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天麻的好处和坏处,天麻的种植方法?
一、种植天麻的备料及处理。按种植约1平米天麻说明:
1、木材。直径4-18厘米(8厘米以上的要一劈两开,12厘米以上的要两劈4开)、长60厘米的粗棒约10根,新鲜或者砍伐三个月以内的树棒均可用,每根单面砍4道斜口(即鱼鳞口);除开松,杉树以外,其它杂木材都可用,但以青杠,花栗,板栗树以及各种果树,杨树等为最好。
2、细枝叉。直径0.5-4厘米的细树枝约2公斤。
3、树叶松毛。任何树种的落叶,包括松杉树的针叶(俗称松毛) 混杂一起的均可用, 用前粉碎或切成小片叶, 需2公斤,用水泡湿即可现用。
4、土质。没有施过农家肥的大田及坡地沙土地,直接用山沙,河沙均可。如选中了当年种过作物的地块,必须深翻30厘米厚才可种植天麻。
5、菌种。蜜环菌枝条菌种1公斤,切开瓶或袋底倒出枝条菌,分散成单颗备用。
6、天麻种。宜昌乌红杂交天麻0代种约0.25公斤。
7、喷水壶。即喷花壶一只。
二、栽种时间及场地选择。
山地适宜海拔高度500-1800-2600米,低海拔地区如盆地、平原丘陵要求在室内、盖阴棚和地下室、山洞等能遮阳降温的场所。
三、建畦。
室内平地面栽培:可用砖码成或者木板,水泥瓦隔成宽80厘米、逐渐加高成0.6米高的,可无箱无架种植4层,1.2米高的,可无箱无架种植8层,长不限的畦池。我们正在拍摄和编辑,最新室內无箱无架地面8层栽培天麻的全套技术资料和视频,100平米可节省购箱费35200元,敬请留意观注。
室外大田或者山地栽培:建斜坡畦,挖深10厘米,宽80厘米,长度不限,利于操作就行,畦与畦间距50厘米,便于挖排水沟和行走就行。
四、播种栽培。
在畦底垫松毛树叶或者刨松畦底5厘米厚,将粗棒一根靠一根,间隔两厘米左右的顺畦长摆放,砍口朝上,沙土填缝至粗棒皮面平,但又不能盖住粗棒皮面,喷水至沙土湿透,播撒枝条菌种,每粒菌种间隔6厘米,撒一层树叶或者松毛盖住菌种,相反方向间隔40-50厘米远放一根直径约7厘米左右的粗棒,在粗棒间点播麻种,每颗麻种间隔10厘米,撒松毛3厘米厚, 盖沙土至棒面以上两厘米,喷水湿透沙土,在其上与粗棒相反方向, 又将粗棒一根靠一根, 间隔两厘米左右的顺畦长摆放, 砍囗朝上, 沙土填缝至粗棒皮面平,但又不能盖住粗棒皮面,喷水至沙土湿透,播撒枝条菌种,每粒菌种间隔6厘米,撒一层树叶或者松毛盖住菌种,点播麻种, 每颗麻种间隔10厘米,撒松毛3厘米厚, 铺细枝叉约1-3厘米厚,盖沙土厚约15厘米,盖10厘米左右厚的松毛。枝丫张开的不用管它,能起到透气的作用。此法为双层天麻栽培方法。有水源者喷一道水,起到保湿作用。
单层种植法,就是上面所讲的第二层方法。是种植单层还是双层,自定。
五、管理要点。
1、温度:室外天麻生长以自然温度为主,最适温为土表以下10㎝深菌材中温度10-26℃,其它温度为休眠状态. 在土层中,天麻短时耐低温能力,以天气预报为准:室外-30℃-33℃,室内-10℃。短时耐高温能力40度. 故冬季应在土表盖一薄层杂草或者干树叶后再盖上薄膜, 膜上再盖20厘米以上的杂枝杂草,保温保湿防冻。冬去春来,地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揭弃薄膜,让雨水自然浸透湿润。春天种植的天麻就不必盖膜了,但要盖草遮阳保湿。
2、水分:特别旱、涝的灾年,如连续20天以上,应加强防护工作;涝期下大雨半小时后最好盖上膜、让水排入水沟、天晴马上揭开,保墒排渍,综合管理。6、7、8月份天麻进入生理成熟阶段,一定要水份充足、干旱15天以上必须补水才能获高产,补水以日落土温下降后进行。9月份开始要控制水份,以防蜜环菌生长过旺反消化天麻成空壳减产。10月份至次年4月底以前均可随时开挖和播种。
六、天麻的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是螨虫危害菌丝,白蚂蚁啃食菌材,再产蚁酸危害天麻,按照上述操作程序和干湿度管理方法,一般不会发生病虫危害,防重于治是关键。整个生育期不打药,不施肥,也不用除草。
七、天麻的采收与加工。
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都可以收获商品天麻,先去掉上面的沙土,然后从四周开挖,很快就挖出了商品天麻,体积较大的就是商品麻,还有许多小天麻,称天麻一代种,它们可以留做下一代种子,第二年收大留小,小天麻又可做第三年种子。收获的大天麻洗净用开水煮20分钟,滤出冲凉后晒或者象香菇,木耳,烟叶一样方法哄干,初加工处理后就可以作为商品干天麻销售了。
面瘫后遗症是怎么一种情况?
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面瘫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心理带来不适。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得面瘫的原因:
一、受凉
睡觉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在空调下或者是窗前吹风,容易引起面瘫。调查显示,有53%的面瘫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名列面瘫的原因排行的第一名。这说明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在面瘫发病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很多患者是在体力活动后出了一身汗,为图一时痛快,用电扇或空调对着头直吹,殊不知此时人体的抵抗力正处在最低点,遇冷后神经的血管发生了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而引发了面瘫。
二、疲劳
过于疲劳也是引起面瘫的原因之一,因为疲劳而出现面瘫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超过五分之一的面瘫患者发病前几天有过度疲劳史,排在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需要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有十分之一的面瘫患者承认得病前遇到了自己难以承受的心理事件,如调换工作岗位、亲友患病、家庭危机等,这也是引发面瘫的原因之一。
三、感染病毒
人们在生活中,如果感染上某种病毒,也是容易出现面瘫的。一般是耳部带状疱疹占大部分原因,患者在发病前会有头痛,耳后根部麻木,发烧等症状的出现,另外,中耳炎、脑膜炎、赛泉炎、流感、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也是感染引起的面瘫的原因。
四、神经源性和医源性面瘫
也有不少面瘫是由其它的疾病等原因而导致的,比如神经源性面瘫,是由于神经改变引起的面瘫,例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创伤性,如各种车祸或工伤引起的颞骨骨折、面部外伤等,这些原因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创伤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面部神经的损伤和改变,致使其支配的肌肉发生了运动性障碍。由于在医院进行手术等治疗导致的面部瘫痪,如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除手术等引发。
温馨提示:以上介绍了导致面瘫出现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现面瘫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潜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在面瘫治疗的过程中,行减压手术的时候,面瘫患者会常常会发现有乳突气房内含有棕黑色粘性液体,和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分泌中耳炎鼓室内的分泌物相似,这也是面瘫出现的重要原因。
那我们应如何预防面瘫呢?
1、预防面瘫,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秋冬季节,正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体操、冷水浴、爬山登高等。另外,秋冬季节,蔬菜水果丰富,多吃这些东西,对增强体制,提高抗病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2、预防面瘫、面肌痉挛,关键还是要注意防寒,中医认为面瘫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的那一部分适逢风寒外袭,就导致了面瘫。天气变化后人们外出时,身上穿的衣服是足够了,但对面部和颈项部的保护缺乏,内热或出汗都会致使面部肌表气血不足,毛孔开泄,外界寒邪趁虚而入,便会导致面瘫发作。因此,要根据气候避免寒风长久拂面(不可贪图凉爽)。每晚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10~20分钟,然后按摩足底。
3、预防面瘫要“多喝水,勤擦脸,大事小事不恼烦,平时也当避风寒。”关键在于不要让内热产生并积累下去,遇事不要钻牛角尖,避免连续作战,把自己搞得极度疲劳。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肝火太大。在饮食上,避免吃太多容易造成上火的食品,比如油炸、烧烤、涮肉等食物。
已经患有面瘫的应如何护理呢?
1.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黄豆制品、大枣以及瘦肉等食品,保证良好的营养供应。
2.平时预防面瘫需要避免光源的刺激,比如电脑、电视以及紫外线等,太阳比较毒辣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室外暴晒。
3.需要经常锻炼脸部的肌肉,比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或者是张大嘴等。
4.每天坚持做穴位的按摩,可以参照中医针灸穴位法进行按摩。
5.每天临睡前可以用热水进行泡脚,并且可以做足底按摩,能够有效的防止面瘫的发生。
6.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听一些轻音乐,保持心情的平和愉悦,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可以预防面谈的发生。
7.患者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时候需要预防面瘫的发生,比如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8.可以用热毛巾敷脸,避免用冷水洗脸,比较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9.面瘫的初期可以使用由麝香和天麻组成的面瘫纠正散,能够很快的恢复。(在医嘱下进行)
喜欢吃脑花的同学举个手吧?
喜欢吃脑花的同学应该不在少数。家庭版的做法既简单又好吃。
在市场上买回来的脑花清理一下,一定要把脑花的血管膜撕掉扔掉。起锅烧油,小火炒香花椒,然后捞出花椒不要。放入葱姜蒜爆香,放豆瓣酱和火锅底料炒出红油,倒入适量高汤或者白开水煮开锅,放入脑花,开锅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就能入味,不要翻动以免脑花搅散了。
最后连汤一起盛出装碗,撒上香菜和花生末。
满口香滑,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脑花可以和国外鹅肝媲美,营养健康美味,是一道美味佳肴。
人工如何种植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明天麻、鬼督邮、离母、神草等,是传统名贵中药,早有“国宝”之称。也是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地下块根入药,能抗风湿,通血脉,强筋骨,也是一种强身健体,增强记忆力的上等保健品。主产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等省。
人工如何种植天麻?天麻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人工栽培天麻,一般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它的优点是收益快,从种植到收获不到1年时间。二妹子主要分享一下无性繁殖的方法及管理。
什么叫无性繁殖呢?利用去掉混合芽的箭麻以及白麻、米麻的块茎做种栽培,用蜜环菌的菌棒、菌枝、基础培养料作为主要营养来源和辅助营养来源,继续进行繁殖后代的方法,称为天麻的无性繁殖。
天麻无性繁殖种植技术一、品种选择
天麻品种有红天麻、乌天麻、黄天麻及绿天麻,还有由这4个天麻变型培育了一些杂交天麻等。
二、准备好基础培养料
基础培养料即用于培养菌材和栽培天麻床的填充料,可选用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疏松、易于渗水和保温、保湿、酸碱度适宜的材料,如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玉米芯、阔叶树粗锯末加小米粒大小的清洁河沙和土,按4∶2∶2∶1的比例混合,调节含水量至60%~65%;或按体积比,分别用带有30%树叶的山林腐殖土(或沙壤)、木屑、石灰(或石膏),按3∶6.9∶0.1的比例,另加入0.1%尿素与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调配成含水量为60%的基础培养料;也可直接选用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土壤。
三、培养优良的蜜环菌材
优质菌材,蜜环菌菌索粗壮,长满菌棒,棕红色,内皮乳白色,韧性大,尖端有白色生长头,在20℃左右的黑暗环境中发荧光,无杂菌感染,菌材质地仍保持坚硬、鲜活,无腐烂迹象。
1、菌材的备料:菌材,就是用来培养蜜环菌的木材,除松、杉、柏、樟类的树种不宜作菌材外,其他杂木都可以用来作为培养蜜环菌的菌材,其中尤以青冈、花栎等壳斗科的树种为最佳,桦树、椴树等软杂木,虽能使蜜环菌生长快,但不耐腐。总之,都要材质新鲜,以边备料边培养为好。选做菌材的树干,一般需直径粗5~10厘米,称为菌棒,锯成50厘米左右长,在棒上每隔5~6厘米砍一鱼鳞口。较细的树棒,在棒的两侧各砍一排鱼鳞口,粗的树棒可砍3~4排。砍透树皮,深达木质部。剔下的树枝,选直径粗2~5厘米的,砍成10厘米左右长的小段,可接菌培养成菌枝。
2、培菌时间: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以能适时为天麻生长提供充足的菌源为佳。一般应在栽种天麻前2~3个月进行,软杂木培菌时间短,硬杂木培菌时间长;夏、秋季节培菌时间短,冬、春季节培菌时间长。因此,春栽天麻,无论软杂木还是硬杂木,都要在前一年的9~10月份培菌;冬栽天麻,软杂木在7~8月份培菌,硬杂木在4~5月份培菌。培菌时间过长,菌材木质腐朽,蜜环菌老化;培菌时间过晚,在天麻生长季节,蜜环菌还没有长好,不能及时为天麻提供营养。因此,一定要根据天麻的栽种季节和菌材的种类,适时培菌,使之与天麻生长相适应。
3、培菌方法:
菌棒、菌枝培养方法相同,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挖坑道培养:选排水良好的油沙地作坑道,挖深30~40厘米,宽60厘米,长短按地形和培养菌材的数量而定,一般以能培养100~200根树棒为宜。先在坑底铺一层3~4厘米厚的基础培养料,然后放上一层接了菌种的菌棒,棒与棒间距4~6厘米,在间距的空隙之间摆放1~2层剪好的树枝。在树枝的两头和间隙,再放固体菌种块,每平方米用菌种2~3瓶。其上铺一层树叶或粉碎的玉米芯,再铺一层5厘米厚的基础培养料。再用同法铺树棒、树枝、菌种和基础培养料,可铺放3~4层,放至与地面平齐,盖基础培养料后,顶部覆土6~10厘米,再盖一层树叶以保湿。约40~60天,即可长好蜜环菌菌索。
(2)地上堆培法:此法适于湿度大的高寒山区,方法与坑道培养相同,只是不需要挖坑道,堆放地上即可。堆宽为两截树棒,堆高不超过60厘米。堆好后,盖上基础培养料,再盖枯枝落叶拌细沙,或盖腐殖土,忌盖泥土。
(3)培养菌床:又叫固定菌床,是将培养菌材与栽培天麻结合起来。选择适宜栽培天麻的地方,挖深30厘米,长、宽各60厘米的窖,每窖放砍好并接了菌的树棒9根,分两层,下层5根,上层4根,其操作方法与坑道培养相同。
四、选择优质种麻
根据种植经验得来,天麻无性繁殖5~6代后,种性严重退化,因此,不能用经过5代以上无性繁殖的子麻作种。可自行培育有性繁殖的子麻(或引进有性繁殖的子麻)作种;在野生天麻资源较多的地区,可以挖取野生子天麻作种。用作种的子麻,要发育完好、个体短粗、新鲜、无霉烂、无破损、单个重10~20克的白头麻。种麻过大,还会使投资大大增加,而种麻过小,栽种当年的商品麻数量会大大减少,仅占20%左右,大多是白麻和米麻。
五、栽培方法
早春解冻不久,当表土10厘米土温稳定通过5℃左右时即可下种天麻,具体时间可根据菌材的发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有一下几种栽培方法:
1、固定菌床栽培法:
①室外栽培:已在培养菌床时叙述,下种时,先挖开菌床,取出上层菌棒,在下层菌棒的两边和两端,分别摆上种麻。种麻尾端靠拢菌材,顶芽朝向蜜环菌生长的方向。每隔9~12厘米放种麻1个,注意切勿碰伤顶芽和侧芽。栽完第一层后,撒一层培养好的菌枝和树枝、树叶,用基础培养料填满空隙并盖过菌棒8厘米厚。再按原位置摆好上层菌棒,依法栽第二层。然后在其上排一层新树棒和树枝,防止栽培床土壤板结,还可以提供大量营养,并为下一轮栽培天麻准备菌材
②室内建床栽培:栽培室要清理消毒,可用砖围成栽培池,砌时不要用水泥、沙浆等填缝,以利漏水。栽培池宽1米,高0.3米,长随室长而定,池围好后,先在池底铺一薄层浸湿过的玉米秸秆或稻草,防止积水,利于通气。池与池之间留好作业走道。其余操作方法与室外固定菌床相同。
2、新设栽培床:在栽培天麻时,可边作床、边放菌材、边下种,在挖好或围好的栽培床内,将培养好的菌棒与新树棒交替摆放,让新树棒接菌,其基本的操作方法与“固定菌床”相同。可以根据各地的菌材情况,同时采用各种栽培方法。
3、箱(筐)栽法:栽培箱(筐)的大小,根据菌材的长短而定,一般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底部要有缝隙,以利漏水。箱(筐)底先垫上一层草,再铺5~6厘米厚的基础培养料,然后按固定菌床的方法培养菌材和下种天麻。
4、袋栽法:
①栽培料的制备:树枝颗粒(手指粗的硬质耐腐的阔叶树小树枝,砍成1.5~2厘米长的小段)84%,杂木屑3%,麦麸10%,石膏、过磷酸钙各1%。将杂木屑、麦麸、石膏拌匀,加入用水溶化好的过磷酸钙,然后与树枝颗粒(如果树枝颗粒是干的,要用水先浸湿)混合均匀,拌好的栽培料含水量一般为60%~70%。
②装袋:栽培袋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制成,用来繁殖麻种的袋为15厘米45厘米;用来繁殖成麻的袋为40厘米50厘米。先在袋底装一层基础培养料,再将配制的栽培料装入袋中,装料的高度约为袋高的一半,稍用力压实。袋底及袋两侧刺穿多数小孔,以利通气。然后向袋内放一棉塞,于棉塞处用绳扎紧,在常压中100℃灭菌8~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接入蜜环菌种,于12~26℃条件下培养25~30天后,即可播种天麻。
③播种:繁殖种麻的袋放入小米麻,繁殖成麻的袋可放入3~5个白头麻,然后填入基础培养料至离袋口5厘米左右处,扎紧袋口,放置温湿度条件适宜的室内培养。室内可设支架进行立体栽培,支架宽50~60厘米,分4~5层,每层高度均为60厘米,将栽培袋口朝上,排放在每层支架上,不可歪斜倾倒,袋顶面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湿度。
六、天麻栽后管理
1、调控温度:
蜜环菌在6℃时开始生长,天麻在8~10℃开始生长,18~25℃是天麻和蜜环菌生长的最适温度,超过30℃两者的生长都会停止。
(1)室内种植:
①冬、夏两季温度控制:在室内栽培时,冬季温度控制在0~5℃,保持40~45天,使其有一个合理的休眠期;在早春季节,最好要有取暖设施,休眠后及时升温,使天麻提早萌动,早接菌,早生长,秋末初冬也可以升温防寒,人为延长天麻的生长期,有利高产,但要注意逐渐升温和降温,切忌温度忽高忽低。
②夏季高温季节: 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和喷水降温,尽量将温度维持在20~25℃范围内,有利获得高产。
(2)室外栽培:冬季要覆土保温;夏季应注意防高温,特别是低海拔地区,可采取搭棚遮荫或覆盖绿树枝叶、作物秸秆、遮阳网等措施防晒降温,还可以喷水降温,使地温保持在25 ℃以下。
2、调控湿度:
①土壤及基础培养料:越冬期,土壤及基础培养料的湿度控制在30%~35%,室内栽培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40%~50%为佳。天麻萌动后,当气温在15℃左右时,土壤及基础培养料的湿度控制在45%~50%;当气温上升到20℃时,湿度可控制在55%~60%。空气干燥时,可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及基础培养料湿润。
②袋栽:袋栽的,如发现袋内壁水珠减少,出现干缩失水现象时,可用注射器向培养料注射清水,及时补充水分。
3、通风换气:
①室内栽培的:应在栽培室的墙脚以上30~50厘米处开设地窗,在顶部开设排气囱,地窗和排气囱均应设置密合良好的活动门,以利通风、保温、降温和保持栽培室内空气新鲜。
②室外栽培: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结,可用树枝叶、作物秸秆等覆盖,不让雨水直接淋击栽培畦面,以保持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袋栽的,如发现菌丝延伸缓慢,可用大号缝纫机针沿菌丝伸展方向扎刺针孔,或放松袋口绳透气。
4、防旱、防涝、保墒:
天麻不耐干旱,如遇干旱极易形成下粗上细的畸形麻,要少量、多次、勤浇水,以水促菌,以菌养麻。
①室内栽培:夏季气温高,又正值天麻个体膨大时期,要适时适量浇水防旱,以水调温,但切忌大水浸灌,也不可在中午时喷水,否则,会引起天麻腐烂。
②室外栽培:室外栽培的,阴雨天应及时清沟排水,也可在栽培畦面上加盖黑色农膜,让雨水流入畦两边排水沟。
5、增添第二营养:
天麻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但可通过蜜环菌菌索间接将土壤中养分输送天麻吸收,称为天麻的第二营养。据相关试验得知,施用钾长石、麦饭石可使天麻增产,施用硫酸锌等微肥,对提高天麻的质量很重要。
七、病虫害防治
(1)防杂菌:
目前发现危害天麻的杂菌主要有绿僵菌和白雾菌,发生严重时,能抑制蜜环菌的萌发和生长,也侵染天麻块茎,造成腐烂;其次是黑斑病,主要侵害麻体的芽眼,初为暗灰色,后逐渐变黑。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杂菌感染的菌材,在培养菌材时,所用树棒、树枝要新鲜。
②播种时加大接菌量,菌种和菌枝要放得多,蜜环菌长得快,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
③菌材间隙要用阔叶树叶或沙填实,土壤和填充物要干净无污染,最好能用石灰水、多菌灵、高锰酸钾等消毒后再用。
④室内栽培的,栽培室和床架在使用前都要清洗消毒。
⑤排水防渍,加强通风换气,也可在床(箱)底拌入0.06%的过氧化钙,以人工增氧,抑制杂菌生长。
(2)白蚁:
天麻种植常有白蚁危害。一般4~5月份,幼蚁以真菌为营养,危害蜜环菌,成蚁主要蛀食菌材。
☞防治方法:
①清除虫源:下种前对菌材要仔细检查,发现虫源立即处置,用防治白蚁药剂或泉水、塘泥浸泡菌材两个星期。
②撒施保护药:整好栽培坑(窖)后用敌百灵或防治白蚁药剂喷洒坑(窖)底。天麻下种覆盖后,在栽培畦周围撒施黄土混合粉,混合粉的配方是:亚砒酸60%、滑石粉40%,或亚砒酸80%、水杨酸15%、氧化铁5%,细黄土与混合粉比例为30∶1,可防止白蚁进入天麻栽培坑(窖)内繁殖。
③药物防治:4月份以后经常检查,发现有白蚁活动迹象,在其通道周围撒施防治白蚁药剂,或采用松树枝叶、松木板沾油诱杀,或将白蚁喜食物品用1∶5亚砒酸水浸渍后,放在通道口周围,白蚁食后即回巢死亡。发现白蚁较重处,把覆盖物揭开,轻轻翻垒菌材,不要损伤种麻,撒施敌百虫粉或敌百灵粉进行防治。
④挖巢灭蚁:判断蚁巢位置后,进行挖巢杀灭。查找蚁巢的方法是:一看蚁路,夏季白蚁活动的路线呈浅褐色,稍湿润;冬季干燥时呈褐色;再就是找鸡丛菌,有鸡丛菌就有白蚁活动,顺着鸡丛菌的假根向下,开挖入土20~60厘米左右。
八、适宜收获
(1)收获年限:无性繁殖的天麻以一年一收为佳,大、小箭麻及大的白麻加工入药,75克以下的小白麻和米麻留作种用;生长健壮的大箭麻可选留作有性繁殖的种麻。
(2)收获季节:以新生块茎停止生长、进入休眠后方可收挖,即冬季11月份以后至早春3月份以前。过早收挖,块茎还在生长,不仅降低产量,而且影响产品质量与种麻的生活力;过迟收挖,箭麻开始萌动出薹,会大量消耗养分,天麻质量差,对产量也有影响。
(3)收获方法:采挖时,揭去覆盖物,轻轻刨去表土,从一头翻窝,揭开菌材,将天麻取出放在筐内,要细收、收净、轻取轻放,有的天麻生长在较深的土层中,在向窖的四周挖掘时,更要小心,防止挖伤。选取麻体完好、健壮的少量箭麻留作有性繁殖用,小白麻、米麻留作无性繁殖用种,其余箭麻与大白麻均加工入药。
天麻种植前景怎么样?随着天麻的应用范围扩大和使用量上升,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看涨。目前国内几大药市成交价最高每千克已达170~180元。从天麻的长远用途与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发展天麻生产效益显著,据资料显示,湖北省宜昌县下堡坪乡一户农民靠种天麻年增收9000多元;场村一户农民仅靠天麻一项年增收3万余元。该乡年产天麻34吨,现在天麻已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天麻,是国家公布的34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发展天麻生产,不与农作物争地、争肥、争季节,是种植业中回报率最高的“黄金产业”。由此可见,天麻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击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
为了保证能健康的生长?
一、种植天麻的备料及处理。按种植1平米天麻说明: 1,木材。直径4-18厘米(8厘米以上的要一劈两开)、长60厘米的粗棒约10根,新鲜或者砍伐三个月以内的树棒均可用,每根单面砍4道斜口(即鱼鳞口);除开松,杉树以外,其它杂木材都可用,但以青杠,花栗,板栗树以及果树,杨树等为最好。 2,细枝叉。直径0.5-3厘米的细树枝约4公斤。 3,树叶松毛。任何树种的落叶,包括青苔,松杉树的针叶(俗称松毛) 混杂一起的均可用, 用前粉碎或切成小片叶, 需2公斤,用水泡湿即可现用。 4,土质。没有施过农家肥的大田及坡地土,直接用山沙,河沙均可。如选中了当年种过作物的地块,必须深翻30厘米厚才可种植天麻。 5,菌种。蜜环菌枝条菌种1公斤,挖出或者切开瓶底倒出枝条菌,分散成单颗备用。 6,天麻种。约0.5公斤。7,喷水壶。即喷花壶一只。 二、栽种时间及场地选择。山地适宜海拔高度300-1800-2600米,低海拔地区如盆地、平原要求在室内、盖阴棚和地下室、山洞等能遮阳降温的场所。 三、建畦。室内平地面栽培可用砖码成或者木板隔成宽80厘米、高20厘米,长不限的畦池。我们正在拍摄和编辑最新室内箱式栽培天麻的全套技术视频,敬请留意观注。 大田或者山地建斜坡畦,挖深10厘米,宽80厘米,长度不限,利于操作就行,畦与畦间距50厘米,便于挖排水沟和行走。 四、播种栽培。在畦底垫松毛树叶5厘米厚,将粗棒一根靠一根,间隔两厘米左右的摆放,横直向均可,砍口朝上,填沙土至粗棒皮面平,但又不能盖住粗棒皮面,喷水至沙土湿透,撒一薄层树叶盖住粗棒,播撒枝条菌种,每粒菌种间隔6厘米,点播麻种,每颗麻种间隔10厘米,间隔40-50厘米远放一根直径约5厘米的粗棒,撒松毛至棒面平,不要压紧,要求疏松,棒上铺细枝叉约3-5厘米厚,盖土厚约15厘米,枝丫张开的不用管它,能起到透气的作用。栽培完毕,有水源者喷一道水,让沙土渗透一些在细枝叉里去,再补充一些沙土,起到保温保湿作用即可。以上是单层种植法,种植双层天麻,其它栽种程序是一样的,只是铺一层细枝叉后,不是盖15厘米厚的土,而是只盖住枝叉即可,喷点水,土层会下跌,补土至枝叉面大至平整后,参照第一层方法再种一层,盖枝叉,再盖15厘米厚沙土,栽培完毕,其它管理相同。 以上是一步法的种植方式。但在适宜的季节,先培育好天麻蜜环菌菌材,再下天麻麻种,可以调节和合理利用空闲季节的人工,达到同样效果, 五、管 理 要 点。1、温度:室外天麻生长以自然温度为主,最适温为土表以下30㎝深菌材中温度10-26℃,其它温度为休眠状态. 在土层中,天麻短时耐低温能力,以天气预报为准:室外-30℃-33℃,室内-10℃。短时耐高温能力40度. 故冬季应在土表盖一薄层杂草或者干树叶后再盖上薄膜, 膜上再盖20厘米以上的杂枝杂草,保温保湿防冻。冬去春来,地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揭弃薄膜,让雨水自然浸透湿润。春天种植的天麻就不必盖膜了,但要盖草遮阳保湿。 2、水分:特别旱、涝的灾年,如连续20天以上,应加强防护工作;涝期下大雨半小时后最好盖上膜、让水排入水沟、天晴马上揭开,保墒排渍,综合管理。6、7、8月份天麻进入生理成熟阶段,一定要水份充足、干旱15天以上必须补水才能获高产,补水以日落土温下降后进行。9月份开始要控制水份,以防蜜环菌生长过旺反消化天麻成空壳减产。10月份至次年4月底以前均可随时开挖和播种。 1平米天麻一般采收鲜天麻7公斤,加工干麻2公斤,按安徽亳(读博)州药材市场价值260元/公斤,收入520元,按昆明药材市场价值380元1公斤, 收入760元。同时可采收一代麻种2公斤,价值240元,用于第二年扩栽3-4个平米,收干品麻6-8公斤,第三年收大留小再扩栽3倍,效益自已算。由于天麻是逐年退化的品种,栽培2至3年必须换种,以保证高产高效。因此,天麻与开矿、房地产、包工程相比,风险就谈不上了,但第二第三年的利润与之相比,反而高出数倍来,这就是古往今来生意经上说的:“生意做独市,买卖抢先行”的道理。 六、天麻的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是螨虫危害菌丝,白蚂蚁啃食菌材,再产蚁酸危害天麻,按照上述操作程序和干湿度管理方法,一般不会发生病虫危害,防重于治是关键。整个生育期不打药,不施肥,也不用除草。 七,天麻的采收与加工。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都可以收获商品天麻,先去掉上面的沙土,然后从四周开挖,很快就挖出了商品天麻,体积较大的就是商品麻,还有许多小天麻,称天麻一代种,它们可以留做下一代种子,第二年收大留小,小天麻又可做第三年种子。收获的大天麻洗净用开水煮20分钟,滤出冲凉后晒或者象烘干香菇,木耳,烟叶一样方法,初加工处理就可以作为商品干天麻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