子参与,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出血。
血管壁功能、血小板作用和凝血功能这三个方面共同起作用,防止出血。
紫癜症状?
紫癜症状
紫癜即为症状,是指直径在3~5mm的皮下出血点,通常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点,且压之不褪色。
紫癜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血管壁功能异常所致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或血小板异常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等疾病。
不同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现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为例。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好发于下肢,重者可波及上肢和躯干。患者发病前常常会出现低热、全身不适等症状,随后分批出现针尖至黄豆大小的、可触及的紫癜、出血性丘疹或瘀斑,部分可融合。其中,仅累计皮肤者称为单纯型;累计膝、踝、肘、腕等关节,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者称为关节型;并发消化道症状者称为腹型,可出现脐周和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便血、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肾脏损害者称为肾型,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合并存在者,称为混合型。此外,非单纯型紫癜还可出现风团、水疱,甚至溃疡、坏死等皮损。治疗时,先去除致病因素,再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本内容由陕西省中医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赵连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黏膜出现紫癜或出血。根据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大幅度减少,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形态小、幼稚型比例增高,无血小板形成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血循环中血小板数减少引起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的疾病。本病的急性发病多见于儿童,慢性发病多见于青少年或壮年。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紫癜或出血,严重者会出现呕血和黑便,少数病人可出现颅内出血。明确诊断后应及时治疗。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黄尧洲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治疗方法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纠正感染,必要时输血小板。
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药物,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抗体产生、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破坏附有抗体的血小板等作用。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急性出血期时建议住院治疗,当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发生,减少活动。同时,患者应忌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加重出血。急性型症状明显者应早期使用激素治疗,对防止颅内出血有一定作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使用后有明显副作用的患儿,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抑制免疫反应,保护血小板不受破坏。必要时输血小板。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黄尧洲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