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你摆脱恐艾,成都一男子被诊为艾滋后等死7年?
看到在这个消息心里一紧!一种很心酸的感觉,被诊“艾滋病”,在家7年躺着等死!后自己心不甘又去复查得知自己并没有感染,7年!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事什么?是青春,正值年华的生命!就这一纸文件打破了钟啸伟的整个人生观!当时准备结婚的他与未婚妻离去,双方卖掉了买的房子,房款未婚妻一分未拿全部给了钟啸伟,然后这个原本应该成家立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个被上帝滑稽的开了一个玩笑,这个玩笑是不是开的有点大了?
钟啸伟心里明白自己有吸毒史,所以最开始一点没有怀疑自己感染了,可是在09年到2015年期间多次检查均无法抽血而未成功检查到,但是在这几年间钟啸伟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一些关于艾滋病感染症状他一个都没有发生过,完全就是一个正常的!所以2015年12月他来到华西医院来做抽血检查,价格显示HIV阴性,也就是未感染!!老天这么捉弄人?7年过去了,自己被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疾控中心回复,当年被查处的血样肯定不是本人,可能因为当年操作失误血样混淆了~他们也非常的抱歉,不过还是建议钟啸伟通过法律来解决此事。
钟啸伟目前已向法院起诉成都市疾控中心和四川省疾控中心,要求双方均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
一个失误导致一个年华正茂的男人“颓废”7年!我看着这个真的都心痛~希望这些单位工作者一定要细心,你的一个小失误导致别人的可能就是终身的改变!最后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人能再次遇到这样的事!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HIV?
高危性行为之后,如果确定对方是艾滋病感染者,而当时又没有采取安全措施,那么,在高危后2~3周期间,出现了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类似感冒药症状,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肌肉伤痛等表现的,能够自行缓解的,要考虑是否感染艾滋病了。
或者,至少在一年以前,曾经有过和艾滋病感染者的高危性行为,虽然没有急性期症状,但1~10年以后,出现免疫力逐渐下降引起的各种机会感染,比如带状疱疹、不明原因的肺炎、结核、长期腹泻、体重减轻等问题的,也要考虑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但是,切莫用这些症状对号入座,比如有的人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对方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也不大,就无端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天天用网上的症状对号入座,恐惧、焦虑,这种情况下的自我判断,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艾滋病不是通过症状来诊断的,除非是免疫力遭受极大的破坏,出现上面所说的以孢子菌肺炎为主的机会感染,或者出现卡波西肉瘤等平常人不易得的一些病,才需要考虑是不是已经艾滋病发病了。
平常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症状,往往就是个普通的疾病,比如感冒、咽喉炎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因为焦虑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疼痛,因为没有休息好导致的乏力、头晕等等表现,都跟心理、营养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要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窗口期之后做艾滋病感染方面的检测!血液艾滋病检测是唯一确诊的办法,包括艾滋病毒p24抗原、艾滋病抗体和艾滋病毒核酸(HIVRNA或DNA)检测。
很多人查不出抗体,依然坚持而执着地怀疑自己有艾滋病,会去做CD4检测,其实这个是没有意义的,CD4检测只用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相关疾病或者正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以确定艾滋治疗效果等情况下才使用。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自认为的症状扩大到周围的人群,不但怀疑自己感染检测不出,还怀疑自己传染了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和孩子,这是恐艾的人特有的一些表现。对这类人,龙大夫建议:暂时和家人疏远一段时间,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
欢迎评论、私信、点赞、转发!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温暖的感染科知识,请关注@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你身边有得艾滋病的病人吗?
我是在疾控中心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确诊的病例,每一个确诊病例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我选取其中典型的两例和一个让我印象极深的案例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各位读者重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案例一:无知少年的伤痛某天早晨,阳光明媚,我和平常一样准时上班。办公室的门前和往日一样坐着几位咨询者,不一样的是两位中年人带着一个快要成年的男孩,当我把办公室的门打开后,他们也跟着进来了。
“你们坐嘛,有啥事?”
中年女人拿着一张报告单朝我走来:“孩子因为受伤去医院做手术,行手术前全套检测,结果HIV呈阳性,后确诊了,现在该怎么办?”
我回答她:“确诊了就只有好好治疗。”
“这个病现在能不能治好?”
“目前而言,全世界没有任何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一旦确诊,只能终身服药。”
我的回答还没有说完,中年女士扑通给我跪下来,她说:“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给孩子治好,我们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啊?”
我马上将她扶起,我说:“你先坐”。然后我给她倒了一杯水,让她缓解一下情绪。
我问她:“孩子是怎么确诊的?”
她说:“孩子读书成绩不好,我们把他送到一个技术学校想让他学一门技术,将来好有一个工作,因为学校是封闭式管理,每个月放一次假,所以平时也不能对他严加看管,不知道怎么的他就学坏了。”
“他喜欢男生?”
“确诊后他给我们说过他和哪些人发生过关系,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喜欢上男生了,哎!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啊?医生你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我们想再生一个孩子。”
“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你们年龄不大,完全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案例二:一次放纵惹的祸“喂,你好!我是XX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你的艾滋病确诊结果为阳性,你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毒,你好久有时间?到我们单位来一下,我们对你进行一个简单的流调。”
“那我马上来吧!”
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办公室。
“请坐,你的确诊结果为阳性,接下来我们会对你进行一些检查,然后请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遵医嘱、按时服药。”
“好的。”
“确诊之前,你有过什么高危行为?”
“出去找过一次小姐。”
“使用安全套了吗?”
“没有。”
“为什么不使用?”
“我本来要使用的,但她给我说她没有问题,我就相信她了,现在真后悔,悔不当初啊!”
“为什么要去找?”
“当时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就想着出去放松一下,就那一次,没想到就中招了,真的很后悔。”
“结婚了吗?”
“还没有。”
“接下来就好好治疗吧,只要按规律服药,艾滋病基本不会影响人的寿命了,一定要按时检查,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
“好!”
案例三:本可避免的悲剧他于去年某个时候确诊感染了HIV,我们工作人员告知他必须要告知他老婆并让她来检查,他回答可以。
后面他老婆来办健康证时,做HIV初筛,结果为阴性。
我们给他开了HIV治疗的药物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按时服药、按时检查,夫妻生活时一定得做好保护措施。一个月后,当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叫他来检查时,工作人员的电话却被拉黑了。我们上门去沟通,他却不在家。
今年4月份,他老婆再次来办健康证,我们对她再次做HIV筛查,结果很遗憾为阳性,后做确诊试验,也为阳性!
三个案例的启示案例一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包括性教育!现在社会发展快,网络发达,孩子们接触到的知识可能比父母辈要多得多,所以必须要和孩子好好地交流沟通,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了有什么样的后果,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后果等。
案例二说明我们不能放纵自己,哪怕一次都不行,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某些朋友可能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到,艾滋病女传给男的概率不高,但是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个概率只有0和1的区别,所以在与他人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正确、全程、每次使用安全套。
案例三确实很遗憾,本来可以避免的,然而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如果自己不幸感染了HIV,请一定告知自己的配偶或有性关系者,让对方去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一定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当体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后,艾滋病几乎不会通过性途径传播,即“U=U”。《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恶意传播艾滋病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目前来说,艾滋病已经不再是绝症,只要好好治疗,它基本不会再影响感染者的寿命。希望大家重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如果在拥有两个孩子以后发现老公突染艾滋?
感谢邀请!
龙大夫在日常的看诊中,这样的事情见得很多。很多艾滋病感染者有相对稳定的婚姻,有孩子。艾滋病感染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击中的家庭一般都会面临惊讶、愤怒、怀疑、接受、原谅等过程。
艾滋病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随着无偿献血制度的强制执行,输血感染几乎已经不可能,母婴传播让孩子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而最大多数的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来的。
不管因为什么样的性行为,疏于防范、没有采用保护措施等是根本原因,也正因为如此,艾滋病人在社会上饱受诟病。普通人由于担心、害怕,会因此抗拒艾滋病感染者,担心意外的血液暴露会有会感染的风险。
对于您提到的问题,家中已有两个小孩,但后来发现丈夫感染艾滋病,家庭会不会因此而破碎,取决于很多因素,并不是一句分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大多数人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继续维持婚姻,从而可能使其它家庭成员,在战战兢兢的心情中,度过一段艰难的岁月。
最新的研究表明,这样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艾滋病感染者在经过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之后,如果病毒量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并长期保持,甚至性生活都可以不传染的,这就是国际学界目前提出的“U=U”的概念。艾滋病感染是人生的一个劫数。其实,很多家庭还是很稳定的,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经过这场风波之后,绝大多数家庭会有随着感染者病情的好转和稳定,重新趋于和谐。这在生活中的例子也是很多的,甚至有原来没有小孩的,还拥有了健康的孩子,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所以,龙大夫在此要说的是,对于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家庭来说,与其抱怨、愤怒,不如平静的接受现实,在现有的条件下,做最好的处理。过去的总会过去的,这个这不堪的一页,也总有翻过去的一天。
欢迎评论、私信、点赞、转发!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温暖的感染科医学知识,请关注@龙大夫的肝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