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薤白汤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急剧性、短暂性缺血导致的。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各种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凉等)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氧不足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常无明显诱发因素,可在休息时突然发作,常因冠脉斑块破裂或冠脉痉挛引起。心绞痛是临床上的急症,我们要认真对待,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乃至猝死(不稳定心绞痛常见)。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性或紧缩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到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部,可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等不适,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很快缓解,持续时间很少超过半个小时,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不稳定心绞痛常常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我们更应立即处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心绞痛的症状可不典型,心前区疼痛可不明显,可以牙痛、肩背痛、上腹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为首发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脉有基础狭窄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突然出现胸痛或上述症状应警惕心绞痛可能,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在心绞痛发作时可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迅速缓解症状,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遵医嘱用药。同时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和突然受凉等。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心绞痛的常见表现,更应警惕不常见的症状,及时识别,早期正规治疗很关键。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冠心病吃多久的药才能治好?
冠心病是一个慢性病,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以冠心病无论采取什么治疗方法(如支架植入和冠脉搭桥)都需要终身吃药。
笔者在前面相关文章中也介绍过,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基石用药。这两个药起到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防止斑块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加重引起心绞痛发作和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需要终身吃药。
如果没有血压过低、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禁忌,建议终身服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缓释片、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室壁张力,减慢心率和控制血压,达到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目的。同可以收缩非缺血区血管,扩张开放缺血区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长期服用可以促进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缺血。
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起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降糖药物。使血压血糖达标。降压药建议使用能够抑制和逆转心室重构的倍他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止发展到心衰严重阶段。
平时要注意均衡营养,选择植物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油脂、肥肉、鱼籽和蛋黄等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低盐少糖摄入。
戒烟戒酒,长期吸烟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建议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减肥控制体重有利于降压、降脂、控制血糖。运动有利于冠脉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发作。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而西医反对用酒服药?
药酒并不是中医最主要的治疗疾病的方式。这个其实只是由于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为了更好的提取中草药当中的有效成分,方便人体吸收而采用一种方式而已。
最早的药酒,并不是用酒泡药,而是把药材跟酒一起发酵。后来开始直接把酒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比如瓜蒌薤白白酒汤,就是利用酒性轻扬,引药上行,温通的作用。不过,那时候并没有高度酒存在,所以,酒的副作用并不明显。
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酒的度数也越来越高,这时候中国的医家也认识到了酒的危害,比如《千金方》当中就有描述,认为“酒性酷烈,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性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等等。
目前的药酒,内服的最常用的还是一些补酒,还有针对风湿痹症之类问题的治疗。当然,有一些比如竹叶青酒,桂花酒之类的,也可以算作药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疾病,很多时候都是需要避免辛辣食物的,这个辛辣当中,就是包括酒这类东西的,尤其是一些脾胃疾病,还有一些热病,包括外感疾病都是不建议喝酒的。更不要说用酒吃药了。
而西医不建议用酒吃药,主要是由于酒精跟药物有协同作用,尤其是镇静药,是可能造成猝死问题的。跟解热镇痛药可以增加止痛作用,但是,也可以增加对于肝脏的负担和胃肠道的副作用。
所以,两个都没有错。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几个方子?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几个方子
小细胞肺癌采取综合治疗,可辅以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性地组方配伍,每个人的具体组方药量不尽相同。临床气滞血瘀证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湿毒蕴证多以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阴虚毒热证治以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气阴两虚证多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此外一些中成药制剂也有一定疗效,如复方斑蝥胶囊、清肺散结丸、康莱特软胶囊等。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可自行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服中药治疗。
1.肺癌是常见的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病变可分成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肺癌早期症状多隐匿,许多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影响治疗和预后。临床以咳嗽、咳痰带血、咯血、气短喘鸣、消瘦、胸痛、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是快速增殖和早期广泛转移,多数患者初次确诊时已有脑、肝、骨、肾上腺等部位转移,其典型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
2.中医学认为,肺癌病人正气虚损,又有邪毒入侵,以致痰瘀毒聚,壅结于肺而发病。其正气虚损为本,因虚而致实,是全身为虚、局部为实之病。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辨证论治。肺癌早期重驱邪,治以行气活血、化痰软坚、利湿解毒等;晚期则以扶正为主,标本兼顾。
3.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建议采取多学科综合与个体化相结合,科学地综合使用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而中医治疗肺癌的独特优势在于具有抗肿瘤良好疗效,以及减轻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的毒副反应,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复发转移。因此中医治疗是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病人可在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系统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的治疗。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程志强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医古方剂对现代心脏病的应用有哪些?
中医古方剂,历史悠久,有些“名方”历久弥新,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这里精选五个治疗心脏病的名方,管中窥豹,“一睹”古方剂的魅力。
一、炙甘草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历代医家应用本方后都有独到见解,评价如下。
补阴为主。清代柯琴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补血为主。清代医家唐容川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气血双补。金代医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
【药味及特色】
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9味药组成。
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主治气虚血弱,症见脉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淡白或淡红,脉结代或细为主症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塞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还能抗缺氧。
二、瓜蒌薤白白酒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名家评价。《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薤白滑利通阳,瓜蒌润下通阴,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顺接,其津液必凝滞而为痰,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证见矣,脉紧沉迟为阳虚之验,故主以通阳”。
【药味及特色】
由瓜蒌实 、 薤白 、白酒 3味药组成。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主治胸痹证。胸部闷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
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抗缺氧,保护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脂质代谢和调整前列腺素及环核苷酸代谢平衡等作用。
三、苏合香丸
【来源及医家】
苏合香丸是著名的温通开窍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为温开剂的代表方,既是治疗寒闭证的常用方,又是治疗心腹疼痛属气滞寒凝的有效方。
看医家对苏合香丸的评价,帮我们了解此方。
清代医家张璐《本经逢原》: “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能透诸窍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弛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
清代医家吴仪洛《本草从新》: “今人滥用苏合丸,不知诸香走散真气,每见服之,轻病致重,重病致死,惟气体壮实者,庶可暂服一二丸,否则当深戒也。”
清代医家汪昂《本草备要》:“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
【药味及特色】
由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朱砂、诃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龙脑、苏合香、乳香15味药组成。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阻,突然昏倒。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癔症性昏厥、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属于寒闭与寒凝气滞者。是抢救煤气中毒和心肌梗塞、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近代药理研究:方中含挥发油成分,是表达辛味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基础物质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强心,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脏。
【新扩展方及特点】
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苏冰滴丸都是由古代名方苏合香丸精简而成,现在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1、冠心苏合丸
主要成分:苏合香,冰片,乳香(制),檀香,土木香
功效:理气,宽胸,止痛之功效
应用:用于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2、麝香保心丸
主要成分: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
功效:芳香温通、益气强心
应用: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3、苏冰滴丸
主要成分:苏合香脂、冰片
功效:芳香开窍,通脉止痛
应用: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具有上述症状的,能迅速缓解症状。
四、血府逐瘀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日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清代医家 唐宗海《血证论》:“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药味及特色】
由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11味药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胸中血瘀。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唇暗或两目暗黑,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渐热,舌质暗红,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损伤,抗缺氧。
五、朱砂安神丸
【来源及医家】
元代李杲《医学发明》
【药味及特色】
由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5味药组成。
具有养血益气,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烦体倦,怔忡健忘,少眠多梦,心神不安等。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心肌炎、心脏期前收缩等证属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有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解热、镇痛等作用。 抗心律失常,能明显缩短其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减少其异常搏动次数。
请您阅后给我留下意见和建议,不胜感激!
我是一名中医高级讲师,你我在文章中“遇见”,期待下一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