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配什么除寒湿,梅核气有什么治疗方法?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梅核气来就诊,可以说大多数都已看过好多先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梅核气因不注意容易反复发作,有时候养生比治疗都重要。对于梅核气与治疗浅谈如下:
一、梅核气: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感觉咽部有异物感,但无吞咽困难症状。梅核气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咽异感症,又被称为咽神经官能症,癔球症,也可见于慢性咽喉炎。
二、病因病机:因生气或者工作与生活压力,肝气郁结,气结与咽喉部;又因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肝郁乘脾,脾运化水谷精微或者水湿功能下降,脾不能升清,变为浊液,凝结称痰与咽喉部。气痰互结与咽喉,形成梅核气。
三、梅核气主要临床症状:咽中有异物感,感觉有痰,时能咳出,时咳不出,有时咽痒如蚂蚁爬的感觉,有时咽干咽中灼热,有时感觉有个东西阻于咽喉部,吞咽不下等。
四、梅核气根据症状有以下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
主症:咽中如物梗阻,吞咽不利,脾气暴躁,胸胁作胀,乳房胀痛,嗳气频作,叹气舒服,头晕脑胀,暴发火眼,暴发耳聋耳鸣,或情志抑郁,郁郁寡欢,颈项瘿瘤(甲状腺肿大),女子月经前后不定,或崩漏,或闭经,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散结行气方药:逍遥散加减2、痰气互结:
主症:咽中有异物感,或有痰,时有咳出,时咳不出,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进食吞咽正常,若忙于工作或学习,异物感明显减轻,或消失,多见于女士,越在意越重。性格多疑,疑病重重,多处求医,症状还善变,舌淡红,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方药:半夏厚朴汤3、肝郁失音:
主症:情绪激动后突然声音嘶哑,或说不出话来,有的几十分钟,有的长达几天,但哭泣或咳嗽时发音正常,多疑善变,抑郁寡欢,咽中异物感,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喉镜检查,均为异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利咽开音方药:诃子清音汤加减五、梅核气养生注意事项:
1、保持好心情,少生气,少有工作及生活压力,家人给予理解与帮助。
2、可以做心理疏导,解除心理顾虑,不要太在意自我感觉的症状。
3、可以让值得信赖的人给予心理暗示疗法,疏导心理顾虑,多能取得好的效果。
4、积极参加工作或学习,转移注意力,干扰乱猜疑思想。
5、积极锻炼身体,注意保持良好睡眠,身体强壮了,减少对身体不适的猜疑。
6、若持续不见好转,可以找心理医生疏导或中药调理,积极治疗。
以上浅谈梅核气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施治,养生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友情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
湿气重怎样快速调理?
27岁的小王是一家私企的职员,公司今年以来业绩都不太景气,近期好不容易接到个大单,公司员工都在拼了命的加班,小王也不例外。
因为小王经常熬夜工作,深夜感到疲倦的时候喜欢喝冰奶茶来提神,最近感觉到自己容易疲倦,头晕乏力,身体浮肿,还出现口臭的情况,小王知道自己身体不对劲,第二天就去楼下的中医馆检查了,一检查才知道,是自己的脾胃开始出现问题了。
一、脾虚湿气重,身体会发出5个信号
1、排便不规律,大便黏腻不成形
脾胃虚,会影响体内水湿的正常运化,大便会出现含水量多的情况,排便时就会出现溏稀、黏腻,并且难以冲洗的情况,还会打乱日常的排便时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手脚冰凉,身体乏力
脾虚湿气重的人,会造成血液循环堵塞,血液不能正常流通,就会引起手脚冰凉、身体乏力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穿了很多衣服,却感到手脚冰凉的原因,这冰凉是从体内传出的。
3、舌苔肥厚白腻,出现齿痕
中医上诊断脾虚可以通过舌苔来判断,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舌诊,脾虚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当体内湿气淤积过多时,舌苔就会变得肥厚,上面出现一层白腻,并且有很多细小的齿痕,若有这些情况发生,说明脾胃已经非常虚弱了。
4、身体沉重,容易犯困
脾虚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当湿气累积在身体过多时,就会感觉身体像雨水打湿衣服一样,变得沉重无力,并且容易犯困,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
5、身体虚胖,出现赘肉
脾虚湿气重的人,身体很容易出现浮肿现象,这是因为体内水气无法正常运化,就容易出现水肿的情况,并且脾虚的人吸收营养过程中,脂肪得不到燃烧运化,就会堆积在身体中,造成体态虚胖,出现赘肉多的情况。
二、脾胃虚的人,多半喜欢做这4件事,但愿你没有这些习惯
1、经常熬夜:有熬夜习惯,或者作息不规律的人,都会容易出现脾虚的情况,因为身体得不到休息,身体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影响到各个器官的运作,中医上认为,失眠也和脾虚有一定的联系。
2、饮食不规律:脾胃不好的人,一日三餐多半是不正常的,并且喜欢吃辛辣油腻或生凉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脾虚的现象。
3、运动量少:平时运动少,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气血运化会变慢,毒素不能够正常排出,就容易造成脾虚的情况。
4、潮湿的生活环境: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吹低温空调的人,脾胃通常都不会太好,因为脾胃是喜热厌寒的器官,潮湿的环境、低温空调容易让身体受凉,体内水湿运化失调,从而影响脾胃的健康。
三、健脾祛湿,坚持做好3件事,脾虚不会再来“打扰”
1、饮食调理
中医上认为,调理脾虚应该以食疗为主,但这里调理脾胃的食物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山药,而是它;古代医书《脾胃论》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方子:取薏苡仁、赤小豆、芡实、红豆、栀子、大麦、苦荞、甘草、橘皮等食材,此方虽然食材量多,但却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搭配在一块熬制成:赤豆无湿茶,可以起到健脾养胃、利水渗湿的作用。
特别是薏苡仁、赤小豆、芡实这三物,可以说是健脾祛湿的“前三名”,可以起到健脾排湿,消肿利水、补脾益胃的作用,这三物为主,其他食材为辅,对于脾虚湿气重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身体一天天变好。
2、适当运动
每天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生活中各种压力,还可以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对脾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厚补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厚补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厚朴的功效和作用: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兴奋呼吸、抗溃疡、降压、松弛肌肉、抑制皮肤肿瘤等作用。
厚朴是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由于采皮的部位、加工及形状的不同,种类很多,主要有筒朴、靴角朴、根朴、枝朴四类。中医学认为,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肺、胃、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因能除湿,且是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朮、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胀满等症;因能行气,可配木香、枳壳同用治疗气滞胸腹胀痛;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疗便秘腹胀;因能下气降逆,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同用治疗痰湿内蕴、胸闷喘咳。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厚朴的主要成分是酚性成分、挥发油、生物碱、皂苷等,其中酚性成分、挥发油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其中某些成分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兴奋呼吸、抗溃疡、降压、松弛肌肉、抑制皮肤肿瘤等作用。
应用时应注意,本品行气,孕妇慎用。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谷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湿气重拿什么泡水喝比较好?
寒湿困脾会导致腹胀,呕吐,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可以吃白术泡茶喝。湿热中阻可见腹胀,恶心,口苦口黏,口渴不喜饮,皮肤发黄,低热不退,可以吃泽泻泡茶喝。四肢无力,腹胀,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泻舌胖是脾虚湿盛,用白术、苍术泡茶喝。湿在下焦可见下肢水肿,可以冬瓜皮泡茶喝。平时规律饮食,对化湿也有好处。
去湿气的用什么药物?
去湿气的药物有很多,常用的中药有藿香、佩兰、茯苓、山药、豆蔻、苍术等等,这些都可以去湿气,我们平时湿气比较重,也可以吃点中成药,常用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水、参苓健脾胃颗粒或者桂枝茯苓丸,这些都可以去湿气,还可以温通心阳、脾阳等等这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