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有哪些名字很好听的中草药?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其中中医最具特色的是中草药,那么有什么比较好听中草药名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连翘
是一味清热解毒药,主要是用于治疗痈疮,丹毒,温病初起,风热感冒等,一般多与银花搭配。
2.紫苑
别名是青苑,紫倩,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治疗风寒咳嗽,气喘等,止咳多与款冬花,百部同用。
3.白薇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温邪伤营发热。
4.灵磁石
具有镇静安神,潜阳纳气,用于治疗肾脏风虚,痹症以及肢节肿痛者。
5.白芍
具有敛阴止汗,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作用,现在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自汗盗汗等证。
6.龙葵
一听这个名字就想起了仙剑奇侠传里边由刘诗诗扮演的"龙葵",这个名字听着就很古典,那会儿还没怎么接触中医,以至于后来才知道,里边的龙葵,天蓬,徐长卿之类的都来自于中药,瞬间对祖国医学的仰慕更上一层楼!龙葵主要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炎为主,主要是用于治疗丹毒,咳嗽,小便不利等。
7.徐长卿
这个一听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它却是一味中药,具有祛风,化湿,止痛等作用,主要用来治疗风湿痹痛,腰痛等证。
8.景天
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为主,多用于治疗丹毒,疔疮痈,风疹等病。
总之,祖国医学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宝贵结晶,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发扬光大!龙血藤有什么用处?
龙血藤是 龙须藤。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别名、圆龙、五花血藤、百代藤。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薄被紧贴的小柔毛。叶纸质,卵形,总状花序狭生,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下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用处?龙须藤适用于大型棚架、绿廊、墙垣等攀缘绿化。可作陡坡、岩壁等垂直绿化。
蛇舌草有什么功效?
蛇舌草,指的是中药上的“白花蛇舌草”,这种草很不起眼,功效可不小,堪称救命之草。
点击关注【老邪农语】,了解更多农村花草以及农村文化。
蛇舌草这名字听起来可不好,形象差,只因其中有“蛇”这个字,在农村可谓是毫不起眼,真的太普通不过了,我每次下田碰到,看都不看就往前走,其实这也是好宝贝。白色的小花外加线形的叶子,这就是白花蛇舌草了,它有很多别称,包括蛇舌草,蛇总管等等,蛇的形象恶劣,哪知这种植物实际上和蛇没有直接联系,采收后晒干,成了救命的中药。
蛇舌草有利湿通淋和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我们单位用这个药倒是挺多的,中药成品质轻,称起来十分麻烦,可没办法,谁让它厉害,还是得开的。等我说完,您就知道它有多牛了。
利湿通淋这功效应用于湿热淋证,在南方用得多,可针对小便涩痛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在《广西中药志》中有很多的详细信息。
清热解毒消痈这个功效应用得最广泛。它可以针对热毒类的毛病进行治疗,比如肿毒和咽喉肿痛,直接外用就能有很好的效果,甚至是可以解蛇毒,在山边不慎被蛇咬伤,而身旁刚好有蛇舌草,那或许会有救,这就是蛇舌草与蛇唯一的联系了,这个关系是间接的。
我们单位常用于肿瘤方面,要知道现在得肿瘤人可不少,人们都希望找到良药,蛇舌草就成了救命之草。
蛇舌草的功效是不是很强大呢?如今有不少人种植蛇舌草,也许正是看中了其价值,在农村见到可别忘了采回家。以上就是老邪的回答,希望能通过我的专业知识,让您更全面的了解这味中药材,需用药可咨询医生来使用。
觉得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起来,或是分享给更多的人,感谢!
谁认识这种植物?
朝天委陵菜,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羽状复叶,草质,两面绿色,较柔,小叶7-17。花常单生,多生于平原地区。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用。
主根细长,并有稀疏侧根。
茎平展,上升或直立,叉状分枝,长 20-50厘米,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
基生叶羽状复叶,有小叶2-5对,间隔0.8-1.2厘米,连叶柄长4-15厘米,叶柄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小叶互生或对生,无柄,最上面1-2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合生,小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通常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圆钝或缺刻状锯齿,两面绿色,被稀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向上小叶对数逐渐减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疏柔毛或几无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全缘,有齿或分裂。
花茎上多叶,下部花自叶腋生,顶端呈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8-1.5厘米,常密被短柔毛;花直径0.6-0.8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副萼片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顶端急尖,比萼片稍长或近等长;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与萼片近等长或较短;花柱近顶生,基部乳头状膨大,花柱扩大。
瘦果长圆形,先端尖,表面具脉纹,腹部鼓胀若翅或有时不明显。
花果期3-10月。
宫颈炎中药吃什么?
宫颈炎属中医“带下病”的范畴,带下之病,多由饮食不节,优思伤脾,运化失职,湿浊停聚;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与湿相搏,湿热互结;或素禀肾虚,房事不节,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最终湿浊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故止带中药主要有健脾胜湿药、清热化湿药、益肾止带药三类。
健脾胜湿药主要包括党参、白术、山药、苍术、陈皮、芡实、车前子等,临床上常配以海螵蛸、煅牡蛎、白果仁等收涩止带药,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带功能,用于脾虚湿盛所致带下。
清热化湿药主要包括黄柏、穿心莲、千金拔、功劳木、两面针、土茯苓、苦参、蒲公英、忍冬藤、大青叶、黄芩、栀子、紫珠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功能,用于湿热下注所致带下。
益肾止带药以补肾药物地黄、杜仲叶、续断为主,常配伍延胡索、川楝子、红藤、莲房、侧柏叶等行气和血、收涩止带药物,具有益肾和血、理气止痛功能,用于肾虚夹瘀所致带下。
健脾胜湿的中成药主要有除湿白带丸、妇科白带膏、千金止带丸、妇良片等。
清热化湿的中成药主要有白带丸、杏香兔耳风片、妇科千金片、宫炎平片、金刚藤糖浆、金鸡胶囊、妇炎康片、盆炎净颗粒、妇乐颗粒、花红颗粒、保妇康栓、妇炎平胶囊、红核妇洁洗液、妇宁栓、复方杏香兔耳风颗粒、抗宫炎片、康妇炎胶囊、妇炎净胶囊、妇炎康复胶囊、复方岗松洗液、复方清带散、妇炎舒胶囊、妇必舒阴道泡腾片、妇科止带片、坤复康胶囊
益肾止带的中成药主要有妈宝颗粒、愈带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