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早期症状有哪些,癫痫有哪症状?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定义难懂,深读君先带你去看症状。
“突然四肢绷直,全身抽搐,牙关紧咬,口吐白沫,面色发紫,喘不过气。”
“抽搐时听不见声音,更说不出话,脑子失灵,身体失控,几分钟才清醒。”
以上症状持续1到3分钟,就称为癫痫发作,那是相当高调,但癫痫发作也会悄悄地来,偷偷地走。
“大脑突然卡顿3到15秒,一片空白,没思维,没记忆”。
这种低调的发作也是一种癫痫发作。
癫痫不作妖时,患者能吃能喝能工作,就是正常人;它作妖时,来个猛攻偷袭,打你个措手不及,几分钟后又突然消失了。
医学上把癫痫发动攻击的那几分钟叫癫痫发作,其余的时间叫间歇期。
各位对癫痫有一定了解了吧,下面,深读君来科普知识点。
癫痫发作的症状,不一定都是癫痫导致的,高烧也可以呦!
所以不能简单凭一次发作症状就断定自己得了癫痫,一定要医院确诊。
癫痫都有哪些危害呢?
一、直接致死
癫痫发作一般几分钟就能自行停止,一旦超过30分钟,进入癫痫持续状态,很可能直接造成死亡。
二、意外死亡
游泳戏水,爽!
爬山自拍,帅!
不耍帅,不炫酷,老老实实过个马路。
突然癫痫发作,身体失控,一个倒地……
溺水、坠崖、交通意外,绳命如此脆弱。
三、受伤
癫痫发作,患者突然倒地抽搐。
咬破舌头?磕到眼睛?撞到脑门?
再来个不懂急救的活雷锋,大力按住患者……
咔嚓!胳膊断了!
几分钟就受了辣么多伤!深读君抱抱!
四、损伤智力
癫痫发作会损害脑细胞,对智力影响很大。
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患者的注意力啦,记忆力啦,都会全面下降,严重影响工作学习。
五、心理疾病
有的癫痫患者会害怕出门,怕在外面突然发作,被人歧视。
患者变得自卑,逐渐抑郁,有的患者不堪折磨,甚至自杀。
“深读君,癫痫神出鬼没,破坏力巨大,就没人收拾得了它?”
当然有,通过规范用药,70%的癫痫是可以被控制的。
然而,癫痫的治疗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有信心,积极治疗,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医生能帮你制住癫痫这个妖怪,必胜!
有耐心,癫痫用药按年算,起效慢,时间长,要挺住!
做啥检查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癫痫?
一、脑电图
一个仪器,一头连着显示器,一头是用来贴在病人头上的电极片!Action!
结果出来了,纸上吱吱吱打印出来的各种曲线,就是脑电图啦!
脑电图仪能将大脑产生的生物电放大100万倍,捕捉并记录下来。
这曲线就是大脑内部传来的信息呦。
医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大脑内部神经元放电的基本情况,再结合临床症状,就能大致判断是不是癫痫啦!
二、CT或MRI
貌似大脑里有异常放电呦!具体位置在哪?大脑里是不是长东西啦?脑组织有没有损伤?
想找到致痫灶的具体位置,发现致痫灶的形成原因,就得上CT或MRI啦。
设备还嫌不够高科技?
来个顶配满足你,PET-CT,就叫它派特吧!
通过派特,可查看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情况,精准定位致痫灶,对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深读君悄悄话:派特看得准,也是蛮贵的呦!
抑郁症为什么会头痛?
您好,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想要了解任何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点击左上角头像私信或关注。
抑郁症的出现会有许多身体不舒服的症状,有的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头痛、头皮紧缩感、或两侧太阳穴的胀、酸,还有表现为颈部不适、胸闷、心慌、四肢麻木、乏力、胃口不好、拉肚子、腹痛等,从头到脚都可以有症状,往往很难找到器质性的病变,但是就会有疼痛,可能多个症状同时存在。
我这边有个一个病例是这样的:一患者退休后在家后反复两颞侧压迫感,颈部僵硬不适,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不如退休前,经常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时感觉自己似睡非睡,以往觉得睡觉是一种享受,只可惜工作繁忙,现在不用上班了,有足够的时间睡觉,睡眠却变成一种负担,去到医院检查,然而身体一切正常。后经我的诊断为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逐渐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实”,头痛也就随之消失。
有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在抑郁发病前无头痛,当发生抑郁后无一例外都出现头痛。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除了上述患者表现的头痛,颈部僵硬外,还有以下身体的不适,如:头晕、疲乏、失眠、颈椎痛、消化道不适等。
许多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仅以躯体疼痛在各个科室就诊,躯体的疼痛症状常常掩盖了抑郁症,造成抑郁症的低识别率,抑郁症患者不能及时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抑郁症是孩子高发的的心理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出现。然而高强度的社会压力之下,使得父母往往忽视孩子可能出现抑郁症早期症状,那么儿童抑郁症就究竟有哪些症状,又访如何承防及治疗呢?
一、什么是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二、儿童真的会得抑郁症吗:1、2013年 福建《东南晚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泉州曾出现的年纪最小的抑郁症患者是3岁!经诊治,小患者抑郁原因为家庭环境影响。
2、2014年 《成都晚报》曾报道: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曾在成都市 中小学的调查发现, 2%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在另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23%学生想到自杀,其中女生多于男生, 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严重时可能有自伤和自杀行为。
3、美国研究者的调查表明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
这三组数据是不是震撼看到这里的所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小孩子能有什么事,过两天就好了。要知道儿童抑郁症不同于寻常抑郁症,因为孩子在每天成上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情绪,但并不意味着就得抑郁症,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由于心情低落干扰正常的社交活动、兴趣、学业或家庭生活,则可能是抑郁症的征象。
三、什么样的儿童容易得抑郁症:1、有家庭遗传史的:
据有关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
2、性格内向
性格内向是儿童抑郁症又一重要成因,一般来说,这类孩子往往是所所有心事隐藏心底,不愿意吐露,时间一外就极为容易出现抑郁症症状。
3、家庭问题严重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抑郁症就来自他的家庭。他1岁丧父,2岁失母,7岁祖母身亡,这些给他幼年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阴影,导致他不愿上学,也不愿与人交往。当他被告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他竟然对妻子说:“到什么地方藏起来吧!”
从川端康成的成长过程中不难发现,家里往往出现父母离世、或者离婚等重大变故的时候往往会给孩子留下很强的心理阴影,有时甚至伴随一生。
四、儿童抑郁症的表现症状:1.易怒或愤怒;
2.持续悲伤与绝望;
3.社交退缩;
4.对拒绝更为敏感;
5.食欲变化,增加或减少;
6.睡眠变化,失眠或过度睡眠;
7.口头发泄或哭泣;
8.难以集中精神;
9.疲劳和精神不振;
10.身体不适(如腹痛、头痛),治疗无效;
11.参与家庭或朋友间、学校、课外活动和其他爱好或兴趣活动的能力降低;
12.无价值感或负罪感;
13.思维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
14.死亡或自杀想法;
15.自我伤害的行为;
16.学习能力下降。
注意:并不是儿音得了抑郁症就有上面的所有表现,大多数儿童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的症状。
五、家长哪些错误容易让孩子得抑郁症部分儿童得了抑郁症和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来说,家长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得抑郁症:
1、过度保护型
2、漠不关心型
3、过于严厉型
4、随心所欲型
这四种教育方式无法使得孩子建立起健康独立内心,使得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更加不敢信任父母。
六、如何预防孩子得抑郁症:1、建立温馨小家庭
父母关系融洽,同时给予孩子及时反馈,,让孩子从内心相信父母,财时父母也在孩子面前不要轻易发泄不满,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环境。
2、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
鼓励孩子多交正直的朋友,建立自己的友谊圈,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可,同时学会与人交往的本事。让孩子在交往中体会友情的温暖。
3、尊重孩子发展意原
“我是为了你好”成为很多父母管教孩子的借口,无论这些教育方式是否对错,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做到,这样往往也是造成儿童强大心理负担又一个重要成因。因此更多时候应该尊重孩子内心发展意愿,只要不违大原则,小事多让孩子处理。
4、提高孩子抗压能力
让孩子能够输得起,承受挫折也是家长应该关心又一重点,毕竟自从离开父母,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如父母那样关心他,失败是经常有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从失败中学到什么,学会复盘整个事件。
注意:但不要刻意制造挫折来提高孩子抗压能力。
七、如何帮助抑郁症儿童: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态度,指导孩子调整情绪并进行适当的发泄。倾诉、哭泣等,释放消极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静。陪孩子做一些开心或是振奋的事情,以愉快的心情抵消消极情绪。实行目标激励,帮助孩子树立目标,使孩子有方向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根据埃格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2-5岁的儿童中,有1%-3%患有抑郁症,且该比例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据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数据资源中心(Data Resource Center for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提供的资料,在美国,每7个儿童里就有1个患有精神、行为或发育障碍。
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出,抑郁症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但是抑郁症又同时一个容易发现的心理疾病,而且家长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往往不愿意承认孩子有类似的情况,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孩子可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主要他们担心会惹父母生气,或是让父母担心。所以,和孩子进行沟通,让ta知道他们所说的可以被接纳。
“我就想告诉大家,确实有这样一种病(抑郁症),希望大家能知道,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得了这种病,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崔永元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出现抑郁症早期症状,或者长期心理情绪不佳。老师和家长不应责怪孩子,而应鼓励孩子立即向专业的医生寻求治疗。在心理治疗的期间,应遵照医嘱服用相应药物,保证休息,促进康复。
得抑郁症的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生病的?
现在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意识都提高了很多,包括电视广播和各种媒体的宣传,尤其是电视中的各种健康讲堂,确实对普及医学知识和健康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医院的门诊经常会有感觉自己情绪不稳定、失眠、有疲劳感等人员来就医的,虽然患有抑郁症的人就诊的比例不是很高,但对于自己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健康的重视度确实在不断的增加。
许多患者感觉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睡眠不好或早醒、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身体不舒适的感觉后,一般首选的都会到综合医院去就诊,不论是内科还是神经科都是比较多的,咱们国人一般当自己睡不着觉,或者精神不好的时候,还停留在神经衰弱这一病症的印象中,有许多抑郁症的患者,最开始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
现在综合医院的医生,不论是哪个科室如果感觉类似神经衰弱的患者,一般都给予转诊,这也与近几年医院对医生加大关于心理疾病方面知识的培训也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每年例行的医院之间专业性知识的轮交培训,也增强了综合性科室的医生对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方面的辨别,这也就提高了对心理障碍方面疾病的诊治和治疗的时间。
但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有的知道自己可能心理或精神上出现了一些症状,但可能跟我们国情有关系,认为到专业性的医院,也就是精神病医院去看病,都认为是精神出了问题,从面子上不好看也不愿意让人知道,所以相对真正到精神病医院,去看心理或精神上面问题疾病的人还是比较少,也可能是心里还有一定的顾虑,或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心理或精神上产生的障碍。
不过现在就和前几年相比,对于自己出现精神或心理障碍的患者,能够主动的到医院就诊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一部分患者没有到医院治疗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心理障碍的一些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病症,在初期也就是轻度的时候都存在着自限性,也就是有些心理障碍疾病,在不接受治疗的前提下,如果自己能够调整好心态也完全可以达到自愈的,所以到医院主动求医的一般都都达到了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
心理障碍疾病比较典型的恐惧症,就诊的人数相对于抑郁、焦虑、强迫是最少的,通过研究和临床诊断上的统计来看,可能是与恐惧症患者尤其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具有回避心理而很少去医院就诊有关系,但在许多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患者中,也发现了许多不具备诊断标准的前来就诊人员,这些人只是短暂的情绪产生了波动,或受到某种外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些心情沮丧,失眠或部分产生轻度的躯体不适的感觉。
一些抑郁症状较为中、重度的患者,基本上都能够在家人陪伴下或自己来到医院就诊,以得到治疗来减缓或消除自己的抑郁症状的发作而产生的痛苦,从临床诊上来看所接触到的患者,绝大部分都有求医的欲望,尤其是一些内源性的抑郁症患者求医还是比较主动的,也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来完成评估诊断和治疗,还有许多患者是通过向心理咨询或治疗机构咨询后,被转诊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评估治疗。
抑郁症的分类是很多的,但是不论是你是外源性抑郁症,还是内源性抑郁症,只要你情绪持续的低落,15~20天以上,自我评价过低(下降)、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有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对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失眠、早醒等症状,应该主动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到专业的医院评估诊断,因为任何一种疾病,只要是早发现早治疗都会取得一定疗效的。总之,国内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医院门诊,自2008年四川大地震以后,主动求医的患者逐年在递增,对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病症的认识也会不断普及的。
抑郁症都会有什么症状?
一.抑郁症分类
1.隐匿性抑郁症
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2.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
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抑郁,学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等。
3.内源性抑郁症
主要表现为懒、呆、变、忧、虑五大症状。
4.反应性抑郁症
由于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当人们经历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5.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一些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6.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患者所伴有的不同程度的抑郁。
7.产后抑郁症
一些女生生下孩子后,由于初为人母,不知道如何照顾小孩,对未来迷茫,会产生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像之前袁咏仪就曾患过产后抑郁症。
一.抑郁症表现
1.长时间的低落,情绪低落从轻度心情不佳、心烦意乱、失意、高兴不起来。到愁眉苦脸、忧心忡仲、郁郁寡欢、悲观绝望,都是抑郁症情绪低落的表现。
2.内在动力缺乏即什么都不想去做,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什么都没有意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兴趣丧失轻者兴趣减退,提不起兴致,严重时兴趣索然,越来越不愿参加正常活动。
3.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是处,前途暗淡无光,重者内疚自责;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罪孽深重。
三.治疗方法
保持乐观心态,多到室外运动,感受下室外新鲜的空气,放松自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跑跑步,打打球。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宣泄自己的情感,不要憋在心里,将自己心理的不快合理的宣泄出去,这对于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