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何分辨高功能自闭症低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自闭症的复杂性使得目前医学还未做出权威的病因解释,甚至医学评估检测也不会给出100%的确定结果,研究表明,经过早期科学的干预,重度自闭症的孩子能自理,减轻社会照顾,中度的自闭症孩子能自立,有一技之长,而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为很多父母多学习自闭症科普,早日发现,早日求助,让孩子多一分康复可能。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几种疑似的行为或语言,一定要早观察,多注意。
因为这些是最疑似自闭症的倾向行为。
1.目光交流差:说话呆板,注意力分散,不喜欢看人,说话时不喜欢眼神对视。经常发呆,走神,即使面对着对方的眼睛,目光也不会集中。
2.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手脚不停,认知、理解困难,学习能力差,思维懒惰或行为刻板。
3.语言能力差:说话重复,一句话重复说无数遍,语言无意义,没有交流目的性和需求性。
4.思维记忆力:有的事情记忆深刻,有的完全无记忆,类似阿斯伯格症,
5.沟通能力差:缺乏沟通能力,甚至没有沟通兴趣,完全谈不上交流技巧。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异常,那么可以用一下检测方法,自测一下。
目前常用的自闭症检测方法:
1、克氏行为量表
克氏行为量表是美国克兰西(Clancy,1969)所编, 适用年龄为2——5五岁儿童,采分方式为( 经常)得2分,(偶尔)得1分,(从不)得0分。总分大于14分者,即被判断为有自闭症倾向,总分超过66分则确定是自闭症儿。
2、CARS评量表
本评测适用对象为学龄前儿童,总得分低于30分者非自闭症,得分介 于30-36分之间者有自闭症倾向,得分高过36分者则确实为自闭症。采(正常)得1分,(轻微不正常)得 2分,(很不正常)得3分,(极度不正常)得4分的评分方式。
3、ABC量表
共57个项目,4级评分,53分疑诊,67分确诊, 0 =无 1 =轻微 2=明显 3=比较重 4=严重
温馨提示:所有评测需要寻求专业人士咨询,不要仅凭自己主观意识判断。
无论将来出现什么结果,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温暖,始终是对孩子们最大的支持!
一位父亲的感言:“我儿子从小就不爱说话,经常发呆,4岁那年去检查,被告知孩子是自闭症、自闭倾向、自闭谱系等,被告知,孩子需要进行终身训练。辗转了国内多地,三年了,进行了一段治疗或训练却收效甚微。眼看孩子每天长大,差距却越加明显,您焦虑得无所适从,精神和身体都已经疲惫不堪。可是有时候孩子的眼神和语言却和正常孩子一样,我一直怀疑我儿子不是自闭症······”
为什么自闭症诊断不能草率行事!
自闭症的复杂性使得目前医学还未做出权威的病因解释,甚至医学评估检测也不会给出100%的确定结果,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
(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
(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
(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
(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
(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孤独症的诊断是基于行为症状学指标,从国际通用的自闭症评估检测方法看,都需要对患儿有一个完整的观察期。但即使这样,某些症状也有可能被医生忽略了。
多数自闭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关于自闭症孩子,最痛心是两个问题。1、非自闭症却被误判为自闭症或自闭倾向。2、真正的自闭症被误判为发育迟缓或其他行为障碍。
两个重要的观察阶段
所以在三岁前孩子的发育标准一定好仔细观察好。
三岁后,如果孩子的语言、社交、行为等异常,一定要参考以下标准,自我观察。
研究表明,经过早期科学的干预,重度自闭症的孩子能自理,减轻社会照顾,中度的自闭症孩子能自立,有一技之长,而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为很多父母多学习自闭症科普,早日发现,早日求助,让孩子多一分康复可能。
相关链接文章在这里,自己看。https://www.toutiao.com/i6581293887170544136/
精神病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如果以前对精神病院不了解,那么现在可以去精神病院里面,看看是怎样的了,因为中国有个神经病院是对游客开放,可参观的。
精神病院里面到底是怎样的呢?精神病院对我们常人来说是恐怖的地方,恐怖在于我们对精神病医院的了解,只限于在电影的画面里,尤其描述精神病院题材的,来源于恐怖电影的比较多。精神病院对精神病人的家属来说是充满希望的地方,这里可能会治愈生病的亲人。精神病院对患者来说是改变自己未来的地方,这里有可能会给无意识的自己,变的与常人一样,从此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
历史上有流传下来一些,关于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治疗过程中的照片,照片里患者的痛苦,不次于恐怖电影里出现的画面。从这些历史的照片中,可以看出,精神病院曾经的确是个恐怖的地方。 意大利精神病小孩
精神病患者的椅子
精神病患者的紧身束衣
韦弗利山疗养院 这里除了治疗精神病人,也治疗那些具有传染病的病人,相传疗养院在倒闭后,在已经废弃的房子里,经常出现鬼哭的声音,在营业的五十多年当中,六千多人死在这里,人们都说这里的声音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冤魂在哭诉。
哈德逊河州立医院 记得有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精神病人被关押在一个废弃的精神病医院里做人体实验,后来他无法忍受痛苦,把自己点燃,目的就是为了烧毁这所医院,哈德逊河州立医院与电影里的场景很巧合,医院在2003年倒闭并废弃,但是在废弃的5年后,医院的男病号区,莫名奇妙的起火,医院被烧毁。
阿勒格尼联合精神病院这所医院的外表看上去十分的华丽,实际上里面对待病人,简直令人发指,他们把病人的衣服全部扒光,并锁在铁笼子里,每当深夜的时候,大楼里面就会传来高低起伏,不同人的痛苦嘶叫声。
维也纳疯人塔 在这个圆形的塔里面,病人像犯人一样被关押着,每个病人都被铐起来,如果有病人想逃跑,就会被设置在塔外,高墙之上的闪电捕捉器给击倒。
开放旅游的精神病院香港青山精神病院,为了让更多社会上的人,对精神病人及对精神病院有更多的了解,每隔五年,对外开放一次,开放时院方会为游人,准备很多互动的小游戏,从这些游戏当中,可以对精神病,有更多的认知。
如果还是对精神病院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待青山神经病院开放时,可以去参观,参观后,相信精神病院是怎样的,在心里不会再是个谜了。
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天堂与地狱一墙之隔 边缘型人格障碍:上一秒是天使,下一秒是魔鬼
比起抑郁、强迫、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边缘型人格障碍鲜见于大众视野,但是普通人群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有1-2%,在精神科临床患者中约占10-44%,其自杀死亡率为8%-10%,它确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人格障碍。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让你觉得闹心的朋友,情绪反复无常,对待他人的态度忽冷忽热,而且特别容易无缘无故的发火,你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无数个吵架和好的循环?
你是否有时成为对方施暴或发怒的目标,但有时对方的行为又完全正常,充满爱意,当你与人说明真相时,却无人会信?
你是否感觉在你所爱的人心中,你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没有中间过渡?
对方是否老有贬低、否定你的想法?他们的愿望是否总是变来变去的,让你无所适从?
你也许会很自责,是不是你的人际处理有问题,或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得罪了他。但是,其实,你很有可能碰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在西方是常见的人格障碍诊断之一,起病于成年早期,以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反应不稳定,以及冲动行为为主要临床特点。一般人称这个人格为“游走在情绪的两极”,他们有一种很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会彬彬有礼,对自己爱的人却可能大发脾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激怒;他们用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空虚感和厌倦感中,经常感到生活没意思,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
边缘性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病患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它的成因可能是不健康的童年经历或者是脑机能障碍,被诊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被发现他们生活在内心世界疯狂而外部平静的状态下。但他们的情绪却是极端的释放,可能有持续数小时的愤怒或焦虑发作。但不可能只有一点点悲伤,一点点愤怒,或一点点担心,因为每种反应都是极端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疯狂地努力逃避真实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
边缘型人常常有这种感觉,他们一想到孤身一人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充满焦虑和恐惧。如果他人要暂时离开,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并引起恐慌的反应,大发雷霆乞求对方留下。
有时他们会坦白告诉你,自己害怕被遗弃,但恐惧却时常以暴怒等方式表达出来。他们觉得自己很脆弱,然后失去控制,最后大发雷霆。
2.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可能会表现出极端的讽刺,持续的尖酸,或是言语方面的爆发。这种愤怒的诱发,往往是在他们认为身边的人怠慢他们,和他们保持距离,对他们漠不关心,或是要遗弃他们的时候。而当这样激烈表达过他们的愤怒之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又会感到羞愧或有罪责感,这也使得他们更觉得自己是邪恶的。
3.情感不稳定,明显反应过度的情感
多数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总能采取一定方法来调整心态,控制下情绪,不至于使人际关系受到大的影响。而边缘型人格障碍却很难做到这点。他们的情绪在几个小时内从火冒三丈到抑郁寡欢,又从抑郁寡欢转为烦躁不安,再从烦躁不安变成焦虑。
4.强烈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有将其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来回交替的特点
他们总在对他人的理想化和贬低之间摇摆。当你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大英雄,一旦觉得你辜负了他们,就变成了大坏蛋。他们不能很好地整合他人的优缺点,对他人的看法时常取决于最近一次的互动——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而这些又很容易马上忘掉。他们有着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即不能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对方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5.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由于缺乏自我认同,对别人的看法是变化无常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哪个“自己”,在不同人面前,无法体会到前后一致,他们心中充满着各种矛盾的自我形象,无法整合在一起。可能会突然地、戏剧化地转变自我形象。他们还可能会突然改变职业方面的规划和想法、性取向、价值观和交友类型。他们通常认为自己骨子里是坏人或是邪恶的,他们还可能时不时地感觉自己根本就不存在,尤其是当他们感到缺乏有意义的关系、缺少关爱或支持的时候。
6.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或冲动行为
研究表明,30%的边缘性人格患者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这类患者常常会冲动行事,他们的冲动行为看上去就像小孩一样,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不管后果。
7.一再的自杀行为、威胁以及自残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自杀率很高。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把威胁自杀当作一种传达绝望、企图唤起他人反映的工具。情绪多变,情感反应极端,在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反复表现愤怒或焦虑。持续性或经常性地感觉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他们感觉极度无聊,或者内心深处感觉空虚,他们比一般的人更加迷恋金钱和财产,或者自我伤害,并充满受害者情绪。当有分离或被拒绝的威胁时,或当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被期待负起不愿担负的责任时,自毁的行为亦会加剧。通常这样的行为会使患者重新确立自己有去感觉的能力,或是洗刷自己的邪恶感,从而带来解脱。
8.害怕孤单、慢性空虚感
长期的空虚感困扰着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这种空虚可被描述为体内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腹部或胸部。这种空虚并不是无聊,而是与孤独和需求感相关联。
9.短暂的妄想意念或严重解离症状
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现实的或想象中的被遗弃做出反应时,这些症状发作得最为频繁。症状持续时间往往较为短暂,如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当他们重新获得关爱,或他们感知到来自照顾者的关爱又回来了,这样的症状可能会得到缓和。
此外,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或表现出边缘性人格症状的人可以表现得很迷人、很聪明、很有创造力、很有同情心、很令人愉快,当然也会很难相处。他们还有可能高度敏感,难以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缺乏情绪管理技巧。而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促使他们采取一些手段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而正是这些手段使他们在别人的眼里显得更加难以相处。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童年遭受性侵害发展来的?
不是所有遭受过童年性侵害的人都会发展成边缘型人格障碍,也不是所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都在童年遭受过性侵害。根据研究,28% - 4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在童年时遭受过性侵害。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父母养育失败而发展来的?
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确实家庭有问题。但是,也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自完全“正常”的家庭。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生来就有先天的、有生物基础的情绪敏感,例如,他们有暴躁的、强烈的、反应激烈的情绪。这些孩子需要获得特殊的养育。有时候,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父母并不像他们一样情绪化,所以这些父母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调节激烈的情绪。
边缘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心理治疗
与有些心理疾病不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而不是服药。辩证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能较好地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辩证行为疗法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功能缺陷病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技能训练是帮助患者抑制不适宜的边缘行为或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训练包括单个技能训练和团体技能训练,有4个部分:
正念训练(形成正确的观念)
帮助患者忽略过去的痛苦经历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恐惧事情,从而更充分地体验当前的经历。
情绪调控训练
帮助患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感受,然后体察每一种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左右。它的目的是用非对抗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来调整感觉。
有效人际关系训练
给患者新的方式来表达其信念和需求,设定原则,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前提是维护患者的社会关系和尊重他人。
忍受痛苦训练
帮助患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韧性以更好地应对痛苦的事情,并且教患者缓和消极环境因素影响的新方法。
图式治疗
图式治疗对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有效。它关注患者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并通过一系列治疗策略,帮助患者改变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形成更健康的行为方式。图式治疗是在传统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格式塔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整合治疗模型,其整合的优势为患者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提升空间。治疗的重点是处理与治疗医生的关系、日常生活及童年心理受创的经历。
家庭疗法
以家庭为对象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运用家庭成员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的效应,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移情焦点疗法(TFP)
通过移情情景让患者形成正常的身份认同。典型的患者-治疗师的移情配对如下:
破坏性的小孩-惩罚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没人要的小孩-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失控、愤怒的小孩-无能的父母;依赖、满足的小孩-溺爱、赞赏的父母。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否可以控制?
建议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研究表明,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可以有相当好的出路,特别是在他们接受治疗之后。经过专门的治疗,大多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发现自己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尽管可能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缓解,问题行为及痛苦都能够大幅度减少。当处于压力之下时,一些症状也许会复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应当回归治疗及其他形式的支援。
如果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则可以从自我调节开始做起,警惕观察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不过,真正的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是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临床量表乙类评估什么意思?
临床量表(Clinical Rating Scales)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心理学、神经学或其他医学领域的症状、功能和表现等方面的工具。临床量表通常分为多种类别,如甲类、乙类等。
乙类评估是指使用乙类临床量表对个体进行评估。乙类临床量表通常是经过验证和标准化的心理测评工具,它们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这类量表通常包括一系列问题或任务,用以评估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表现,如情绪、认知、社交功能等。
乙类评估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等)了解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症状、功能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和干预计划。同时,乙类评估还可以用于跟踪个体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情况,以便调整治疗计划。
总之,临床量表乙类评估是一种使用经过验证和标准化的心理测评工具对个体进行评估的方法。乙类评估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有助于专业人士了解个体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抑郁症自测量表?
抑郁症自测量表(SDS)可以用来自测吗
抑郁症自测量表(SDS)可以用来自测,但不能确定诊断,只能用来辅助诊断抑郁症。
抑郁症自测量表(SDS)可以用来自测,其主要用于测试患者是否存在抑郁心境,以及包括食欲有无改变、有无失眠、有无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兴趣下降等一些与抑郁症有关的表现。
SDS共20题,在自测后会有一个汇总的分数,若分数小于53分,证明患者没有抑郁倾向,在正常范围之内;若结果超过72分,是重度以上的抑郁。
但自测量表并不是诊断抑郁症的标准,诊断抑郁症需要到正规的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
本内容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常卫利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