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早期有哪些症状,肾有问题的症状有哪些?
肾脏疾病不同的病因症状也是有区别的,有的会出现早期的蛋白尿,血尿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等,当发现有肾脏疾病时,要进一步了解引起肾病的原因,是原发性的肾病还是继发性的肾病。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
蛋白尿的症状有哪些?
蛋白尿表明肾脏受损。它的早期症状可能是尿液中泡沫增多。随着疾病的进展或尿蛋白量的增加,此时会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表现。更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肾炎、iga肾病和肾病综合征。对于治疗,需要根据尿蛋白量制定计划。对于小于1g的少量蛋白尿,可使用ACEI/ARB药物。如果蛋白质量相对较大,需要检查肾脏穿刺,并根据肾脏病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常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肾不好”个问题的范围太过于宽泛,要想了解肾不好会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先知道肾是怎么不好的?肾出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肾结石和慢性肾炎都是肾不好,但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病,表现也完全不同,所以要想知道肾不好有哪些表现,一定要知道肾怎么不好的。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肾相关疾病,让大家对肾相关疾病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肾相关恶性肿瘤肾相关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肾细胞癌和肾盂癌,肾细胞癌也就是我们常称的肾癌。肾癌是泌尿系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数量远比肾盂癌要多。肾癌和大多数的内脏恶性肿瘤一样,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随着肿瘤的额增大,临床表现是越来越明显。
图一:肾癌是起源于肾脏的恶性肿瘤
无症状肾癌:肾癌早期是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的,因此大多数肾癌患者是体检时发现的,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60%左右。这也提醒大家千万别等到有症状了再去查,到了一定年纪一定要定期体检。有症状肾癌: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以往也称为“肾癌三联征”,这三种症状同时出现的比例也就10%。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可表现为高血压、贫血、发热、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20%~30%的患者因肿瘤转移可以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到了肿瘤晚期,患者由于肿瘤的消耗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就恶病质的表现。肾结石肾结石也是非常常见的疾病,特别是男方的确的肾结石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肾结石的病因比较复杂,和内分泌、代谢以及饮食都有一定的关系,最后的结果就是尿中的一些成分析出晶体,在肾内形成结石。结石的症状和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有无梗阻、感染等因素有关。
图二:肾结石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尿中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的结石
无症状:一些光滑的特别小的结石,如果不发生梗阻、感染,能够随尿液排出体外或者固定在肾内不动,那么往往是没有症状的。还有一些比较大的结石,因为结石比较大,不容易发生位移,因此也可长期无明显症状,偶尔有轻度肾区不适或酸胀感。腰腹部疼痛:疼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位置固定的较大结石发生感染、压迫以及肾积水导致的胀痛、隐痛或钝痛 ;另外一种是活动度大的小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导致梗阻以后出现的肾绞痛的症状。肾绞痛是突发的,疼痛剧烈,患者往往是卷曲身体,表情痛苦,疼痛还可以沿输尿管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外阴部放射,可伴一些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血尿:血尿常在疼痛之后出现。血尿可以是肉眼血尿,也可以是镜下血尿。血尿是结石刺激或者结石引发的感染所致。感染症状:慢性感染可以出现腰部的隐痛,如果感染比较急,波及全身,那么会出现发热、寒颤的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是腰痛、尿急、尿频。肾功能不全、尿闭:这种情况属于肾结石严重的表现了,往往是双侧肾结石,且发生严重的梗阻,导致肾功能出现问题,再严重的会导致双侧肾脏产生的尿液不能排出,也就是尿闭。肾囊肿肾囊肿是非常常见的疾病,50岁以上一半的人都有肾囊肿。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肿比较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压迫的症状,如果囊肿破裂可能会出现一些感染的症状。
多囊肾也是肾囊性病,但是它是一种遗传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双肾会长满囊肿。到了发病期的临床症状比较多,如高血压、腰痛、发热、肾功能衰竭、血尿等表现。
图三:单纯性肾囊肿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危害,而多囊肾最终会摧毁人的肾功能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和内科的各种肾炎不是一类病,肾盂肾炎是由于病原菌感染肾脏所致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内科的肾炎往往都是免疫性疾病,波及的是肾脏的微观结构。肾盂肾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图四:肾盂肾炎是感染性疾病,和内科的肾炎是有不同之处的
急性肾盂肾炎:局部症状可以表现为患侧的腰痛,查体时有明显的压痛,并伴有膀胱刺激症;全身症状主要是感染波及了全身,表现为高热(体温高达39℃左右)、寒战、全身酸痛、乏力、恶心、呕吐等。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容易反复发作,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病情在进展。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以及间歇性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到了晚期,肾功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是不可逆的。内科肾炎这类疾病是对肾脏的微观结构造成了损伤,常见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以乙肝病毒性肾炎等。这一类疾病的主要表现就是肾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尿、高血脂、乏力、食欲下降、发热、腰部疼痛、纳差、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如果治疗不当或者病情发展到晚期,那么就是尿毒症的表现。到了尿毒症期除了以上的一些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各种代谢紊乱的表现,因为肾脏已经完全没有了滤过功能,体内的多余的水份和代谢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去,表现有严重的水肿、无尿、高血压、胸闷、气短、高钾血症、恶心、呕吐等。到了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的透析,我们知道尿毒症的患者每周应该透析三次,而且平时的饮食也是有严格的控制。
图五:内科肾病是一类累计肾微观结构的疾病,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寄语很多肾相关疾病早期是没有临床表现的,因此我们才经常听说某某检查突然发现是尿毒症、肾癌等这样的话了,有些病早期就是比较隐匿,因为肾脏不像皮肤,能够让你每天都看到它的变化,所以有些病想要靠临床表现发现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里我还是提倡大家定期体检,做个尿常规、肾脏的超声这样简单的检查能够发现很多问题,价格也不贵,也就一两天的饭钱。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体检。
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所谓“慢性肾病”,从定义上而言,主要是指: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而可以引起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其实非常多,包括各类肾小球肾炎、肾结石、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以及药物性肾损伤等等。简言之,只要是肾脏相关的疾病,最终都有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而慢性肾病逐渐往后发展,就会演变成肾衰竭、尿毒症。
正是由于慢性肾病具有非常广泛的病因,因此,其患病人群其实非常庞大。在全世界范围内,一般人群中,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4.3%了。而在我国,根据统计,18岁以上成年人群的慢性肾病患病率超过10%。
慢性肾脏疾病的筛查慢性肾脏疾病的筛查,一般以医学检查指标为主,而不应该以观察症状为主。这是因为,慢性肾病在早、中期阶段,往往是以尿液和血液检查出现指标异常为主,而症状非常隐匿;一旦当症状出现时,常常代表慢性肾病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由于肾脏的工作能力减退,因而导致水、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肾脏对于血压的调节出现异常,可以引起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可以导致贫血,出现贫血相关的各类症状:乏力、疲劳、嗜睡、头晕等;肾脏功能减退还可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出现体重下降;如果体内某些代谢废物的浓度持续升高,还可以导致恶心、呕吐、口腔里出现金属味、皮肤发生瘙痒等表现。如果说,等到这些症状都出现时,再去诊断慢性肾脏病,那往往就太晚了。慢性肾脏病的筛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血液肾功能的检测。尿液中白蛋白水平的升高、血肌酐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往往比症状要出现的早得多。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进行及时干预,常常可以延缓甚至阻止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当然了,如果我们错过了早期筛查慢性肾脏疾病的机会,让肾脏结构或功能的损害发展到了更严重的程度,则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包括:
贫血;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机体矿物质、骨质代谢异常;机体酸中毒;感染风险增加等。慢性肾脏疾病的预防建议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预防,平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运动锻炼、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规律作息、避免过劳等;控制各种可控制的肾脏损害因素: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控制高尿酸血症、减少体内肾结石的形成、预防或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血脂异常等;避免药物造成的肾损害:不随便、乱用各类药物、不使用成分和毒性不明的中药,所有的处方类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好的,关注“家有好医赵博士”,请把这些医学小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们!
出现哪些症状?
肾病的初期,往往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不少患者身体非常不舒服了,才会到医院去看病,结果发现肾脏病已经很重了,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马上做血液透析。因此,美国《健康》网站刊文提醒,出现以下10个常见信号必须非常警惕。
1。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王暴魁指出,肾 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是其他原因,而忽视肾脏问题。
2。胃口不好。病人会出现多种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因为胃肠道水肿,常有不思饮食、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
3。恶心呕吐。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时,血中尿素氮增高,肠道中细菌的尿素酶会将尿素分解为氨,氨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加之此时的 肾脏对尿的浓缩功能减退,就会增加患者的夜尿量,而人体水分在夜间会大量丢失、血液浓缩,晨起血尿素氮水平相对升高。所以,晨起时容易恶心、呕吐加重。
4。小便有泡沫。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很多,肾病也会引发这一现象。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5。排尿量不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为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
6。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尿常规就可以查出。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7。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就诊。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分泌造血激素的功能,也是肾功能损害的一大信号。
8。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注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
9。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
10。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确诊,以期早发现肾脏疾病,进而早期治疗。肾病已经不是中年男人的专利病了,小伙子、大姑娘都可能得肾病,只要他们招惹了五大肾病元凶!1、大鱼大肉,蛋白太多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重视蛋白质的摄取是应该的,但这不代表“高蛋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 就足以补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但现在很多职场人士经常应酬,大鱼大肉,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建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对于一般健康成年男人每天吃65克蛋白质,女人每天吃55克蛋白质,也可以按一公斤体重0.8-1克蛋白质来大致估算自己一天需要多少蛋白质。
2、老火靓汤,嘌呤太多
很多人“无汤不欢”,觉得煲汤喝既营养又健康,其实喝太多老火靓汤并不好。老火靓汤一般都加入不少肉类,且煲上两三个小时。长时间熬制,大量的嘌呤会溶解到肉汤中。经常喝嘌呤过高的老火汤,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导致痛风,也会损害肾脏。
建议:多食清淡而有利尿作用的食物,有利尿消肿作用的食物有鲤鱼、鲫鱼、羊奶、西瓜、冬瓜、绿豆、赤小豆等。西瓜皮煮水,利尿效果较好。
3、经常憋尿,肾脏受损
不少人因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过久容易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容易并发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
建议:膀胱蓄存尿液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常成年人膀胱内尿量达 150 ~ 250毫升时,才开始有尿意;尿量达250~450毫升时,就引起排尿活动,此刻,膀胱尚无不适之感,一旦超过了这一生理性容量,就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膀胱壁扩张,从而使腹部产生一种胀迫不适之感,甚而疼痛和心烦意乱。所以应在尚无不适之感时及时排尿。
4、喝水太少,结石来找
工作忙起来,很多人也顾不上喝水。喝水不足,尿量自然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临床常见的肾结石和长时间喝水不足密切相关。
建议: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保证8大杯开水。兼有糖尿病的朋友还以用玉米须1g,蒲公英0.4g,玉竹0.3g,玫瑰花0.3g制成蒲公英包谷茶每天饮用,在补水的同时还能起到抑制结石、调节血糖的作用。
蒲公英的别名叫“尿床草”,其利尿作用是很好的,且蒲公英有广谱抗菌作用,传统中医常用它治疗乳疮,取其抗菌消炎作用,肾结石严重后可发生尿路感染,而蒲公英正可缓解尿路感染。
玉米须同样具有利尿的作用,且有泄热、平肝和利胆等功效,对治疗肾炎、水肿、胆结石和肾结石等很有疗效。玉米须在中草药学当中被叫做龙须,是一种天然药材,它还有利尿降糖的作用,其含有的玉米须多糖、玉米须皂苷等物质可以综合调节血糖,搭配蒲公英、玉竹、玫瑰一同饮用,效果更佳。
5、饮食偏咸,加重负担
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吃得过咸,肾脏的负担自然加重。再加上盐中的钠会令人体的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同时,饮食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
建议:每天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