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与冬虫夏草旗鼓相当的地笋有什么食疗价值?
别名:
泽兰、地古牛、番薯儿苗叶、银条菜、地藕、甘露子、地参。
补充能量新鲜地笋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以及多种矿物质,还含有泽兰糖、葡萄糖、丰乳糖、蔗糖、水苏糖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糖分,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能量,增强免疫力。
地笋有活血化淤、消除水肿、促进新陈代谢、养气补血的作用,女性食用地笋补益作用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水肿等症状。
防癌抗癌地笋防癌抗癌的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尤其是野地笋,素有“地笋之王”之称。经常食用地笋有防治肝癌、胃癌、肺癌等作用。
食用方法采摘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或做汤;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笋,可鲜食或与鸡肉、猪肉等肉类一起炒食,或做酱菜等,也可与枸杞、粳米同煮成粥。
食用部位:嫩叶、匍匐茎。
地笋+枸杞 :地笋和枸杞同食可满足补血养气之需。
地笋+大虾: 地笋和大虾本身的营养非常丰富,搭配食用强身健体且增强食欲。
地笋+排骨: 降血脂,利关节,养气血。
干燥综合征眼睛干怎么办?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燥证”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燥证是由外感、内伤诸因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亏虚,九窍、肌肤、肢体筋脉失养所引起的病证。临床以口、眼、鼻、唇、咽、肌肤等干燥为主要症状。若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者称之“燥痹”;累及周身关节者又称为“周痹”;有脏腑损害者如肾、肝等受损,则称之为“脏腑痹”。
根据燥证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等疾病属于“燥证”的范畴,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禀赋不足
本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或素体阴虚,津液亏少;或素体阳虚,不能化水,津液不得上承,均可导致阴津亏虚,清窍失养,而成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2.年高体弱
女子体阴而用阳,四十岁以上女子天癸渐竭,精血亏虚,阴更不足,多因阴虚内热而伤津耗液,导致口眼清窍失养,经脉气血痹阻而多发本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少,天癸竭。”说明肾精气不足与本病发病密切相关。“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是本病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3.劳倦过度,七情内伤
劳倦过度,调养失当,脏腑功能失调,虚火内生,阴津耗伤;内伤七情,五脏气机紊乱,津液输布障碍;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或思虑过度,阴血内耗,均可导致阴津不足,正气耗损,而发为本病。
4.久病失养,误治失治
大病久病,日久失养,亡血失精,精血内夺;误治、失治,如误用汗、吐、下法,或过服辛温升散之剂,或滥用燥热药毒,均可致阴虚液涸,脏腑组织失去津液之濡润,燥象丛生而成本病。
6.六淫外邪侵袭
六淫之中,尤以感受风、暑、燥、火四邪为多,导致阳热亢盛,消灼津液。然风寒伤人能化热,风热伤人能化燥,湿邪亦能化热生燥,热则耗液,燥则伤津,故六淫外邪均可灼津烁液化燥致病。
二、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痹阻。病理因素主要是燥热瘀血。其病位初在口、眼、鼻、咽等清窍,继而累及四肢肌肤关节筋骨,甚则内舍脏腑。
肺、脾、肾是主要相关脏腑。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与肺、胃、脾、膀胱、心、肝、肾、三焦、大肠、小肠等脏腑的功能均有关联,而其中以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尤为重要。脾主运化,转输水液;肺通调水道,布散津液;肾主水,蒸化水液,使清者上升。若各种病因致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则津液输布障碍,清窍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阴液不足为本,尤以肺、脾、肝、肾阴虚为本,轻则肺胃(脾)阴虚,重则肝肾阴虚;燥热、气滞、瘀血为标。虚(阴液不足)、瘀、燥、滞四者并存,互为因果。燥邪多由口鼻而入,最易伤肺;而肺阴不足之人更易招致外邪入侵,内外合邪,灼伤津液。燥易化热生火,易伤津耗气。津少则血运滞涩,气弱则血运无力,以致瘀血内停。而瘀血痹阻脉络,津液敷布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瘀血内停,气机受阻,津液不布,又可加重气虚、血瘀。
阴虚络滞是燥证的病机关键。本病常常阴虚、燥热、气滞、瘀血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肾精不足,精髓无以化血,阴血亏虚,脉道不充,血行迟缓,而成血瘀。阴虚气弱,气虚无力行血,瘀血乃生。瘀血一经形成,又可阻碍气机,气滞不畅,津液不能敷布,则燥证愈甚。阴虚、津亏、气虚可致脉络滞涩,气滞、血瘀则脉络闭滞不通。由于本病主要是机体津液不足及津液敷布障碍所致的病证,故其病机关键为阴虚络滞。
从整个病变过程来看,素体肝肾精血不足,脾胃津液匮乏,脏腑孔窍失润,或正虚感邪,燥毒外袭,煎熬津液是发病的根本;阴虚累及于气,气虚不能化津,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是其病变的发展。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咽干鼻燥,目睛干涩,肌肤毛发枯燥等干燥症状。
2.常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的症状。
3.多为中年女性,且以秋季多发。
二、病证鉴别
燥证与消渴: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典型症状,在口渴多饮的同时,常兼见小便量多,尿有甜味,消谷善饥,肌肉瘦消等,除口干多饮外,一般无其他部位的干燥症状。燥证以口、眼、鼻、唇、咽、肌肤等干燥为主要症状,并常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而无尿有甜味、消谷善饥等症状。
三、相关检查
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检查异常,可提示干燥综合征;眼部的滤纸试验、角膜染色、泪膜破碎时间检查,有助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可作为干燥综合征的确诊依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检查,能帮助判断病情的轻重,是否已累及相关脏器,出现系统损害。
【辨证】
一、辨证思路
本病以辨标本虚实为总则。燥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当辨阴血虚或阳气虚,临床多以阴津不足为主,亦有气阴两虚或以阳气不足为主者;标实宜辨燥热、气滞、瘀血的偏重,三者往往兼夹为患。
二、证候
1.燥毒亢盛证
症状:口干唇燥,咽干鼻燥,口舌破溃,吞咽进食困难,牙龈溃痛,舌裂燥痛,眼干少泪,目赤多眵,溲赤便结,面红烘热,或低热羁留,舌质干红无津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脉弦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为阳热亢盛,燥热酿毒,消灼津液,耗伤阴血。燥毒亢盛,消灼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唇燥,咽干鼻燥,眼干少泪;燥热偏盛,火热上炎,则口舌破溃,牙龈溃痛,舌裂燥痛,目赤多眵,溲赤;脾之阴津受戕,故大便干结;阴津不足,虚热内生,则面红烘热,低热羁留;舌质干红无津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脉弦细数为燥毒亢盛、阴津耗损之象。
2.阴虚内热证
症状: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唇干燥裂,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两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为肝肾阴虚,燥热内生。由素体阴虚或各种原因导致阴液耗损,不能濡养清窍,出现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唇干燥裂,口干欲饮,两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肝肾阴虚,虚热内生,阴液匮乏,则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3.气阴两虚证
症状:口燥咽干,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红少苔,脉细。
病机分析:本证为阴津亏耗,久致气失所养,气阴两虚。阴津亏耗,故口燥咽干;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则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红少苔,脉细为气阴亏虚之象。
4.血虚燥热证
症状:口干咽燥,鼻干目涩,面色少华,头晕乏力,经血稀少,每易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
病机分析:本证为阴血亏虚,血不养肝。阴血亏虚,不能濡养清窍,故口干咽燥,鼻干目涩;阴血亏虚,不能上荣,故面色少华,头晕乏力;血虚肝旺,血不养心,皮毛失荣,则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为阴血亏虚之象。
5.瘀血阻络证
症状:口眼干燥,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色暗发斑,毛发焦黄,关节疼痛固定,或有畸形,屈伸不利,肢端紫暗,经行量少色暗,舌质暗少津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细涩。
病机分析:本证为瘀血阻络,血脉不通,津液敷布障碍。瘀血阻络,气滞不畅,津液不能敷布,故口眼干燥;瘀血阻络,阴血不能濡润肌肤,出现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色暗发斑,毛发焦黄;瘀血痹阻经络、骨骱,则关节疼痛固定,或有畸形,屈伸不利;瘀血内阻,络脉不畅,故肢端紫暗,经行量少色暗;舌质暗少津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均瘀血之征。
【治疗】
一、治疗思路
1.治疗总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参以五脏辨证施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尤应重视滋肾、健脾、补肝、润肺。补肾健脾,使化源健,则津液充;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肺宣肃,是为通畅津液输布之道路。如此可促进治疗本病的效果,优于单纯的滋阴润燥。
2.润肺、开肺、清肺为治疗重点。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口鼻为肺气的通道,泪液与口鼻密切相关,肺属上焦,“上焦如雾”,依赖肺的宣布,使津液布散到五官七窍、肢体百骸,肺失布津可引起燥证的诸多症状。故临床治疗除养阴生津法外,应把润肺、开肺、清肺作为治疗重点。
二、基本治法
1.清热凉血,护阴润燥法
适应证:燥毒亢盛证。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丹参清热养阴,凉血活血;知母、黄连、麦冬、阿胶清热泻火,养阴润燥。
加减:口舌破溃疼痛,加甘中黄、白残花、青黛、生石膏清热解毒泻火;目赤多眵,加山栀、淡竹叶清火泄热;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低热不退,加地骨皮、银柴胡清虚热;舌红干裂无津,加乌梅、白芍、生甘草酸甘生津;关节疼痛,加虎杖、忍冬藤、桑枝清热通络;皮肤红斑,加紫草、凌霄花凉血化斑;兼有湿火上炎,口苦口黏,苔薄黄腻,加藿香、佩兰清化湿浊。
2.滋阴生津,清热除烦法
适应证:阴虚内热证。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菊花、山萸肉、丹皮滋肾养肝;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加减:内热甚加地骨皮、白薇、功劳叶、鳖甲养阴清虚热;夜寐不安,烦热,手心灼热,加五味子、知母、百合清热宁心;视物模糊,加石斛、谷精草、决明子养肝明目;大便秘结,加玄参、生首乌滋阴润肠;关节疼痛,加木瓜、石楠藤、青风藤舒筋通络。
3.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法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生黄芪、升麻、陈皮、太子参益气升清健脾;天花粉、生地、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生甘草、乌梅酸甘化阴。
加减:两目干涩,加枸杞子、川石斛养肝明目;大便不实,加怀山药、葛根健脾升清;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加炒谷麦芽、山楂肉、绿梅花和中开胃。
4.养血柔肝,生津润燥法
适应证:血虚燥热证。
代表方: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前方具有养血调血,补而不滞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诸证,尤其是肝血虚证;后方功能养肝柔肝,适用于阴血亏虚,肝络失养而导致的胁肋隐痛,口燥咽干诸症。
常用药: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补血;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百合养血柔肝;丹参补血活血。
加减:头晕头痛,加天麻、白蒺藜、苦丁茶平肝息风;焦虑烦躁,夜寐多梦,加黄连、阿胶、熟枣仁养血清心安神;肌肤毛发枯燥,加制黄精、制首乌补益精血;面红升火,加白薇、功劳叶清虚火;视物模糊,加女贞子、桑椹子养肝明目。
5.活血化瘀,蠲痹通络法
适应证:瘀血阻络证。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生地、当归、川芎、赤芍、丹参养血活血;鸡血藤、穿山甲、鬼箭羽活血通络。
加减:指端紫暗、清冷,加仙灵脾、鹿角霜、路路通温阳通络;月经量少色暗,加益母草、泽兰活血调经;关节畸形,皮肤粗糙,加土鳖虫、水蛭、鳖甲、凌霄花活血化瘀;口干咽燥明显,加天花粉、玄参生津润燥。
三、复法应用
1.滋阴生津,活血化瘀法
适应证:阴虚血瘀证。症见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目睛干涩,皮肤粗糙,色暗发斑,四肢关节疼痛,舌质暗少津,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前方功能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者;后方具有养血活血逐瘀的功能,用于瘀血阻络之证。
常用药:生地、枸杞子、山萸肉、丹皮滋肾养肝;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赤芍、丹参养血活血;鸡血藤、鬼箭羽、路路通活血通络。
2.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法
适应证:气阴亏虚,湿浊中阻证。症见口燥咽干,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溏薄,食少腹胀,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腻,脉细。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薏苡仁淡渗利湿;砂仁、陈皮醒脾理气调中;升麻、葛根升清;天花粉、石斛、麦冬养阴生津;佩兰、厚朴花芳化湿浊。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旱莲膏:旱莲草3000g,用泉水煮3次,将3次煎液合并,文火煎熬成膏。每服1匙,早晚白开水调下。有益肾滋阴的作用,用于燥证属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
2.常用中成药
(1)石斛夜光丸: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用法与用量: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2)杞菊地黄丸: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目涩、畏光、视物昏花。用法与用量:每次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3)珍珠明目液: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养肝明目。用于虚火旺引起的目睛干涩。用法与用量:每次1~2滴,每日3~5次,滴入眼睑内。
五、临证勾要
1.阴虚与湿热兼夹,治宜虚实兼顾
燥证在病程中虽多现阴虚之象,但尚有兼湿热致病者,临床除口眼干燥外,多伴口苦、口中黏腻,苔黄腻等。施以理气化湿、清热除燥,使中焦气机通利,水谷精微得以化生津液,输布全身,清窍得润,燥证可除。湿阻热郁,缠绵不解,虚实夹杂,治当兼顾,故于益气养阴的同时,兼以清热化湿,常用川连、黄柏、山栀、藿香、佩兰、白残花、厚朴花、法半夏、茯苓、泽泻、砂仁、蔻仁、车前草、土茯苓等;肝经火毒盛者,可用龙胆草、苦参等。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云:“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故这类药选用宜精而有度,必须根据证候的轻重程度适当选配,防止苦燥伤阴,苦寒败胃。并尽量避免辛燥之性较强的药物,如苍术、厚朴、草果之类,若体质壮实,湿热内盛明显者,亦非绝对禁忌,重在掌握养阴与清化的尺度,合理配伍,方可虚实兼顾,切中效机。但原则上不宜多用、久用。
2.燥毒伤人,肝肾首当其冲
燥盛不已,酝酿成毒,煎灼津液,则燥象更甚,故本病病程较长,不能速效,又易反复发作,皆因燥毒所致。证之临床,阴虚液燥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按肾恶燥而肝苦急,肾得液养而源充,肝得水涵则潜静,故滋养肝肾,亦治本病之要旨。
3.具有“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
燥邪入客日久,灼伤津血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而成燥痹。临床有明显的瘀血表现,如紫癜,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络脉瘀阻征象。在燥证的发病机制中,除阴虚燥热外,瘀血贯穿始终是疾病发展和缠绵的重要原因。治疗时不能单纯强调滋阴生津,活血化瘀亦至关重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燥》指出:“燥为干涩不通之疾。”因此治宜祛瘀通络,疏通津道,常用一些祛瘀通络之品,如桃仁、红花、路路通、赤芍、丹皮、泽兰、丹参、鬼箭羽、蒲黄等,使津液之道畅达。
4.临床用药注意“阳中求阴”
临床对于使用大量滋阴药物后,津液久久不复者,此时应宗景岳“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在滋阴药中酌加温肾助阳药,以使阴液渐渐恢复,临证之际,可掌握舌质嫩红、四肢厥冷、脉沉细的特征,即可加入一二味温阳药,以提高疗效。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阴亏液耗为本,当别肺胃、肝肾之主次
本病治疗总宜养阴生津,以补益亏耗之阴液,修复燥伤之机体,恢复失常之机能为目标。但需区分肺胃、肝肾主次。一般而言,病程短,口咽干燥为主,无明显系统损害者,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以甘寒培补,养阴生津为主,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常用药物如南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石斛、芦根、天花粉等;病程久,体弱,多脏同病,真阴受损者,病及下焦肝肾,当予咸寒滋润,补肾填精,方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饮、增液汤、二至丸,药如生地、熟地、山萸肉、首乌、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阿胶、知母等。然而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之阴液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上焦肺胃之阴赖于下焦肝肾先天之阴的培补,下焦肝肾之阴亦有赖于肺胃之阴的滋养,肺胃阴伤易下及肾阴,肝肾不足亦必然累及其他脏腑,故在临床应用时甘寒、咸寒每多兼顾,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此外,酸甘能化阴,在遣方用药时若合以白芍、乌梅等酸敛之品,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葛根一药作用独特,清热坚阴,生津升清,结合辨证常选用之,药量一般在15~20g。
2.阴伤气耗,当予补气生津
津血同源,同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为“气”之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证。阴亏津耗,化源不足,则气失所养,气亦随之不足。观干燥综合征患者,在干燥诸症的同时,往往伴有气短、倦怠乏力等气虚之象。因此,治疗当在滋阴增液的同时,合以益气,气阴双补。这既符合疾病之病理变化,又寓补气生津、津气互化之机,况且在一派阴柔滋补之剂中酌加补气升清之品,推动药力,阳生阴长,生生不息。临证可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等,但用药一般宜轻,防止壅补滞气,尤应注意与养阴药的配伍关系,或适当配用健脾和胃助运之品,如鸡内金、谷麦芽等,补而不呆,亏损之气血、阴液遂逐渐化生。
3.湿阻热郁,每多兼夹为患
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阴津亏耗是其基本病理改变,但多数病例并非单纯阴虚一证,而往往兼夹湿阻热郁之候。
阴液亏损,脏腑组织失于濡养,则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肺虚失于通调,脾虚运化失职,肾亏水失所主,均可使人体水液的代谢发生障碍,造成异常之水湿停滞体内,而出现一方面“水液不足”,一方面“水湿过盛”的现象。反之,湿浊内停,又可进一步阻碍脏腑功能,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而使阴伤更甚。如此虚虚实实,互为因果,致使本病不断发展。亦有湿盛水停,津液不归正化,而致阴液更加“相对不足”者。因而在临床上常见患者表现有口干不欲饮,或饮不解渴,口甜,口中黏腻,胃脘痞胀,便溏质稀,苔腻等湿邪内困之象。“阴虚生内热”,及湿邪久郁,从热而化,是本病又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患者常有目睛红赤、畏光、刺痛,口舌生疮,烦躁,多梦,手足心热,胃中灼热,小便黄赤,舌质红等火热之象。
二、验案举例
崔某,女,62岁。
初诊(1998年1月2日):干燥综合征,口干夜晚明显,上腭舌体口唇明显,右目干涩,易起火疮,食纳尚佳,苔薄黄质暗,脉细。肝肾阴虚,气阴交亏,久病络瘀。生地15g,玄参10g,天、麦冬各12g,天花粉15g,知母10g,黄芪12g,生甘草3g,乌梅5g,川黄连3g,鬼见羽12g,枸杞子15g,丹参15g,升麻3g。
二诊(1998年1月9日):益气养阴,酸苦清热,化瘀通络,口干舌燥及口腔上腭黏膜干燥均有减轻,右目异物感,饮水不多,大便两三日一行,不干,苔薄黄,质紫暗,脉细弦。原方加石斛12g,改黄芪15g,玄参12g。
三诊(1998年1月16日):口腔干燥,多言后加重,两目干涩减轻,脘痞不舒,大便烂,日2~3次,食纳尚可,口黏,苔薄黄质暗红,有黏沫,脉细弦。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气不布津。藿香、佩兰各10g,泽兰10g,葛根12g,太子参10g,雷公藤5g,麦冬10g,天花粉12g,石斛12g,乌梅5g,生麦芽10g,生甘草3g,川连3g,枸杞子12g,生地12g。
按:该患者以口干、眼干,易起火疮,舌质暗,脉细为主要症状。属肝肾阴虚,气阴交亏,热蕴络瘀。以益气养阴、酸甘化阴、酸苦泄热、化瘀通络为法,迅速缓解病情。组方以增液汤为主加入黄芪、枸杞子、天冬、石斛益气养阴,乌梅合甘草酸甘化阴,黄连、天花粉、知母养阴清热,鬼箭羽、丹参、泽兰化瘀通络,妙在升麻、葛根一以升清、引药上行,一以养阴清热,使精气上承,故口干诸症很快缓解。嗣后患者以脘痞便溏、口黏有沫为主要表现,故调整组方,稍减养阴之品,加入益气健脾、芳香化湿药物,如太子参、佩兰、藿香。根据病情的变化,抓主要矛盾,临证灵活组方,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后及转归】
燥证病初在经在表,体表燥热则口眼干燥,经络痹阻则关节肌肉疼痛。若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向愈,一般预后良好。但病久失治,势必入里,内舍五脏,则治疗棘手、难愈。
久病伤肺,阴亏津少,气失宣肃,可出现咳嗽、喘证;久病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又可致胁痛、癥积;病之晚期出现脏腑气血亏虚的表现,则归属于虚劳的范畴。
【预防与调护】
本病病情易于反复,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应慎起居,调寒温,避免风、暑、燥、火等外邪侵袭。
病情较重者,要适当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如葱、芥、韭、蒜、柑橘及羊肉、狗肉、鳝鱼等。常食用滋阴类的食物,如银耳、小麦、梨、葡萄、桑椹、燕窝、蜂乳、鸭肉、鲜藕、荸荠等。不宜服用偏于温性的保健品。
金银草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金银草是一种耐旱、耐涝、耐贫瘠多年生的禾本植物,产量高,生长快,不仅是适合牛羊等食用的优质饲草,还可以利用其纤维种植蘑菇、造纸、加工成建材等。
金银草该草主要用于治理石漠化,固土防沙,净化水质,绿化荒山,对发展现代畜牧业,抑制紫茎泽兰,治理边坡和美化环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地灵儿怎么腌制?
地灵 地灵,学名银苗,银条菜等,在西北地区俗称“地灵”。
属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草石蚕类以地下茎作为食用部分的一种蔬菜。 地灵又称地环,地下茎白色,肉质脆嫩,无纤维,味甜,含水分较多,营养丰富,可炒食、煮食、凉拌,水煮等。对人体有多种保健效果,延年益寿作用明显,在《中国蔬菜品种志》中已有详细的记载。河南偃师地区的“偃师银条”最为有名,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 食疗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咳嗽、黄疸、气喘等病症。 经典做法 一般制成咸菜,非常清脆可口,是下饭的好菜。许多朝鲜族居民都用它做咸菜。 腌地灵 腌地灵的制作材料: 主料:螺丝菜5000克 调料:甜面酱4000克 腌地灵的特色: 质地脆嫩,有浓厚酱香,风味独特。 腌地灵的做法:1.银条又称地笋,地藕,地参,生于华北,东北地区,系泽兰的地下根茎,肉质脆嫩,稍有纤维,将腌制好的银条菜放入清水中,撤盐24小时,沥水。
2.沥干表面水分银条菜,分装三四只酱袋内,扎好袋口,下入酱缸酱制。每天翻动2次,隔5天取出摊晾1次,15天即成。
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么多情?
贾宝玉是“古今第一淫人”,但在书中却只与袭人有过真正的云雨之情。除了袭人而外,警幻仙境与秦可卿所为警幻之事是幻觉,与碧痕之间的关系也多出于读者对书中情节描述的误解。与贾赦、贾珍、贾琏,乃至贾政相比,贾宝玉做“古今第一淫人”根本就不够格。
所以,贾宝玉的“淫”并不是说他很多情很好色,与身边的丫鬟多有苟且之事。也正如题目所讲的,贾宝玉虽然与很多女孩子相好,未必就涉及到警幻之事。既然没有肉体上的关系,谁又会给贾宝玉怀孩子呢?假如题目这样问:袭人与贾宝玉有云雨之情,为什么不怀孕?那就更贴切了,更准确了。
是啊,袭人为何就不怀孕呢?
与袭人初试云雨情,贾宝玉多大?《红楼梦》中的时序,不能依“曹学”来界定,其时间跨度之大,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康乾”之说。从书中的隐秘情节看,作者从朱元璋出世写起,一直写到了南明灭亡之后,“朱楼”中人做“朱楼梦”的时候。
首先,书中大费笔墨写的“天香”,尤其是薛宝钗的冷香丸,都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这部明代官修史料中,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出世时的情况: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朱元璋是家中的老四,出生前夜,他母亲陈氏吃了一粒神仙送给她的白色香丸,就是书中的“冷香丸”。朱洪武因这段“天香”仙缘而诞生,《红楼梦》写的就是明朝的事,“天香楼”其实就是朱楼,也就是“红楼”。
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托梦,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个时间段应当从万历皇帝这里算起。万历元年是1573年,到1644年崇祯之死,总共七十一年。崇祯死后,南明继续延续大明皇统,但是,当时共同认定的朱明皇室最合法的继承人是万历的嫡派子孙。也就是1646年,万历之孙桂王朱由榔被立为皇帝,这就是永历皇帝。
永历十六年(1662年),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大明灭亡。至此,以万历为正统的时代已将近百年,总共是八十九年。“赫赫扬扬”之“赫”,就是“一对红”,“红”就是“朱”,朱楼梦、红楼梦是一个意思。“一对红”就是南明永历皇帝说的“二祖”,即太祖与成祖。薛宝琴诵读的真真国女儿诗,说的就是“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女真“水国”取代大明,朱楼之人做“红楼梦”时,恰是秦可卿所说的“已将百载”。
因而,假如以“曹学”来为《红楼梦》故事断代,那就根本没有办法解读书中的诸多时间概念了。比如,贾宝玉跟袭人之间的云雨情,以“曹学”而论,贾宝玉此时恐怕才七岁多。
书中写道,林黛玉是六岁时进的贾府,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所谓的“红楼八年”时,贾宝玉七岁。这年冬天,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不久,就与袭人初试云雨情。这样的时间推断,根本就不靠谱。书中明确写了贾宝玉因秦可卿教授警幻之事,“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生理现象?
贾宝玉与袭人偷试警幻之事时,至少已经进入了性成熟期,或者说是青春期,此时,其年龄至少应当在十二岁往上了。既然是性成熟了,袭人也正当女孩子进入性旺盛期,是最容易怀孕的。但是,袭人为何就不怀孕呢?
袭人就是“龙衣人”,贾宝玉与袭人无缘曹学鼻祖胡适先生曾十分恼怒地狠怼蔡元培先生,说他解读《红楼梦》是“笨伯猜笨谜”,还发明了一个词叫做“索隐派”。“索隐派”这个词很坏,是攻击别人的解读为自己更加索隐而强词夺理的歪说。胡适及其后来的“曹学”难道没有索隐?不索隐哪里来的“曹雪芹”?况且,蔡元培等“索隐”还能找出真人来,胡适们的“索隐”很多都是无中生有。
蔡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解读《红楼梦》,固然也有“笨伯猜笨谜”之嫌,但认为袭人就是“龙衣人”,却完全符合作者的写作手法,脂砚斋在书中就多处提示,要用“拆字法”读其中的寓意。如此,“袭人”不就是龙衣人吗?
袭人的原名叫做“花珍珠”,书中的“花”都是香花,也就是上面所讲到的“天香”。所以,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桂,就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中的“桂”,兰,指的是泽兰,是一种做香料的泽兰花。袭人的判词暗藏了她是“天香”的主人,地位远高于贾宝玉,宝玉原本就是个“假”的。
“珍珠”,其实是朱元璋父亲朱世珍姓名的隐写。这处隐写,也是《红楼梦》惯用的灯谜谶语的写作手法的体现。灯谜中有“珍珠格”,谜底两个字,要颠倒过来念才能扣住谜面。所以,“珍珠”就是“朱珍”。作者在此还用了一个“解带格”,隐去中间一字便是谜底。以“朱珍”,结合“天香”的来历,岂不就是《明实录·天子高皇帝实录》中的“仁祖”朱世珍?
朱元璋做了皇帝,追谥祖上四代以皇帝尊号,但包括朱世珍在内的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并无皇帝之实,岂不就是穿了一件皇帝的外衣吗?所以,“袭人”就是龙衣人。
贾宝玉是“假宝玉”,他是荣国府的唯一“嫡子”,这句话透露了宝玉真正的身世,他不是贾政的儿子,荣国府真正袭爵的是贾赦。荣国府其实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府,我在此前很多文章中,以林黛玉在荣禧堂所见,破译了荣国府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嫡派子孙的靖江王城。朱兴隆在书中被写成了“兴隆街的大爷”,他不就是朱元璋家的大爷嘛?
靖江王不是朱洪武的嫡派子孙,也就没有资格继承“龙衣”。但是,往上查四代,从“龙衣人”的角度讲,朱兴隆应当是嫡长子,靖江王是有皇位继承权的。为解决这个难题,朱洪武在《朱氏世德碑》中把朱兴隆叫做“孟兄”。如此,一母同胞的嫡长兄就变成了庶出,有正室在,庶出就没有做皇帝的机会了。
“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贾宝玉是“假”的宝玉,朱元璋之“璋”才是真的宝玉,是书中的“甄宝玉”。因而,即便是贾宝玉想以血缘关系得到“龙衣”,那就是一场警幻之梦了,与龙衣人无缘。在贾宝玉即将进入太虚幻境之时,书中有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是酒香”。这就暗示了秦可卿是引梦之人,袭人则是出梦之人,贾宝玉与袭人偷试云雨情,同样是“警幻之事”,当不了真。所以,袭人即便是与贾宝玉有云雨之情,也是不能怀孕的。
(太虚幻境)贾宝玉是第一淫人,“淫”是什么意思贾宝玉其实算不上“淫人”,有读者说,贾宝玉是“意淫”,还有人说“淫人”影射了“胤礽”。这两种说法都不太靠谱,尤其是“胤礽”之说更是离谱得不知边际。
《红楼梦》中的“淫”不是男女过度的私情,书中确实也没有写贾宝玉在大观园中纵欲。而且,“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也查无实据,她跟谁无节制地淫乱了?说贾珍爬灰,爬的是秦可卿,书中根本就没有一个字写这件事,都是读者,尤其是电视剧想象出来的。这种想象似乎有文本支持,但却也是想到一边去了。
书中的“淫”,隐写的是清朝。《说文解字》中说,“久雨必淫”。《淮南子·览冥》中有:“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之句,后人为避讹误,特别注云:“平地出水为淫水。”清朝属水,就是薛宝琴所讲的真真国,也就是“水国”。明朝被清朝所取代,红楼岂不就“淫浸”在水中了吗?
所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确实用的是史笔,隐写的就是崇祯死后清兵入关,大明都城被“水国”所淫浸。随之,大水蔓延,便到来薛宝琴吟诵真真国女儿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的时期,“吟”其实是呻吟之“吟”。真真国的女儿,其实就是“女真”。
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意味着“天香楼”中的天香落于水中。书中以张太医所说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暗示崇祯自缢于春分节前一天,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正月丁未,公历1644年3月19日,这一年的3月20日是春分。崇祯死后,清兵入关,大明便为水国所“淫”。
所以,《红楼梦》中的“淫人”指的是朱楼中人在“水国”的悲剧生活,绝不是所谓的“胤礽”。同时,也不是说的男女私情中的过度纵欲。否则,女娲“止淫水”也就大谬不然了。
以“淫”解读贾宝玉与袭人的云雨情,当然就不是说的真实的男女私情了。古代以性关系表征血缘,《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是如此。在这三大名著中,还以两性关系象征皇权。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为象征的桂林靖江王中,确实有为祖上正名,说他们家也是仁祖的后代,同样可以做皇帝的人。这个人就是第十二代靖江王朱亨嘉。
朱亨嘉是荣穆王朱履祜之子,林黛玉在荣禧堂看到的布置中,就隐藏了“荣穆王”。朱亨嘉在崇祯死后第二年自称监国,做了大明的代理皇帝。他以洪武278年为纪年元年,就是继承了“袭人”的龙衣。不过,一年之后,朱亨嘉就被灭掉了。
靖江王虽然也是月中桂子,与天香有仙缘,但皇帝是做不成的。故而,贾宝玉无论与谁相好,都不会有结果。