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主治,五味子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五味子性味酸咸温,归肺肾二经。其主要的功效是敛肺滋肾,生津涩精。
五味子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收敛固摄上,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亏虚,则见喘促气短、咳嗽无力、懒言音低等证。五味子具有收敛和固摄作用,故能治气虚不敛之虚咳、喘促;2、气不摄津,阴虚津亏,则见自汗、盗汗、口干渴、流涎、多尿、尿失禁等,五味子具有固摄功能,故能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防止体液损失;3、肾藏精,主二便,精气不固则见遗尿、遗精、久泻、久痢等,五味子固摄精液,防止其妄泄和无故流失,故可用于精气不固之证。另外,五味子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阴血亏损、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五味子虽然五味俱备,但终究酸味独多,酸性收敛,凡精气耗散、滑脱等证,都可以与补养药同用,尤其适宜于肺肾两虚之咳嗽痰少、盗汗遗精者。如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之都气丸,可治肾虚喘咳。
五味子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如小青龙汤中配干姜、细辛温肺化饮止咳,用于寒饮咳嗽;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温暖脾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久泻不止、五更泄泻;配麦冬、人参益气养阴、生津敛汗,用于气阴两伤、口渴汗多、自汗盗汗。
五味子可生用,可炙用,醋炙则酸涩收敛的作用增强,酒炙则长于补肾固精。除了药用外,五味子也可作日常养生之用,如单用五味子可以直接用开水浸泡作代茶饮,也可加入适量的红枣或桂圆,如泡酒喝一般应浸泡15天以上,对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失眠、健忘、烦躁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过大。
五味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五味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五味子入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久嗽虚喘、遗尿尿频、梦遗滑精、久泻不止、自汗盗汗、内热消渴、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素、戈米辛A成分具有安定或镇静作用;五味子及其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素、戈米辛A、异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等成分,具有抑制应激性溃疡的作用。五味子多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有保肝作用,本品还具有增强免疫、降血脂、细胞保护、抗肾病变、抗癌的作用。但五味子味酸,能收敛留邪,对于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及咳嗽初起、麻疹初期者,都不宜使用五味子。
本内容由北京积水潭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潘旭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五味子蜂蜜有什么功效?
五味子蜂蜜呈淡琥珀色,清香浓郁,口感独特,冬季易结晶,是蜜蜂从五味子雌蕊中采集花蜜水反复酿制而成,含有五味子醇、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肺肾、益精益气、开胃通津液的功效。可治疗肺虚咳嗽、盗汗、遗精,对腹泻、内热口渴、心悸失眠、耳源性眩晕有较好疗效,男性更适合服用五味子蜂蜜。
五味子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五味子在中药学的分类上属于敛肺涩肠药,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临床应用久嗽虚喘、津少口渴、体虚多汗等症,也可用于精滑不固、小便频数、久泻不止等症
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甘为主,虽性温,但温而不燥。具有广泛的收敛固涩的作用,能上敛肺气而止咳,下滋肾阴而涩精,外用能收敛止汗,内能涩肠止泻,益气生津。凡肺肾两虚,津气耗伤之证皆可应用,且可以益心气,养心阴,安心神,常用与心悸失眠等。
五味子分南北,质量以北五味子为佳。
五味子的应用由来已久,历代以来对它的应用范围均有所不同。汉代已常用于收敛肺气,治肺失宣降咳喘等。魏晋南北朝应用范围扩大,提出可“补虚劳,生肌”。唐代还用于益气生津、补肾助阳。宋代同前主要治疗肺系疾病,但以五味子为主的新方大量涌现,敛肺止咳之功仍被重用。金元时期收敛之功不仅局限于收敛肺气,特色是止泻。明代提出北五味子功擅滋补,南五味子适用于风寒咳嗽;并详细论述了生熟之别及性味与功效关系。清代五味子功效发展达到新阶段,还用于安神。
药理研究明确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γ-五味子素、五味子醇、挥发油、甾醇、维生素C和E、鞣质等,在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现代的临床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除了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慢性传染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或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等肝系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
体虚失眠、神经衰弱、梦遗滑泄、泄泻等疾病外,还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心梗1号,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桂枝各9g,菖蒲、郁金各12g,黄精、赤芍各15g,方中五味子益气救脱,用于心肌梗死。
更多医药学知识,请关注作者。
对于中药材五味子你有哪些了解?
“五味之果”—五味子
在古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古代有八位仙人,个个都有好几百岁。之所以能如此长寿,是因为他们各自服用了能使自己长寿成仙的物品。其中有一个叫移门子的,服食的就是堪称上品仙药的五味子。他连续服食了16年,不但寿岁长绵,而且肌肤细润,洁白如玉,尤如天仙一般。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因此入火火不灼,入水水不沾,练成水火不怕的神功。
上述记载犹如神话,读后令人惊诧不已。移门子所服食的五味子,虽不可能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但确是一味作用广泛的常用中药。因其皮肉甘、酸,核辛、苦,全果又具咸味,故被称为“五味子”。五梅子、山花椒等,都是五味子的别称。
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经本草考证,五味子古今用药基本一致。五味子味甘酸,性温,具有补肾宁心、益气生津、固表止汗等功效,常用于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外用可治口舌生疮、烂弦风眼(睑缘充血、发炎等)、疮疡溃烂及痔漏等。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木酚素,是少数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药材之一。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也有兴奋作用,所以可用于镇咳和祛痰;因木酚素具有强效复原作用所以五味子也可降低身体的疲劳感。五味子能增强身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之功效。五味子还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常见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以说是作用多多的一种药材。
五味子除药用外,还可用于生产果酒、果酱、果汁饮料和保健品等,其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种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茎皮纤维柔韧,可供绳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规格等级
一等 干货。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1~2粒。果肉味酸,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干瘪粒不超过2%,无梗枝、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内有肾形种子1~2粒。果肉味酸,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干瘪粒不超过20%,无梗技、采质、虫蛀、霉变。
混淆品
南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甘肃、陕西以及湖北等地。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较小,多干瘪。直径2~5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肾形,较北五味子种子略小,表面棕黄色,略呈颗粒状。
五味枣杞茶
材料:五味子6g,枸杞子5g,酸枣仁5g。
做法:水煎代茶。
服法:每天一至两剂。
功效:宁心安神,健脑益智。
适宜人群:适用于病后体虚,心烦不寐,多梦,头昏,记忆力衰退者。
注意:外感发热或者泻痢者忌用。
五味子黄芪汤
材料:北五味子5g,黄芪10g,杏仁10g,枸杞子10g,蜜枣3颗,瘦肉适量。
做法:加清水10碗,煲两小时。
服法:佐餐服用。
功效:益气养阴,固表止汗。
适宜人群:病后体虚,少气懒言,口干多汗,肺虚咳喘者。
注意:外感发热或痰湿中阻者忌服。
Tips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要忌服。
本品以粒大、肉厚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