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的准确位置图和主治作用,女性内分泌失调?
关元穴,子宫穴,血海穴都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穴位进行艾灸,对月经不调有调理作用。月经不调常表现为月经滞后,呈不定期或者是淋漓不净,这些都属于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如何理解丹田发力?
我谨以陈拳太极为例,体感丹田发力,作此表述:
1.一说到丹田,就知道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丹田源自道家内丹术、据说是丹成、呈现之处,后中医、气功、武术都在讲丹田。
2.丹田是个虚无缥缈的无法物质看见的,无法物质化的东西;有中医解释:丹田其实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接血液转换封闭循环的的地方,还是很有道理的;中医的学历教育中还有“气功养生”的课程,讲丹田;
3.丹田都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这是中西文化的交流才会有此比较。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4.丹田只是一个部位,丹田发力的丹田是一个部位、一块位置。绝不是一个穴位。
丹田人体中处于一个“重心”的位置。纵向也是出于一个“中心”的位置。
丹田发力一般指的是下丹田,脐下三寸+向内三分处,人体纵轴上。也符合太极“守中”的中。
5.丹田发力指下丹田,说的是以丹田这个部位为力的发源地,简单比喻就是“丹田”是打拳时候的发动机,开过汽车的都知道,第一要打着发动机,这才是核心。车在地上跑,力源自发动机、通过传递传动带动轮子,人体“丹田发力”带动四肢进行运动。“其跟在脚”那更是谬误。
6.丹田处于腰胯脊椎的核心位置,古人将其喻为丹田,气功里也有这个穴位。
配合一下丹田的位置+“黄金分割线”的位置,你会发现,古人知道这块重要,所以以“丹田”这个常人看着都晕的词来命名。
7.怎么传承的补丁:传承中要将古人的东西用现代的描述解释清楚,不能啃老。不能守着祖宗视作神话,因循守旧不做发展,倚老卖老最后就把祖宗的招牌砸啦。
所以,“丹田发力”就是“发动机”。如何发力,再问再答。
儿童经常按摩哪些穴位可以长高和提高免疫力?
悟空先生邀请!
客观上并不存在能够直接帮助儿童长高和提高免疫力的穴位及其按摩方法,儿童的健康发育成长无疑是个系统工程,适度的正常按摩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绝不是全部。
具体而言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至少与三个方面紧密相关:
其一,营养与温度。俗语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切记“三分饥七分寒”,意思就是儿童的自制力尚在发育中,很难自己掌控食量,因此需要注意不要无限度的给孩子吃,容易形成积食,导致消化不良,反而影响害的发育成长。七分寒的意思是说孩子属纯阳之体,容易受凉也怕上火,通常孩子的寒冷耐受力量要更强一些,按照成人的感觉以及爱护弱小的心态帮助孩子穿衣极易因为认知错位,而多穿衣物,过度温热反而容易引致感冒发生,很多孩子的感冒不是因为穿少了,而是因为穿多了。
其二,快乐与亲情。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千方百计的在良好家风整体氛围中让孩子快乐成长,互动、游戏、语言、朗读、拥抱、抚摸、示范等等,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全面成长都至关重要,这里面特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示范就更加无可替代。孩子快乐是最重要的成长和发育基础,这一点因为孩子的心智不全,常常最容易被忽略。没有良好的心态,快乐的情绪,孩子的免疫状态首先受到直接打击,容易滋生各种感染疾病,健康尚难保持,又何来长高一说。
其三,按摩与抚慰。对于儿童而言,按摩并非第一位,抚慰是第一位的。通过积极地经常的抚慰,让孩子获得安全感,主要目的是解决孩子的“皮肤饥饿”问题。后者对于6-12个月之前的孩子尤其重要,几乎与食物饥饿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具体的方法是以极轻柔的手法坚持每天在孩子浴后穿衣之前,从面部到背部、腹部、四肢,循序抚慰按摩,重点包括背部的大椎、身柱、夹脊、命门;腹部的中脘、神阙、关元,以及四肢的合谷、足三里、涌泉等部位,抚摸按摩10分钟左右,随年龄增长可以渐次延长时间,增加力度。三岁之前的1000天对于孩子建立强大的安全感至关重要,这对成年以后建立足够的自信和毅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每天坚持浴后的身体抚慰按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3岁以后可以尝试给孩子有针对性的按摩或者艾灸身柱穴,这个穴位对于孩子的成长,包括长高应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个穴位对于上下兼顾肺肾脾胃,水火相济,不仅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而且也能调和脾胃,疏泄肝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显重要。关于身柱穴的位置、按摩或者艾灸方法,网上的介绍颇多,就不在此重复了。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所有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关元穴位位置图图画显示?
关元穴在肚脐眼下3寸,人体3寸即手掌伸直小指到食指的横向宽度。
湿气重的排湿穴位在哪?
“湿气”真的那么难治吗?老中医却不这么认为,除了按摩穴位,还有这个方法
在80、90年代,正是武侠剧热播的巅峰时刻,你常常会从令狐冲、张无忌和白展堂等人嘴里听到“点穴”这个词,一时间让人无比憧憬,幻想着你也能点某某人的穴,让他不动等等。
在现实里,肯定是不存在点穴就让谁不动等等,但却有那么几个穴位对身患“湿气”的人有很大帮助,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就能缓解“湿气”,它们分别是曲池穴、委中穴、阴陵泉、承山穴和丰隆穴。接下来我教你怎么按摩才能缓解湿气,这些穴位都在哪里等等。
1、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我们胳膊肘的内测弯曲处,当你蜷缩胳膊时时,中间有一条褶皱的地方就是曲池穴。曲池穴连着大肠的经络,湿气就停留和聚集在这个地方,对我们的全身造成伤害。因此在你闲暇时要常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帮助我们身体的气体循环和缓解湿气。
2、委中穴
它的位置在我们腿膝盖窝的中心点上,这个穴位连通着我们膀胱的经络,也是用来祛湿比较有利的一个穴位。中医说我们身体的很多与血脉相关的气都会积聚在这里,因此按摩这个学位的好处非常大,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多余的湿气排出去,也能减少的关节炎的风险。
3、阴陵泉
阴陵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神秘的,其实它的位置在我们小腿的内侧面,具体位置可看图解。难么按摩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中医讲能排出脾胃内的湿气,帮助调理脾胃。常常按摩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小便通畅,从而使身体的湿气从小便利排出去。
4、承山穴
它在你小腿腿肚的正中央,是很有用的排湿气的穴位,就连中医自己都会常常按摩它。因为按摩这个穴位能是我们身体的阳气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排出湿毒和缓解疲劳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一点时间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就是身体会微微发热,这表示这你的按摩起到了作用。
5、丰隆穴
这个穴位在我们小腿前边的外侧面,也就是从脚背正面往上的20厘米处。中医讲这个穴位连接着我们胃部和脾脏的经络。常常按摩的话。多脾胃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身体湿气重的人就可以常常来按摩这个位置。
对于身体的湿气重和脾胃功能差的人,按摩这几个穴位的作用可能并不到,起效也比较缓慢,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调理。
老中医的祛湿气和健脾方法:准备水,把水煮开后,放入山楂、薏苡仁、茯苓、桃仁和桑叶等原材料,煎煮后泡水喝,能调理脾胃和缓解湿气。
夏天了,很多人会有或轻或重的湿气,有的不用调理,但要是影响到脾胃或者脾胃差而产生了湿气,这就需要调理了,不然越拖会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