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得糖尿病能活到60吗,什么是冠心病及症状冠心病是什么病?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症状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下颌、手臂、后背及上腹部。发作的其他症状可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而死亡。
二、冠心病分型和临床症状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缺血却没有心绞痛发作。
2.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 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
3.心肌梗塞型: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4.缺血性心肌病型:即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
这种分法已经比较老了,现在新的分型方法就是:稳定型的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症两种。目前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多数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也就是原来我们说的: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这两种类型。
三、哪些人易患冠心病?
1.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六十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但是,由于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相关。冠心病已经悄然向年轻人转移,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2.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
3.饮食:常进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
4.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5.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脏病发作。
6.体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体重正常的人要大。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7.体力活动少、脑力劳动多、经常有紧迫感的职业,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的比率较高。
8.高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高
9.其他,如精神压力等。
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包括年龄、性别,这些因素我们没法去控制的。另外一些因素是可控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包括肥胖、抽烟,这些因素都是可控的。这些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活到平均寿命就可以了吗?
这是一个长寿的时代。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了78.2岁。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对靠后,但和前几十年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均寿命甚至可以超过80岁。
随着医疗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是必然趋势,那么寿命有极限吗?是不是活到平均寿命就可以了?
寿命极限人类是否存在寿命极限?长生不老可以成真吗?
长寿的案例自古以来便不少,在福建南靖县有位叫陈百岁的老人家,出生于1896年,直到2021年才去世,享年125岁。
关于人类寿命的极限,目前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结论,但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推测。
第一种方式:根据成长期推测。哺乳动物寿命是成长期的5-7倍,因此人类寿命极限约为150岁。
第二种方式:根据成熟期推测。哺乳动物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根据人类性成熟时期推断,人类寿命极限最多不超过170岁。
第三种方式:根据端粒推测。端粒存在于人体DNA的末端,相当于一顶小帽子,起着保护DNA的作用。
但端粒并不会随着DNA的复制而复制,每次DNA自我复制,都以端粒的消耗为代价,随着端粒不断减少,这也就意味着,细胞寿命正在逐渐走向尽头。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并进入凋亡状态,因此,端粒缩短也被认为是人体老化的标志。
我们的身体由无数个细胞构成,当这些细胞都逐渐老去、死去,我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人体细胞分裂次数最多56次,也就意味着人类极限寿命最长125岁。
此时有人可能会想,要是端粒一直不断更新,生命岂不是永不停息?只要我端粒足够长,细胞衰老就追不上我?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那你可就太天真了,虽然端粒能对细胞寿命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生命的“生死簿“可不止端粒这一本!
年轻人的“催命符”影响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心态、饮食、生活习惯都起到很大作用。
以日本长寿老人吉田富士子为例,出生于1898年,吉田富士子生活在一个小村庄,每天保持健康的作息,坚持适度运动,经常与周围的邻居交流,保持良好心态,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吉田富士子活到了117岁。
反观大部分年轻人的习惯,因为工作忙碌,吃什么都喜欢速食,方便面,油炸食品,垃圾食品,整天就跟“肥胖的节奏”不离不弃。这不光是影响身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死于肥胖和与之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在中国,超过4亿人口超重或肥胖,成年人超过1/3患有高血压,1/10患有糖尿病。
而这些惊人的数据,都离不开大家平日里的不良饮食习惯。
除此之外,作息和运动也是影响生命的重要因素。一份研究显示,每天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死亡风险增加15%。但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熬夜修仙已经是常态,熬夜猝死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比如2016年,四川一位年轻男子因长期熬夜工作,突然晕倒在地,送医后不幸去世。事后了解情况才发现,这位男子平时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熬夜加班时间长,压力大,导致了心脏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生活里的每个不良习惯,都是死神的“催命符”。
尽管我们的预期人均寿命在不断增长,能不能活到人均预期寿命却是未知数,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敬畏生命。
中国糖尿病患者超1亿?
看情况,因为糖尿病分1型,2型和妊娠期,所以需要区别对待,下面就给出保险公司详细的审核结论及投保申请。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投保资料:
1,投保需了解具体的治疗方式,药物名称和剂量,目前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
2,提供住院病历、门诊随访病历,相关的检查报告。
常见结论:
1型糖尿病为严重疾病,一般均不能投保。若>30岁,无并发症,心血管相关检查正常,仅寿险有个案加费可能,重疾、医疗险均不接受投保申请。
该点评仅供参考,因个人情况存在差异,具体以实际投保出具的核保结论为准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投保资料
1、投保需了解确诊糖尿病的时间,治疗方式,药物名称和剂量,目前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
2、提供住院病历、门诊随访病历,相关检查报告等,公司可能下发全身体检。
常见结论
1、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则不接受医疗险投保申请;
2、既往糖尿病史,血糖控制良好,无并发症, <30岁,寿险加费,重疾拒保; >30岁,寿险加费,重疾根据发病时间加费承保或拒保;
3、若血糖控制差,或有并发症或心血管相关检查异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寿险、重疾加费或者拒保。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 ;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投保资料
投保时需提供完整的孕检资料、分娩病历及近期的检查报告。公司可能下发全身体检了解客户恢复情况。
常见结论
1、妊娠尚未结束,不建议投保;
2、仅妊娠期发现,妊娠结束后3个月后、体检等均正常,寿险、重疾、医疗险通过;
3、妊娠前糖尿病需按照血糖升高程度评估,寿险、重疾加费或拒保,医疗险拒保。
糖尿病患者能吃花生吗?
我特别爱吃花生,总是一包一包的买花生吃,什么生花生、煮花生,我最爱吃的是一种烘炒类花生米,原来在店里买着吃,现在一直在网上买着吃。
我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就差出来空腹血糖11.6,当时身体也确实不好,经常头晕眼花没有力气。
得知自己可能感染了糖尿病之后,我下决心要在不吃药的前提下,逆转自己的血糖,事实证明,我确实做到了。现在我的空腹血糖值,已经稳定在了5.4左右。餐一餐二血糖值,也都在健康范围内。
我是怎么降糖成功的呢?
一、调整饮食结构
三餐减少了碳水食物的摄入,或者用杂粮取代精米面。我的三餐是这样的:
早餐,一份鸡蛋水,一份蔬菜;
午餐、一份大杂烩,里面包含蔬菜、瘦肉、豆制品、菌类;
晚餐,一份鸡蛋水,一份或几份蔬菜。
二、运动
我以前不爱动,这可能也是我血糖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开始自己的降糖战后,每天坚持走够一万步,利用空闲时间。能站着就不做着,能走路就不坐车。
一个月的时间,我的血糖就降了不少,两个月后,血糖基本正常。现在快一年了,我的血糖稳定在健康水平,有时吃米面,也没有反弹。
从去年10月份到今天,我的降糖战的快一年的时间里,我除了一日三餐,不吃别的零食,唯一不能丢下的,就是花生。我太爱吃花生了,几乎一天不拉地吃,现在仍然如此。生花生、水煮花生、烘焙花生等各种形式的花生,我都爱吃。
我吃得最多的,是在网上购买的5斤装的烘焙花生米。几乎每天都吃,一周多吃完一包。事实证明,吃花生不影响降血糖,我就是个实例。
在每天吃花生的情况下,我的血糖控制很好,所以我觉得,糖尿病人是可以适量吃花生的。35岁高血压患者能活多少年?
35岁,高血压能活多少年?
在平时工作中,我经常会被家属问到:张医生,我们的病人还有多大希望救回来?病人还能撑多久?作为一名ICU的医生,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但却每天都要面对…
30多岁脑出血的患者我碰到过,19岁脑梗的患者我也遇到过,年龄不是疾病的界限,个人体质及自我健康管理才是健康的关键!
前段时间,我收治了一个走着进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有人可能会问,病人还能走,怎么需要去重症监护室呢?病情有那么重吗?我反复跟患者家属说明病情的严重性,家属将信将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压190/120mmHg,虽然才44岁!病人家属拒绝做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结果很快患者二次出血,前一天还跟我称兄道弟的说话,过了两天就成了植物人!
35岁,正是家庭需要你的时候,健康容不得半点闪失!虽然血压高,但我们有很多种药物能帮你控制血压。只要是血压控制好,那对自然寿命一般不会有明显影响。但是,如果明知血压高,平时却烟酒不离,吃的太咸,不规律用药,那血压就会一路飙升,极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