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什么症状有哪些,有这4个习惯的人?
心梗,是指发生在心脏处的病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使血液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导致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
49岁的先生被发现时,人已经昏迷不醒了,他的血压血氧正在持续降低,心脏功能也变得微弱。
一经检查,发现徐先生是突发了心梗,必须要接受手术治疗。可是,医生手术时发现,徐先生的心脏血管情况非常不容乐观,三根大动脉已经堵了两根,即便最后手术溶栓,徐先生还是没有下来手术台,因心梗离世。
手术室外的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崩溃大哭,一想到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儿子,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那么,徐先生到底是因为什么引发的心梗呢?
原来,徐先生今年49岁了,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前自己做生意赔了钱,就只好干起了自己老本行,开上了大车。
开大车虽然挣得多,却十分不轻松,徐先生几乎每晚都需要跑长途,一旦出差,十天半个月都回不来家。
但是,为了维持生计,给自己提神,徐先生就养成了大量喝饮料的习惯,车上经常一箱一箱地备着。
事发前,徐先生跟妻子说今晚要回家,可是等到了半夜,妻子也不见徐先生回来,结果发现,徐先生已经昏倒在车中,这才赶紧打了120,将其送入医院,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有抢救回来。
医生听后惋惜道:4个因素是导致心梗主要原因,太多人都占,注意警惕
因素1、大量喝饮料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30多岁的年轻人屡见不鲜,这其中多跟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大量喝饮料,更会增加心梗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若是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将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增加16%中风风险。
研究者认为,糖的"致命"作用是引发代谢综合征,并升高血压,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因素2、过劳
身体过劳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
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因素3、经常熬夜加班
像周先生没计划要孩子前,经常熬夜加班,已经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为诱发各种疾病埋下了"病根"。
此外,长期熬夜使得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导致神经功能下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发生紊乱,心脏功能会受到影响,易出现心律不齐、胸闷、气短等不适。
因素4、吸烟
像之前一天两三盒烟,突然就停了,肯定会有不适反应,而他的烟龄长达十年之久,早已对心脏、血管等造成了损伤,即便戒烟,也需要时间去恢复。
研究数据表明,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会损伤动脉内壁,还会促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易沉淀在动脉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的发生。
睡觉时有这3种症状,当心是心梗
征兆1、胸闷、胸痛
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都出现胸闷、胸痛,可能是心绞痛,赶紧去医院,有限的时间可能会抢救过来。心绞痛是急性心梗的一个典型症状。
征兆2、牙疼、肩膀疼
有时候牙疼可能是因口腔疾病引起的,肩痛可能是由于旧伤,或肩周炎。但牙痛、肩痛伴有心脏不适,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谨慎。
心梗引起的是属放射性疼痛,可表现为牙痛、肩痛。有冠心病史的人,牙疼,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不要大意了。
征兆3、大汗淋漓、恶心、呕吐
心肌梗塞前出现疼痛时,同时伴有身体出汗、恶心、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养护心脏健康,预防心肌梗死,牢记3件事,日常养护血管
1、补充营养元素
玲珑菊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的药用菊,不仅抗氧化剂丰富,而且富含硒、三萜类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抗氧化剂:血管需要"抗氧化",当人体自由基过多时,会造成血管内皮老化,使血管硬化、弹性变差,加速胆固醇等脂质的沉积,升高心脑血管发病率。而补充抗氧化剂,可消灭有害的自由基,使血管更加"年轻态"。
硒:对人体有平血压、降血糖、血脂的作用,可改善血管环境、降低血压。
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淀,改善血管环境。
泡茶、做粥时放一些玲珑菊,对改善血管健康、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很大帮助。
2、心情积极向上
悲伤是心脏病人的天敌,要知道,情绪在前,心脏病在后!研究数据指出,悲观的心脏病患者,其死亡率是乐观患者的2倍。
如果自己长期心情不好,处于悲观之中,会使得冠心病或者心律失常的几率大大增加。
所以,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有一份好心情,这也是治疗心脏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男人,更要随时抒发自己的情绪,以免危害自身健康。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久坐不动、缺乏运动、高糖、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和体重超标,都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戒烟限酒、多运动,注意饮食清淡,不仅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益于预防其他疾病。
脑梗和心梗前的症状是什么呀?
脑梗塞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肢体的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心肌梗塞主要是出现心前区的持续性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脑梗塞以及心肌梗塞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的并发症而导致的,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卫生。
这些特征都指的是什么?
心梗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平均18到20秒就有一例心梗事件发生,而三个发生心梗的患者当中就会有一人因为心梗而死亡,所以做好心梗的预防和了解心梗发生前的信号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梗来临前,会出现“1热,2疼,3多”1热身体发热
在心肌梗死前,患者会出现身体的白细胞会变多,红细胞减少的情况,这时候救会出现身体发热的症状。
此症状可能会持续一两天,时间长的会持续一周。
如果你的身体有这样的异常表现,建议尽早检查一下,查明原因,尽量防止心梗发作。
“2疼”1、嗓子疼
心梗来临前,除了会有一些典型的症状以外,还会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嗓子疼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心脏放射痛的其中一种,有的病号表现不典型。
如果你在没有吃辣椒,感冒的情况下,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心梗发作的表现,要小心。
2、胸部疼
心梗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出现胸痛的情况。
一般表现为:胸骨的正中间,或中间偏左一点的位置,会出现疼痛,并且伴有压迫感,濒死感。
一般持续时间在5-15分钟或以上,也会同时出现出汗、恶心的情况。
“3多”1、盗汗多
出汗是我们身体的常见现象,一般我们出汗都是在过度运动之后比较常见,通常额头较多,这与心梗发作的出汗部位不太一样。
通常,在心梗发作前,身体的头皮、脖子、后背、手心或者脚心都会大量出汗,尤其是睡觉时,更应该提高警惕,可能猝死即将发生
2、恶心多
如果你每天睡眠时间充足,却仍觉得精疲力竭,就一定要提防心梗。
特别是女性,在心肌梗死发作前数日会出现疲乏,这种疲乏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
并且,当心梗疼痛影响到让人的肠胃功能时,病人还会频繁的犯恶心,严重的话出现呕吐。
3、头痛多
如果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经常发生头痛,尤其是偏头痛,那么可能不是头部问题,而是心脏出现了问题。
偏头痛和心脏异常,都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结果,心梗也会出现偏头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肌梗死?【补充一物】
α-亚麻酸
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脂肪酸,是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重要营养物质,有预防心梗、脑梗的功效。
α-亚麻酸,在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等,经常食用还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增强血管弹性,能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还能降低血脂。
并且,α-亚麻酸还能软化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的通透性,阻碍血小板聚集,达到降血脂、调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食物来源:紫苏仁油、有机亚麻籽油、深海鱼等。
与深海鱼相比,紫苏仁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较高,在65%以上,每日可将其拌入酸奶或者淋汤即可食用。
【少碰二黄】
1、猪油
生活中我们吃猪油的较多,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用油最好是多样性,
动物油相对于植物油来说,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食用油建议不宜过多食用,增加高血脂,心脏病的发生几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天摄入的烹调油限制在25克~30克。
2、少油炸食物
经过油炸的食物,虽然美味,但是食物中的影响成分遭到破坏。
高温油炸的食物,蛋白质氨基酸分解,形成杂环胺。
不仅增加油脂的摄入,也产生大量的致癌物,促进血栓的形成。
【 常饮二水】
1、白谷丁荷叶茶
用白谷丁、荷叶、小叶苦丁,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
白谷丁,药用价值高,用其泡水,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于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小叶苦丁,泡水喝,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有助于改善血脂,预防血栓。
荷叶泡水,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
2、老虎姜茶
老虎姜但可显著降低患有高血糖人群的血糖。
研究发现,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人群中血清 TC、TG、LDL-C值,并且还可以提高血清中 HDL-C 水平。
能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全血黏度、血沉有降低作用,并能提高红细胞压积。
有效的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梗,脑梗的发病几率。
【 多动二处】
1、跳绳
跳绳是一项很方面的运动,在家中就可以完成,
跳绳是一项全身的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的流动性。
每天坚持跳绳,有增强心肺的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机能,预防心脏损伤。
每次坚持20-30分钟,每周坚持3-5次。
2、徒步
徒步可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三高疾病。
通过徒步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凝块的出现,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能够帮助降低血压,降低血糖和血脂,也是一项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 远离二习】
1、远离过度劳累
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人因过度劳累导致死亡,临床上称为“过劳死”。
调查结果显示,“过劳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脏病导致的。
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提升50%。
心脏最怕的就是劳累,压力,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等。
2、远离生气
很多的突发心梗的患者都是由于过度的情绪激动,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每生气3.小时以上,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比平时高出5倍以上。
人在生气的时候,心肌细胞的压力增大,血压异常收缩,造成突发性的心肌梗死。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若出现2疼3多?
心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血栓或者炎症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深夜,43岁的老徐被送进了医院,入院时,人已经进入昏迷状态,一旁的妻子在哀求医生救救自己的丈夫!
医生一刻也不敢耽搁,为老徐做了检查,最后确诊为突发心梗,而且血压血氧还在不断的降低。
医生抓紧为老徐准备了手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还是没能保住老徐的性命,手术室外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一时间难以接受,哭倒在地……
医生提醒:心梗来临前,会出现"2疼、3多",注意警惕
"2疼"
1、胸疼
这种胸痛与心绞痛类似,但疼痛更为剧烈,持续的时间也更加长久,可达到几个时辰之久。
在发生胸痛的同时,心梗患者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出汗、感到恐惧和胸闷等状况。
2、上腹部疼痛
少数的心梗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容易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部分患者的上腹部疼痛还可能会扩散至下颌、颈部、或背部等部位(可被误诊为牙疼、关节痛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牙痛、咽痛、颈肩痛和腰背痛等各种疼痛的症状。
"3多"
1、头疼多
如果睡觉前经常出现头疼,尤其是偏头疼,那么很可能不是头部的问题,而是心脏出现了损伤。
偏头痛和心脏异常,都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导致的,心梗也会出现偏头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2、疲乏、恶心多
如果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却仍旧觉得精疲力竭,就要小心堤防心梗了。
特别是女性,在心悸梗死发作前数日,会出现莫名的疲乏,这很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
并且,当心梗疼痛影响到让人的肠胃功能时,病人还会频繁的犯恶心,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呕吐。
3、盗汗多
出汗是我们常见的现象,一般我们出汗都是在过度运动后比较常见,通常也是额头比较多,这与心梗发作的出汗部位不太一样。
心梗发作前,通常身体的头皮、脖子、后背、手心或者脚心都会大量出汗,尤其是睡觉时,更应该提高警惕,以防猝死的发生。
除了盐以外,还有2种食物是心梗的加速器,趁早远离
食物1、加工肉类
一般来说,通过腌制、发酵或者烟熏等方式处理的任何肉类,都属于加工肉类,常见的就有:腊肉、牛肉干、香肠、培根等。
加工肉类的特点就是口感丰富,而且保质期也可以延长很多。
过量的食用加工肉类,会导致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对于40-55岁的中老年人来说,而且这类食物大多含有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
食物2、高糖食物
对于吃糖,其实每天都有一个标准:每天进食的添加糖不能超过25克。
但常见的含糖饮料基本都会超过这个标准,比如我们常喝的可乐、果汁,就连运动饮料、能量维他命、酸奶当中的含糖量都是超标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控制饮用。
预防心梗,做好3件事,日常养护心血管
1、补抗氧化剂——如玲珑菊、山楂茶、杜仲茶
血管需要"抗氧化"。
人体内的自由基数量过多时,易引起血管内皮老化,加速动脉硬化,使血管内更容易沉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
而抗氧化剂,可以捕捉并消灭"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伤害,维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血管疾病严重化。
生活中,茶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玲珑菊、山楂茶、杜仲茶"等。
其中,玲珑菊——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的药用菊,不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还富含钾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泡茶、做粥时放些玲珑菊,有利于减慢血管退行性变,减少心梗的发生率。
2、戒烟限酒
吸烟容易导致动脉壁上的硬化斑脱落,从而堵塞血管;与此同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可促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从而诱发心梗
而酒精会使得心肌变得软弱无力,导致心脏的功能减退,长期的过量饮酒,还会引发心肌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3、避免过度劳累
人在过度的劳累后,血压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这就容易导致其冠状动脉上的硬化斑块脱落而完全堵塞血管,进而诱发心梗。
因此,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
特别提醒:情绪波动过大也容易诱发心梗
当人体处于比较激动的状态时,人体的中枢神经就会产生应激反应,使人的小动脉血管收缩异常,导致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心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脏不好者,谨记:饭后3事少做,这2事坚持1月,胜吃一把溶栓药
心脏从我们出生就开始工作,直到我们停止呼吸那一刻它才会停止。它一天可以为身体泵送8吨的血液,别看心脏这么强大其实心脏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尤其是人至中年,心脏开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一些心血管疾病,像常见的心梗、心脏病、冠心病等。
心血管疾病来临前虽然有征兆,但是,有时并不典型,人们不能及时发现,进而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所以我们平时要善待心脏。
心脏不好的人,饭后少做3件事,防止突发心血管疾病
1、饭后抽烟
香烟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进入体内,会使得中枢神经兴奋,是造成香烟成瘾的主要物质。
此外,尼古丁还会导致心跳速率加快,使得血压升高、引起末梢血管的收缩,长期以往,易致心血管疾病。
而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则会阻碍氧气和血红素的正常结合,造成体内缺氧,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2、饭后洗澡
心脏不好的人,禁忌饱餐后沐浴。
饭后血脂也会增高,血黏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易导致血栓形成,而且饱餐后会使胃膨胀,横膈上移,影响心功能。
饱餐后洗澡,会使得全身小血管扩张,部分血液被重新分布到全身体表和四肢,使心脏和大脑处于缺氧状态,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3、饭后情绪激动
生气、发火、暴躁会使心跳加快。
此时血压急剧上升,耗氧量成倍增加,最容易使大脑、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会使脑卒中、心梗的发生率升高。
心脏不好的人,身体常有4个异常,注意警惕
异常1、手脚总是冰冷
心主血脉,因此当血脉不通或者受阻时,气血就无法供养人体的重要器官,四肢等微循环通道就会出现障碍,导致四肢冰冷。
可能大家普遍认为"手脚总是冰冷"是因为气血供应不足造成的,但实际上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发出来的信号。
异常2、胸闷、胸痛
胸闷、胸痛也是心脏病特有的症状之一。
心脏不好的人经常会出现胸痛的症状,特别没走几分钟路,就会呼吸急促,胸口发闷不上气,同时还伴有心慌、半夜经常惊醒等情况。
异常3、晚上失眠
心主神志,心脏好的话,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
若心脏发生问题,则可能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甚至昏迷等临床表现。
这是因为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引起大脑缺血,从而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睡眠不好的情况。
异常4、舌心发红
心有病变,可以由舌质变化反映出来。
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时,则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
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而痛,甚至糜烂;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神志异常则舌强不灵活,舌卷、失语。
养护心脏,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好2件事
1、控制情绪
悲伤,可以说是心脏病人的天敌。在美国心身医学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悲观的心脏病患者,死亡率是乐观患者的2倍。
生活中,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心情经常的"大起大落"。平时可以外出走走、散散心,或者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2、少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然的节律,会被打破。长此以往,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引起心脏不舒服。
一项调查显示,每天睡眠小于6.5小时,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23%。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且睡眠质量较差的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上升63%。保证足够的休息,给心脏一个休息的时间,减少压力,不要让自己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