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取穴,人的身体任脉有多少穴位?
任脉在人体的前面循行:起于前后阴之间的会阴部,经耻骨联合向上,沿腹、胸、颈部的正中线,止于下颌部的正中线上。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共24穴。
主治:口齿病及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的疾病,下腹部的穴位,兼有强壮作用。
1.会阴穴:在会阴部正中,男子,当肛门与阴囊之间;女子,当肛门与阴唇联合之间,截石位取之。
功能及主治:醒神镇惊,通调二阴。有治溺水窒息,昏迷,惊痫,二便不利,痔疾。
2.曲骨,仰卧,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五寸,当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功能及主治: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阳萎,月经不调,痛经。
3.中极,仰卧,脐下四寸处。主治:尿闭,尿痛,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等。
4.关元,取穴仰卧,脐下三寸处。主治:腹痛,腹泻,遗精,阳萎,白带多,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遗尿。又为全身强壮穴。
5.石门,取穴仰卧,脐下二寸处。主治:腹胀泄痢,绕脐疼痛,水肿,小便不利,经闭带下。
6.气海,取穴:仰卧,脐下一寸半处。主治:同关元穴。
7.阴交,取穴仰卧,脐下一寸处。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腹痛,腹满水肿,小便不利。
8.神阙,取穴仰卧,在脐窝正中。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
此穴禁针,重灸。
9.水分,取穴仰卧,在脐上一寸。主治:腹痛翻胃,腹胀肠鸣,水肿鼓胀,面肿。
10.下脘,取穴仰卧,在脐中点上二寸处。主治:腹胀脘痛,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
11.建里,取穴仰卧,脐中线上三寸处。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12.中脘,取穴仰卧,脐中线上四寸处。主治:胃痛,呕吐,吐酸,腹胀,消化不良。
13.上脘,取穴仰卧,脐中线上五寸处。主治:同中脘穴。
14.巨阙,取穴仰卧,脐中线上六寸处。主治:胸疼心痛,心烦惊悸,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呕吐,黄疸。
15.鸠尾,取穴仰卧,腹正中线,脐上七寸处。主治:癫狂,皮肤痛或痒搔。
16.中庭,取穴仰卧,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五助间隙,当胸骨体和剑突连接处。主治:胸腹胀满,心痛,呕吐。17.膻中,取穴两乳之间的中点,约平第四肋间隙。主治:乳少,胸痛,胸闷,咳嗽。
18.玉堂,取穴仰卧,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处。主治:胸痛,咳嗽喘息,呕吐,两乳肿痛。
19.紫宫,取穴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二助间隙处,仰卧取。主治:胸肋支满,咳嗽气喘,喉痹,吐血,呕吐。
20.华盖,取穴在胸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处,仰卧取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痛。
21.璇玑,取穴在胸骨正中线上,胸骨柄中点处,仰卧取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
22.天突,取穴仰卧,在胸骨上缘正中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呃逆,食道病。
23.廉泉,取穴在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下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舌强不语。
24.承浆,取穴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主治:流涎,齿痛龈肿,面肿,消渴。
主治要点,脐下诸穴,中极穴,主治膀胱腑症。关元穴,主治小肠腑症及妇科疾患及肝脾肾三脏之虚症。石门穴,主治三焦腑症。气海穴,主气虚、气滞诸症。神阙穴,主治腹痛吐泻,用灸法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上腹诸穴,主治一切胃腑症及脾脏疾病。胸部各穴,风胸痛满闷,咳嗽气喘等症皆可选用。
针刺胸部诸穴,宜浅刺或横刺,上脘穴以上穴位不宜深刺,以避免误伤内脏。初学者应慎重。希望回荅对你有帮助,想知道更多,请关注并点赞杏林巧手。
飞蚊眼病容易治好吗?
飞蚊症是玻璃体疾病的统称,其种类繁多,故而治疗方式及预后不能一概而论。比较轻的就是最常见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是一种机体老化的表现,人出生的时候玻璃体是呈凝胶状的,主要包括II型、IV型、V型、VI型胶原,80%为II型胶原,IV胶原交连于胶原纤维表面,V/VI胶原组成玻璃体胶原纤维的核心部分。人刚出生时玻璃体呈凝胶状,4岁时开始液化,液化指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14至18岁时20%的玻璃体腔为液体。45到50岁时玻璃体内水的成分明显增多,同时胶原成分减少。80到90岁时50%以上的玻璃体液化。还有一部分后天的老年人玻璃体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玻璃与晶体囊分离称玻璃体前脱离,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脱离,在50岁以上人中发生率为50%吧。65岁以上人中发生率在65%至75%。到这都是生理性的都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一旦合并了其他眼底疾病就需要及时治疗,例如牵拉视网膜出血,导致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牵拉视网膜脱离,这些都需要及时治疗。
还有其他疾病的合并症,例如屈光不正、糖尿病等,主要是治疗原发病。还有一部分遗传性玻璃体疾病,例如:Wagner病、Jansen病、Stickler综合征、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原始玻璃体持续增生症。既然是遗传性疾病,我想大家都知道,通常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不好,但是也要积极治疗,防止进一步损害视力。此外还有一部分玻璃体变性性疾病,例如星状玻璃体病变常发生在老年人,多为单眼发病,糖尿病患者高发,混浊物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磷酸钙盐,一般无明显症状,视力不受影响,也无需治疗。还有一个病叫闪光性玻璃体液化常发生在40岁以前,多为双眼,一般也无明显症状,视力不受影响,也无需治疗。还有一类疾病玻璃体炎症,又称“眼内炎”,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症状主要是视力模糊,有自身疾病引起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导致的。外源性都有手术和外伤引起。手术后细菌性眼内炎通常发生在术后一到七天。突然眼痛和视力丧失,真菌性的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后三周后。眼内炎的预后一般都不好,临床治疗也非常麻烦。但是也需要积极治疗。个别愈后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类就是玻璃体寄生虫,北方多见,多由猪囊尾蚴经血液进入眼睛,在治疗眼部病变的同时要确定全身其他部位是否合并多发猪囊尾蚴病,进行全身治疗。
综上所述飞蚊症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疾病。如果发现了这类疾病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找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漏诊,而延误病情,顺祝身体健康!
怎么锻炼自己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来一起锻炼,使眼睛更有神吧~
1.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2远方凝视:
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做三回,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3晶体操
转眼: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清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往返20次。
4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5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6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 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 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7推拿操
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①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②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③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④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对于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
练眼力最好方法?
1、远方凝视: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做三回,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2、晶体操:转眼: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清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往返20次。
3、推拿操: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4、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 )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
5、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 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对于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
初中眼保健操正确做法完整版?
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形,支持在前额上,然后按照音乐节拍按揉,每旋转一圈为一拍,共64拍,每8拍换一次旋转方向。
2.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一按一挤为一拍,共64拍。
3.揉四白穴:用从手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两手大拇指支撑在下颌骨凹陷处,食指按揉四白穴,其余手指收拢,旋转按揉一圈为一拍,共64拍,每8拍改变一次旋转方向。
4.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从手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
做眼保健操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探天应穴(攒竹下三分):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接左右眉头下面的上眶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在前额上,按探面不要大。
第二节挤按睛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靠近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腭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颊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四节接太阳穴、轮刮眼眶(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骱、承泣等):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住太阳穴,以左右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上侧从眉头开始,到眉梢为止,下面从内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轮刮上下一圈。
1)准备 在动作开始前若干秒自然地闭眼,以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调整呼吸。
2)第一节揉天应穴 这一节原先的做法是按揉“攒竹穴”,就是眉头,后来改为“天应穴”。所谓“天应穴”,是一组特殊穴位的叫法,简单的说是指压痛点,是经脉流注的地方。这里的天应穴在眉头正下方一点点,靠眼眶内侧的位置。你可以在哪个位置附近用指端试按,用一点力,明显感到发酸的位置就是穴位所在。按揉可用拇指指端或食指关节,揉法为划圈,两手一顺一逆,一拍划一个圈。
3)第二节挤按睛明穴 “睛明穴”是明目要穴,位置在泪腺上方一点。这一节手法可由节名得知,拇指和食指端挤按住穴位进行上下揉动。这一节用食指和中指关节替代指端的效果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