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抑郁的表现有哪些症状,上高二的孩子经常说自己心理黑暗负面情绪重?
高三的时候,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也因类似的情绪而突然休学。他是班上成绩很好的那一类,家族没有精神疾病史,平时吊儿郎当、爱唱歌、爱开玩笑。异常了几天以后就突然休学回家了,让大家大为震惊。他说是因为学习压力、青春悸动、对某位老师不满、不健康视频冲击世界观等平常没多少毁伤能力的小事,在某些时期集中爆发,让他陷入泥淖。他人的关心,反而使他更加纠结,陷得更深。后来,看了几次心理医生,加上同学师长的默默支持,他逐渐好转,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统计,在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超过2,600 万人,其中约10%接受过专业治疗。抑郁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题主所描述的负面情绪重、毫无理由地情绪低落,是典型的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在压力较大的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当这种抑郁情绪非常严重、持续两周或更久、影响到生活和学习时,才可能被认为是抑郁症。
引发抑郁的原因一般包括:遗传、生物学因素(神经功能受损)、大脑老化、性别、压力、人格特征。题主所言状况与我的同学类似,很可能是由压力造成的。这种压力可能是某些事件对他的自尊和自信心造成了打击,如成绩波动的自责、师长的训斥、异性的拒绝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对自我的否定。
作为父母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呢?1、 情感支持。努力成为孩子信赖的人,保持沟通和关爱。对孩子的境遇表示理解和支持(即使你可能认为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2、 医生介入。寻求医生的介入是正常而必要的,精神健康领域的医生和治咳嗽的医生没什么区别,不用为此负有额外的心理负担。许多同学也出现了这些情绪,然后请假、痛哭、或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只是并未让大家知道。
3、 重拾自信。给孩子寻找一些可以让他有成就感的新的事情做。
4、 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显著改善人的心境,增强自信心,因此可以陪他做一些运动。
愿每一段陷入负面情绪的青春都能走出阴霾,重新沐浴阳光!
青春期的烦恼有哪些?
1 生理变化带来的烦恼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生理发生急剧变化。首先是身体外形的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而在这种新的追求中产生了诸多的烦恼。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企图或要求摆脱大人管束、自行其是,独立地做出判断,但由于生理限制、知识不足和缺乏社会经验,就可能产生自我意识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如喜欢争论、看法偏激、论据不足、缺乏虚心请教精神,过分自尊自信,行动上带有盲目性,常易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他们渴望友谊,又不会择友,常被哥们义气所左右,人们形容他们是“十字路口的勇士”。 其次是由于性的成熟、性意识的萌芽,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特别是由于营养的改善、体育锻炼和大量社会信息的刺激,初中生的性心理和生理发育呈现早熟化。对他们进行切实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不容回避、刻不容缓。 比如男孩子出现遗精和女孩子开始有月经的两种生理现象,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往往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知识。由于他们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的孩子感觉到这是与性有关的问题,更羞于启齿。因为他们几乎不能从父母、教师那里得到正确的答案,只能自己设法去了解。有人对上海某中学112名学生所做的性知识调查中,对“你的性知识从哪里得来的”问题所做的回答:29%从书刊看来的,57%听小伙伴讲的,6%听父母、教师说的,8%来自其它方面。在非科学书刊上看来的和小伙伴讲的两个来源中,绝大部分知识是不正确的。青春期男孩子遗精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没有什么害处,但他们从传闻或小说中得到的“知识”却往往是“精液是身体的精华,”“一滴精、十滴血”等。孩子就担心健康受影响,怕自己遗精,但又不能完全杜绝,这时就会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不但妨碍学习,而且影响健康。有的可能产生自卑感或造成其他心理障碍。再比如手淫,本来并不是什么问题,不会有什么恶果,也不会有后遗症。但是,有的孩子却为此形成了严重的自责心理,精神负担长期得不到解除。 在初中生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非常复杂与矛盾的心境,既关注异性的举止神态,希望得到异性的青睐,而又把这种愿望埋在心底,表现出拘谨、淡漠与羞怯。但性的躁动又使他们处在难以抑制的状态,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了性体验和性尝试,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二是视青春期出现的性心理为丑恶,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把自己看作下流的人,进而形成闭锁心理,出现孤僻、自卑、内向等不良心理特征。 1.2 青春期的闭锁心理 初中生的闭锁心理是青春期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脾气和意志行为方式,常按照自己的观点、意志、生活方式安排学习、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对自己的意志行为表现一定的倔强性和自控自制能力。他们常表现出一种闭锁心理,常常要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尤其是日记、信件等,否则引起情绪反感和焦虑,和家长产生一定的矛盾。但他们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产生不良行为,他们的意志欠坚定,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比较薄弱,模仿心理很强,易接受社会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个性尚未定型,具有较大的心理可塑性。 1.3 情绪情感激荡、表现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初中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绪有时表露有时内隐。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好走极端。这也使他们的情感活动常表现不稳定欠成熟、易冲动失平衡的特点。他们常常因为点小事而激动起来,或振奋、充满激情;或动怒、怄气,甚至跟人争吵打架,常常是暴风骤雨式的;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寡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和抑郁
什么叫青少年心智成熟?
青少年心智成熟就是这个青少年在做事的时候,他自己比较稳重,开开朗,而且做事很老练,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做任何任何事情,并且自己对于这些事情做得稳稳当当,妥妥天天不用别人去督促,而且自己能够使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样他自己做的事情就是人们夸赞的那种,因此我认为这种情况他是做的非常好的一种表现形式。
并且他做事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进行督促,并且也自己做事的时候还能够为别人操心,使这些事情做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心智成熟的标志。
青春期的孩子抑郁且内心孤独?
我自己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和父母、老师有很多的冲突,那个时候性格脾气很不好,最后经常和长辈闹矛盾,导致最后有了题都不和他们说,最后问题越来越严重,性格也会越来越内向,就这样恶性循下去。
孩子青春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整个人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健康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因为青春期的特点导致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是善于引导,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父母可以做到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情感价值主要是只当孩子在情绪上有了波动之后,家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且着手处理。因为情绪的背后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不清楚事情的原因就擅自处理,最后反而会弄巧成拙。
实用价值就是父母帮助给孩子解决具体问题的价值,让孩子穿暖吃饱这一点很多家庭都应该可以做得到了,但是孩子在成长中还会有其他的而更多的问题,自己处理不了,都需要我们家长出面干涉。
很简单,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了。假设某一天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身上脏兮兮的,明显是跟人打架了,你会怎么处理?有三种方式。
1、情绪价值+实用价值,二者都有,最佳。先安慰孩子,帮孩子处理伤口。然后问清楚原因,和事情的具体细节。这个伤口是怎么弄的?是被人欺负还是跟人家打架?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放学路上?跟班上同学还是比你大的孩子欺负的?老师知不知道……
安慰孩子,别怕,到家了就好了,赶紧去处理伤口,把事情弄清楚,剩下的事情交个爸爸妈妈来处理就好了。(让孩子不再难过,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然后打电话给孩子的老师,问清楚情况,如果是校园内发生的事情,就要跟老师详细说说了,如果是在放学路上被外人欺负,就肯定 会选择以后亲子接送孩子上放学(解决问题)。
这样处理,孩子能够很快安稳住情绪而且尽快摆脱这件事情的影响。
2、情绪价值或实用价值,二者有其一同样的场景,你只是安慰孩子,那天晚上孩子能够不再难过。但是没有解决问题,这样类似的情况以后还会发生,那到那个时候怎么办呢?是不是?身为家长我们当然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没有实用价值)
或者可能只弄清楚了原因,打电话找到老师,弄清楚了原因,能够保证不会再有下一次了。但是当天晚上你把好孩子大骂一顿,孩子是哭着写作业的,这样也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没有情绪价值)
3、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都没有,这是最差的处理办法。孩子一身脏兮兮的跑回家,不去安慰孩子,也不问具体原因,上去一顿大骂:“整天忙补学习就调皮捣蛋!”“怎么人家都能但是到家就你天天惹事!”“我们父母都这么老实怎么养出你这个捣蛋的东西!”等等话语,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可取,而且非常伤人。关键是骂完之后孩子的心情已经很难受了,身为家长,我们也没有帮他们决绝问题,下一次,过几天说不定又有类似的情出现。
能做到第一类处理的家长非常优秀!但很可悲的是生活中给更多是第三类家长:他们一味地责怪自己的孩子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但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更没有切实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都怀念孩子们小的时候,那天真的眼神。什么时候他们不再信任父母?就是因为他们发现,很多事情跟爸妈说了也没用,父母不但不支持,反而还严厉反对,甚至破口大骂。渐渐的,孩子内心就会抑郁而且孤独。
孩子都还在上学,朋友也就是身边的一些同学和小伙伴,有了问题,他们不告诉父母,但会和同龄人分享。但是他们的很多问题,全靠他们自己是没办解决的。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唯一的希望,一定要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鼓励他,支持他,善于教导,循循善诱。
都说父母要为孩子遮风挡雨,成长中孩子会遇见各种问题,身为家长一定要善于引导,即使不支持孩子的一些想法和举动,也不要骂人,甚至是打孩子,慢慢告诉他道理就好了。
能够安慰孩子的情绪,并且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尽量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用你们的行动告诉他:不要怕,有任何问题,爸爸妈妈永远都在。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感到孤独和抑郁了,
如果孩子能有这样的意识,他自身的成长就会非常自信,人格也能够健全发展。
15岁女孩青春期心理?
15岁女孩正处在青春期,是从孩子向成年人成长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女孩的身体出现了许多变化,包括生理、心理、社交和情感等多方面。以下是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
1. 自我意识增强:女孩开始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外貌、形象和个性特点,比如身高、体重、脸部等,会体会到父母和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可能会表现得更加关注外表和社交。
2. 独立意识增强:女孩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决策,不希望被父母控制,希望有更多自由和自主权。同时,也会表现出对更广阔的世界和新事物的开放和好奇心。
3. 情感和性取向:女孩可能对感情和性取向有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对异性和同性的认识和交往,可能会受到年龄、经验、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4. 学业压力和角色转变:女孩开始承担更多学校和社交角色,包括学习、家务、课外活动等,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学业和压力。同时也可能会感到角色转变,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交等不同场合中扮演不同角色和角色期望。
总之,15岁女孩的青春期心理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过程,不同女孩的经验和表现也可能不同。家长和亲友需要关注和支持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建立自信、独立和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