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什么,除了吃萝卜咬春?
2月4日,是“立春”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身体的养护也要趁早,从立春开始,莫忽视。
今日立春,吃萝卜“咬春”
立春,又称“打春”,有“咬春”的习俗。
“咬春”,即:吃个生萝卜,消食防病,解除春困,主要是通气。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细菌也开始滋生,易让人引发流感和发烧。
萝卜中,含有维生素C和锌,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功能。
此外,萝卜还含有木质素,能够提高细胞的活力,吞噬有害细菌,防治疾病。
因此,立春时节,不论是“咬春”,还是防病,吃点萝卜,是上上之选。
立春时节,饮食上,吃点啥好?
1、香椿
在民间,时常会听到“常食香椿不染病”的说法。
中医讲,香椿,开胃、降火,能保肝、利肺,对多种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香椿,带有的香气,有很强的疏通之效,能帮助阳气在人体内升发。
立春以后,多食香椿,是不错的选择。
2、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
“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
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3、春笋
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
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
立春过后,养生重养肝
“春三月,阳气生发,重在养肝。”
从立春,到立夏,这三个月,被称为“春三月”。
一般是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此时的养生重点在于——养肝。
春属木,肝也属木,春季,肝最为活跃,此时,是养肝的“黄金期”。
在春三月,温度逐渐由寒转温,肝的阴阳之气,也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立春后,要养肝阳,补养血,防肝火,助力肝气升发,做好下面几点:
1:一盘韭菜,养肝阳
立春时节,处于冬春交替,气温偏低,重点要养护肝阳。
一旦肝阳不足,则易怕冷、眼睛视物模糊、小腿肚抽筋等。
此时,韭菜,是非常不错的食物选择。
韭菜,辛温发散,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舒畅。
此外,多吃韭菜,还可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对肝功能也有益处。
搭配鸡蛋,一起炒食,还可滋养肝阴,达到阴阳双补之效,是春季养肝首选。
2:一种芽菜,疏肝气
春吃芽,夏吃瓜,立春后,多吃“芽菜”,养生可事半功倍。
养护肝脏,多吃一种芽菜——豆芽菜,是不错的选择。
“种生”的豆芽菜,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胃,同时,还可清热,对抗春燥上火。
黄豆芽,可疏通肝气、健脾和胃、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燥热”。
绿豆芽,入胃经和三焦经,能清热解毒、利尿、解酒毒等等。
立春后,吃点绿豆芽,可防上火,并且,不会出现脂肪堆积,是肥胖者佳选。
3:一杯茶水,降肝火
立春过后,外界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此时的总体感觉,还是很舒适,不冷也不热。
正因为如此,这一阶段,稍加不注意,就会导致肝火过旺。
一旦肝火大,易失眠多梦,头痛自汗,目赤红肿,易怒,爱发火等等。
此时,用一些清热解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喝,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金银花奶汁草茶,泡水喝,可清热解毒,去火消炎,降肝火。
用金银花、奶汁草,菊花,桂花,做成茶包,每日泡水代茶饮即可。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可改善上火引起的口干口苦口臭等,常和菊花搭配。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清热解毒,临床上常与奶汁草搭配。
奶汁草,有着“天然抗生素”之称,被称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对于清肝热,效果尤佳。凡是,肝中郁热所见的,红肿痘痘,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饮用。
桂花,性质温和,味道清香浓郁,亦可起到中和寒性之效。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可清热解毒,快速降肝火。
4:一份睡眠,养肝血
肝血,是指肝所藏之血,与肝气相对而言,可滋养肝脏,营养机体功能。
熬夜伤肝血,久视伤肝血,一旦,肝血不足,则指甲易断、面色白、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等,危害健康。
立春后,要注意养肝血,一定要睡好子午觉。
人卧血归肝,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养肝血,还可促进肝脏的解毒与修复。
一旦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保证子时熟睡,对于肝脏尤为重要。
此外,午时小憩一会,可养肝肾,进而有利于养肝血,促进肝脏健康。
睡好子午觉,对于养护肝血,十分重要,切莫忽视。
5:一项运动,强肝脏
立春后,很多人会“犯困”变懒,但是,要注意适当的运动,不可少。
适当的运动,不但可对抗春困,还可强健肝脏,促进其排毒,助力健康。
走路,散散步,是养护肝脏不错的运动选择。
走路,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排毒,减轻肝脏负担,亦可强健肝脏,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闲来无事,经常走一走,散散步,还可改善心情,有利于疏泄肝郁,保护肝脏。
最后,小动作,也能强肝,坚持做
1、敲大腿
肝气一通,百脉皆通。
经常敲敲大腿,可舒经活络,通肝气。
2、常拉伸
经常拉伸两侧,疏通肝胆经络。
站立,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贴双耳,腰往左侧弯到极限,感觉整个脊椎向左侧拉伸。
保持这个伸展的姿势15秒,放松,再换到右侧,同样保持15秒钟。
大家应该怎样秋季养生呢?
秋季养生重在滋阴润燥,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也可以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秋季养生寓意?
寓意是顺应天时。月有阴晴圆缺,一年有四季轮回,树有生有死。人本身作为一个生物个体,也会随着四季变化,身体也会发生变化。
夏季炎热,人体内血液,主要在四肢,五脏六腑血液相对较少。进入秋季之后,温度降低人体血液,向五脏六腑回收。所以一部分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干咳等等问题。
因为夏入秋温差大,给人体带来改变比较大,因此很多人会说秋季要养生。
立秋儿童养生小常识?
一、给儿童喝足够量的水。在儿童秋季养生小常识中这个很重要,人体本身的水分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达到68%以上,孩子身体的水分必须保持充足,而且,秋天本来就很干燥,干燥的气候会带走儿童身上的水分,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无论是在家还在在户外,母亲都要记得随时给儿童补充水,可以用质量好的奶瓶喂水,千万不要等到儿童感到渴的时候再喂水。而且,一定要给儿童喝白开水或者矿泉水,不要给儿童喝任何饮料。
二、多吃蔬菜和水果。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在儿童秋季养生小常识中很多的水果都是可以给儿童吃的,很多孩子长大不愿意吃水果就是因为幼儿期没有养成吃水果的习惯,或者喂的方法不对,幼儿不接受,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喜欢吃水果,而不喜欢吃水果的孩子,身体里就会缺乏维生素,身体就会比较差。可以选择苹果,橙子、梨等,现在家里都有榨汁机,母亲勤快一些多榨些新鲜的果汁给儿童吃。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乏?
秋乏怎么缓解
1、泡花旗参
从中医角度来讲,“秋乏”是因为秋天干燥,致使人阴液不足,阳热旺盛所致,那么养阴润燥就是关键所在了。此时,泡上一杯花旗参,既可以提神抗疲劳,还可以滋阴补气。
泡法:将花旗参切片,取5—10克开水冲泡即可。这样的一杯茶可比咖啡或茶要好得多,因为它不但可以提神,还具有养生之效。
2、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或烧烤,如烤串、辣椒、生姜、葱、白酒等。可以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等。
最好避免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在人体内产生酸性物质,使人感到倦乏。而水果和蔬菜则具有提神之功效,因为水果蔬菜属碱性食物,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消除人的疲倦感。另外,水果蔬菜还可以帮助肝脏将人疲倦时产生的物质尽快排除掉。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作为辅酶,维生素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秋天水果和蔬菜非常丰富,比如西红柿、茄子、葡萄、梨、柑橘等,都能帮助克服疲倦。
4、多晒太阳
秋季来临,阳光的照射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人体的褪黑色素分泌增多,会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感觉心情低落。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使人心情开阔,更有精神。
5、伸懒腰干梳头
经常伸伸懒腰,能让肌肉得到放松,将氧更多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也会感到更舒服。将手放在脸上揉搓,或者让手指像梳子一样梳理自己的头发,可以促进头部血液的循环,同样可以缓解身体的压力。
如何避免秋乏
1、家居、衣着多色彩,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秋乏
如果长期从事室内工作,可以在工作间、案头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女性可以多穿一些颜色比较明快的服饰,通过眼睛给我们的身体传递兴奋、喜悦的信号,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2、饮食甘、淡多汁液
通过饮食迅速补充机体在夏季消耗的气血、津液。首先多补水,可以喝绿茶、梨汁等生津止渴的液体,补充津液;其次多吃些清淡可口、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百合、山药、扁豆粥、杏仁糊、银耳羹等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功能迅速恢复。
3、睡眠充足保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仅能恢复脏腑功能,还是提高脏腑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从夏季的消耗中迅速复原的重要因素,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以保证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特别是中午适当午休,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睡眠不好的人,可以试一试中药茶饮,比如:酸枣仁等。
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叶很简单,就是呼气的时候腹部是微微地向外隆起,吐气的时候,肚子慢慢地向内缩。但是这种呼吸方法可以让氧气充分地吸到体内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体内的废气获得交换,将废气排出体外,不但可以让你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同时也维持一个均衡的精神状态。
5、户外活动要加强
积极锻炼,多到户外活动。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和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切忌大汗伤及津液。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兴奋性。如果想了解更多缓解秋乏方面的小妙招,可以微 信搜索【食光记忆老薛家】,了解更多关于秋季养生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