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生堂讲座,家里人吃保健药要管吗?
后续!矛盾点就发生在今天!
卖银杏果粉的老太太来家里了,我一开始就抱着听笑话的原则并没有管她们之间的吹嘘,后来老太太直接往“你看我都把治心脏病的药停了,光吃这种药就好使了”的话题上聊,我就觉得不对劲了。我姥姥患有挺多病的糖尿病(早年拒绝打胰岛素,有很多的并发症)心脏也不好,脑梗和姥爷当时比有过无不及。这一但停了正经药,这可咋整啊!我就对那个卖药的说说“姥姥你是医生么,懂得真多!”然后老太太反问“你是学医的啊!”我说“我不是学习的,但至少懂这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然后姥姥就不高兴了,一个劲的让我不早说,然后恭恭敬敬的把卖药的送走了。过了没有十几分钟,卖药的又发了微信给姥姥。说她不卖药给我姥姥了,她说她这辈子没骗过人,你既然不相信我就不要吃我的药。(呵!还威胁上了)最让人生气的是我姥姥马上给人赔礼道歉了。
其实之前我们问过正经医生,吃银杏叶片却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我们留给姥姥买了几次正经的金纳多的银杏叶片。但是姥姥总说不好使,所以对于这个宣传包治百病的银杏果粉我没啥大抵触,想着也吃不坏就试试吧!(我也是服,正经药不吃,非要吃保健品!)但因为吃这个药停药,简直就是传销的做法啊!
然后,真是祸不单行啊!晚上我出去锻炼回来在门口就听见,姥姥向给她买某道养生堂保健品的亲戚告状说我不让她吃那个药,还假意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吃这个药了,亲戚就和我干起来了。我明确点出了网上的争议,她就像没看到的似的和我没玩没了,还和我谈孝不孝顺的问题?
我妈说,我不该管姥姥,她高兴就行,可是有姥爷的前车之鉴,为啥大家不惊醒呢?我到底应不应该管老人吃保健药的问题!这个保健药理有大量的甘草,本身对糖尿病不好,为啥每个人都听之任之,难道是我错了么!
当年红极一时的张悟本现在怎么样了?
偶然间看到了这个问题,本无意作答,因为我对张悟本老师的近况不了解,但是看到众多网友的回答,我又不得不说说我的看法。别无他意,只是想站在中立角度客观的评价一下这个事儿,也从客观的角度提醒一下吃瓜群众,不要人云亦云、墙倒众人推,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耽误自己的正事儿。
说实在的,我也是做食疗养生的,但是张悟本老师火了而我没火,我也是心有不甘、心生嫉妒,但是我明白当今社会能火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无论资源抑或能力;被打压“跌落神坛”必然也有原因,可能是动了不该动的奶酪。抛开这个人的身份比如学历造假、履历造假等不说,因为这些我没做过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咱们就说说其倡导的理念和发表的言论,我认为可信、可行。中医调病五部曲——“食、砭、针、酒、药”自古有之,而且食疗是第一步,古代把食疗调病定位为治未病的上医标准,李时珍都承认他不如他哥哥,因为他只会用药治而他哥哥可以用食物治,他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品类多数还是借鉴他哥哥的内容。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比如烧心、吐酸水的症状,吃几颗生花生米就能解决,不用吃什么吗丁啉斯达舒,这就是食疗的范畴啊。所以,食疗调病的可行性成为必然,而且这个理论不是张悟本发明的,只是把这个被现代人遗忘的最安全的调病方式做了部分总结呈现给世人而已,这是其一。其二,我有必要对张悟本老师的调病方法做个补充,他只强调了单一的食疗,却忽略了中医经络学说。如果经络不通,吃什么都是白吃,补什么都没用,包括吃保健品补品和药的。有很多人咨询我说所有能想到的药都吃遍了怎么不见好转呢,就是经络不通的缘故,而且还要承担药物伤肝伤肾的副作用带来的风险。所以食疗+手法(疏通经络)组合起来才显得更完美,也是目前最安全的调病方式,针对各种慢病。第三,关于茄子、绿豆汤的作用,这两种食物的药效以及能治什么病,这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是有依据的,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想当然,还有每个研究食疗的都有几个自己常用的食物,我也经常会用到,就像医生用药总有自己喜欢用的几种药,比如发热去输液,有的医生喜欢用头孢,有的则喜欢用青霉素,道理一样。再比如03年“非典”肆虐,整个北京城的白萝卜卖空了,价格奇高还买不到,这个可不是张悟本告知公众的,是北京各位中医大家告知的,而且拉着大锅和一车一车的中药材在小汤山熬药分发给病人,最后病情得以控制,等到疫苗研制出来的时候,病人都陆续痊愈出院了。这就是中医中药的伟大与神奇。关键时刻提供给公众白萝卜的药用价值,这是为医者的本能反应,医者本分。你不能因此造成白萝卜暂时性价格虚高就把北京城内各个国家级名老中医都定为历史罪人吧,如果非要欲加之罪,那肯定是别有用心。所以作为咱们普通老百姓,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可以去学去问,不知是否可行可以去求证,但是不懂不要妄加评论,以免被人利用进而耽误自己。你比如癌症多发转移被医院拒收,或者肿瘤位置特殊不能手术,这种情况下要不要去尝试中医的治疗方式?尝试了不一定能好,但是不尝试肯定一点希望都没有。我相信各位都有判断能力
秦可卿到底是不是废太子女儿?
说秦可卿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这个观点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提出来的。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一书发微摘伏,骊龙探珠,自成一家之言。然而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世情小说,可谓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从上世纪以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学科,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少学者凭借所谓“红学”研究之名,刻意发掘书中的佚闻秘辛,牵强附会,吸引眼球,炒高了知名度,提升了自己的职称,博取一个“专家”的名头。但是,思之令人发笑的是,百家争鸣几十年,该书的作者尚且还存在争议。
所谓小说,只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体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时代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可能会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移植到作品当中。但是,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不应该脱离当时的现实情况,“为赋新词强说愁”,对小说做过分解读,犯“以今度古”的错误。
《红楼梦》是一幅以宝、钗、黛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封建贵族家庭骄奢淫逸、腐朽堕落生活的世情画卷。秦可卿只是其中的一个配角人物,其登场露面也仅仅出现在第五、第八、第十三这几回篇幅中,作者对其着墨并不是很多。这样一个不是主角的人物,怎么会是牵涉到皇家政治、宫闱争斗的废太子之女呢?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中有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生,造衅开端实在宁。这首七言诗很明确地指出,导致贾府衰败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荣国府的贾宝玉,而是宁国府的大爷贾珍。贾珍不顾伦理道德,奸淫自己的儿媳,这种行为不论现在还是古代,都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作者自然不会例外。并且秦可卿的名字也很值得探究,秦可卿其实是“情可钦”的谐音。可以看出作者对秦可卿在贾家的遭遇是抱有同情之心,对其悬梁自尽的贞烈之举是充满钦佩之意的。
贾珍是贾家的长房嫡子,也是贾氏宗族的族长,继承祖父宁国公的家业,世袭三品威烈将军,在贾氏一门中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但他生性淫虐豪奢,道德败坏,实在是一个面目可憎的纨绔子弟。而她的儿媳秦可卿是个身世凄凉却又美艳无比的女子。据《红楼梦》书中的交代: 秦可卿的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这段文字中说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并且还抱养了一个男孩。既然同时抱养了两个孩子,为什么偏偏只说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呢?这完全是不符合逻辑也没有道理的。
秦可卿的父亲秦业是营缮郎,也就是工部营缮司郎中,这个职位在明清时期是四品官 ,主管工程建设营造经费的预算和拨付,是个很肥的差事。荣国府的大家长贾政才仅仅是个工部员外郎,比秦业的职位还低一级。可见,秦可卿嫁给贾蓉也基本上算是门当户对,但是和贾珍的三品威烈将军相比,还有一点差距。那么,秦可卿屈服于贾珍的淫威之下也就不足为怪了。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秦可卿真是废太子之女,贾珍也万万不敢对其施以扒灰之举。众所周知,太子是皇族成员,是一国储君,和当时的皇帝是有浓厚的血缘关系的,即使被废黜,也割裂不断皇家血统。废太子的女儿也是龙子龙孙、金枝玉叶。贾珍虽然世袭三品爵位,总归还是奴仆臣子,怎么敢如此大逆不道,犯上作乱去奸淫皇室成员呢?就算秦可卿自己愿意,恐怕皇帝和废太子的兄弟姐妹们也不可能不治贾珍之罪吧?毕竟关系到皇家体面和帝室尊严啊!
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可卿不可能是废太子之女。她其实是一个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小家碧玉,自幼受过很正统的家庭教育,有很强的治家才能。也正是因为她知书达理、性情温和,才得到贾府上下的敬重爱戴,连势利骄横的王熙凤都对她怜爱有加。她一生的悲剧只是因为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了宁国府这个污秽不堪的大染缸。温柔的秉性使她屈服于贾珍的淫威,成为被强暴奸淫的一个无辜受害者。最终,她在天香楼自缢身亡,以死来表明对这个腐朽没落、藏垢纳污的封建豪门的血泪控诉。
作家刘心武认为秦可卿可能出身皇族?
孤独的人并不赞成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份的推断。事实上,在曹公所著的前八十回《红楼梦》中,已经被迫删去了《秦可卿滛丧天香楼》等几节关于秦氏滛乱的章节。也许强令曹公删去这些章节的人是出于好意——在文网密布的清季,曹公被迫删去的这些章节,极有可能会带来族诛凌迟之祸!但是,虽然被迫违心删去了有关秦氏滛乱的那些章节,曹公仍然在有关秦氏的几回章节中,留下了秦氏滛乱的蛛丝马迹。而秦氏的判词:“画梁春尽落香尘,情天情海幻情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更是直接了当的直指秦氏是滛乱之人。
刘心武先生及不少读者从秦氏死后,朝中显赫之人皆来吊孝一事,以及秦氏房中陈设的奢华来判定,秦可卿是清妖康熙时废太子胤礽的私生女,被迫寄养在曹家。但孤独的人认为,来为秦氏吊孝的显赫之人之多,不足以证明秦氏就是胤礽之女。在小说中,秦可卿殁时,荣宁二府在朝中尚未有动摇的迹象,既然朝廷都已经派出太监前来吊孝,其他的朝中显赫之家,焉敢违逆圣意,不来贾氏家族聊表心意呢?
而秦可卿房中陈设极尽奢糜一事,还不是曹公特意留下的隐笔吗?既暗示了宁府的奢侈,又暗示了秦氏的淫乱。至于小说中叙述的秦氏殁前,托梦于王熙凤一事,以及她殁后,荣宁二府无不悲痛欲绝的叙述描绘,给我们以强烈的暗示:秦氏既是一个滛乱之人,同时又是一个极具才干之人。她的性格,和能干而又滛乱的王熙凤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曹公才会在小说中,安排她在临死之前,托梦于王熙凤,希望王熙凤在她死后,能夠振作荣宁二府,贾氏一族的家声——贾家的男人太令人失望了。
综上所述,孤独的人认为,秦可卿不过是曹公在《红楼梦》中,塑造出的一个既有才干,然而却又生性滛乱的贵妇而已。把她硬要和清妖废太子胤礽的私生女划上等号,是牵强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年龄大了还能不能学中医了?
学中医跟年龄没有关系,甚至年龄越大,感悟能力越强。
中医的源头来自《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又是起源于《易经》,这两本书我们称之为“天书”。所谓天书,就是一般人看不懂的书。看不懂不等于不科学,不等于没用,不等于是糟粕。
中医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奇经八脉,是通过中药、针灸、推拿、运动等保持经络畅通,保持体内一气周流,使身体保持到最好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人体强大的免疫力,让人们不得病或不得重病的四两拨千斤的一套大道至简的体系。
因此中医更多是“道”的层面,形而上的层面更多,需要有更多的阅历和身体体验。因此年龄大的人反倒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融会贯通。
我就见过很多大学读中文的,后来成了中医高手。也见过学习其他学科,后来自己病的严重,到处求医没有治愈,最后自己研究中医,治好了,最后久病成医的人。
当然,要成为有资格证的执业中医师,就不知道是否合适了。如果是学来养身、保健,让自己延年益寿,什么时候学习中医都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