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前期有什么症状,如何确诊尿毒症?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一下。
尿毒症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很多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尿毒症,顾名思义,就是肾脏功能不全,尿少,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尿毒症主要表现为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少尿,全身浮肿,贫血,电解质紊乱。
尿毒症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有:
尿常规,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尿比重低,尿量减少。
B超和CT可以发现肾脏的病变。
血常规可以出现贫血。
肾功能可出现血肌酐上升,一般肌酐大于707可以诊断尿毒症。
尿毒症的治疗
由于肾脏功能已经不能正常运转,而肾脏通过尿液,将体内很多的代谢废物,有毒的物质排除体外。所以需要人工代替肾脏的功能。
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透析和肾脏移植。
透析常见的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具体选择哪一种,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肾移植是目前最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移植术后能长期存活,效果很好。
尿毒症可以长期生存,属于慢性病,需要做好打长期攻坚战的准备。
更多医学科普,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肾病早期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有很多小问题积成,然后早期的症状得不到重视,疾病严重起来了才后知后觉,那就麻烦了。肾病不少见了,今天来说说肾病的早期症状。
肾病,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
肾病的早前的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有9大症状1.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由于工作忙碌、劳累等原因,出现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的现象非常多,人们往往觉得是工作劳累引起的,但也可能是肾脏病的早期症状。
2.小便次数增加,尿道疼痛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频、尿急、尿痛,这种症状常让人怀疑是泌尿系感染。
3.小便带血
小便颜色异常,如果尿色呈浓茶色、洗肉水色、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样时,如有发现应立即就诊以明确病因。
4.小便泡沫多且不易消退
常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异常增多,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若仍有较多泡沫,则提示尿中蛋白排泄过多。
5.夜尿增加
正常人年龄小于60岁时,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量增加,则可以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临床表现。
6.水肿
晨起时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时减轻。严重时水肿可出现在低垂部位,如双踝部、双下肢、骶尾部等。
7.尿量太少或太多
如果没有大量出汗、发热等使体内液体成分减少的原因,发生小便量骤减,要去看医生,检查尿液以证实是否存在肾脏病变,同样尿量陡然增加,也应寻找引起小便量增加的原因。
8.面色苍白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而肾脏疾病是导致贫血的较常见原因。
9.皮肤瘙痒
肾功能不全时,由于体内尿素氮和肌酐等毒素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尿素霜和钙盐在皮肤中沉积,常出现皮肤瘙痒,伴面部皮肤颜色变深、干燥无光泽、萎黄等。
事实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因为很多症状的出现,得不到我们的注意,所以当身体出现异样的时候,不可轻视哦。
肾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得了肾病自己怎么样才知道呢,有了这几个信号说明你的肾脏病了。
1.眼睑或下肢浮肿:肾脏会导致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受损,引起体内水钠增多,水分常积聚在最疏松的组织或身体最低部位,如眼睑或下肢。
2.头痛、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肾病表现为头痛、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等,多是合并高血压所致,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不明原因血压升高应该警惕肾脏疾患。
3.泡沫尿:当尿中蛋白、尿糖增多可以出现泡沫尿,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泡沫状,不易消失,应警惕蛋白尿;如果是泡沫较大,消失得非常快,应警惕是否尿糖升高。
4.尿量变化:正常人入睡后代谢缓慢,夜尿显著少于白天尿量,夜间应不排尿或仅排1次,夜尿量约为24小时总量的1/4~1/3,如果经常超过2次以上,夜尿多于白天尿量,可能预示肾功能不全。
5.尿液检查异常:常规尿液检查如果出现蛋白或潜血阳性,可能是无症状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血尿,应及时做尿蛋白定量或尿位相镜检查。
6.合并其他疾病:许多疾病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多囊肾,已经有这些疾病患者应定期做尿液检查。
7.贫血:中度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并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往往是肾功能不全导致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因此,出现不明原因贫血,除了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外,应检查有无肾脏疾病。
8.食欲不振:早期尿毒症患者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等表现。因此,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合并高血压、贫血的患者一定要查肾脏功能。
尿毒症多少算无尿?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概述
正常成年人每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毫升。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少于17毫升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如24 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称为多尿。还有更精确的一种标准少尿为小于0.5ml/kg/h(平均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5ml尿量),无尿为24小时小于0.3ml/kg/h。
少尿无尿 病因1、肾前性:
1)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重度失水、大出血、肾病综合症和肝
肾综合症,大量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和浆膜腔,血容量减少,肾血流减少。
2) 心脏排血功能下降: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率失常,心肺复苏后
体循环功能不稳定。血压下降所致的肾血流减少。
3) 肾血管病变:肾血管狭窄或炎症,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长期卧床不起的肾
动脉栓塞血栓形成;高血压危象,妊高症等引起肾动脉持续痉挛,肾缺血导致急性肾衰。
2、肾性
1) 肾小球病变:重症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因严重感染,血压持续增高或肾毒
性药物作用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
2) 肾小管病变:急性间质性肾炎包括药物性和感染性间质性肾炎;生物毒或重金属及化学
毒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的肾盂肾炎并发肾乳头坏死。
3、肾后性
1) 各种原因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如结石,血凝块,坏死组织阻塞输尿管,膀胱进出口或后
尿道。
2) 尿路的外压:如肿瘤、腹膜后淋巴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前列腺肥大。
3) 其他:输尿管手术后,结核或溃疡愈合后瘢痕挛缩,肾严重下垂或游走肾所致的肾扭转,
神经原性膀胱。
治疗原则超过1d的无尿或少尿应积极查找原因,加以处理。
1、治疗原发病 如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主要纠正全身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以及避免应用和处理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肾毒性物质。外源性肾毒性物质主要有抗生素、磺胺类药、非甾体类消炎药、造影剂、重金属及顺铂等。产生内源性肾毒性物质的疾病主要有高尿酸血症、肌红蛋白质、血红蛋白尿及高钙血症等。
2、饮食治疗 限制水分摄入,原则上“量出为入”,入水量为前一天尿量加500ml。低钾、低钠、低蛋白【蛋白质0.7-1.0g/(kg •d)】、高热量饮食。
3、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药,如呋塞米可以用至200-400mg静脉注射;应用降压药治疗肾性高血压。
4、透析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当出现急性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以上或心电图出现明显异位心律,伴QRS波增宽;少尿或无尿2d以上;出现尿毒症症状,如呕吐、神志淡漠、烦躁、嗜睡;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液潴留;PH在7.25以下,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3mmol/L,血尿素氮17.8mmol/L(50mg/dl),血肌酐442umol/L(5mg/dl)以上,给予透析治疗。可以减少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5、手术治疗 如果为尿量梗阻引起的少尿、无尿,则视梗阻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关注“快乐的小大夫”,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身体出现4种表现?
糖尿病被人们称为是“不死的癌症”,也是一种终身性的代谢型慢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长期的吃降糖药或是注射胰岛素。
在糖尿病众多的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是最可怕的,据统计,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约为10-40%,并且一旦发现多是中晚期,大大降低治愈率。
糖尿病者,身体出现4种表现,或是尿毒症“找上门”,莫忽视
1、尿频尿急
血糖高的人,如果出现典型的尿频,尿急等表现,尤其是夜尿明显增多。此时可能是肾脏已经出现损伤。
2、出现蛋白尿
尿蛋白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尿液之中会出现一些泡沫,久久不散去,有的人还可能伴有尿骚味。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甚多表现都比较隐匿一旦出现蛋白尿、就说明肾脏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了,及时检查。
3、双腿浮肿
肾脏参与身体内的水液代谢、电解质代谢。如果身体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潴留,从而诱发浮肿。
对糖尿病者来说,出现双腿浮肿,或全身水肿,可能已到糖尿病肾病的中晚期,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4、出现高血压
临床上发现,2型糖尿病若出现蛋白尿,伴有血压升高比例较多。
因为肾脏发生病变后,会容易出现水潴留和钠潴留,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肾脏与高血压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降血糖,预防并发症,少吃三物,做好四事!【少吃三物】1、少吃盐
盐为“百味之首”但是不可过多食用,高盐的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诱发糖尿病肾病。
因此不论血糖是否高,饮食上都应当控制好油、盐的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加注意适当的减少,可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正常用盐量,保持在每日6克以内。
2、少酒精
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大忌,最好一口别碰,因为酒精会让胰岛慢慢氧化而出现损伤,而胰岛是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组织器官。
一旦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就会随之上升,血糖自然而然的升高,糖尿病也就随之而来,也会加重并发症的出现。
3、少淀粉类食物
淀粉类食物吃进入人体之后,会被分解成为碳水化合物,在经过分解之后也就会转化成糖,对糖尿病患者病情不利。
因为平时我们减少精米精面的摄入,多吃一些粗杂粮,补充膳食纤维,可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
【做好四事】1、补充水分
补充水分,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水平。
如果糖尿病患者正处在高血糖的阶段状态,是可以适当地饮水,最终使血糖降低的。
当然,有肾脏方面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遵医嘱。除了饮水,还可以适当的喝一些降糖的草药小植物泡水。
做法:取晒干的华花苗桑叶,将两者混着制成华花苗桑叶茶,每日饮用即可。
华花苗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具有广谱的杀菌抑菌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可以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桑叶对于糖尿病的作用早有记载,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将桑叶称为“神仙叶”,中医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应用于临床。
现代医学表明,桑叶中含有的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二者搭配,既可以降低血糖,又能预防并发症。
2、坚持运动
相关数据显示,久坐的时间额外增加1小时,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便会增加22%。
长期的久坐身体代谢糖的速度下降,胰岛负担也会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如糖尿病患者缺乏运动,则会增加糖尿病足,糖尿病肾脏的风险。
日常多起身走动走动,平时也要坚持适量的户外运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运动时间。
3、保证睡眠
长期睡眠,睡眠不足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每天睡足7小时的人,增加30%-50%。
睡不足,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控制,对身体整个代谢和内分泌都产生影响,所以就会出现血糖的不稳定,此外熬夜也会促进肾病的恶化。
正常来讲,睡眠时间在7-8小时即可,做到早睡早起,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
4、缓解压力
一项研究表现,压力是导致2型糖尿病独立因素,临床上,年轻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生活压力太大有直接的关系。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吃不好睡不好,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被打乱,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且不易控制,长期以往,并发症也会“如约而至”。
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缓解和释放压力,对身体来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