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饼的做法步骤?
大家好!我是食客追捧,很高兴能大家一起探讨艾饼的做法,艾饼我们当地人也叫艾粿,每个地方做艾粿也不同,我就介绍下我老家尤溪是怎么做艾粿的!
对于尤溪人来说,
艾粿,似乎是春天里必吃的时令山味。
在尤溪,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有做艾粿、吃艾粿的食俗。
而台溪、坂面等乡镇也有农历二月十九食用艾粿的传统。
谚语流传“二月十九,观音吃草”。说的便是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的生日,为感谢观音的宅心仁厚,百姓便用最符时令的诚意素食作为贡品,为观音庆生,也求岁月平安顺遂。
除了温润人心的传统风俗,
艾粿还被赋予养生佳品的美好标签。
而担负着养生功效的食材,
便是让艾粿保有大自然色系的大艾和小艾。
小艾,学名鼠曲草。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对此便有提及。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周作人·《知堂谈吃》
鼠曲草因其口感柔嫩,是制作艾粿的最佳原料。而大艾,即艾草、艾蒿,因其更为多元化的养生功效,也深受人们欢喜。
善待自己口味的制作者,
对艾叶的选择更为苛刻。
必须是嫩叶嫩茎,小艾则尽量选择没开黄花的叶茎。
这是决定口感细腻的关键。
采集到的艾草要经过不断漂洗,
以冲刷掉泥土和杂草,
再经过焯水去除其中的青涩味。
遇热的艾草在大锅中软化了草本的纤维,
升腾起的水蒸汽如同香薰。
通常制作者会在水中放少许食用碱,
以保持艾草的颜色不至于被高温削弱。
将焯过的艾草捞出沥干,
用力捏成团状,
反复挤出艾草团的水分后,
需用刀背剁烂,
这一步骤讲究的不是细碎,
而是保持艾草独有的纤维不被彻底破坏,
如此才能保有艾粿最原始的自然口感。
剁烂的艾草需放入带有葱头爆香的油锅中翻炒,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挥发掉水分并提增艾草的香气。
炒干的艾草可以静置备用,
等待与另一部分食材的相逢。
浸泡一夜的粳米沥干水,
焯成半熟,
再换猛火蒸到全熟,
这样递进的过程让米的质变显得酣畅淋漓。
用石臼将其舂烂至富有黏性的状态后,
到了艾草泥与之融合的时候了。
手工制作食物的不易之处,
除了需消耗必须的时间外,
还要足够的体力加持。
这也是制作一份美食的诚意。
而默契能让这份诚意事倍功半。
一个抡捶,一个揉捏。
反反复复,
为的都是尽力将两种不同生长时空、不同组合成分的食材,
能够碰撞出最完美的口感记忆。
力道不断将米团和艾草捶打进彼此的身体,
进而抱成一团,难分彼此。
是谁包容了谁,
口感也无法给你答案。
拥有最适宜状态的艾粿团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色泽也很光亮诱人,
用拇指和食指间的指窝挤出大小相当的剂子,
按在涂了蜂蜡的印模上,
艾粿就此成型。
印模的图案增加了食客的享用欲,
也让食物的生命变得更为正式而隆重。
捏起一块艾粿,
悠长的香味直钻鼻孔。
吃进嘴里,
韧韧的,带些艾草的独特气味,
嚼到最后又有点丝丝绵绵的感觉在唇齿间缠绕。
如果你喜欢最原始香甜的口感,
原味艾粿是你的不二之选。
但善于激发食物多元化味觉的祖辈,
可不愿如此单调地享用这份大自然的礼物。
于是,
油煎艾粿应运而生。
油温迅速将柔嫩富有弹性的艾粿表面转换成酥脆粗糙的肌理,
当呈现出淡淡的金黄色时,
便需干脆离锅,
待凉享用。
煎艾粿的口感显然更有层次,
外脆里韧,多了油温催发出的咸味,咬一口唇齿留香。
自此,
春天的味道也在每个食客的口齿之间,
得以停留,重生。
最后叹得一句,
春天的味道向来短暂,
且吃且珍惜吧!
或许不离家的人,
每每吃到这样平常如初的小点,
并不觉得稀罕,
认为那只是每年的固定时节必吃到的食物。
但对于游子们来说,
每每这个时节,
看到朋友圈里晒着家乡的美食,
收到家人老远寄来的特产,
都会很心动。
因为在他们看来,
只要舌尖上家乡的滋味安在,
游子的心,
就是踏实的。
野生艾叶采摘最佳时间?
艾草应该在春末夏初时节采摘,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年收获4~5茬。
艾叶一般在春季的这个季节,每年3月份出有,每年这个季节,很多的植物都会开始萌发,所以对于行业来说,这个季节都会有很多的艾叶慢慢的发芽,对于暗夜的在场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过了清明之后,艾叶就没有那么好,没有那么芳香了,所以艾叶的在场的时间最好是在清明前。
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si)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1、荠菜煮鸡蛋
很多地方至今都流传着三月三这天用荠菜煮鸡蛋吃的习俗,也就是用开花蹿苔的荠菜来跟鸡蛋同煮,荠菜的汁水都融入到鸡蛋中,吃起来清新又营养,是三月三不得不尝的美食。
2、拜轩辕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据悉,三月三这一天拜轩辕,可以让自己和家人得到黄帝庇护,一年都会诸事顺遂,无病无灾。
3、祭祖
相传上巳节是阴阳两界开放的日子,因此这一传统节日的发展与祭祀文化密不可分。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缅怀先人,对祖先表示尊敬与感恩,希望祖先能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
4、互赠香草
三月三上巳节其实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在这一天,相爱的人会互赠香草,代表着难舍难分的情谊。
5、踏青登高
三月三正值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时节,适合踏春登高,而这也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风俗。
6、放风筝
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上巳节春风和睦,气温不冷不热的,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艾草春天几月发芽?
3月上旬就开始了,4月就长的很高了。有句农谚叫“三月的艾草四月的蒿。”就是指的这个时间。
艾草在什么时候收割?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年收获4~5茬.
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
抗菌抗真菌平喘利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